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命崔安潜率忠武军迅速出兵从后方追剿草贼。再命昭义节度使杜审存率步骑五千,会合义成镇节度使李种派来的援兵守卫东都的行宫。
再调宣武节度使穆仁裕赶往洛阳,协助另一位新任招讨副使的杜慆负责防守洛阳。
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山南西道节度使于瑰各精选步骑两千,挨近通往汝、邓二州的要道。
再命命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綯从各自镇兵中,抽出步兵一千、骑兵五百守卫长安的东大门陕州、潼关。

第574章 粮票

(感谢lovebreaker、桂香人家、这个是妖怪、qc1435、绿草茵茵、zj75093、梦梦梦梦梦梦诸位的月票支持和打赏,谢谢大家。第四更奉上,一万三更新完毕!)
“哎呀,朝廷怎么不调咱们李大帅率兵前往啊。要是李大帅带着镇国军一去,什么黄巢、王仙芝通通都得完蛋。他王仙芝就算再有妖术,我就不相信他还能再活过来一次。”
一个洛阳来的中年商人,听说草贼打到洛阳门口了,都是充满了担忧。虽然报纸上面说朝廷已经调动了诸路兵马,可有心人一听就明白。朝廷的调动根本就不是围剿草贼,虽然出动数路兵马。可那几路兵马,一路保洛阳,一路保潼关,还有一路守通往汝、邓的路,也是防止草贼进入山南,从武关一带逼进关中。
真正对付黄巢的,也唯有崔安潜所率忠武军从背后追击了。
朝廷不调李璟入京,当然也是有多个方面考虑的。一来是镇国军太远,远水难解近渴,而且李璟早禀报了朝廷,说是在动员准备收复辽东。田令孜巴不得李璟跑去辽东那个鬼地方,离中原越远越好。区区草贼,不过是流窜的快一点而已,再调李璟来,岂不是白送军功给李璟。因此,田令孜授意,卢携为首的政事堂是坚决不调李璟和镇国军。就连与李璟关系密切的新任天平军节度使康承诲和泰宁军节度使崔芸卿也不在调动之列。
不过李璟收到这消息的时候,心里不但没有半点失落,反而是十分高兴。不用接旨前去中原自然是最好了,就算皇帝下旨,他也要找借口拖延。而且从田令孜的态度来看,似乎自己在淄青镇的那番动作虽然很猛,可只要自己容忍了王敬武他们,并且分了一半地盘给他们,自己也依然将重心放在登州辽南后,田令孜对自己的防范之意要小了不少。这证明,他们的计划确实成功了。
朝廷的调兵不像是要在汝州歼灭这两支草贼,而是防止他们进攻洛阳和长安,要把他们赶回河南东面。
“这仗有的打呢!”那几个教习叹气道。
“和中原一比,这登州倒真像是世外桃源了,处处生机勃勃!”有商人叹道,“等中原乱势稍平,得立即把家眷接来登州,以后就做个新登州人!”
“洛阳繁华,你这么快就舍得了吗?”有同行商人问。
“如今世道,繁华可不管用,一路来,你看被草贼乱过的城池,全都成了废墟。洛阳可没有镇国军和李大帅这样的守护者,还是呆在登州安全啊。而且,进入登州以来,你看到的这一切,你不觉得,将来登州会更好?”
同行商人不由的点点头,也生出了要搬家的念头。
因为是周末,郭涛的两位义兄今天也要回来,按照惯例,每到周六的晚上,就是郭涛寄养的郭家一家人雷打不动的吃团圆饭的时候。因此,这一天的晚饭也是格外的丰盛。
放学后,郭涛赶到家中,跟提前回到家中的养母王氏一起拿着钱和户口本和身份牌,先去钱庄拿钱换了钞票。
郭涛将扛在肩头上的大搭链放在柜台上,将里面的六十四斤十贯钱交给钱庄柜上的营业员,换取钞票。
“你好,十贯钱全部换取钞票吗?”营业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长的很是耐看,微笑着在柜台后问道。
王氏笑道:“换四千块钱,三千块换一百的,另外换一千零的。其余的六贯钱存到这个存折里!”王氏微笑里充满了自豪。
营业员笑着按要求办理,将六贯存入存折后,又取了三十张一百块的红色钞票,又把剩下的一千块,换成了零钞。
“大娘真幸福,孩子都这么大了,这是在给他存娶媳妇钱吧。”
王氏笑了笑,“这是寄养在我家的孩子郭涛,在登州军校是个中队长呢。不过结婚还早,现在才十二岁呢。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可不如他出息,老大现在二十五了,还是个光棍,在捧曰军,前几天来信,说刚提了个伍长,升了军士,是个下士。比起这孩子差远了,老二今年也二十了,更没出息,还在团结军里呢。”嘴上这样说着,可是心里,王氏却是十分得意自豪的。
老大可成了镇国军的下士伍长了呢,超过了下等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和上等兵了,已经成了伍长了。听那小子说他们队官挺看重他的,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说这周末要来家里见一见。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真是双喜临门啊。这不,急急把这月一家的薪水拿来,以往都是只留一千钱的,这次可是留了四千钱,就是一会要去买些好米好面好肉,好好准备招待老大的上司。
