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码头上,这样的会话很多。礼炮过后,三军鼓角齐鸣,舰队终于鱼贯入港,一艘接一艘的靠岸。
当李璟从桥板上走下,骑着野马王通过码头时,无数的人挥手高喊着他的名字。李璟也不断的挥手示意,为了保护李璟的安全,不但李细狗的新扩编宪兵营一千兄弟给员出动,在码头上三步一岗的结成人墙,开辟出了狭窄通道外。林威也是调了黑熊营一部兵马与后勤营与城管大队、治安大队等齐齐出动,一起维持码头秩序,保证李璟的安全。
足足在码头上花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李璟才最终返回到了沙门镇将府中。
诸将陆续进入镇将府中,都不由的长吁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码头上和一路上简直是人山人海,也难怪百姓如此热情。这一次沙门镇除了黑熊营以及后勤、辎重、运输、宪兵等几个营头外,其余的战兵营几乎全员出动了。而且是打了如此一个大胜仗,对于沙门镇来说,胜仗就面临着重赏。七八千沙门军出征,这也就意味着后面有七八千个镇军家庭,数万的人口。另外李璟还没有回到沙门镇,已经先派人回来送回捷报时,就发出了公布。这次大捷,沙门军一下子获得了差不多三十多万亩官田,这些都是属于李璟手中的。李璟已经下令,所有愿意前去辽东囤田的,每户将发给一百亩,两年不征粮,两年后的三年,只征一半粮,五年后,才征全粮。而且还规定,所有前去囤田的百姓,除了每户给一百亩田外,所有百姓自己再行垦荒出来的田地,则为三年不征粮,之后两年征半,五年之后十年之内也只征田赋的七成。并且承诺青泥与卑沙两处移民的百姓,李璟会帮助他们建立囤堡,提供租借耕牛种子农具等,甚至帮他们打井,组织开挖沟渠,打造水车等。
三十多万亩地,按一家一百户算,能分下来三千多户。如果再加上垦荒,还能过去两三千户。这个公告引得无数百姓激动,经商虽然能赚钱,可在许多人的心中这还是不如有自己的土地来的实在。唐末兼并严重,许多百姓都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如今有机会能得到一块可以传给子子孙孙的土地,这是打破头都要抢到的。
除了三十多万亩地外,李璟这次还下令给大谢砦上的十余万百姓,再次发下赏赐。每人赏钱一贯,布二匹、粮食二斗。虽然一大批的物资发下去,破费了不少。可眼下饥荒越重,连登州这样的贸易之城物价都不断的上涨,百姓们手中的钱财其实在缩水。发下钱粮给百姓,其实也是在给百姓一些因物价上升带来的补贴,稳定沙门岛的安定。
为此,李璟还特别下令,所有沙门镇的军营、工坊等等,将士们和工人们的薪水都可以直接以粮代薪,而且粮价维持在年初的价格不做上调。这个结果,不但等于给士兵和工匠们加了薪水,还大大缓解了眼下各地饥荒粮价上涨带来的恐慌。现在各地都乱哄哄的,沙门镇却能一片安宁稳定,与沙门镇一直以来为断的存储了大量粮食有关。
隋朝末年,天下各地饥荒大起,隋朝各地的仓库中存着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有几千万石的粮食,但他们却不肯开仓救民。最后隋朝灭亡之后,那些仓库里的粮食经过十几年的战乱之后,居然都还吃到了唐朝建国后的几十年去。这个结果让李璟读史时总是大为叹息,隋朝建仓储粮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略决定,可他们存了粮,却没有能合理的运用,这却是个最大的失误。沙门镇一直在存粮,但李璟不会只光存粮。当初存粮,就是为了应付眼下这样的局面。
一连串的各种公告好消息,让沙门镇的百姓对于李璟这个年青的将军,都是十分的崇敬热爱。这次他回来,自然也就面临了如此热烈的迎接。
李璟刚坐下,林威等留守的诸将就齐齐上前为李璟祝贺。这祝贺不光光是此次出兵大捷凯旋而归,更多的还是对于李璟出去一次打仗,居然还能带回三个如花似玉的如夫人的恭贺。
“我在青泥城就听说宋节帅已经派了使者到了沙门岛,信使现在哪里?”李璟先前在青泥城见到了两拔青州的使者,不过一波是王敬武的,一波却是老师崔芸卿的。王敬武使者带来的信中所提不过是拉拢之意,而老师的信中,却是说最近淄青局势动荡,让他早点从辽东返回,说有可能随时需要动用他的兵马。具体的什么事情虽然没有细说,但不外乎两个可能,一个就是宋威准备和王敬武开干了,要急召他这个王牌打手过去。第二个可能,则就是眼下各地因饥荒越闹越厉害的民乱以及盗匪了。
不管是哪一个,既然宋威想要用他的这支兵马,那么宋威都必须先要给点甜头。
他打下大谢砦这么久,当初把宋温派来的宋希给堵回去之后,登州和青州那边居然都没有了下文。这个表现李璟与李良等私下判断,都以为不论是王敬武这边,还是宋威这边,其实都不愿意看到李璟独自一人把大谢砦给吞下去。
眼下如果宋威要用他,那么很有可能宋威会把大谢砦交给他,以此来换取他的出兵相助。
