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9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打量着下面的行人,年还没过完,可汉京的街道上又这么热闹了。

    “过几天就是上元佳节了,今年朝廷将举行七天的灯节,会很热闹的。你挑好南下的三千人马没?”李世民问道。

    本来李超是打算早点走的,不过李世民的意思是希望李超过完正月后再走。皇帝给李超三千兵马,但却不是直接给他禁军。而是要从南衙府兵中选三千。

    也不是直接从上番的府兵中抽三千,却是在上番的几万府军里,通知他们,让他们自愿报名。愿意随李超南下的就报名,事先说好,去了之后,以后就是要定居南越,甚至以后他们的家眷也要移民过去。

    因为地方太过遥远,又是恶名远扬的岭南南越之地,因此真正愿意去的并不是很多。好在李超还是比较懂的人心的,已经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

    随他去南越的,每人有一笔安家费,到了那边,一家给五百亩地。这个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尤其是这安家费高达一百贯。

    均田制已经罢除,朝廷不再均田授地。哪怕是府兵,虽然还保留着点选后就能分到田且免税赋的好处,但他们死后,这军田是得收回的。哪怕是军田,其实也并不多。

    而李超承诺,他们到南越国后分的五百亩地,其中一百亩可以免税赋,剩余四百亩则按朝廷的摊丁入亩的两税税率征税,但可以先免三年,后五年减半。并且,这些田是真的分给他们的,以后可以传给子孙。甚至只要种满三十年,还可以出售。

    而一百贯的安家费,让不少人都心动。何况,朝廷也答应,他们原来的军田朝廷收回后,还会给他们一笔补偿。

    本来是没有人愿意去南越的,但李超的这些优厚条件砸下来,报名的人却很多。李超还能挑挑拣拣。

    “陛下,三千府兵已经挑选完毕,不过臣有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够允许臣前往讲武堂,招收一批武官,充当这些府兵们的军官。”

    现在李超有兵,但还需要军官。他的那些兵都是散招来的,并不是成建制的拔给他的,许多军官并不愿意流放一样的去南越闯生活。

    李世民夹起一只椒盐虾嚼着,没马上答应。

    “陛下,臣从讲武堂里选些学员去南越,算是暂借。学员们到南越去充当府兵们的军官,在那边服役三年,然后到时再回来。去南越,也算是磨砺实习。”

    “三年后就回来,那你的府兵岂不依然没有军官?”

    “陛下,三年时间,足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官了。”

    李世民放下筷子,微微笑了笑,“回头你去讲武堂挑吧,给你三百人。校尉级进修军官,旅帅队头级培训军官,还有培训的士官,各给你一批。”皇帝顿了顿,“人去了南越,三年为期,三年后调回来。另外呢,以后每年朝廷给你调一批中低级武官和士官前往。”

    李超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表面看当然是皇帝大方的给李超军官士官以充实他的南越卫队,但实际上皇帝用三年轮调的办法,其实变相的控制李超南越军的军官层,兵是铁打的,军官却是流水的。每年都派批新人过去,但过三年又调走,这是让李超难以把这些军官变成自己人了。

    李超笑笑,倒也无所谓。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真有了自己的地盘,他还会稀罕那三千人马和几百军官士官?

    这事情就算敲定,李超没反对,李世民很高兴。

    “我怎么感觉福满楼的菜变辣了许多?而且这辣,跟原来的辣还不太一样?”李世民感觉都辣出汗来了。

    “陛下,处默从南诏回来时,在那边带回来一些当地特产的野山椒。我称为辣椒,这种辣椒比起茱萸更辣。用这种野山椒制作成的辣油、辣椒粉烹饪都能极大的增加辣味,或者直接加入新鲜的辣椒,或者是作成干辣椒都极入味。我已经让人仔细培育,到时可以培育出不同的品种,辣味不同,能让福满楼的菜更有味。”

    “想不到南诏除了普饵茶还有这辣椒啊,那倒是个好地方。”

    “陛下,处默过些天也要回南诏了,我听他讲那边的情况,似乎不太稳定。南诏现在借着我大唐的旗号,对其它五诏,还有周边的小国是频频出击,边打边拉,已经有成为云南首领之势,朝廷应当加以警惕,或许是时候插手其中,做些布局和掌控了。”李超提醒皇帝。

    历史上的南诏崛起很快,到了玄宗时,已经尾大难掉再控制不住了。他依仗着地利,勾结吐蕃,跟唐交战。直到唐亡,南诏跟唐进行了数次大战,结果唐反而是胜少败多,损兵折将无数。

    尤其是有这个南诏的牵制,使得唐和吐蕃的对抗,越发的不利。

    李世民喝了品茶,缓缓道,“西南之地,如今以六诏为首,其余小国无数,又兼獠蛮大小部落散居,那边山高林密,地处偏远,且形势复杂。急切间要大军进入,不是上策,只能徐徐图之。”

