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种植粮食。

    后来种烟草,也是如此,每家每户必须种植多少亩才行,达不到面积要罚款等等。

    这种强制的行政命令,其实深得百姓的反感厌恶,还引发不少矛盾冲突。

    张超既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但又不能用这种手法。

    唯一的可行办法,就是朝廷宏观调控了。

    利用朝廷的调控手段,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那么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愿意多种些粮食。

    马周也知道谷贱伤农。

    “但这几年朝廷各地的粮食产量确实很高,这些年来农业技术的大大提高,新式农具、肥料、以及耕牛挽马等数量的提高,再加上水利设施的大量修建,既减少了旱涝灾害,也保证了灌溉,加之朝廷开拓垦荒移民,我们现在不论是耕地面积,还是耕作技术,以及耕作工具,以及水利设施等,都是全面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节节提高。”

    为什么武德初粮价居高不下?

    说到底一是粮食产量不足,二是土地荒芜多,三是运输调控不足,还有就是技术等不够。

    市场缺粮,加上缺乏管理,商人囤积等,导致的就是各地粮食普遍紧缺,粮价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而在贞观后,情况好转,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耕地面积,以及亩产等都全面提高,兼之朝廷对粮食调控做的好,基本上粮食供应已经相当充足了,这才有粮价的不断走低。

    现在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其实是真实的市场反应。

    朝廷确实能够提高收购价格,但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其实并不算明智。

    “陛下,如今粮食储备很充足,这个时候如果提高粮价,只怕会有人趁机倒卖粮食给朝廷,造成朝廷损失。”

    张超倒不这么看。

    “只要管理做的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我们要提高粮食收购价,但也得做好限制条件,例如,只从百姓手里收购的今秋新粮提价。”

    “当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也不能一味的只种粮食,适当的根据地方情况,搞一些特色种植,种其它的经济作物等,增加百姓收益。”

    不管是种果树还是种棉麻桑树,又或者是种大豆油菜花生这些榨油作物,都要讲究个效益。

    “如今我们有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在一些不适合种植稻麦的地区,也要推广这些高产作物。这样,百姓可以在保证自己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能有剩余的田地种些其它赚钱的作物。”

    “朝廷收购来的粮食,也要做好调控。特别那些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必须得修建足够的粮仓,储藏好足够的粮食,不说多,三五年的粮食是必须的,甚至要向九年粮储努力。”

    手里有粮,心中不懂啊。

    如汉京、广州、扬州、登州这样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在五六千石以上,粮食的需求是巨大的。

    万一遇上什么洪水地震暴雨等等灾害,导致运输不及,那这些完全依靠买粮吃的大城百姓,可就会相当恐慌了。

    大城储有数年粮食,不但能够稳定大城的粮食安全,也能保证在周边遇灾害等情况时,可以迅速的调拔转运粮食。

    从隋朝修建了运河开始,就在运河沿线,修建许多能储存千万石以上粮食的巨大仓城,以为作粮食的战略转运中心。

    而张超要求更高,十万人以上的大城,都得保证有三年以上的存粮,在东西运河,以及长江、淮河、黄河还有沿海一线,这些交通的干线上,必须要修建一系列的粮仓,这样就可以保证,不管哪里遇到什么灾害等情况,都能迅速的调剂转运粮食。

    甚至再出现如贞观初那种百年一遇的大旱大蝗灾,以及贞观末那种南方大洪灾,也一样可以迅速的救援,将损害将至最低。

    大灾之时,往往会饿死许多人,最重要的原因往往不是真的缺粮,而是有粮却运不过去。

    “我们也得鼓励地方上的社仓和义仓,每个乡都得有社仓,每个县都得有义仓。百姓自己集粮,朝廷派人协助监管。社仓义仓里的粮食,负责救灾备荒,也对地方上的孤寡残疾等救济。”

    对于粮仓里的粮食,每年都要更新。新粮入库,最旧的陈粮则出库,保证粮食储量的同时,也利用好旧粮,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旧粮可以出售给边地的诸侯,可以出售给那些食品加工厂,可以出售给那些酿酒厂之类的。

    “什么时候,我们有了九年之积,百姓也有了九年之积,那就真正的进入了盛世之时。”

    中原的各大城重镇要储存足够的粮食,而边地的各军事要塞堡垒,也一样得储存足够的粮食。

    “有些规定还得重申,比如酿酒,鼓励用杂粮水果等酿酒。如果要用粮食酿酒,必须、只能向朝廷的粮食署购买粮食,买陈粮酿酒,禁止用新粮酿酒。”

