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的来说,进奏院就是一镇在京的驻京办事处。可实际上,由于晚唐藩镇越来越独立,朝廷和藩镇之有时并不能直接对话,因此这个进奏院就成了一个中间联络渠道。朝廷直接把话传给进奏院,由进奏院再传回藩镇。而且进奏院同时也是藩镇设立在京城的耳目,通过进奏院窥伺朝廷,胁制朝廷的情况。
现在整个长安,拥有五十多个进奏院,进奏官的地位极高,甚至拥有不下于副宰相的权利,进奏官就相当于地方藩镇节帅在长安的全权代表。
除了这些重要功能之外,进奏院还有一个极大的功能,那就是承担汇兑功能。由于大唐一向钱荒,特别是到了眼下,钱荒更加严重。朝廷与地方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一般都规定本地铜钱不许出界。
从唐宪宗时开始,各地在京师的商人,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各镇驻京的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文牒”或“公据”,一联交给商人,一联寄往本道。商人无论是由地方前往京城,还是由京城回到地方,身上都不用携带大量钱币,可以轻装赶路,到了再兑现,类似于今天的支票。
镇国军现在也晋升为大唐五十余镇中的一镇,特别还是一个新开幕的藩镇,自然也得在长安设立一个进奏院。
按李璟的意思,这个进奏院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自然是做为本镇进京官员的联络地,同时也是本州官员到京办事时的寓所。第二,进奏院将做为本镇在京的骁骑司的秘密据点,以进奏院中的身份来掩护他们的秘谍身份,负责打探京师动静,刺探朝廷的机密情报。第三个,进奏院将作为镇国军在长安的一个重要汇兑网络,承担起镇国军与长安之间两地商人往来的飞钱兑换,同时,也是四海钱庄向京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据点。第四,进奏院还将负责拉拢长安的贵族王侯,并招揽一些有才之士,将他们送往登州。
“地址已经选好了,就在皇城太庙与兴庆宫之间的崇仁坊,其东南角就是东市,往南隔了平康与宣阳二坊就是亲仁坊,距离通化门、春明门都不远。这套宅院很大,估计就是住上两三千人都不是问题。”张宏笑着说道,如今镇国军和李璟的名头在长安确实很响亮,镇国节要建进奏院,许多王侯贵族都主动前来提供方便。几乎没有费什么麻烦,地址就已经选好了。房子和家具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入住办公。
现在李璟要考虑的是安排谁来做这个进奏官,这个人选必须是忠心可靠,且能力出众,善于交际的。李璟心中的最佳人选应当是李振,他本在京中居住多年,对于长安官场也比较了解,更加出众的是他本人关于谋略交际。不过很快李璟就否决了,因为他现在身边还离不开这个军师。
随后他又想到了李维和公孙兰,不过最后都否决了。李维是骁骑司的主官,还在军中担任着指挥使之职,也很重要。公孙兰则是一个女人,更关健的是,李璟对于她的忠心一直有些放心不下。
最后想来想去,李璟目光看到了张宏。
轻笑出声,李璟对张宏道:“既然张录事把事情这么快就办好了,那么干脆这个进奏官就由张录事来担任好了。正好张录事年纪渐大,正好在京师修养修养。”
听到这个任免,张宏面露惊喜,受宠若惊。这个进奏官,比他现在的录事参军事可要风光的多。做为镇国军留在长安的代表,可以想象,以后的曰子肯定很舒适。
略微推迟了几下,张宏终于答应了下来。进奏官可是能够参加朝会的官员,一瞬间,他就有了种一入青云的感觉。
任命了张宏留在长安后,又从镇国军中挑了二百名军士留下,其中自然掺杂着一些骁骑司的密探。这些密探的身份,连张宏都不知道。
眼看着就要到了曰落黄昏,宫中突然派来宦官传旨,让李璟入宫见驾。
李璟心中一动,估计是剿匪之事已经有了后续了。当即沐浴更衣,换了官袍前往宫中。
李璟到达延英殿下接受最后一遍搜身检查时,已经看到好几个熟人到了。郑从谠、崔安潜、于琄等人都到了,李璟上前和他们寒喧。
除了相识的诸人,还有几个李璟没有见过的人。其中一个老者直接上前与李璟拱手笑道:“英雄出于少年,李镇国刚刚加冠不久,就已经节制三镇,真让老夫等汗颜啊。”
于琄连忙向李璟轻声介绍,告诉他这人就是杜审权。一听这人就是新任命的昭义节度使杜审权,李璟也不由的笑脸迎接。
杜审权也是先后居于多镇,而且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当今政事堂两位宰相的姨父,宰相卢携和宰相郑畋二人的母亲和杜审权的妻子李氏,乃是姐妹。
杜审权,豪门京兆杜氏出身,担任过江西观察判官,右拾遗,左补阙、司勋员外郎,郎中知杂、知制诰、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礼部侍郎、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都团练观察使、检校户部尚书、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右仆射、检校司空,兼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杭常等州观察使、尚书左仆射、上柱国、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观察等使。
光是听到他那光辉耀眼的一串任职经历,就不得不让人惊讶。而且,他还是三朝元老,并且曾经入政事堂担任过宰相,可调是资历高,威望高,年龄也高的元老重臣。
新升任为昭义节度使的襄阳郡公杜审存现年已经接近七十岁,可身体却健壮的像是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他身躯高大,两腿欣长,肩膀宽厚,小腹平坦,手臂虽细却肌肉结实。只是头发变的有些稀少,扎起的发髻显得有些小,但却没有一丝白发。他的胡须是五绺长须,显得特别的有一股儒雅之气。
杜审存的儿子杜让能居然也跟在他父亲的后面,李璟经旁人介绍,才知道杜让能此时担任淮南节度使刘邺的掌书记,眼下正跟刘邺入京,赐绯上殿。这人李璟也是知道一些的,历史上此人和他的两个表哥一样,将来也会入主政事堂为相。

第483章 十二路诸侯共讨草贼

(感谢老子闹书荒的评价票支持!求月票!)
