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坚持强调,要走民制商收商销的这个路子,不能改变。

    “盐价问题,我觉得可以分区定价。”

    见大家争个不停,李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不拿点干货出来,估计没准的宰相们争半天也争不出什么来。

    “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大唐分为北方、东南、剑南和广南四大盐区。”

    李超说把大唐分成四个盐区,而且不是东南西北,而是北方、东南、剑南、广南四区,也是有原因的。

    如今大唐的北方,主要行销的都是解盐、河东盐、东北盐,既河北和河南东的海盐。

    如果按盐的种类来说,有池盐和海盐之分,如果按加工,又可以分为颗盐和末盐。颗盐就是没有加工炼制的粗盐,末盐就是加工过的细盐。一般来说,颗盐比细盐便宜,海盐比池盐便宜。

    北方食用的盐中,河东解池的盐产销最多,价格最高,其次是河东北部盐池的盐。东北盐则以海盐量大便宜闻名,不过海盐也有个缺点,就是在东北沿海,往北方内陆运输成本高。不比解池的盐,就靠近黄河,处于关中、河东、黄河的中心,距离河北也近。

    李超记得,中唐之时最初搞盐专卖,是食盐一斤十钱,然后加税百文,到了晚唐时期,盐价更贵,因此导致无数私盐贩子铤而走险,最后晚唐的那些叛军首领,黄巢、王仙芝、王建等等枭雄,几乎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十文一斤的盐,以唐时的物价算不上太贵,但十倍盐价的税,就非常之高了。

    李超记得北宋时盐也挺贵,北方盐价一般是四五十文一斤,盐有多个等级,但大抵就是四五十钱一斤。

    而在蜀中,却因为盐多地狭,朝廷为了保证盐利,因此把盐价定的很高,每斤盐四百文,直接就是北方地区盐价的十倍。

    宋太宗至道年间,朝廷统一规定:“凡颗盐、末盐皆以五斤为斗。颗盐卖价,每斤自四十四至三十四钱,有三等。末盐卖价,每斤自四十七至八钱,有三十一等。”

    后来,朝廷下召令蜀中盐价减半,此后一直维持每斤盐二百钱的高价。

    就北方地区来说,解盐的差别不大,质量较好,海盐差别多,档次多。当时河东北部的地方,多用河东本州或汾州的盐池盐,由于这些盐池的盐质量差,当时官府向盐民收购的盐价才每斤六至八文,向民户卖出的价格却是三十六文,转手就赚五六倍的利润。

    而李超划出的东南盐区,指的是淮南、江西、江东、山南几道,这些地方所有物都是东南沿海的盐,宋代时价格比北方区略微低点。

    宋代时,东南的百姓要用三斗多的稻子,才能买一斤盐,可见盐价也很高。

    广南,其实也就是岭南,岭南地区的盐价就要便宜的多,那边产盐多,因此盐价低,比东南贱数倍,宋时盐按五斤一斗算,广南盐价一斤约合十文而已。

    在宋代,可以说,不同地区,盐的产量不同,盐价也不同。

    最便宜的是岭南等地,一斤不过十文左右,然后是北方地区,一斤盐四十余文,再次是东南地区,一斤盐五十余斤,最贵的是蜀中,一斤盐得要二百钱。

    “每斤盐收购价,统一五文如何?”

    李超提了一个官方收盐的标准。

    虽然各地盐价不同,但李超觉得,目前来说,还是直接订个统一的收购价较好些。

    杜如晦摇头。

    “以前盐户们不需要盐牌,纳课也不多,盐价低些卖给盐商,也依然有利可图。但如果我们要弄这些盐牌,还要向他们征营业税等,那么每斤五文收购价,就有些偏低了。应当提高些价格,要不然,谁愿意制盐?”

    如今各种物价不稳,粮食也确实难订。

    大年三十,木子依然给大家码字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43章 六道兵马元帅

    古有斗米斤盐之说,一斗米买一斤盐,正常年仅,可能一斗米仅二十钱,但现在一斗粮起码二百钱,因此这个价格不好拿捏。

    “现在物价确实贵,不如这样,暂定三百斤为一引,每引十千钱。给盐户的收购价,则为每引两千钱?”李超想了想道。

    一引三百斤,收购价两千,那就是每斤大约七文钱不到,比刚才说的五文钱一斤要涨了近两文,这可是近百分之四十的涨幅,不能说少。

    大家于是都在心里算账。

    一引三百斤,官方统收价是一引两贯钱,而卖给盐商是一引十贯钱,一进一出,官府一引赚八贯。

    一年百姓起码需求一百万引盐,那就是能赚八百万贯。如果超发个两三倍,那就是能一下子筹得两千万贯左右的盐款。

    这还没算从盐户和盐商那里征的营业税,估计还能收不少。

    哪怕不到三千万,可也是两千万贯啊,想想都让人激动了。

    “一引十千,官销价每斤就是三十三文余了,盐商还要加价,那盐价岂不得四五十文一斤?如果推行此法,只怕百姓受苦许多。”房玄龄忧心道。

    “我觉得不应当分区,如果分区,那么官销价格必然不同,到时朝廷要不要对盐商实行划区销售?如果划区,如何保证盐商们不相互跨界销售?朝廷各区的收购价、销售价是否要调整?这样一来,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我提议,还是统购统销,所有的盐统一价,每引两千钱收购,统一价出售,每引十千钱。”

    李世时这个时候突然打断了房玄龄的话,问,“盐税呢,怎么收?”