营业员少妇呵呵笑了笑:“我家也有个寄养的孩子,十岁的女娃,心灵手巧的,上次已经考进了医学校,听说得了小院长小医仙的看重,要直接收做学生呢。我看那孩子和你家这孩子倒有些合适,有机会让他们也见一见,再过几年,学校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办喜事了。”
王氏连声说好,最近镇国军新出了规定,鼓励早婚。还新成立了一个什么婚姻所,有专门的官媒和官员管理着所有人的户籍记录,男子一到二十,女子一到十五,就到了正式的成婚年龄。成婚之前,得到婚姻所登记,然后六礼过后,才算是正式成婚。不过男子十六女子十三,也是可以结婚的,但是再早就不允许了。不过如果男子过了二十五,女子过了二十,还没成婚,婚姻所就会有官媒安排对象,并且到结婚前,得交纳晚婚罚金,每年一千钱。
要是到了男三十、女二十五还未婚配,便要在一年之内强行配婚。就是寡妇鳏夫,丧偶五年后也得开始婚配,如果五年后未婚配者,要交每年千钱罚金。
老大今年刚好二十五,过了今年可就要交罚金,而且官媒还会直接插手。王氏和老郭这些天一直担忧这事,现在好了,老大得上司队头看重,要把女儿许配,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郭涛听她们如此议论自己的婚姻大事,不由的觉得有些脸红。虽然在军校,他是个带一百人的中队长,平时也很有几分威望。但现在,他却只是个害羞的少年。
“阿娘,我们还得去买粮呢。”郭涛只好提醒道。
“看我这一说话就忘记时间的毛病,妹子咱们下次有空再聊啊。”
“大姐你先忙去吧。”
走出钱庄,郭涛都不由的轻抹了一把汗水。
拿着换好的钱,两人直奔粮管所,这也是新的官衙,专门管粮食的。最近登州的各种物价都大降价,特别是粮价,一斤粟才十文钱,麦十二一斤,大米十五一斤。其它的也都是大降价,一匹绢价一千,布五百文。绢价上涨了些,布价却跌了许多。
物价大跌,甚至跌回了二十年前,但大家的工钱却没有跌,登州的最低薪水还是一千五百文一月。就算最低的薪水,工作一月也能换一百五十斤粟了。
不过随着新物价出台后,也多了许多新规定。比如这买粮食,就不能随意的买了,必须得到粮管所来先拿钱换取粮票。
粮管所规定,按黄孩、小男、中男、成丁、老年五个等级制定了粮食标准,分别是三岁以下黄孩月标准给粮一斗五升、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称小男,月给粮三斗,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称中男,月给粮六斗。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称成丁,月给粮九斗。五十岁以上老年,月给粮五斗。
按这个标准,镇国军下在册百姓,只要凭户口本身份牌,便能以平价购买粮票,然后在任意登州境内粮店购得粮食。
不过,镇国军的粮价是实行阶梯价,标准内是按平价,但如果超过标准量,超标三分之一,加价一成,超标三分之二,加价两层,如果是超过定量一倍,那就是加价三成。再往上,就得按双倍粮价。每往上超一倍,就加价一倍。当达到三倍标准时,就是三倍价钱,且规定,最高不得超过三层。超过,再多的钱也不给粮票。
而那些饭店、酒楼的购买粮食不用粮票,但也有份额,且比普通百姓的粮价要高出许多。在饭店用餐,不需要粮票,但会很贵。
特别是对于酒和茶,都是专卖,并加收重税。不过盐的价却是降了许多,一斤盐,只要两文钱。
而且郭涛听说,镇国军镜内所有的粮食,都不得出境。一经查处,就是重罪,得送往辽南劳改。而其它商人从外地购买的粮食要从登州过境,也得征收重税。
总之,登州辽南现在粮食很便宜,但也只是相对的。粮食都有定量,虽然这个量都有富余,但却不能够倒卖粮食,倒卖超过一石,就要入罪。吃不完,可以把粮票退回,甚至粮管所还会补偿一点利息。
有了这些详细的规定,和镇国军仓库中的那些丰富的存粮后,粮价才能顺利的降下来,并且一直维持下去,并且带动其它各种物价开始大量下跌,恢复到了宣宗朝时的水平,甚至还要低些。
如今的镇国军境内,粮票是最值钱的也最稳定的,然后是铜钱,还有帛、钞票,另外还有金银币。
一千文钱等于一金币也等于一匹绢,等于一百斤粟米粮票。一金币也等于五个银币,一银币二百文钱。一匹绢也等于两匹布。
钞票也有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一千文五个面额。
有粮食和金子加铜钱做为保障,现在的物价很稳定,出门也不用再扛着大量的绢,也不用带着累人的铜钱。金银币和钞票的信用极好,大家都放心的使用着这些钱币。登州的百姓都相信,李大帅肯把五贯一石买来的粮食,以一贯二的价格卖亏大本出售给百姓,这样的仁慈的大帅,百姓还有什么能不相信他的。
郭涛跟着王氏先去米行买了一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