    “文远,你的越国在这片地方的东南,沿着红河甚至可以一直到达南诏附近。”皇帝笑了笑,放下茶杯,手指着轻轻敲击着桌面,“等你打下越国之后,可以慢慢的沿河向上招抚西南各部,与他们通商贸易,一步步来。朕给你一个西南宣慰安抚处置大使职,你便宜处事。”

    “臣明白。”

    宣尉安抚使,也就是宣抚使,但加一个处置,这可是比宣抚使权柄更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83章 五年之约

    宣抚使如今已经成为大唐地方封疆大吏,不再是过去的临时差遣。宣抚使主掌一道地方,除了不能统兵,已经无所不管了。

    宣抚使的常置,也皆因为如今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虽然朝廷撤并了不少的州,但大唐依然还是拥有三百余州,一千余县。由中枢直接统领这三百多个地方州,实在是太过繁重。而临时性的派遣巡视,也难以改变这个局面。

    于是最终道级行政设立并稳固下来,这两年还不断的拆分新设,最初大唐十五道。现在已经二十余道了。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过去总共才江南、岭南、黔中、剑南几道。而如今,却已经成为江东、江西、江南、浙东、浙西、福建、广东、广西、广南、越南、福建、黔中、剑北、剑南、云南、湖南等十六个道。

    每道有宣抚使总领,下面又有三司,和三司使。各衙、各衙的官吏,都是完整的建制。

    过去大唐地方只有州县两级制,乡一级其实是虚的,差不多都是地方自治。但现在,乡一级已经是直接由官府选派吏员,并设有乡公所和派出所衙门。甚至在人口较多,拥有街市的乡改为镇。

    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前所未有的加强。

    不过李世民给李超授的官职是西南宣慰安抚处置大使,宣尉安抚使最初只是临时特派,职责是巡视地方、安抚官吏百姓,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一道的地方长官。

    而加处置,就是兼有军事统帅之职了。不过因为李超是西南宣尉安抚处置大使,因此这又有比较特别,西南并非现在朝廷所设的诸道中任何一道。

    因此这个西南,就比较笼统。

    若是往大点说,那么广南越南云南黔中甚至是湖南、剑南这六道都算的上西南。可如果往小点说,这个西南,那就只是李超的越国跟南诏等这些被朝廷划为云南道的地方了。

    但皇帝不明说,李超也就不问,总之这是一个可大可小,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头衔。

    在朝廷早已经取消了地方的都督,也没了使持节都督军事后,李超带一个处置衔,在关键时候,倒是可以临机处置调动地方的兵马的。但得师出有名,否则事后追究起来,李超也承担不起擅调兵马的大罪。

    “陛下,越国山高林密,如今为陆真腊所控制。那里都是高山密林,而且气候与中原大异,毒蛇虫蚁极多,还疟疾横行。臣计划是街雨季之时,乘船运兵马沿河进军,趁雨季之时真腊军难以支援之机,将越国内的军队击败,收复地方,然后巩固。”

    “你总是有一个计划,而且计划总是很优秀。”李世民靠在椅背上,很赞叹的对李超道,“你带兵打仗,就跟你烹饪的水平一样高超,总能出陈推新,让人意料不及。你是行家,朕都远不及你,因此怎么好打你就怎么来,朕随你。”

    李超对皇帝的支持很是高兴,李世民有时就是这方面好。

    “陛下,臣准备先去趟辽东,把卑沙城拿下。上一次,臣在辽南已经摸清了卑沙城的底细,虽有五千驻军,但并不精锐,而且士气不足。若非上次汉京生乱,臣已经拿下卑沙城了。这次臣打算先去辽南,直接拿下卑沙城。”

    卑沙城算是高句丽在辽南的一个最重要的要塞堡垒,同时也是他整个辽河防御线上最南端的一个要点。

    当然,他也一直是登州新罗航线上的一个威胁。

    李世民捏着下巴,脑子里想着辽东的地理形势。卑沙城他是知道的,如果大唐要全面攻辽,正面必然要突破辽河防线,但现在高句丽人在李超的计谋下,正举国之力的在辽河一线修筑一条千里长的山城联防防线,称为高句丽辽东千里长城。

    这道防线修起来,要正面攻进去,确实非常难。因此朝廷当初早就已经做出了一个战略进攻计划,那就是绕过这条防线,从辽南登陆。

    另外再出两路兵马,一直直接在鸭绿江口登陆,切断高句丽的南北。再一路到时在三韩半岛北部平壤登陆,直攻他们的国都。

    这样的计划其实有些犯险,因为直接越过辽东防线,那么唐军的后勤补给会非常的危险。若不能迅速拿下,那补给就是大问题。

    如果能拿下卑沙城,从南往北打,从高句丽的长城防线两面夹击,则又是不同。甚至他们可以在鸭绿江口登陆,迫高句丽人从辽东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