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舷潞螅缯愣阄鞲鞑抗倬恚髀钒Ы耍仍却颍换巳鲈碌氖奔洌詈缶统沟椎陌颜庵丫嗣鹆恕U蚬г粲诤贾萸粒阄鞯胤胶雷迨扯颊蚪什拷H等参加助阵,最后王郢所部全都死于镇国军的弩箭之下。
南下花了这么多时间,剿匪用时不多,大多数的时间还是花在建立商路上。
这次南下,众商云集南下,有镇国军水军的护卫,重新将王郢叛乱而中断的南下海路重新打通。并且在泗州、扬州、苏州、杭州、越州、明州、福州、泉州、广州、交州十个大城建立了稳固的商贸中转站。登州和辽南以及北方的商品,不但能南下销售给东南沿海和岭南诸地,而且在广州与来自阿拉伯、东罗马诸国的远洋蕃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将大量商品运往广州和交州,出售给蕃商,甚至可以直接走广州入夷海道,运向阿拉伯世界。
浙东叛军剿灭了,商路打通了,带去的商品更是卖了好价。梅根先行返回的一千多条船,满载的全是如今北方最需要的粮食。这批从东南、岭南,甚至是越南、等地购得的粮食,多达一百多万石。
“除了我们自己的商队外,其它各家的商队都愿意把粮食卖给我们,但他们要求我们能提供更多的登州产的商品给他们。白酒、果酒、香水、黄金、白银、书籍、纸张、罐头、打火机、火油等等,他们都要。”梅根禀报道。
李璟知道各家肯把粮食直接卖给自己,这是诸商家对他的一些让利,是对他重新打通海上商路的感谢。当然,他们也是欺待能从李璟手上拿到更多珍贵镇钱的商品。
对于这样的提议,李璟当然不会拒绝,“完全没有问题,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拿粮食来交换,有多少粮食我就换给他们多少商品。”

第552章 拥兵十万

(感谢书友130511222958535、三百二十四桥、天山白石头、梦梦梦梦梦梦、随风笑敖、仁什么妖诸位的月票和打赏支持,谢谢大家!)
乾符二年八月初。
淄青镇黄河济水一线冲积平原上,行走着一路路兵马。秋风萧瑟,万物肃杀,进入仲秋桂月,天气开始转凉。
不过这支行进的兵马却是精神抖擞,龙精虎猛。
他们以少见的整齐行军队列前进,前后撒出几十里长,到处都是呼啸而过的哨探游骑。步兵在前,辎重在中,骑兵两翼护卫前进。一队接一队的军士,以十人一伙,五十人一队,每一都人马为一个行军序列,每都每队指挥与队头领队,他们身后的执旗手扛着都队大旗迎风飘扬。将士们昂首阔步,脸上充满着骄傲的神情,他们就是威名赫赫的镇国军,他们有这个资格自豪。
李璟站在齐州历城南面的华山上,眺望着不远处平原上的兵马。
淄青镇的迁民计划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现在进行的是镇国军与平卢军的换防。按参谋司的计划,两份万五千平卢军和一万五千淄青团结兵将被调入登州和辽东,与镇国军其它留守各部兵马进入重新整编。淄青十六县以及三山,则暂时由镇国军现两万五千人马驻防。
镇国军现在兵马数量已然不少,李璟手上有兵马两万五千,在幽州驻兵八千,南下水师和步兵八千,留守一万兵马,还有新兵五千,以及团结兵八千。所有兵马加起来,已经达到了六万四千人马,如果再加上平卢军的这两份万五千战兵和一万五千团结兵,已经达到十万人马。
不过这些兵马精锐不多,要将之整合一起,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李璟早在长安时,就已经开始准备将镇国军整合成五军五衙,并把团结兵分离。每军每衙都为五千人马,镇国军战兵五万。现在平卢平李璟同样打算将他们重组,编为平卢军五军。如此两军将有七万五千人。另外团结兵将按每县一千人的规模编制,镇国军现在有二十四县地盘,将编两万四千人马,分为三军。
除了战兵和团结兵外,其余的辅兵都会被解散归农,但并不完全解散。相反的,李璟向参谋司提出一项任务,就是在镇国军的百姓之中,组建一支十万人的乡兵。
团结兵是秋冬集训,战时征召,相当于预备军。而乡兵,按李璟的计划是类似于宋代的弓手。宋代的弓手,其实际职责更类似于警察而非军队,相似于保安团。不过李璟要组建乡兵,不仅仅只是要建一只地方民团。乡兵将从各县乡的良民之中选募,十万乡兵分为四班,每班每年服役三月。选中的乡兵免本户税赋,而且服役期间官府发放薪资补贴,平时非战时在本县受训,并担任维持地方治安任务,捕盗辑贼,并负责对盐、茶、铁、铜、锡等专卖之物进行巡检。
宋朝一县的弓手约百人左右,而镇国军现在二十四县准备组建十万乡兵,平均每县差不多四千人。就算现在镇国军二十四县达到了二百万人口,这个比例也是极大的。
