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8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长老们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禁止轿子,却也是正当至极,事实上,少数有良心是士大夫就反对轿子这种东西的,王安石不坐轿子,只骑驴而行,说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已经重重的打击了所谓轿子的使用了。

    当然了,坐轿子的士大夫才不管这个,人力太过便宜,使得他们可以一次驱使十几个年轻壮劳力作为奴隶,时刻跟随替换,也可以说,轿子的出现,让中国的国运直线下降,不外如是。

    仔细计算一下就可以得知,大明朝的在编文武官员,大概有八万之数,这里面除了少数剽悍的武官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坐轿子,一个轿子起码就是要耗费四个轿夫,更多的人就是八个乃至于几十个,更别提什么官员家眷富商,也都乐此不疲。

    做轿夫时间久了,那基本上人就废了,关节病都是家常便饭,别说去打仗了,正常的农活都休想做,而且,地方官往往都是免费使用苦役做轿夫,往往是年轻力壮的,而一旦被用废了,马上换人。

    也就是说,仅仅是在坐轿子这个爱好上面,大明朝就让百万级别的精壮年轻人变成了废人。

    一般儒生都是讲王安石的这种态度视而不见,从明代儒生的看法,老百姓要么是需要提防的罪犯,要么是智商愚钝需要教育的愚民,而轿夫制度,却可以大量的把人禁锢在一个废人的位子上,以达到他们一贯的愚民弱民的目的。

    帝都对此的反响自然是不满的,不能以人代畜,怎么彰显他们人上人的地位呢,不过在某位少爷强令人抬轿带自己出现,还口口声声我自己花的钱,凭什么不许坐轿子。

    后来那位少爷被套在一辆板车上,每日拉车绕城一日,哪怕其家如何闹腾,长老们也是铁了心不肯答应的。

    从海关出来,并不远就是火车站,这里更是热闹,密集的人流几乎将张岱的仆人冲散,好在早有经验,林寅强安排张岱在一家店里吃东西,他自去买票了。

    火车站这地方寸土寸金,可惜长老们只租不卖,那些渴望在这里收保护费或者吃干股的大族和江湖好汉全都吃瘪,不过能在这里留存的,基本上没多少正经饭馆,你想想看,就有几分钟开车了,你想垫吧点饭吃,结果厨子告诉你,那粉蒸肉还需要半小时才好。

    所以,在火车站的小馆子,要么是长老们入股是行吧渴,要么就是拉面、馄饨一类快捷方便的吃食,都是等着火车的人坐的。

    此时的火车已经贯通河北,但最繁忙的线路依然是天津到帝都。

    面馆儿的人不少,林寅强自然知道张岱是个什么主儿,让张岱在这里要面吃,不过是打发时间,顺便有个坐的地方,那面可吃可不吃。

    不过张岱作为一个美食家,对于穷人的饭食也是很有兴趣的,这拉面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墙面粉刷的白皙,店面里面是几块玻璃组成的隔间,可以看到里面的人正在手脚麻利的做饭,还有口大锅,里面不知道在煮着什么东西。

    交接自然是由仆人在做,张岱独霸一桌,而那仆人问道:“有什么吃的。”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吃面吗。”

    一口山西话,这山西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前顺军北上,山西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没有受到大创伤,而帝都被长老们横扫,清理出来的生意圈也给了山西人极大的机会。

 第800章 张岱在帝都3

    (全本小说网,HTTPS://。)

    “看看,那可是早上新进来的猪大骨,还冒着油花呢,我们这里就是拉面,还有卤蛋、花生米,你来中碗的还是大碗,超大碗。/全本小说网/https://。/”

    仆人爱省钱,也知道张岱的饭量,看了看周围的人,说道:“我们就来那个最小碗的就是了。”

    “你要的是那个吗。”那大妈指了指远处。

    “对,那个小碗儿。”

    “对不起客官,那个是中碗,我们这里没有小碗。”

    “你们这儿不是有大中小三种碗吗,我就要那个小碗的,六碗。”

    “对不起客官,我们,那个是中碗,中碗、大碗、特大碗。”

    那仆人跟随张岱,什么场面没见过,和什么样的大人物的亲随都可以谈笑风生,此时却憋出一脸血,似乎就要爆发开来。

    在他发飙之前,张岱说道:“你只说要几份那个蓝色衣服客人手中大小的碗就是了。”

    仆人如同得了圣旨,直接指着一位客人手中的碗要求大小。

    张岱在一边还吩咐道:“给每个人都加个鸡蛋。”

    张岱等那老板娘去了,却是解释道:“这帝都与别处不同,虽然人换了,但跑堂的喜欢大声喊堂,而说的话也喜欢大气一些,那些茶馆里,一壶茶,一包茶叶,有两百一包的,有四百一包的,最好的就是八百一包的。八百就是八个大钱,京城里的大爷讲究气派,八个大钱当然没有八百好听。”

