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谁也不会多想,只是一点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而已。

    那些军人得到的命令很简单,义州城已经从一座原本繁华的边贸城市,变成了一座空城,死城,起码在那些脑筋灵活的商人跑过来做生意之前,他们打的也是先维持维持就是了。

    在生产力不强的时代,全世界古国与邻国的边境,基本上都是用的各种容易区分分野的山川,河流为界,不然的话,难道你让人家天天24小时巡逻盯着界碑啊,所谓的镇守边关,是对付侵略或者什么闲杂人等。、

    这个时代没什么签证的概念,其实就是西游记上所说的,通关文谍啊,这东西打汉代就有,是边关发给进入国内的凭证。

    卖关子,这个经典的俗语,说的就是在边关之上,给不合格的人买卖文谍的人,不说别的,最近在帝都火爆至极,备受帝都百姓喜爱观看的“电影”,新龙门客栈里,不就有大明商人人人皆知的通关文碟的存在吗。

    但是,国境线这玩意,也就这么一回事儿了。

    起码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朴家兄弟看着那队小兵在那,特意与返回去沈阳的那支运粮队伍一起走,当然,理由当然是求取顺路,在朴德欢的刻意讨好下,那带队的老大自然是无不应允。

    朴德猛本身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然也不会被选派去沈阳给徐浩送礼,不过人是机灵人,也可以伏低做小,很快,就明白了大概其的事情。

    运粮队是有辽东本地人,也有山东被掠来的百姓,一起给官军干这么一次带路外加送粮食的任务,他们可以得到好几两的银子,而且是先拿到了酬金,朴德猛耍了点心眼,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宝石,换了一锭银子,仔细一看,是上好的白银。

    这个新朝廷,还挺有钱。

 第226章 朴德欢见闻录5

    (全本小说网,HTTPS://。)

    趁着做这么点小生意的空闲,朴德猛很好的拉拢了这人,无非是几顿酒,几条烟……嗯,没错,明末时代,朝鲜就开始大量的种植经济作物:烟草,朝向辽东和大明销售,到了几百年后,当了日本人的狗之后,又是大量种植鸦片,卖给中国人。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到了21世纪,甚至是20世纪末的时候,又是朝鲜,或者说北朝鲜,又一次(我怎么老说又呢)开始朝中国大量的卖白x了……

    尼玛啊。

    不过,这个时代,长老会们还没有准备把烟草专卖局开起来,对于这种卖烟的行为,也就是只能听之任之了,不过,在未来,肯定也是要狠狠的一杀通的,要知道,每年,药草专卖局所上交的利润,哪怕在是21世纪,也是大头里的大头啊。

    这个时代的人,都淳朴,一路上,在到达沈阳之前两三天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混得很熟了,这个时代的朝鲜上层,几乎个个都是汉学家,不多的时候,已经是大兄弟大兄弟的叫了,他也得到了很多信息,比如。

    “大哥,你下次再跑去义州城,也自己捎带点东西去,找蒙古人换点皮子,然后去鸭绿江边换,我跟你说,跑一趟,够你种一年地的。”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各种为官府政府运送物资的人,几乎没有不夹带私藏货物,趁机捞外快的,考虑到各种微薄的收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不过,有些过分的家伙,夹带私藏的东西比官府要求的东西还多,这就……

    不过,朴德猛的意思和小主意,可不是这么一点破事儿。

    “哪里,哪里,朴老弟,义州看来是跑不了了,家里给分了二百亩地,跑这一趟,我赚个本儿,还得去用这个本买点农具牛粪,嗯,再说,今年义州不会去人了吧。”

    朴德猛不着痕迹的问道:“那怎么会,义州也是大城,平常在城里做买卖,往来的人也是要有几千了,总要派人去啊。”

    那人挥挥手,说道:“哪里人够啊,还要去打鞑子呢,该死的鞑子,不会放过他们的,至于义州啊,哪有这么快,关内的商人跑来,怎么说也要明年了,主要兵力都要用来打鞑子的。”

    朴德猛忽然心跳加快,他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关键点,说道:“你是说,今年,义州不会再增兵了吗。”

    “是啊,应该是,我估计最多是过年之前,给一番犒赏吧。”

    朴德猛自然也是心中忐忑,将这些事情告诉哥哥后,他几乎也是不敢相信,千年以来,他们这些属国是占尽了便宜,平时送那么一丢丢土特产过去天朝孝敬,得到的利益往往是十倍百倍,到了有事情,被侵略,自然是有天朝照应,不说别的,就在1592年的时候,日本第一次派了十六万人,第二次派了十四万人去殴打朝向,结果那打的,可是耗费了天朝无数金钱才……

    这就,高丽人反而将功劳给了自己,简直是,非常的朝鲜人。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高丽人可是从没有放弃过朝北扩张的想法,虽然只是梦想,但那也是梦。