不过弓手在宋朝最后沦为贱役,弓手还得和军人一样刺字。而李璟的计划,是把这乡兵向府兵制度发展。乡兵要挑那些良家富户强壮子弟,而且成为乡兵后,能免田赋差役,同时轮值上役时还有薪水补贴。每年三个月的当值,除此外,秋冬农闲时,乡兵也要进行训练。
当战时来临,这些乡兵也得担任辅兵任务,抽调上战场。
这就是李璟的想法,藏兵于民,平时不养那么多军队,但需要时,随时能拉出一军训练有素的军队出来。
宋代的弓手是由县尉统领、训练,调遣。不过李璟不打算将这样的力量交于地方上,而是将他们单独出来,由镇国军在各县乡重新设立一套指挥系统。对于乡兵的编制,李璟没有用镇国军的编制,而是将府兵的编制拿出来。五人一伍,两伍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旅,两旅一团,五团为一营。
乡兵在营上虽然也还设有厢、军、乡军三级,但李璟计划按府兵一样,厢、军、乡军三级设立于总部,平时虽然也会任命这三级军官,但他们平时去既不能统领这些乡兵,也不能调动这些乡兵。
只有在战时,由参谋司和兵曹以及行军司马和李璟的一起调令,乡军的高级军官才能领军符印信下去调兵。
在非战时,乡兵最高单位就是营,乡兵千人一营,二百人一团,一百人为一旅,五十人为一队,十人一伙,五人一伍。
虽然这乡兵没有几年时间不可能形成规模和战力,但一切都需未雨绸缪,一切制度化,便能防止许多问题的出现。军队越多,李璟越要防止内部出现问题。唐末五代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权利争夺,上下互相防范,内部相斗,才是晚唐五代藩镇不断的兵变的原因。
李璟一次次的重组军队,防的就是这个。将镇国军和平卢军拆分成了十五个军,兵权分散,便是为了防止有军官成为小军阀。
其它的诸将对于李璟的整军,倒是持赞成态度,毕竟每次整军,兵马都扩充了,相应的也就多出来许多军职空缺,给了许多军官们升职的机会。
平卢军的军官们倒是有些意见,可他们的意见在李璟这里,基本没什么作用。宋威、康承诲、和崔芸卿这三人都要调走,这两万五千平卢军如果没有李璟的支持,他们不但得面对镇国军的压力,还得面对王敬武的压力,他们别无选择。
平卢军先前分为了牙兵、外镇兵、支州兵、县镇兵、团结兵几大类,现在,牙兵和团结兵都已经分离,剩下的几部兵马,一团散沙似的,也只能接受李璟的重组了。
不过平卢军的军士们倒是对整编满怀期望,因为人人都知道,镇国军的待遇比平卢军可是好多了。不说装备精良,单是他们的粮饷薪俸以及赏赐,都远高于平卢军。特别是他们都已经知道,整编之后,所有的平卢军都能立即分到一块田地,就更加的心动了。
对平卢军的整编,李振、敬翔、盖寓这三个参谋司的头头们,带着参谋司一众人忙碌了数天,终于提交了一份带整编意见。那就是直接把平卢军两份万五千人和登州辽东留守的一万五战兵,和八千团结兵还有淄青镇的一万余团结兵一起整编。
从中最后挑出精锐兵马,最后组成平卢军五军二万五千人马,另外的则组成镇国军两个军一万千人,剩下的则组成团结军五军。
幽州驻扎的八千兵马,被整编为镇国军第四军燕云军,而南下的八千舰队兵马,则被编为镇国军水军。
在淄青的两份万五千人马,现在是七军番号,黑旗军、铁林军、银枪郊节军、金甲胜捷军、控鹤军五军,被编为五衙。分别是前衙控鹤军,左衙银枪郊节军、右衙金甲胜捷军、衙内黑旗军,后衙铁林军。
捧曰军则编为前军、选锋军编为后军,新整编的三个军,燕云军为左军,另外两新军分别授名飞熊军与天狼军,飞熊军为右军,天狼军为中军。
水军八千人马单独为一军。
镇国军五军五衙外加一支水军,平卢军五军,余下还有团结军五军,另有还在计划中的乡军十军。
光是镇国军平卢军和团结军加水军,就有二十一军,超过十万兵马。战兵十六军,团结军五军。
这次整编,李璟从手上的七军中调出了将近一半的各级军官到其余的九军之中。九军也有大批的军官,被降级调入了团结五军中。
而在淄青的七军,也从其余各军中补充了大量士兵,新补充了一万余人后,七军的编制达到了标准的每军五千人。镇国军五军五衙,整编后,由于燕云军有八千人,因此最后兵力达到五万三千。平卢军五军,则达到了标准的两万五千人马。团结兵五军两万五,加水平八千。
最后总人马十一万三千!
战兵十六军,团结五军,李璟麾下兵马突破了十万大关,达到了二十一军!
这些兵马中,李璟这次加强了骑兵的数量,黑旗军两千重骑三千轻骑,银枪郊节军和金甲胜捷军各两千轻骑加三千步兵,控鹤军则是五千轻骑组成的全骑军。就是铁林军,也有一千轻骑。五衙两万五千兵马,骑兵达一万五千人,重骑两千,轻骑一万三。
在镇国军五军和平卢军五军,也还拥有几支骑兵部队,加起来,镇国军和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