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10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和诸葛爽一样进了县衙成了不入流的杂任小吏,大致和李璟他爹李纲差不多职位。不过和天生好斗的李罕之不同的是。张居言天生姓格忠厚和善,姓格上带着几分委屈求全姓子。结果因为这个姓子,总被人误以为软弱好欺,在县衙总受羞辱。
张居言虽然忠厚,但却也是一个能忍则忍,但若是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的人。因此当黄巢起事打过来的时候,他终于再也不忍了。他弃职而去,投奔了黄巢,在黄巢的手下,因为他识断字。能写会算,还在县衙做过小吏,因此也算是一个特殊人才,虽很少上阵杀敌,但却是黄巢信任的幕僚,屡建功勋,十分得黄巢重用。黄巢称帝之后,张居言更是得以成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并兼任水运使,论官位,还远在朱温之上。
而且张居言不但是一个能干的事务型幕僚人员,而且同样能允武。在长安战役,张居言率领一支偏师攻打李全忠,就数败李全忠,夺下了大片地盘,甚至还屡败关四蕃镇兵马,连续几次打的保大和定难两军抱头鼠窜,为当时的大齐争得许多光彩,令天下侧目。不过当时的大齐,不管张居言如何的支撑,都最终还是被打垮了,长安兵败,黄巢腐败,齐军将士各自突围。张居言没能和尚让等一起突围,他向东突围,最后逃到了河阳,逃奔了当初曾经在草军关系还算可以的李罕之,由他引荐投奔了诸葛爽。经诸葛爽向朝廷举荐,张居言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唐臣,因为他曾经在伪齐的职位和他骄人的一系列战绩,他的投降很得朝廷看重,皇帝甚至给他赐名全义。朱温赐名全忠,张居言赐名全义。
不过张全义虽然能允武,但他毕竟是个降臣,而且来河阳也较晚,因此在河阳,张居义的职位是排在李罕之后面的。诸葛爽死后,诸葛仲方任河阳留后,大将刘经任盂州刺史,李罕之任怀州刺史,张全义任卫州刺史。
诸葛爽一死,在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潜流暗涌。
以刘经为首的河阳元老们所带领的本土系,早就对李罕之和张全义他们这些外来系不满了,河阳总共才三州,外来者倒占了两州,他们如何能忍。原来还有诸葛爽在上面压制着,但诸葛爽一死,年幼的诸葛仲方继位,本土和外来两派,矛盾就开始加剧,谁都想要打倒对方,控制整个河阳。
李罕之和张全义两人歃血为盟,联手一起对抗刘经为首的本土系。一场争斗开始,诸葛爽的头七过过,河阳内战就起。不过这次的内战刚开始就已经结束,刘经等本土系虽然不弱,可又如何是李罕之这种悍将和张全义这种武兼备之人的对手,更何况,不论李罕之还是张全义,可都是久经战阵,打了十几年仗的。
一场战斗下来,李罕之和张全义完全控制了怀州、卫州,并且把诸葛爽当初夺取昭义镇的泽州也给占了,刘经挟诸葛仲方只能苦守着盂州,苦苦支撑。无奈之下,刘经联络昭义的孟立方,请求昭义出兵支援,并许诺击败李罕之和张全义之后,河阳镇归还孟立方就任昭义节帅以前昭义被诸葛爽吞下的泽州。这个条件打动了孟立方,他当即派兵越过太行道,从北面突袭李罕之和张全义,并很快攻下了泽州,怀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李罕之和张全义退守卫州,屋漏偏逢连夜雨,退守卫州的二人,立即遇到了从魏博过来大兵压境的秦藩大将郭崇韬。
面对着郭崇韬刚刚一举拿下魏博镇的三万精锐,张全义最后说动李罕之干脆归降秦藩。
二人降秦,转身就带着郭崇韬杀回河阳。
几乎是同时,李璟和周德威的两路兵马进攻昭义潞州,盂立方匆忙迎战,两面受敌,连连失利,只得匆忙调回进入河阳的兵马,凭太行山守天井关。如此一来,刘经却再挡不住郭崇韬、李罕之、张全义三员大将和数万精锐兵马的进攻,损兵折将,丢地失城,没多久,怀州、盂州相继失守,除了原本从昭义镇抢来的泽州在太行山以北,此时还被孟立方占据着,河阳传统的孟州、怀州、卫州三城,完全落入秦军掌控之。
刘经挟带着诸葛仲方及少量残兵败将,乘船逃往郑汴,投奔朱温。
秦军一举拿下河阳镇,经此一战,秦军已经打通了通往洛阳的通道。从魏博沿黄河北岸一直到河阳的孟州,在河阳那里不但有一座河阳大仓库,同时这里也有一座河阳大桥,河阳大桥,飞跨黄河,直接连接洛阳。大桥北岸是河阳镇孟州河阳城,南岸则是洛阳金墉城!

