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背书就能当官啊,十岁以下就能当官啊。张超想问,这当的是什么官啊?

    他的几个亲传弟子,来恒来济都有这本事,只是过了十岁年纪了。

    李承宗也有这本事啊,才六岁呢。

    总感觉大唐的科举有点乱来的感觉,甚至就因为李家把老子当成了祖先,于是科举里还特别加了一科,道举试。道举试不是考道路工程的,考的是道家思想,考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是为了扶持道教的。

    还有医举试,专门为医学人才准备的。

    零零总总,一共五十多科。

    这里面,最重要的当属四科,秀才、俊士、进士、明经。秀才和俊士都是那种千里挑一型的,因此每年都只录取一两个。

    进士和明经,算是后世科举中的两个雏形吧,一个专考经,一个主考诗赋策问。其是进士科是百录一,明经是十录一。

    而考明经的又多以士族子弟为主,因为他们家里书多,打小有机会学习,家里也有人传授讲经。普通寒门子弟没这机会,学经一般也学不全,因此他们考进士科,做诗词歌赋,做时务策问。

    但因为进士录取少,因此往往又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上进士,还说年轻有为。三十岁考上明经,都称太老了。

    这也是一种对士族的倾斜。

    张超有时也不得不说,唐朝的政策还挺倾斜性的。

    那些勋戚官僚子弟,一般都是不用参加科举的,他们可以门荫入仕,入仕的高,还容易。

    地主士族子弟要入仕,一般就要难些,多数是直接有名被征辟,或者参加科举,考明经是个量身定制似的出仕路途。

    只有那些普通的寒门子弟,想当官最难。

    哪怕参加科举,都完全不点优势。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学,对经义的研究大不如士族子弟,因此多只能参加进士科,可进士科的录取比例却是百比一,只有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最最要命的还有一点,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甚至是不完全看成绩的。

    除了考试成绩,考官还得看考生的出身和名气。

    因此士族子弟又占了许多优势。

    考生们得到保举,来京参加考试,为了增加些名气,便把自己的作品,诗词策论等送到各个名士或者达官贵人手上,让他们观看点评,希望能借此扬名。

    张超现在就是长安文化圈里的当红名士,又被钦点了主考官。

    于是乎,每天都有无数的士子过来投卷。

    最让张超有些无语的是,还有许多医举科的人也来投卷,这些人都认为张超医术高明,是一位神医,纷纷把张超认定是他们的代言人,一群学医的大夫们,天天来投卷来拜访。

    弄的张超也只得闭门不见,真见不过来。

    最搞笑的是有些道举科的也来找张超,我靠,你们难道没听说过我以前是跟和尚的吗,你们这些道士找错人了啊!

    而随着算盘如今在长安的流传,许多来考明算科的,也纷纷来找张超这位发明了算盘的算术高手,想要跟他探讨一下自己在算学上的研究发现。。。。。。

    科举改革看来势在必行啊,这个艰巨的任务看来还得我这个大学士扛起来了!

    不过说起来,唐朝这种一年考五十多科的壮举,也还是挺务实的。需要什么人才,就专门开一科,这等于是专业招聘啊。

    后来的那种科举制度,虽然看起来选拔更公平合理,但却使得那些读书人只钻石经义诗词,已经不去学习真正的实务能力了,特别是明清的八股文,更是弄出了大批什么也不会的腐儒学究。

    “三郎,这有篇行卷很不错,里面有诗、词、赋和策论各数篇,洋洋洒洒共有数万字,都写的很好,而且字也很不错,你看看?”

    岑文本拿着一个卷轴进来。

    “哦,能让景仁如此称赞,看来定是位才子,拿来我看看。”

    张超接过卷轴,打开,一个名字郝然映入眼帘。

    “孙伏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84章 夺妻(第七更!求订阅!!!)

    今天七更了,拼命了,兄弟们,你们看完爽过后,记得投票打赏支持一下啊!

    张超书房里,马周听到孙伏伽三个字时,眉头皱了皱。

    “孙伏伽,这行卷是孙伏伽所投?是那个孙伏伽?”

    孙伏伽的名头可不小,他并不是普通来京参加科举的各地州县学里的举荐的生徒,也不是地方官员推荐的乡贡。孙伏伽也不年轻,今年已经四十出头,是河北贝州武城一个书香门第出身。

    早在隋大业三年,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孙伏伽就已经参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进士科考试,并且一举高中,和房玄龄是同科进士。

    此后步入仕途,先后担任了大理寺史、尚书令史、万年县法曹。

    万年县法曹品级不高,但其职责相当于首都一个区的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是很有实权的。

    李渊入长安,随后建立大唐,孙伏伽也转投大唐。因为多次向朝廷上建言,李渊还曾经公开称赞说,在群臣中惟李纲可为我善尽忠心,孙伏伽可对我诚恳直言,其余皆唯唯喏喏,只知俯首听命而已,非我所望啊!