    张岱虽然自持身份,不与老板娘这样的人接触,不过却是很注意这里的民生事务,他听到对话,却是一愣,原来那卤蛋实在不贵,用的是帝都的铜子儿,虽然个子不大,但币值相对稳定,不过五文就买一个。

    要知道,鸡蛋在这个时代还真不贵,但是那些新鲜生鸡蛋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价格了,张岱知道在鸡蛋界面,由于难以形成垄断,因此走的都是量大路线,一般农家自己养鸡,用鸡子儿换点针头线脑,收上来的鸡蛋也就一文钱,然后再倒手卖去城市,当然了,哪怕是县城,稍微勤俭点的家庭,也是人人有养鸡了。

    但张岱可是知道,鸡蛋这东西的价格,是随着所卖地方的价格浮动的,而且如果烹制过,也贵的很,这里地价租金肯定不便宜,因为林寅强絮絮叨叨的说道那长老们不肯卖这里的地,甚至因为有缙绅想强买抢租这里的土地而被羁押,实在是坏了自古有好处就要与缙绅分润的规矩。

    这卤蛋闻着味道就不错,只怕也是花费了心思的,只卖区区五文钱,说实话,就有些匪夷所思,那些青楼里面,提着小篮子去赚个饭前的小孩子卖的煮蛋,未必加什么茶叶,都可以卖10文钱了。

    他酷爱美食,平日里对于研究各地美食也很有心得,因此就开始怀疑这鸡蛋难道有什么问题。

    那拉面很快就上桌,都是细条,汤是清汤,撒着香菜,本来不过是打发时间的,而那卤蛋也是被放入碗中,他仔细品尝几口,觉得味道并无怪异之处,相反带着一阵香气,小口小口吃下后,又吩咐了一声。

    那仆人却是逮着老板娘问道:“老板娘,你这里的鸡蛋真是好吃,是从哪里买的,为何如此便宜?”

    “那还能怎么便宜,不都是从养鸡场进的吗。”

    “养鸡场?”

    “是啊。”

    “多少钱进的呢。”

    “也就是不到一文钱吧,每天早上就给送来那么一筐。”

    历代中国百姓看重鸡蛋是很正常的,鸡蛋是普通底层百姓可以获得基本营养元素最廉价的方式,补充蛋白质的捷径,一个鸡蛋可以自己腐化出一只鸡,那么就意味着它具备着基本的营养元素了。

    张岱沉默不语,这里的鸡蛋确实便宜,只是帝都一直以来薄待缙绅读书人的名声太坏,自然也是没什么感觉了。

    那面尝了一口,觉得不坏,等了一会,那林寅强买了票回来,却是告辞走人,不过,事后却也是在自己的笔记中将今日尝过的东西记录下来。

    “京中有拉面者,乃言长老所传之妙品,以一大锅烹煮猪骨高汤,汤料肥美,以白细面团拉长以为面条,投入锅中立等可取,倒入猪骨高汤,诚为美事,所费钱数不多,而得一餐之饱……”

    一等座的人其实不多,在大多数老百姓眼里,不过一刻(半小时)多的时间,在什么座位还不是坐,事实上,有人曾经据理力争,说自己站着就好,能不能不花钱。

    张岱仔细打量这火车车厢内部,这火车,可以说在江南几乎天天被传说,当然了,大部分说法自然都是反面的,什么以童男童女肉身驱使的邪术,或者坏天朝风水的阵法,不过家中一位远亲却是研究起接到的一张传单,里面的说法,从口外运到天津,1000大斤的东西也不过3钱银子,已经是相当便宜,只是不敢相信,当然,嘀咕的东西自然是大明时代少不了的陋规,小费了。

    一众仆人倒是会摆谱,帮张岱布置好了,他们虽然也害怕这个大铁疙瘩,但是老爷在前,自然只能听话行事了。

    张岱倒不是害怕,之前已经有那么多人来过了,却是好奇心大起,玻璃在他这里不是新鲜玩意儿,关于火车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些江南的家族没有一个傻子,他们哪一家没有投献的逃亡匠户,很快就明白了这铁路是如何运作的,起码在铁轨上拉动铁车很省力这个概念是建立起来的,当然了,许多人对于火车车头如何可以将那么长的车带动起来很是疑惑。

    接下来就是利润,这东西自然外人看不懂,到底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多少,但是收入多少是非常明确的,天津帝都线哪怕在后世,其利润也是与京沪线、广深线一个水平线上的,每天客流量实在很大,一节车厢就是二十两银子的收入的话,那么跑动一次就有几百两银子,更别说货运收费更高,而这种车次每天都有。

    此时的大明朝满打满算不过几千万人口,还得说是逃避人口多出来,但帝都人口恢复的速度确实很惊人,长老们这才明白后世一队队被用命堆死吴三桂的汉奸炮灰部队是如何出现的了。

    目前的基建数量,几乎是预备着未来中国人口翻倍到十亿规模的程度而计算的,因此事实上至今别说收回投资了,连基本的运营费也拿不回来,当然了,如果算上稳定社会的作用,那就相对还能上算了。

    张岱对这火车倒也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