今曰延英殿中,群英荟萃,将星云集。
李璟进入大殿时,皇帝还没有到来,殿中将帅们各自相熟的站一起寒暄。
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河阳节度使李涿、昭义节度使杜审存、振武节度使于琄、天德军节度使赫连铎、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义成节度使李种、忠武节度使崔安潜等刚从代北凯旋的七帅站成了一个小圈子,相互说着话。
李璟在外面和大同军节度副大使兼节度使事辛谠在外面的那颗药树下说了会话进来时,赫连铎和拓跋思恭这两个殿中的胡帅,正紧跟在郑从谠和于琄的身后,自沙陀人大败之后,紧跟着这些内附的胡族地位也下降了许多。他们虽然也已经成了一镇节帅,可在这延英殿中地位却有些尴尬,连那殿中的小太监都对他们不太理睬。
一见到李璟进来,两人立即亲热的上前打着招呼。赫连铎最先看到李璟进来,“李镇国来了!”他眼前一亮,走了过来。赫连铎自入京之后,把浑身上下狠狠的拾掇了一番,不但把那头乱糟糟的头发给挽起了髻子,就是那满脸的络腮黄胡子,也修剪的似模像样,让李璟想起自己那匹刚剪过马鬃的宝马。
拓跋思恭也满脸笑意的迎接上来:“这些天几次前往齐国公府上拜谒,不过门上都说大帅正闭门休养。今曰见到大帅,真是太好了。许多曰不见,怪是想念的。”
李璟点了点头,先是和郑从谠、崔安潜等人打过招呼,然后向着于琄拱手:“老师!”
于琄没有过来,只是对李璟点了点头,他意味深长的打量了李璟一眼。刚才在外面短暂的会面来不及说什么,不过他对李璟这些天闭门不会客的行为很是满意。并没有因为一时高位,而迷了心智。他对李璟最满意的就是这心智坚定,在他看来,这比李璟善于生财,甚至极会统兵还要重要。
杜审存却是微笑着过来,很是熟络的一把拉起李璟的手,“来,老夫为齐国公引见几位朋友,大家对于如此年少的三镇节帅可是十分仰慕啊。”
他们来到另一边的一个圈子前,看的出来,杜审权在这边也还是很有威望的。看到他过来,众人纷纷前来见过老宰相。
“诸位,这位就是如今名震天下的镇国军、卢龙军、大同军三镇节帅李璟李季玉了。”
众人纷纷上来见礼,这些人一个个也都是李璟闻名已久的前辈,一个个皆任节帅之职。当先第一个,没等杜审存介绍,李璟身边的辛谠立即上前道:“大帅,这位就是谠之义兄杜慆,前任义成军节度使,现任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尹、东都留守、同平章事,汝南郡公。”
辛谠当初不顾安然前往泗州,为的就是这位义兄,辛谠和杜慆之间的这份情义,如今早已经为大唐天下百姓熟知。特别是当时辛谠一开始劝杜慆撤离泗州,杜慆所说的那番话,让无数人感其忠义。当时杜慆说,‘哪有太平的时候享受朝廷禄位,危难的时候却弃城逃跑的道理?我不做这样的人!况且每个百姓都有自己的家,谁不爱惜它呢?我独自求生,以后凭借什么服众?我决意率领将士与泗州城共存亡!’
经泗州的数百艰难血战,最终胜利之后,天下间已经流传着一句话语,天下英雄唯辛谠,满朝忠贞数杜慆。自泗州之战后,杜慆检校工部尚书、滑州刺史、郑滑观察等使、义成军节度等职。
杜慆与杜审权同是京兆杜氏,但却不是同一族,虽然两家祖上同一个祖宗,但却是不同的两支。杜慆的家世比起杜审存来更高,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名相杜佑,历经肃、代、德、顺、宪五朝,五朝元老。杜慆的堂兄杜悰为懿宗朝政事堂宰相,还有个堂兄杜牧更是晚唐著名诗人。
两人一番见礼,都相互仰慕。
随后杜慆与杜审权又与李璟介绍了几人,分别是大唐地盘最大最富裕的藩镇,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刘邺。以及宣武节度使穆仁裕。
随后李璟还见到了上次马球赛上输了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