    他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此人耿直,宜处宪词。立即封他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

    后来又加封为五品的御史中丞。这可是御史台的佐贰,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实职高官。

    孙伏伽的官路可以说是很顺利的,只是前不久,这位御史中丞却弹劾了庐江王李瑗。缘因李瑗见一商人的妻子貌美,就找借口诬陷了这个商人然后杀了他,又纳了其妻为妾。孙伏伽弹劾李瑗,结果最后皇帝偏袒李瑗,反免了孙伏伽的官。

    “这孙伏伽现在跑来向三郎投行卷,这不能收啊!”马周在长安城里也是呆了挺长时间的,对于朝中不少事情也知道一些。

    张超倒觉得挺有意思的。

    朝廷对于这第一次科举,其实并不是太重视,而且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规则也不多。

    主要的规则就那么几条,一是工商子弟不得参加,贱民自然就更没资格。第二,要参加科举,虽没有地方上的考试,但一得是地方州县学的学生,有州县学的老师推荐。二是地方上比较品行良好有才华的人,地方官推荐,称为乡贡。长安城的国子学、修文馆学生也一样属于生徒。

    还有一条,就是官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孙伏伽虽免官,但不是罪官,而且免官之后他确实不是官员了。

    不过孙伏伽没有举荐书,所以他来张超这里投卷,希望能够得到张超的推荐。

    这次考试,还沿用隋朝时的一些考试规则,比如公卷通榜制。

    一名考生,取得了考试资格后,到了长安,还要先投一份公卷。就是向礼部,投一份资料表,附带自己的以往作品,也称省卷,以供了解其平时所学专长。一般公卷包含古律诗、赋、文、论共五卷。

    公卷之外,考生也会向公卿大臣投献自己所写的诗文等作品,即“行卷”以求公荐。如果他们的作品能在名儒评审圈里打响名气,甚至能不经考试就获得任用。

    孙伏伽现在向张超投卷,不仅是想要名气,还想要得到张超的举荐,获得参考的资格,要不然,他这个免职的官员,连参考的资格都没有。

    能在十几年前的大业三年就考中进士科的人,才能肯定厉害,尤其还都做到了五品的御史中丞,若他参加科举,以才能论肯定能中。不过唐朝的科举可不是那么公平的,首先你得取得推荐,才能参考,其二得有名气。

    再加上考试还是不糊名,结果也不全以成绩论,还要看名气品德这些,所以其实唐朝的科举有太多做弊的地方。

    孙伏伽是被皇帝免官的,因此正常考,他就算有才能可落选的机会还是极大。

    现在,孙伏伽把行卷投到张超手里。

    “庐江王杀人夺妻之事有证据吗?”张超问马周。

    “据说当初就是因为孙伏伽证据不足,所以才被免了官。”

    “我想见一见他,让他进来吧。”

    孙伏伽站在张府那座大学士第御笔亲题的门楼牌匾前,背负着双手,静静的等待着。一袭白袍,衬着他有些削瘦的身子,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孤傲。

    来张家之前,他其实已经去拜见过许多公卿大臣,可惜都没有人愿意替他说话为他讲理。最后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来参加科举。

    他听说了如今长安城里最当红的是学士张文远,便特意来这里投行卷。他不是真的为了能考个进士,十几年前他就考上进士了。他现在来,只是想见见张文远,看这位红人名士,能不能替他说几句话。

    “孙郎君,我家郎君请你过去。”王管家出来,笑着对孙伏伽说道。

    本都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结果的孙伏伽听到,有些微微意外。

    “多谢。”

    春寒料峭,外面很寒冷,但张家的书房里却很温暖。

    穿过张家圣旨敕造的五重御笔亲题门楼牌匾,进到张家书房。孙伏伽看到了如今名满长安的小张学士。

    年轻,年轻的过份,却又很高大俊朗。

    “孙先生请坐。”

    孙伏伽行礼,坐下。

    张超看着孙伏伽笑了笑,孙伏伽个子挺高,但有些削瘦,骨架大,却没多少肉。留着挺长的胡须,人看起来还是很儒雅的,不过目光却有些凌厉,让他看起来带了几分刺的感觉。

    “我问孙先生一个问题先,孙先生是真欲参加贡举考进士呢,还是想要为自己的罢官翻案?”

    孙伏伽也在打量着张超,听到张超如此直接的问题,他笑了。

    “先前我弹劾庐江王杀人夺妻,一个关键证人被其买通,临时翻供,导致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