    在朴德欢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天朝军新下辽东,百废待兴,然大胜之师,似有懈怠之表。”

    角度不同,看待事务就完全不同。

    对于徐浩来说,他需要做的难点是,如果以一个21世纪的人的思维,去指挥一群17世纪文盲们安定一片地方,而且还是大片的无人区的地方,满清的逃兵要抓,要清剿,不能让他们在深山老林里晃悠当土匪,同时秩序要恢复,土地要均分,距离最好在一起,还得注意水源的问题,这可太过于艰难,好在手里的牌多,需要土地的人也不多,事实上,很多人都是直接得到了他们原本为那些贵族耕作的土地。

    不过,另一件事却也出现了问题,那自然是,李向前临走之前,才发现的,关于跟随他们出关的士兵们,欺负满八旗,汉人八旗还有其眷属的事情,确实不少,用一点食物**已经是吃相最好的了,狗屁倒灶的事儿实在不少,再加上之前受过迫害欺负的奴隶们,找机会打击报复,自然也是乱上加乱。

    但是,绝对不能为了这些俘虏,伤自己基本盘的心,不过也不能让自己的这些基本盘跋扈起来,不然到处咬人又要混乱了秩序,这可是考验一个政权真正实力底蕴的所在。

    本来,完全的法制化自然是非常重要,但现在,不说他们对于使用什么样的法律心中没底,如何教导老百姓知道这些法律才是难点,当年刘邦约法三章,也是看明白了,复杂至极的司法体系,可不是老百姓弄明白的。

    好在徐浩到底有着几百年的领先知识,也有后面几百位同伴出一出馊主意,就想出来这么一个主意:太平绅士。

    其实这玩意,和大明朝惯用的,老人,申明亭制度差不多,都是选取一个或者几个,有所谓人望的人,去主持公道正义,维护法纪什么的,当然了,后期基本上是要玩脱的,不过,临时来用,效果也不错,徐浩所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地区,地域广大,刚刚经历了几十年纷乱,人心思定,偏偏社会已经被撕裂,毫无中层阶级稳定社会。

    于是他的做法,就是派出了不少督导员,下到一线去调查情况,还得专门询问,俘虏们有没有被虐待的事情,当然,效果未必好,肯定会有存在,害怕打击报复,不敢说的事情,也肯定有胆大妄为,胡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对待,以此来让管理者不敢下手的人。

    人性如此。

    不过,还是抓了一些典型的,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傻子,几个趁机在这里开了后宫,尝尝“鞑子女人”味道的家伙被抓了个正着,好在他们还知道点轻重,没有朝自己的汉人同胞下手,所以似乎也不会真死人,不过被训斥一番,惩罚一下,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地球上似乎强调军纪,哪怕是外国的老百姓也不能随便欺负的,似乎也只有解放军这么一家了,哪怕是在打越南的时候,也是有人时刻耳提面命,不得侵犯越南老百姓的财产,嗯,当然了,越南政府的财产自然可以抢。

    所以,真的想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入人心,真的还需要好久的时间。

    朴德欢作为所谓朝鲜去帝都纳贡的使者,自然也这么安稳来到了沈阳,他弟弟朴德猛是专门来给徐浩送礼的人,两兄弟各有任务,不过趁机观察一下,这个辽东的新统治者作为,习惯,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也还担心,万一这位将军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家伙,发现身边有一个朝鲜,又面又有钱还好欺负,自然就打过来怎么办啊。

    不过,自从进城以后,他就发现很不对劲,感觉到,似乎这位将军不会管事儿啊。

    进城的马车,丝毫无人检查,城门的卫兵就是一个维持秩序而已,至于什么收入城费更是没有,这种阻碍经济发展的税费,绝对是长老会需要打击的。

    哪怕朴德欢早就预备好了,如果有人检查自己的车架的话,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他可是朝鲜来的使者,怎么说也是一个大人,几个走卒他还不放在眼里的。

    不过,这样大大咧咧的,直接就放行,太疏忽了,万一蛮人又杀回来怎么办,万一刁民造反怎么办,别说是沈阳这种大城,哪怕是朴德欢自己家的小屯堡,那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进出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是大饼,也恨不得检查一番,更别说,内部斗争激烈,从建国起就是将军造自己国君的反,几代国王都很少有平安即位的朝鲜了,更是鸡毛鸭血的麻烦。

    疏忽大意,是个莽将军。

    这是朴德欢在心目中给徐浩打好的一个标签。

    进城以后,他们开始四处寻找起该去的地方,由于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还没有搭建起来,以体制来说,暂时还是军管期间,来过不少次沈阳的朴家兄弟,发现城内毫无外事机构,只能跑去原本的“皇宫”,现在插着一个沈阳市政府牌子的大门口,不过,却被告知的是,长老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