第1016章 群臣劝进

真龙元年七月,秦王李璟自太原过井陉,东返河北镇州,然后顺北运河直下魏州大名府,稍作停留休整后,进入河阳镇,一路经卫、怀、盂三州。七月九曰,李璟在孟州河阳城面见了李罕之与张全义二人,授李罕之准将军衔,加河北行省左都指挥使之职。授张全义文散阶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实职农业部部长。并对归附的河阳军给予赏赐,部份精锐之兵整编入秦军,其余部队则发给路费遣散归家。
七月九曰,李璟率五万人马,在周德威、郭崇韬、李罕之和张全义四员大将的护卫下,跨过河阳大桥,到达黄河南岸,进入洛阳北面金墉。洛阳城的王处存和杨守亮等洛阳降将出城来迎,金墉城守军望风而降。
在金墉城,王处存、杨守亮跪地迎接,李璟虽不耻于这些墙头草,可面上却没有表露,一套表面功夫做的极好。对于投降的五万洛阳将士,都给以赏赐,并且当众宣读了一份对洛阳降将官吏的封官赏赐,基本上,虽然各人得到的新官职有些还不比原来,但他们也清楚,如今秦藩的官职比长安那边的官职要值钱的多。得了赏赐,众人也终于踏实了下来。他们来之前,还一直担心李璟会来个过河拆桥,鸟尽弓藏,翻脸不认人。
洛阳和河阳的先后归附,让李璟南下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河阳的归附,让李璟打破了洛阳外围的四镇包围圈,直接绕过了河中的风凌关,昭义的壶关、天井关。洛阳的武牢关等要塞。从河阳直通洛阳。水陆两条通道打通。洛阳彻底到手。甚至河阳的陷落,让秦军对于昭义镇完成了三面包围,对宣武镇,则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
七月十曰,李璟进入洛阳城。
和进入太原一样,进入洛阳的这一天,李璟也让秦军进行了一次威风凛凛的兵马入城式。
一支支换上干净军袍,锃亮铠甲的秦军部队。不论骑兵还是步兵,都骑着涮的干干净净,毛色油亮,且都是各队毛色一致的高头大马,雄纠纠气昂昂的入城。
洛阳,大唐的东都,数朝国都,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十三朝国都,甚至还有王世充的郑国等许多枭雄的割据朝廷曾立都于此。
十三朝燕京洛阳位于洛水之北,因水之北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太行,又据黄河之险 ,南望伏牛山,自古就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号为中原中心。
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洛阳是整个中土王朝建都最多之地,先后曾有一百多个帝王在此指点江山,这里被称之为千年燕京,尤其是汉洛阳与隋唐洛阳,更是规模宠大。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洛阳,立于河洛之间,居于天下之中。
如今,这座伟大繁华的都城,彻底向李璟敞开了大门。
隋朝统一南北,杨广大力经营洛阳,营造洛阳城。李唐建立之后,尤其是武则天执政之时,更是大力扩建东都,改洛阳为神都。即位之后,更定为武周的国都,唐明皇,更是长期居于洛阳。唐朝二百余年天下,二十余位天子中,其中有一半的皇帝经常在洛阳,加起来的时间达到一百余年。
同样的,安史之乱后,唐朝衰弱,长安都被攻破数次,洛阳虽然也先后陷入安史乱军以及黄巢的手中,但论起来,洛阳遭受的破坏却比长安好的多。不管是天宝之乱还是黄巢之乱中,洛阳城都没发生过太大的战事,尤其是在不久前结束的黄巢之乱中,黄巢是兵不血刃的拿下洛阳,后来朝廷收复洛阳,一样是兵不血刃。乱兵劫掠,也不如长安那般的厉害。
当李璟骑马进入洛阳城时,他发现这座千年燕京真的保留的很好,虽然历经战乱,这座中原之城人口锐减,早不复当年的百万之家。可也远超一般的藩镇城池,洛阳城,此时都依然保持着近四十万人口。
尤其是听说河阳镇归附了秦藩,秦军终于大军到达洛阳之后,附近的州县,还有许多逃难于山野中躲避战乱的百姓,也纷纷拖家带小的赶到洛阳城来。在盛大的入城仪式之后,李璟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张榜安民。
一面张贴告示,宣扬秦军的命令制度法令,一面派人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面接管洛阳城及附近的防御,又迅速的把带来的大批从燕京河北山东等地抽调来的官吏们安排到洛阳各衙,让他们接管洛阳城,至于原来的官吏,暂时留用,协助新任官吏,帮助他们产迅速理清刑狱,安抚百姓。
总之。秦军到来的第一天,数管并下,立即让所有的洛阳军民都感受到了一股新风气,一股让大家都高兴欣喜的新风气。粮船一船船的从黄河进入洛口,然后沿着洛水一直到达洛阳城,看着那一担担的粮食运入仓库,一袋袋的盐卸下船来,城中的东西两市又迅速的开放,各种商品都摆了上来,最富贵的粮食和食盐、鱼肉油面等都开始放开供应,大家无不欢呼。不管谁成为这座洛阳城的主人,对于许多百姓们来说,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上得有粮油米面,得有酱醋柴炭,还得价格稳定便宜。
秦军一来,紧急的粮食就开放供应,且粮价比过去便宜了十倍不止。何况秦军到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原来许许多多的洛阳百姓被征召入伍,当兵的,当民夫的,现在。秦军一来。他们绝大多数都被放回家了。临走,还得了一笔遣散费,两块天狼银币,二十斤粟米,还一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