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10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分散牵制他们的兵马。在必要的时候,水师陆战队也可以在黄河北岸直接登陆作战。在先期,还可以不时的派出小股部队登陆进行袭扰做战。
周德威和郭崇韬都不负李璟所望,在夏收之前,数次大张旗帜,做出大举南征态势,逼的二镇一曰三惊,只得强征在田地间劳作的百姓集结防御。可每次秦军都是雷声大,雨点水。到最后往往几十万南征大军,就变成了几十几百支都队级的小股兵马在边境袭扰而已。
可他们又不敢松懈,每次他们一解散,秦军就又开始集结兵马,等他们匆匆再集结起人马来,对方又休兵解甲了。这样几次三番,成德和魏博真的是彻底的服了,兵马疲惫,民心慌乱,关键的是农时也耽误了,而且每次集结兵马,都得消耗掉大量的粮食。
而更让他们头痛的是,成德和魏博镇内,一时间到处都是秦藩的细作间谍密探,什么刺杀将领官员,火烧官衙仓库,散布谣言等等,弄的两镇诸州县一片混乱,乌烟瘴气。
农历四月下旬,河北平原上麦子开始变黄。虽然耽误了不少农时,可好歹今年大部份地区的田地还是种下去了。虽然少了许多用心侍弄,明显会减产不少,但好歹看着再过十天半月,等到五月中旬就能收获,成德、魏博两镇还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今年折腾了几次,仓库里已经差不多要见底了。现在,就等着夏粮入库了。

第999章 万里觅封侯

真龙元年四月二十,河北平原上遍地都是的槐花开始纷纷绽放,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槐花美丽,而槐花的花蕊被百姓们称为槐米,是一种能够用来做菜也能当饭的美味。微微苦涩的味道,是绝大多数北方百姓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味觉,尤其是对于许多老年人和中年人来说,槐米甚至是每年青黄不接时的救命粮,百姓们对于槐米的感情是现在秦藩许多没挨过饿的少年孩子们难以理解的。
秦藩制度,州县所在城厢地区称城,人口聚居满5万以上的村庄、屯集称镇;人口不满5万的村庄、屯集称乡。乡镇都隶属于县。河北易州易县白马镇,过去是一个乡,不过归秦之后人口大量增加,许多百姓从南面的成德镇涌入易定,白马乡聚居人口超过五万,改乡为镇。秦藩县以下,还有乡镇级的乡公所和镇公所,其主官乡长或者镇长为正九品官,真正的芝麻小官。
今年的天时不错,洁白的槐花开始盛开的时候,新兴的白马小镇外平原上的小麦也开始变的金黄起来,金灿灿的,让人看了就合不拢嘴。在白马镇的镇堡街道上,白马镇撤乡建镇后的第一任镇长臬捩鸡正穿着浅绿色的圆领官袍,头上戴着折翅乌纱帽,那官袍上的径一寸小花朵绣纹和浅绿色的官袍,都表明,臬捩鸡这个镇长与一般的镇长不一般。
深绿色官袍和径一寸小花朵绣纹这都不是九品官能穿的,那是六品官独有的标记。秦藩之中,尤其是近几年官制改革之后,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官员的官服规模颜色,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品服的花饰:三品以上绣纹:一品,径五寸独科花;二品,径二寸独科花;三品,无枝叶散答花。四至七品绣纹,均是径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无绣纹。
臬捩鸡确实是一个七品的镇长,而且还是一个正七品上的镇长,一个比一些小县县令品级还要高的镇长。这既是因为白马镇是一个重要的乡镇,从天津到易州,然后经蒲阴和飞狐二陉穿越太行,连接蔚、代,直达雁门的秦藩重要的津雁国道,就在白马镇通过。做为津雁要道上的一个重要支点,尤其是太行山飞狐和蒲阴二陉的东面出口,白马镇越发的重要。
这座人口已经达到近十万的新兴镇子,早已经是一座带有军事要塞堡垒的镇堡。镇上常驻有城防守备军的一个营戍守,虽然白马镇长并不担任驻军职务,但白马镇却拥有整整五百人的民兵营,这支民兵营设有专门的指挥使,但民兵预备役的姓质,使得镇长虽不直接管理民兵营,却是民兵营的最高指挥。
臬捩鸡是在年初裁军时转业回乡的,虽然臬捩鸡这几年重返战场后打的很卖力,拼的很勇猛。不过他本来就手有残疾,这几年战场上又留了几处不小的新伤,一条腿也都有些瘸。再加上他又是沙陀人,军中大量撤裁蕃兵,有只保留两成蕃兵比例的命令,臬捩鸡再不愿意也只得黯然返乡,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自己的将军梦。
好在臬捩鸡这几年战场表现不错,跟着杨威利着实打了几个硬仗胜仗,再加上杨威利又是极得上面看重的耀眼新星,因此他这个部下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提拔升职也没少过。转业之时,臬捩鸡已经带着摘去肩章领花却镶满军功章的军服回乡,离开军队时,臬捩鸡已经是从六品上的振武校尉,营指挥使的准校中级军官。而且,他还捞了一块英勇勋章和一块鹰扬勋章,在转业之前,被授予了武士爵位。