事实不出李璟等的预料之中,宋威的使者乃是淄青节度幕府的判官雷刚,判官在节度使下面的官职之中,其位仅次于节度副便和节度司马,位在第四。平时掌管的是兵、仓、骑、胄四曹,相当重要的一个职务。宋威居然派出了这样重量级的使者,可知事情确实非同小可。
“游击将军、上骑都尉、散兵马使、营田参军事、节度押衙兼节度先锋充沙门镇上镇将,大谢砦副兵马使李璟,军功着著,英勇不凡,平定乱匪,保一方安宁。今特表彰其功,着提升其为大谢砦兵马使。其余大谢砦有功将士,各按其功晋升。”
雷刚虽为文职,却是个实打实的彪壮大汉,据说乃是武将出身,此时不过四十余岁,他念完之后,轻拍着李璟的肩膀道:“季玉老弟荣升一方大将,恭喜恭喜啊。”
李璟轻笑道:“职下听说似乎帅府还要任务要下派,不知道是何任务。”
雷刚道:“老弟果然是急节帅之所急啊,这个任务交与你,那真的没有挑错人。”说完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卷手书,却是李璟的另一道新任命,宋威任命李璟这个节度先锋加镇遏使之衔,让他接令之后于三日内率本部兵马出兵,登陆进入淄、齐二州剿匪平乱。”

第297章 只问一句,事成之后拿什么来酬谢?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李璟听到宋威下令调他出兵剿匪时,其实心里是十分兴奋的。一直以来的,各种冒险,拼命的发展,为的不就是等到这个时机到来时,他有实力参与进来么。不过微微有些惊讶的是,他被调去淄、齐二州,而不是青州。
“敢问雷判官,节帅令我大谢砦出兵,究竟要剿的是谁?”
“洪霸郎!”
李璟眉头一皱,怎么是此人。这个人在后世的史书上是出现过的。不过历史记载中,这人乃是河北的一个大盗,也有说他是庞勋之乱的余逆。徐州兵败之后,一直就流窜在黄河两岸的淄、齐、棣等州中劫掠。他在史书上真正留下一笔的原因却是与王敬武有关。史载,广明元年,也就是在六年后,有巨盗洪霸郎聚众在齐、棣二州为祸,平卢节度使安师儒命王敬武讨平之。结果王敬武出兵后,却突然杀回,将唐末十分无用,在几个镇为节帅都被部下驱赶的安师儒逐出淄青镇,自任留后。
在那场淄青镇的兵变之中,洪霸郎完全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李璟没有想到,他居然提前了五六年就跳了出来,史上说他可是响应黄巢才闹的很大的。难道说自己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了这么深远?
“怎么是此人?”
“怎么,季玉老弟以为会是谁?”雷刚笑问。
李璟哈哈一笑:“职下先前听闻天平节那边私盐贩子们闹的厉害,先前我还抓了一个敢大胆跑来要跟我买盐的曹州盐贩,还让人押解送去青州了,不知道结果如何了?”
“季玉说的是那个尚礼尚君长吧,这人我倒也听说过一些,江湖绿林中倒是有些威望的。上次人押到青州后,宋节帅说此人既然是天平军薛节帅治下之民,便让人把他送给薛帅了。听说薛帅把人又送到曹州,说让在曹州明正典型,杀一儆百。可谁曾想,这贼子倒是有不少的从凶,居然在开刀问斩当日,数百贼寇大闹法场,将其从刀下劫走。曹州虽然也派捕快四处张榜缉拿,可是这些人居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雷刚轻笑着说道,似乎只是在说一件极为普通的小笑话一样。“这回薛节帅算是丢了回大脸了,据说薛节帅气的是将那曹州刺史痛骂一遍,然后直接把人给撤了。”
李璟不由心中长叹一声,这些人绝不会想到,他们把谁给放跑了。更想不到,会是谁把法场给劫了。敢带着几百号人劫州城法场,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可这些人却只当笑话来传。
“那劫法场之人,估计是王仙芝、张归霸等曹州私盐大贩吧。”李璟叹道。
雷刚有些惊讶,那曹州乃是天平军治下,虽然与平卢军是邻居。可曹州靠近洛阳方向,与登州一个在西一个在东,隔着不下千里。李璟怎么可能知道的那么清楚?
“我听说好像确实是王仙芝所劫,那王仙芝乃是曹州最大的私盐贩子,曹州王家与濮州的黄家乃是中原最大的两伙私盐贩子。王仙芝手下据说有号称十票师的十个极厉害的巨盗,听说你抓的那个尚君长就是王仙芝手下第一心腹大将。至于其它的人,倒是不清楚名姓。不过名头说的吓人,其实不过是一群私盐贩子而已,成不得什么气候,官军一出动,这群跳梁小丑没一个能有好下场。”
这就是大唐官员们对待黄巢王仙芝等人的心里看法,他们从没有想过大唐会被这伙人给捣乱弄跨。见雷刚这种态度,李璟也就打消了提醒一下他们的念头。现在估计他说什么,他也是听不进去的。还是等王仙芝把这些人打怕了,再说吧。
倒是眼下这个洪霸郎的消息,得多打听一些。
“洪霸郎有多少人马,不知宋节帅又调动了多少兵马这次?”
雷刚有些尴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