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0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却摇头,送钱并不是解决的办法。

    朝廷科举改制之后,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穷人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不过,读书的负担也确实不轻,如今朝廷也只能免费普及初小义务教育,对高小甚至更高的中学,也是无法完全承担免费教学的。

    “我的意思是,在高小和中学的办学中,还是坚决收费教育,办官学的同时,也鼓励民间办私学。而官府呢,也应当拿出些专门的资金,做为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对一些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也还不错而家庭条件又很困难的,则发给助学金。”

    全免费肯定是办不起,但对部分学生奖励资助还是可以的。

    杨师道想了想,这个倒不需要太多钱,“回头我就拟个章程出来。”

    “杨公,对于秀才们,我认为应当要更加重视。考一个秀才不容易,这些人都算是读书人中的精英了。我有一个打算,就是以后考中秀才的读书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县学秀才班进修,地方官府还要给予一些纸笔的补贴。此外呢,给予县学里秀才们每月六斗米口粮。”

    免税等特权口子不能开,但给点纸笔补贴,再一月给六斗米的口粮,李超倒认为还是地方上还是能负担的起,也应当负担的。

    读书人,总要优待些。

    有了一月六斗米口粮,就算是贫困的秀才,也能安心的读书。

    “赵王真是想的长远啊,杨某倒是疏忽了这些。”杨师道也很赞同李超的这个优待士人的计划。

    广南总共才一百个秀才,一人一月六斗米,一人一年不过七石二,一百人也不过七百来石米,交州斗米五钱,七百石米,折钱不过三十来贯而已,不值一提。

    但一个优待读书人的名头,却还是很响亮的,尤其是今年广南科举县试成绩如此惨淡的情况下。

    “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开启民智,为国育才,也是官员们不可推辞的责任啊。”李超说道。

    “赵王说的对,不过一月六斗米是不是太少了点?”

    李超却是摇头。

    “我们要优待士人,但也不能太过。过犹不及,一月六斗米,差不多能够一家三四口人的口粮了,这已经是很大的保障了。秀才也还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点事情嘛,比如到衙门里帮帮忙,或者到学校里兼个代课老师什么的。”李超一口气拒绝了要给秀才过多优待的提议。

    补贴和口粮,都只是一个基本保障,却不是要供养。

    “对了,这个秀才口粮也不应当是谁都能领,我们应当定个标准。比如说,每年都要对秀才们进行一次岁考,评出甲乙丙丁几个等级,成绩最差不及格的评为丁级,丁级则停发月粮。”

    加上这条,李超是防止以后获得秀才的人越来越多,那朝廷负担岂不越来越大,就跟明末时全国拥有五六十万秀才,都发米,也吃不消。连明朝都是每县只有二十个人才有资格拿这米的。

    李超定下这个考核,每年一考,考核通过,下年能拿米,考核成绩太差,那下年就没资格拿米了。这也算是给秀才们一些压力,不是考中了秀才以后就能混六斗米的。

    “那如果是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差,可成绩又最后的秀才怎么办?”杨师道问道。

    “那他可以申请下助学金,或者也可以边读书边工作,比如到衙门帮办,比如到学校教课,总不能一颗树上吊死。”李超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44章 宋青书

    杨师道深知李超交待他的事情对他的政绩很有帮助,因此动作很快。回去就后立马就特事特办,出了公文令广南各州下的县学全免秀才们的学费,还把每月六斗米口粮的事情公布,派人广而告之。

    李超则在家写了一篇万言书,把秀才班、举人班、口粮这些详细的写了个章程,然后发往京师上奏朝廷了。

    离年底越来越近,李超等也不敢再多耽误,收拾的差不多,就开始准备启程返京。

    朝集使制度隋时就已经有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年分三次朝集,二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京举行集会,参与的都是州一级的主要官员。朝集使入京上朝集会,接受中央的考核,同时进贡地方的特产,并且还有汇报地方情况等。

    而到了大唐,朝集使改为每年一次,十月入京,一般要直到第二年的正月下旬才离京返回地方。大唐朝集使一开始是刺史,后来又有总管,再后来有都督等。到了如今,朝集制度也越发的规范。

    地方上道和州两级衙门的主要官员入京朝集,宣抚使、左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还有各州的刺史一起入京朝集,在朝集使入京期间,道一级由右布政使暂统,州一级则由州长史暂代。

