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万五千人马的镇东军军使,一个至今都战无不胜的马上骁将!
“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会去盲目追求那些可盼而不可及的目标。你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月有圆缺,不必事事尽善尽美,过之不及。”崔芸卿善意的提醒道。
顿了顿道:“你上次信中提起的愿意出兵剿灭王敬武的事情,宋大帅在军议之上提起来,不过被大家否决了。这个事情我告诉你一声,你也不要有其它想法。只是大家几万人聚在淄州,如果这样还要请你出马,那不免会让诸将觉得面上无光。眼下大帅正在重整平卢军,这个时候,军心士气也很重要。”
听到这个结果,李璟也只是心里微微有些失望。反正他也并没有抱着什么野心,这次是真正的想帮宋威一把。既然他有其它的想法,那便罢了。
“曹贼草贼的事情大帅和薛帅说了吗?”
“说了,不过薛帅拒绝你的好意了。他说,区区草贼,天平军能够摆平,无须你的好意了。”崔芸卿说话时面色有些古怪,他想不明白,为何李璟现在这么热心了。一会要出兵帮着剿灭王敬武,一会又提出要出兵帮忙剿灭草贼。难道说,这个得意门生好久没打仗,手痒了?

第341章 捧着金饭碗要饭

以工代赈的几个工程先后完工,李璟又和州县官员们一起新筹备了几个基础工程。剩下的一些人力,则通通被安排朝廷垦荒。虽然眼下已经错过了夏种,可现在趁有空闲却可以集中人力开垦荒地,等到秋后种冬一麦。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李璟已经提前下过公告,全部都将做为军囤官田,不过各乡开垦出来的这些地,却会平均交给各乡的百姓们耕种。这些地不收税,但只需要按每亩地一斗租上交军粮。如果是灾年,还可以按实际收成下调,基本上维持十一收粮。
这个公告下达后,各地垦荒热情高涨。其它一些赈灾的工程的速度都增加了不少,大家都急着想要早点完工多开垦一些田地。免税十一交粮,这样的租子可不过,给地主们佃租,很多都是五五交粮,甚至是地主六佃户们四的。现在遇到只要一成租子的,谁不高兴。
不过在热情开垦的同时,却有很多自耕农要向官府出售耕牛。这些自耕农多是本来小康自足之家,有几十亩地百来亩地,家中养有大牲口。这次的赈灾中,就有很多一部份的自耕农并没有接受振灾。百姓大多纯朴,自家只要还能过的下去,不会却接受救济。不过眼下的情况,人勉强维持,但要继续照顾一头大牲口就难了。很多百姓不得已只得准备向官府出售耕牛,有一些养骡养马的也都有这个计划。
听到下面有报告说,黄县已经收购了几百头耕牛挽马走骡,其中一部份是黄县本地的自耕农出售的,还有大半是隔壁的莱州出售过来的。收获的价格都很低,一头大公牛,本来要十二贯钱,一头母牛也要十贯左右,一头大骡子也要十贯钱。可现在的收购价都只有五六贯左右,基本上都是半价收购的。
黄县县令崔德安本觉得这是一项政绩,高兴的向州城李璟上报。不料李璟看过后,脸色却变的很黑。重重的一拍桌案,李璟喝道:“这个崔德安,竟然不晓半分道理。眼下这个灾荒之年,官府要做的是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而不是要趁火打劫。难道他不知道一头大牲口对于一个小康之家,那也是一件重要的财产吗?”
李璟家以前就有三头牛,后来家里败了,只剩下了几十亩地和一头小牛耕地。那头小牛被宝贝爱惜不已,每天半夜还得起来给它加草料,平时耕个地也十分爱惜。他深深的知道一头牛一匹马一头骡在百姓家的地位。
“简直是胡闹,这事情做下来,还不得让百姓背后对官府大为失望?这让百姓以后怎么看待我们?”