    宰相们一个个都不吭声。

    其实大家刚才说的统销每引三百斤售十千钱,意思就是里面已经包括了税了,这样平均一斤三十三文多点钱,不便宜了。

    可现在李世民突然问一句盐税,明显意思是对这个价格不满意。

    李世民不满意的原因很简单,照这个方案,朝廷最多能募集两千万贯钱,这还是要超发几倍盐引的情况下。

    李超低着头不想说话。

    都说北宋盐价高,但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六贯。

    北宋中期一年也就产盐三亿多斤,正常情况下,一年盐税一千多万贯。

    现在李超他们打算超发点,加上盐价高点,一年弄两千万贯,结果李世民还不满足。

    真是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朕觉得三十三文一斤盐太便宜了,现在斗米都二百文钱了。都说斗米斤盐,要不我们就盐米价来?”

    李世民这话一出,宰相们脸色都变了。

    斗米斤盐,那是说的正常年月,如今是饥荒年月啊,这粮价都上天了,那是非常不正常的时候,怎么能按这个时候的米价呢?

    不过李世民执意要加价。

    最后大家也是有些无奈了。

    李超觉得可以做点让步,统销价每斤四十文,三百斤就是十二贯,除去成本两千,还剩十贯。朝廷发行一百万引盐引,就能得利一千万贯。如果超发一倍,就是两千万。

    “超发太多,也是后患无穷,不如干脆多涨的价。”

    “这样吧,统购还是每引两千,统销每引十二千,再加上一倍的税吧,给盐商每引二十四千,再超发一倍。”

    李超马上在心里得出了一个数字,按李世民这种弄法。

    一引盐利十贯,税十二贯,成本几乎可以不计。正常卖一百万引,那就是两千二百万,如果超发一倍,那就是四千四百万贯了。

    这真的是能发财啊。

    问题是,这样搞,盐价可就涨的不是一丁半点了。

    盐商们拿到的批发价都是每斤六十六文多了,怎么也得加价卖吧,一斤卖个七十文肯定不止,估计得七十多文一斤了,要是朝廷再征他们的营业税,估计他们也会把这部分转到百姓头上,最终一斤盐估计得八十文钱。

    那是最少。

    从一斤十文,到一斤八十文,暴涨七倍。

    百姓会如何想?

    李超说涨的太多,突然涨这么多,怕是百姓有怨言。

    可这次李世民并不听劝谏,认为如今国难当头,朝廷之前为百姓倾国救济,如今北方胡虏威胁,朝廷必须全力抵御。

    所谓取之于民,也是用之于民,这些钱收上来,也并非他拿支享受了。

    这话说出来,李超也有点无法再劝。

    李世民说的也有点道理。

    至于盐价涨了,细算下来,一户如果吃盐四五十斤一年,那一年原本买盐钱四五百文,而现在却得三四千钱。

    涨的很高。

    可李世民也说了,如今物价涨的厉害,一斗米都二百钱了,一石米两千钱。一斤盐卖六七十文,并不算高。

    李超想想中唐改革盐法,直接在盐价上加十倍的盐税的事情,想想后世明清时的高盐价,也知道,这其实是发展的必然。

    朝廷需要钱,总能找到办法的。

    不过李超依然还是觉得涨的太突然太高了。

    “陛下,其实我还有一个后续计划,刚才还没来的及说。”

    “是什么,说来听听?”

    李超本来不想说这个的,这个时候也只好说出来了。

    “臣以为,朝廷可以把盐业这块,成立一个公司。”

    “公司?”李世民皱眉。公司,不就是商行的另一个称呼吗,朝廷办商行,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是这样的,朝廷成立一家公司,但属于朝廷控制的。朝廷可以发行股票,然后向商民出售,以此募集股本。比如说,朝廷第一次发行新股,可以多募集些股金,比如说,募集个一千万贯两千万贯。”

    “就如四海贸易公司一样?”李世民早知道了四海公司股票圈钱的厉害,人家商行的股东,那可是得年年分红派息的。四海公司的股票倒好,有各种不同等级,许多人手里的股票,根本没有决策权。

    而且公司也不承诺会年年会红派息,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