    除了这些主官,朝集使们还会各带一些手下的属官,差不多就是一个个的朝集代表团了。

    广南道的朝集代表团,人数不少。

    广南今年也在李超的主持下调整了区划,如今广南有七州,交州、新安州、峰州、爱州、驩州、棠州七个州,宣抚使、布政使、刺史加上各自的属官属吏,以及士兵足有好几百人。

    原本朝集使还要上贡地方土产,数量较大,运输也是十分困难。但李世民改变了这一传统,要求地方官朝集时只带少量土产,意思一下就行,不劳民伤财瞎折腾,反正天下土产,汉京也不缺。

    “你们买的土产也太多了点吧?”李超看着红线和四娘那堆了一院子的广南土产,都不由的笑了。

    “王爷就别笑话我们了。”红线撒娇。

    “买都买了,那就都带回去吧。”好在从广南回汉京,倒也方便,可以说是全程都能水路,甚至都不需要换乘。

    李超的船队可以从交州河港启程入海,然后沿海入长江,再经长江到汉江,汉江入白河,直到汉京城下。

    可以说,这也是如今的一条最繁华热闹的黄金水道。

    汉京新都,已经取代长安成为天下中心。

    借着江海之利,汉京通往南方是真的方便,比起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可是方便多了。以前长安虽然渭水通黄河,但有一段河道,却是无法通航,关外运入京中的粮食都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汉京就没有这个限制了,黄河、运河、淮河、长江、汉江,连接一起。

    若是朝廷再修西运河,那汉京与四方交通更为便捷。

    承乾也准备了许多土产,好多箱。

    看着他们跟个暴发户似的采购这么多东西,李超也是无语。

    “王爷,门外有对父子说要拜谢王爷。”

    “父子?”

    交州李家宅第外,一对父子有些拘谨的站在那里。那个父亲便那此前李超遇到过的老丐,今天穿了身洗的发白的衣服,虽然还打了几处补丁,可却很干净。脚上,也穿了双布鞋。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也仔细的打量过,就是脸上还带着紧张。

    他旁边就是那个广南一百秀才之一,大约二十左右,非常的年轻。说来这个年轻人也是很了得的,他本是渔民之家,后来上了商船做船员,因为聪明伶俐,受到船上账房的看重,调过去打下手。

    他居然就跟着那账户慢慢的学了写字算账,再后来慢慢自己摸索,算是开了眼。再后来又上了岸,在一家书店做了伙计,借着机会,凭一本武德字典一本贞观词典,自己学习书店里的书籍。

    这次科举,他去报了名,别人都嘲笑他。

    可他确实符合条件,交州户籍,渔民子弟,是良民,父兄也没犯罪记录。县科考成功过关,拿到了县试资格,然后考完了三次,每次三天,一路都过关了,最终县试放榜,他成了交州宋平县的秀才。

    交州宋平县这次录取了十三个秀才,他一个渔民之子成了其中之一,当时不知道震惊了多少人。

    “你叫什么名字?”

    李超亲自来到门外,让这对父子惊讶不已。

    年青秀才有些激动的道,“学生宋大。”

    “宋大?不如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多谢王爷赐名。”

    “姓宋,不如叫宋青书如何,努力读书,将来青云直上,报效君王。”

    宋大感激不已,嘴里念叨着宋青书这个新名字。

    “走,进府坐坐。”李超很亲切的道。宋青书的父亲摇忙摆说,他来这里,也没想着攀附,只是那天李超听了他的故事后,给了他二十贯钞。后来官府又主动找上门来,接他住进了一栋新房子,说是赵王安排。

    他才知道,那个年轻的好心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赵王。儿子回来,告诉父亲县学免了学费,还有了口粮,补贴。儿子跪在地上向他磕头,说自己才知道父亲这些日子出去乞讨供他读书。

    爷俩换了身干净衣服,赶来这里要亲自感谢赵王。

    到了府中客厅里,两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李超先是考较了下宋青书的学问,发现学问只能说一般,但想到人家自学成才的经历,也是非常了得了。

    “明年的道试你要参加吗?”李超问。

    宋青书有些犹豫,参加过了县试后,他知道自己这个秀才多不容易才夺得。也算是对自己的学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若不是广南籍的读书人少,他肯定是考不上的。

    想再考中举人,听怕极难。但不考,自己又不甘心。

    “学生肯定要下场考试的,就是才学疏浅,怕是科试都过不了。”

    “你身上最难得的还是那颗求学之心,自学到如今,也是非常不易的。我打算带你去京城,推荐你入国子监读书,我建议你明年就暂时不要回来应考,等到三年之后,再回来参加道试。”

    去京城,入国子监读书?

    宋青书完全没有想过,甚至做梦都不曾有过。甚至当初参加县试,都是壮着胆子一试。

    “我····学生····”他已经语无伦次。

    李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