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吏部的办公衙门是位于皇城之内的,出兴禄坊往北过一条街、进朱雀门,穿过鸿胪寺和太常寺中间的北向街道,右手便是尚书省的衙门。

    进朱雀门时很容易,守门的对高府这位吏部主事早就熟得不能再熟,再看看跟在高峥身后的这两个流外三等的尚食局令史,便知道他们是一起的。

    在吏部署衙内人来人往、各人有各人的一摊事儿,没有怀疑他身后跟着的两个人。

    高峥当了人,对早已乔装过的谢金莲和丽容说道,“你们要查的这个人在吏部恐怕没有案底了。时间过久了……这样吧,我就亲自领你们去史馆看一下。”

    他们到吏部衙门来,要说的就是这么一句话——当着人说——说明高大人正在办理一件其他衙门里要横向了解的一件事,那就很自然了。

    然后高峥就领了谢金莲和丽容再出来,这两个女子头一次进皇城,大气不敢出。谁知只是在吏部衙门里面一晃、就再出了朱雀门。

    谢金莲问,“大哥,史馆在哪里呢?难道不与你们的衙门在一起?”

    高峥笑道,哪里会,皇城之内寸土寸金,而史馆里面除了一些典藉就是档案,汗牛充栋的……再说都是些老学究们,哪里会把他们放在那里!

    出来后就坐车,高峥说路还远着,是在长安城最西北的“修真坊”,谢金莲此时放松下来,便问,大哥,为什么同样的衙门却跑那么远。

    高峥说,西北为乾位,乾道朗朗、又名修真坊,不正好让那些学究们清清静静地修史?把他们放在热闹地方就不行了,既碍眼又不合时宜。

    此时的谢金莲就是个面目俊秀的流外三等的史令,耳环也摘掉了。估计那些常年埋首案椟、眼睛昏花的老编修们是看不见她的耳朵眼的。

    尤其是把胸脯子一挺起来,比一般人更显得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架势。而丽容的耳环也摘了,把头发拢上去、再戴了帽子,就是显得有些稚嫩,像是个刚刚入了衙门的年轻小吏,一举一动透着机灵。

    史馆在修真坊内,外围松柏成荫、碎石甬路、闲人免进。史馆有修撰四人,都是学富五车的人物,掌修国史,年纪都不小了。

    目前,他们正在整理的是五代史,那个时期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柱国、将军、仆射、太后层出不穷、关系繁杂,要理得清楚真是个头疼的事儿。

    这样一个清水衙门还有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典书二人、掌故四人、熟纸匠六人。他们看到吏部有官员领着人来,都见怪不怪。

    因为各衙门中已经定案的公事,每隔一定的时间、都要把案底送到这里来,查阅个什么的事情每天都有发生。

    老修撰对高峥大人十分客气,一听三人的来意,便随手也点过来一位令史,对他道,“陈大人,你一向比较老成,就由你带他们去吧。”

    谢金莲和丽容一看,此人确实比较老成,几缕花白的胡须、满脸沧桑。

 第633章 满目沧桑

    他拿了一串钥匙、领着三人出了这间屋子、在院子里行不远,进入了另一间大屋子,一股霉卷气味充斥其中。(全本小说网,https://。)里面是一排一排紧靠着的黄木柜子,每只柜子上都标着年代。

    高峥指着谢金莲两个人道,“他们要查一查贞观十七年以后、洛阳宫卫士纥干承基的案底,令史大人给找找看,听说此人曾是侯君集的老部下。”

    令史找到其中一排柜子、打开一个,“他可是个有些名气的人……虽然我这里都是有名气的,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很深刻的……在这里了!”

    谢金莲看到他从这只柜子里捧出一大摞、都是装订在一起的卷宗。令史把它们放在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最上边一卷的封皮上边写的是“贞观十七年庶人李佑反案……”

    令史抬起眼看着她,谢金莲赶紧移开的目光。令史道,“要找他必须要找这件案子,这里应该写着他最后的去处。”

    他从中挑出几卷,在桌在摊开,对谢金莲和丽容道,“两位慢慢地看吧。”在桌子的对面有一只凳子,谢金莲和丽容站了桌子正面,他想在对面这把椅子上坐下来。但是高峥在那里站着,他只好又站起来。

    谢金莲粗着声音对高峥道,“大哥你忙你的。”

    高峥早就受够了屋中的霉气,但他不确定这两位弟妹单独在这里行不行。于是便对令史道,“那么,陈大人,我暂且离开一会儿,与修撰们聊两句,这里就麻烦你多行方便。”

    令史正合心意,送高大人出去后,按着规矩,他再返回来在桌子对面的凳子上坐下。有人查档,旁边是要有人的。

    谢金莲和丽容两个也不说话,就把那几卷案卷从头翻看起来。

    只见卷首写道:庶人李祐,武德八年封楚王、后改封齐王,领齐州都督。谢金莲一见就大为惊讶:怎么写的是庶人,却又是这个王、那个王的。但是她又不敢轻易地开口问,只好大致地从头翻下去,只想先找到这个纥干承基。