长史韩安民和司马萧定邦也点了点头,李璟是个重视民心的,眼下的赈灾救民不遗余力,可黄县的这个处理确实不太妥当。
“立即派人通知黄县,让崔德安把收购的那些牛骡等,都按年前的价格补足差额。另外,这些牛马都登记好是哪家的,让县里好好的养好,不要掉膘了。待秋后或者明年百姓需要用牛的时候,再让他们出钱把牛买回去。钱一时不趁手的,让他们先领完去,钱以后再补上。”
灾年的时候,牲口必然是会降价的。如果百姓按现在的价格出售,到了来年灾情过后再按时价买进,这中间的差价可就会让他们损失很大。官府不是商人,绝不能去赚这笔钱。现在官府出点人力财力帮百姓们养好牛,明年正好还给百姓。牛是一项重要的物资,要是大家都养不下去给卖了杀了,那不但是百姓的损失,也同样会耽误影响生产,最后官府也会受到影响。
韩安民和萧定邦、昭王等都赞叹李璟这个解决办法好,如此一来,官府虽然补贴了一些钱,却能换回很好的民心威望。
黄县的崔德安被训斥了一顿之后,倒也是很快想通了,并没什么怨言,反倒是有些惭愧,还亲自向李璟写了封检讨折子。然后亲自带着县衙的人,一家家的给那些卖牲口的家里登州,送上差额的钱,并认真的讲解了刺史李璟对于此事的处理。那些被迫无奈才卖掉牛马的自耕农们,听到这个结果,捧着手里的钱激动万分。这次的赈灾,这些自耕农小地主们,多数都没有直接接受到恩惠。现在李璟的这一招,不由的让他们感谢万分。
而且不但补贴了钱款,李璟还下了通知,那些家中灾年里里无力养大牲畜的人家,可以先到衙门里登记,然后去钱庄里领取一笔特别借款,这笔借款完全无息,三年期限归还。大家拿这笔钱可以去衙门购买饲料,喂养牲口,度过这个难关。
不过这条只对镇东军辖下的登州和辽东二城有限,莱州那边的虽然补贴了一些钱,可却没有这种借款。莱州的那些自耕农小地主收到补贴之后,着实惊讶了一阵,然后都感激起李璟来。
结果,自那以后,莱州大量养不住大牲口的通通都赶来把牲口卖给登州。甚至有些狡诈的商人,开始去各地低价收购牛马,然后赶到登州来卖。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登州只接受那些自耕农家里的牛马,对于这种黑心商人的牛马是不买的。最后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得以低价出售,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一笔。
莱州的刺史也是闻风而过,亲自带着几车礼物赶到登州求见李璟。
一见面就是相当热情的拉着李璟的手道:“郡公能力出众,灾年却还能带着百姓温饱,真是羡煞老夫了啊。”莱州与登州交界,同样是荒年,人家登州过的红红火火,莱州就过的一片愁云惨淡。这段时间,大把大把的莱州百姓跟着那些流民一起涌入了登州,去登州做工了。
虽然心中也高兴少了许多饥民,减去了很大压力。可这心里,始终还是有些不太对劲的。现在他开始担心,这灾荒一过,去登州的百姓不肯回来怎么办?
要想留住百姓,就得留住他们的心。郑潜知道自己得做点什么了,不然莱州的百姓全跑登州去了,那他还当什么刺史啊。不过他手中没钱没粮,实在是留不住百姓啊。比如这一次,莱州的百姓卖牛马,一开始莱州也收购了不少,多是半价收的。本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结果李璟这边弄了这么一出之后,这差距立即就显示出来了。
特别是靠近黄县的那些得了补偿的百姓把事情一说,莱州差点就乱了。那些卖牛的纷纷要求莱州府也给大家补偿。这事情,弄的郑潜相当被动。
这次来,就是想要向李璟借一些钱粮,一来也是补偿给那些卖牛的农民,二来也是准备拿粮食以工代赈。
听着郑潜有些不好意思的吞吞吐吐的把要求说出来后,李璟笑了笑。青州刚借了粮,莱州又跟着来了。他们倒是都知道登州有粮啊,不过听到郑潜借粮的目的,李璟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莱州与登州交界,莱州要是真乱了,对登州也是没什么好处的。
沉吟了下,李璟道:“上次家师崔司马前来借粮,是拿了各种军械材料来交换的。不知道此次郑使君,带来了什么交易粮食?事先说好,如今粮食的金贵郑使君应当明白。要不是登莱二州本是邻居,你我又都是大帅手下办事,我也没这么多粮食拿出来的。现在就算是分一些给莱州,可也是得从大家的牙缝里节省出来啊。”
郑潜有些为难的道:“莱州小地方,既没有青州那么多人口,也不如登州有登州港等大港口。哎,一时真没什么可拿的出手的啊。”
李璟见此却是心里一笑,他早就在想着莱州的那招远大金矿了,却一直没啥法子去采。现在郑潜亲自送上门来了,这可是一座大金山送上门来了啊。
“郑使君打算借多少粮?”
“我打算也学李使君以工代赈,想借五十万石粮。”郑潜期望的道。
李璟假装为难的道:“可是郑使君要是没有东西来换,这事情只怕难办。要不然,到时大家知道了,都要来借粮,我就是有粮仓千座,也经不过借啊。要不,郑使君也拿点什么来交换?”
“可我莱州确实没什么军械材料啊。”
“没有材料,还可以有其它的嘛。最近我们登州就发现了不少的矿产,正组织着饥民们开矿,好换取些粮食呢。你们莱州有没有什么矿产?”李璟循循诱导。
“这个我真不清楚。”郑潜有些为难,“要不,李使君再请那些控矿的人去莱州堪探一下,要是发现了什么矿产,就拿来与李使君交换粮食,如何?”
听到郑潜这么上道,李璟心里都乐开了花,不过表面上还是装做很为难的样子。好半天之后,才咬咬牙道:“都是邻居,就此一次,而且此事不能传出去,不然大家都这样来借粮,我可吃不消。”
“一定,一定。”看到事情成了,郑潜比李璟更高兴,老脸都笑开了花。
第二天李璟就让堪探队去了趟莱州,回来后,李璟也没有看他们堪探报告上发现的几座小矿,而是直接找到郑潜,要求把靠近登州黄县的招远玲珑山以及周边的十几座记忆中有金矿的山脉,还有三山岛金矿全在地图上画了下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