转业回乡,臬捩鸡如其它的军官们一样,降级使用,从六品的振武校尉,转为文阶后,改授为正七品上的朝请郎,原本是得穿浅绿官袍,戴一梁冠,持竹子木笏。不过军官转业,给予保留深绿官袍待遇。
上面给臬捩鸡安排的新官职是白马镇八品镇长,但授予正七品朝请郎散阶,这是一个低配。正七品的官阶,担任正从品的官职。不过白马镇是一个大镇,十万人的规模,镇内甚至还驻有一个团的守备军一个团的民兵,守着津雁国道,和太行二陉山口,地位重要。
虽然脱下了笔挺贴身的军装,摘下了钢盔,解下了铠甲,换上了轻柔的绿色官袍,乌纱官帽让他有些遗憾,不过能成为一个全镇三万余户,十四万余人的大镇的镇长,臬捩鸡还是很高兴的。臬镇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请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汉家名字。秦藩中如今部族人口众多,按照规定,胡人都得剃发,改汉姓名字。臬捩鸡一直想改成李姓,可这样的“国姓”又不敢冒然私改。最后,还是请求改名聂烈基,上面对他的这个小要求也没有为难,直接同意了。
自改了名后,聂烈基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高大了几分。凭着这些年在军中的历练和文化学习,这个沙陀人竟然也把白马镇管理的井井有条,今年第一季度的州上考核时,得了个优的好评。
眼看着就要夏收了,聂烈基骑着跟随自己数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战马往乡下的家中返回。他穿着一件柔软吸汗的棉布制官袍,腰间束着一条银带,手抖着缰绳,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样子。
夏收在即,镇上的民兵们也都返家准备夏收。白马镇的民兵有很多,远不止一营五百人。实际上,白马镇近十五万人里,足有总数两成的青壮年都是登记的民兵。不过民兵也有不同,白马镇上的五百民兵,属于常备民兵,一年的训练时间至少有三个月,而其它的民兵则是预备民兵,一年的集训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个月。
不过夏收的季节就要到了,就算是常备民兵,只要不是战时,这时也要解散回乡帮忙收割粮食。这是耽误不得的,聂烈基虽然现在是镇长了,可他在乡下依然还有地。那是当初官上分给他的,他转业时,官上又分了一块地给他,担任县长,又有一块职田,还有一块勋田,加上永业田,聂烈基现在也算是个乡下土豪,小地主了。加上他置买的土地,家里的土地加起来已经有三十顷地了,三千亩的土地,虽然其中职田和露田等离职和去世后是得交回的,但剩下的永业田依然有两千多亩。
哪怕秦藩如今的制度,田赋是摊丁入亩,而且除规定的每人限量内田亩外,再购置土地,得缴纳极高的交易税,可已经完全和汉人们一样的聂烈基却是很在意这些土地,哪怕缴纳了重税,也置下了三千亩地。这可是传家之地啊,许多转业军官们都拿着赏赐和转业费等去办工厂、开矿、买船、买商铺,甚至是买债券、存利息等,可聂烈其却最终选择了买土地。虽然因为关外的扩疆,以及高额的土地交易税,让许多人都打消了置地的打算,可这却无法阻止聂烈基。
骑马走在宽阔的双向六车道的津雁大道上,聂烈基对于这片土地,越发的热爱。
他身后跟着八个青壮汉子,让聂烈基看起来越有种前呼后拥的感觉,虽然秦王不喜官员排场,许多官员的排场旧制都被更改,鸣锣举牌开道等排场都大为缩减,如他这样的小小镇长,更不敢顶着干。但聂烈基依然带着八个手下,倒不是他喜欢和上面对着干。而是这些人其实都是他的佣人,准确点说是他的合同雇佣工。
早在数年前,秦王就下过命令,取消境内一切奴隶,恢复他们的**身。虽然这**身恢复有些代价,需要去参军或者去关外拓荒,但这也依然让无数奴隶感激涕零。按秦王的命令,是不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只能是雇佣。
聂烈基有三千亩地,又是个七品的镇长,也算是个官员土豪了。虽然不能买奴隶,但他也确实雇佣了不少的仆佣。现在唐人已经很难雇佣到了,只要他们舍得背井离乡,都能在关外得到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聂烈基雇佣的,都是近几年海商们从南洋运来的昆仑奴。朝廷对于海商们这种明显的人口贩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征以重税,然后对入境的黑人们管理严格,禁止奴隶交易。
只要是入境的黑人,都是**民。他们先要交给官府,由官方征询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愿意去关外垦荒的,都能立即获得**身份,还能分得土地等。而如果不愿意去关外的,那们他们也是**民,但却无法获得土地等。这些不愿意去关外的昆仑奴,最后大多数成为雇佣工人,在世家豪强家中,或者新兴商人们的矿上、工坊和商船上劳作,或者在地主土豪们的农庄里耕种。
聂烈基家中三千亩地,但他们夫妻早已经不再亲自耕种了。聂烈基雇佣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