    李佑在贞观十一年由封地回长安,他的舅舅是尚乘局的一个下级小官儿,叫燕弘智,对李佑说,“你的兄弟们这样多,当今皇帝万岁之后,你何以自保?须得有猛士相助。”

    谢金莲还是不大明白——她只是个村姑——为什么十七年的谋反案要从十一年写起呢?大概是为了说明李佑谋反案的策划之早吧。

    卷宗上说,“燕弘智乃引燕弘亮、纥干承基谒祐,祐大悦,赐金帛,使其招募剑客。”这是纥干承基第一次出现。说明这个人从贞观十一年就到了齐王李佑的阵营里了。

    接下来还是说的李佑之事,谢金莲大概看了经过,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

    贞观十五年李佑回到齐州,他喜欢斗鸭、以观看鸭子相互撕咬取乐。十七年时,有一天夜里,鸭笼里进了狐狸,一下子咬死了四十余只鸭子,每一只鸭子的脑袋都被狐狸咬去了。

    心爱的鸭子一下子死了这么多,李佑大怒,大骂与此事有关的四十多个下人,“鸭子被咬,难道不叫吗?一只不叫、四十只都不叫?我看是你们不好好做事!”

    他越说越气,一声令下,把四十个下人个个打得血肉模糊。他身为齐王,王府中也是有长史的,名叫万纪。万纪性情刚直,觉着此事做的太过浑帐,就写奏章报告了皇帝。

    李祐知道后不胜忿怒,与燕弘亮等人谋划着射死了万纪,并肢解之……

    正好万纪也死了,皇帝也接到信,听说他因为几只鸭子便严惩下人,皇帝十分的不快,便下诏让李祐和他的长史万纪速回长安,并委派刑部尚书刘德威对此事进行核察。

    李佑哪里还拿得出他的长史啊,他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有心自己回长安,但是事情明摆着,到那一查一个准儿。

    于是他左右的死党便劝李祐发兵,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性命。他们私募齐州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数千,私下里对他们说,只要大事一成,便封你们上柱国、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

    但是官职太少、人太多,于是还编造了什么托东王、托西王……并且打开了府库赶造盔甲、兵器,修筑城堞准备顽抗。皇帝闻讯大怒,下诏兵部尚书李勣、刑部尚书刘德威发兵讨伐。

    大军未到呢,李佑的那些上柱国、光禄大夫们就连夜缒城而逃了。李祐被押至京师,赐死内侍省、贬为庶人,葬以国公之礼。

    说实话,谢金莲看起这些案卷来有些吃力。她对算帐、收租还算在行,但是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只能看个大概。但是她还是被里面的事情吸引了。

    心说一个堂堂的齐王,怎么可能因为几只鸭子就惩罚下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狐狸咬鸡鸭时,鸡鸭是叫不出来的。又怎么会随随便便就杀死自己的府官,手里只有几千人就敢造反?这也太没个脑筋了!

    她看得慢,时间一点点地过去。

    令史也不干扰她们,他坐在凳子上往后靠了墙、闭目养神。

    他叫陈少与,今年五十多了,为着儿子娶亲之事,他已经被妻子闹得心力憔悴。他一个穷吏、薪俸不多,家中几口人的生计全指着他。

    儿子已经有人做媒,但是房子还没有着落。新妇进门后,一家人还挤住在一起是绝对挤不下了,挤下也不成啊。买房没银子、没房子儿媳妇不进门、儿媳妇一天不进门,他妻子就一天不饶他,天天吵闹。

    妻子说,你看看,谁谁谁和你同一年办的差,人家好房子就有三处、住着一处空着两处,你怎么这么没本事。陈少与大人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睡上个好觉了。

    正好趁着今天来的两人专心致志在那里翻看卷宗、连一句话也没有,令史便在这里抓功夫眯上一小觉。

    丽容也在翻这些卷底,她比谢金莲看得快一些,但是她是配合着的。柳玉如也不大好明着对她说、是借着查纥干承基的晃子、了解侯君集的事。

    再说她是从田地城来的,卷案上边所说的什么大夫、柱国的名词都要费去好多心思理解,等她们把这些案宗翻看完了,一上午的时间也到了。

    谢金莲这才发现,虽然故事挺吸引人,纥干承基只出现了一回,更不要说侯君集了。等高峥大哥出现在门口时,她们才有些傻眼——这么好的机会,不知道下午还有没有?!

    高峥一上午就与史馆的几位修撰胡吹海侃,还说到了他的兄弟——西州别驾高峻。几位修撰说,这个别驾谁不知道,简直太牛气了!

    别驾的那些事情先不说,只说他那几位夫人,就敢卸了倭奴国使者的膀子,而且还没有事!这个谁比得了!我们都听说了,倭奴国使者不但丢了膀子、还挨了鞭子!

    修撰说,我们的上司——中书舍人王前明王大人,还专门去了高府一趟呢,本打算能见到高别驾的一、两位夫人,谁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