    过去朝廷也搞过统购统销,不过后来还是放开了,允许市场自由买卖。不过一直以来,朝廷都是最大的粮食采购和加工供应商。

    “还有一条,朝廷收购粮食的时候,要尽量给予粮农们方便。有条件的,就下乡收粮,免百姓运输艰难。再其次,不得在买粮的时候,搞什么火耗。朕知道火耗肯定会有些,但那算是商业成本,不能摊加到百姓头上,克减斤两,加征火耗不行。”

    “再有一个,一边购粮,一边付钱,这个粮款一定得及时,不能托欠百姓,也不能直接搞什么先扣税款。买粮和交税,这是两回事情,得分开。”

    “朕知道,有些地方的粮站,听从地方官府的命令,克扣百姓的粮款,打白条,拿这些粮款挪作他用,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内阁应当下令各地纠查,并积极清欠,偿还兑付百姓手里的白条。”

    老话说的好,天下乱不乱,其实是百姓说了算。

    别看百姓力量渺小,可积小成众。要是闹出民怨沸腾,到时有人揭竿而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说,一般的民变,根本翻不了天,但破坏力却是惊人的。

    千日建设,可能都不及一场民变带来的毁坏。

    “稳定,才是发展的前提。帝国的将士们在外征战,帝国的诸侯们在四边开拓殖民,我们中原就更加不能乱。”

    张超奉行的基本国策,其实就是中原本位制。

    对外征服也好,诸侯分封四边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保证中原地区有一个安稳的大环境,能够全力的发展建设。

    四边的诸侯地,张超不去管他们,随他们自己发展建设,他眼睛盯着的,还是中原地方。

    中原安稳不乱,那大华帝国就乱不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429章 女王

    张超亲自到汉京水门接了青鸾一行。

    “灵儿都长成大姑娘了。”张超看着仿佛跟青鸾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女儿,忍不住叹道。女大十八变,真是越变越漂亮。

    这个姑娘,长这么大,张超也只见过三回,这是第三回。上一次见她时,还是十年前。

    那个时候丫头才七岁,粉嫩可爱。

    而现在,她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十七岁的苏毗小女王。十七年前,张超在洮州与青鸾相遇时,她那时和现在的灵儿一样。

    一样的美丽、大方。

    若说她们母女有什么区别,就是那时的青鸾更野一点,更热烈奔放一些。而灵儿,明显继承了他张超的一些基因,要稍矜持一些。也许是张超以前派去的那些汉人女官们的教导,自小学习汉文化的灵儿,更像是一位深长于宫廷之中的皇家公主。

    但又比公主们落落大方许多。

    她下了船后,就是直接骑马。

    骑马的姿势很帅。

    同样骑着马的青鸾已经越来越有女王范,更加成熟美艳,她笑着说,“灵儿现在可是我的好帮手,苏毗内政,我都慢慢交由她负责了。她处置起事情来,可是相当有条理。”

    “都是母上教导有方。”灵儿道。

    青鸾对张超道,“这次灵儿来汉京,一来要来看看你这个当爹的,二来呢,也是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想,她要来挑一个夫婿。”

    灵儿还是很有想法的,张超此前已经在青鸾送来的信里了解了一些情况。或许是自小接受汉家文化熏陶,也许是明白汉家势力的强大。

    灵儿这几年慢慢学习理政,甚至有了自己的小女王府一班幕僚班子,她的小女王府,很多人都是汉人。她也学习父亲张超,在苏毗推行改革,主动进行汉化。

    可以说,还是很成功的。

    如今苏毗国虽是大华的一个自治领,但发展很快。

    经营的西南商路,已经直接连通关内陇右河西、山南京畿、蜀中云南,以及通往了印度。

    不过她的汉化改革,也还是受到了一些来自苏毗贵族们的反对。其实苏毗这几年扩张迅速,在高原上,已经是最强的势力,不少苏毗贵族不免有些膨胀,想要摆脱大华的种种干涉控制,甚至想趁着中原改朝换代而独立。

    好在青鸾完全支持着灵儿的改革,青鸾这位女王在苏毗那也是威望极著。

    这次灵儿来中原,一来见张超,希望得到父亲皇帝的支持。二来希望能够在中原找到一个丈夫,最后是一位比较有实力的中原豪门,为她的改革带去更多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十七岁,是时候找个丈夫了。”

    张超笑笑,不过苏毗是母系社会,女人当家。灵儿来中原找丈夫,只能是上门女婿了。

    中原的新贵豪门是不少,只怕愿意去当上门女婿的不多。

    “相隔十年,这一路来,感觉变化好大。越往东行,越是繁华。道路通畅无比,尤其是那丹灞道的秦岭轨道,真让人大开眼界。在苏毗的时候,还觉得玉树这些年变化够大的,可想不到中原却还能有如此大的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