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0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校,我好像发现军港了!”领航员泰尼的话打断了小肯尼迪的思绪。

    原来照明弹已经被投了下去,领航员泰尼可以看见下方城市的街道和建筑了。他早就记熟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空中俯瞰图片,可以通过辨认街道和建筑定位,从而找到军港。

    在他的指引下,小肯尼迪驾驶的飞机很快飞到了一片高射炮火稀疏的区域上空。他的飞机又投下了照明弹,借助照明弹的亮光,他发现下方果然是一大片水域,水面上还停泊着排成两排的“小小的”船只。

    这些船只上也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出,显然是高炮在进行射击。不过非常稀疏,对空中的飞机不构成什么威胁。这是因为新阿斯巴尼亚海军的作战舰艇都是二战前的产物,后来也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现代化改装。所以防空火力薄弱,而且舰上的重高炮都没有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

    “上校,”小肯尼迪打开了喉部通讯器,向空中总指挥报告,“我是领航飞机机长约瑟夫。肯尼迪,我们已经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上空,下方就是敌人的舰队。”

    “干得好,约瑟夫。”一个镇定而缓慢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我命令,现在解散大编队,以3机编队进行攻击,攻击发起高度是2800米。伙计们,各自寻找目标去吧。”

    asm…n…2“蝙蝠”雷达制导滑翔炸弹上的雷达可不能和“瀑布”导弹使用的雷达相比,后者是摆在地面上的大功率火控雷达,精度很高,足以引导导弹在空中寻找到目标。而“蝙蝠”炸弹使用的雷达功率很小,探测精度差,探测距离也很近。如果运载“蝙蝠”的飞机从比较高的高度投弹,“蝙蝠”很有可能会找不到目标。因此“蝙蝠”的投放高度就定在了2800米。

    飞机盘旋着向海面飞去,很快下降到了2800米以下的高度,小肯尼迪少校命令:“打开弹仓,准备投放照明弹。”紧接着就是一股混杂着海水咸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冷空气冲进机舱。领航员泰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飞机上的雷达显示屏,不断发出修正航向的指令:“向右,向右……过头啦……向左……一直向前,好,好,投照明弹!”

    存放在炸弹舱内剩余的照明弹都丢了下去,海面上空顿时出现了几个闪烁着刺眼的白色光芒的小太阳,照亮了一大片海面。

    “战列舰!”

    小肯尼迪听到投弹手在大喊:“发现战列舰一艘,哦,不,是三艘!这下咱们要胜利啦!”

    美国海军在百慕大群岛遭遇是惨败现在还没有公开,所以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海军刚刚丢了9艘最好的战列舰。所以在发现3艘停泊在港口中大战列舰后,这位投弹手才会想到了战争胜利。

    就在这时,几道来回晃动的光柱突然集中在了小肯尼迪驾驶的飞机上,机舱罩外笼罩着一片蓝光,所有的人一下子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快,快投炸弹!”小肯尼迪慌忙下令。

    飞机震动一下,小肯尼迪看见一枚“蝙蝠”滑翔炸弹脱离了右侧机翼下的挂架,摇摇晃晃的向前飞去。然后他又头向左看去,机翼下方的挂架也清空了。他连忙拉起机头,将引擎加速到最快,飞机向上飞去了。

    跟随在小肯尼迪的飞机后面的另外两架pb4y…1轰炸机也顺利投下了“蝙蝠”滑翔炸弹。6只“蝙蝠”开始盘旋着下降。“蝙蝠”炸弹内部的雷达开始启动,搜索到了水面上的一艘战列舰,引导着“蝙蝠”向下滑落。随后,几个眨眼的功夫,两团橘黄色的火焰波涛似的从一艘巨大的战列舰上升起,看上去非常壮观。

    “拍照,快拍照!”

    小肯尼迪的喊声响起,领航员泰尼已经举起一架装着柯达彩色胶片的照相机一阵猛拍——现在拍下的照片是要拿去向美国人民展示的,所以拍摄的时机非常重要,要趁着火球腾起的那一霎那抓拍,否则效果就不好了。因为“蝙蝠”滑翔炸弹没有穿甲弹头(头部装雷达了),而且速度太慢,就算撞在战列舰上也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不过是爆炸的样子比较好看罢了。

    “拍好了,拍好了!”泰尼大声报告。

    这时海面上又腾起了几团明亮的火球,是别的新阿斯巴尼亚海军战舰中弹了,然后又是几团火球!

    虽然这些“蝙蝠”炸弹威力不足,但是今天晚上美军的空袭还是取得了成功——至少证明了雷达制导式滑翔炸弹在夜间轰炸中的巨大价值。接下去只要美国的军工部门设法提升“蝙蝠”破坏力,或者将其用于攻击无装甲的水面舰艇就能取得理想的战果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爆炸炸醒了漫不经心的新阿斯巴尼亚海军官兵,水面上打来的高射炮火突然猛烈起来了。许多橘红色和红色的火球从海面上腾起,朝小肯尼迪的飞机飘上来,越飞越快,在四面八方爆炸开来,散开一阵火雨。小肯尼迪猛地一震,听见马达变了声音,又听见一声可怖的咔嚓声。一阵寒风袭来,飞机里面碎片四处横飞。飞机歪向一边,摇摇晃晃的向海面俯冲下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70章 选举和战争 七

    就在小肯尼迪驾驶的飞机中弹坠海的时候,小赫斯曼已经乘坐着一辆大众82桶车赶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军港,汽车驶上了一处高地。小赫斯曼站在车厢里,举起望远镜开始观察海面上的战斗。

    借助照明弹和探照灯的光亮,他很快发现了一架盘旋着下滑的“小型滑翔机”。

    “是遥控滑翔炸弹?不,不对……”小赫斯曼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遥控滑翔炸弹或导弹一般都按照指示灯。这是方便操纵人员在空中找到炸弹或导弹。而且现在是夜晚,虽然有探照灯和照明弹,但是能见度还是不能和白天相比,如果这些滑翔炸弹是遥控的,操纵人员肯定看不见。

    所以……美国人使用的应该是雷达制导的滑翔炸弹!

    可是他们是怎么把火控雷达装上飞机的?难道他们造出了小型化的火控雷达和解算计算机?这可有点麻烦了。

    德国现在已经有了用火控雷达和可以用来解算方位差的计算机。虽然都是既原始又笨拙的装备,但是却足以支持“瀑布”导弹的雷达制导模式。可是用来照射目标和导弹本身的火控雷达很大,计算机同样也很笨重。

    因此一套“瀑布”装备需要用一支车队来运输,这一次德国海军是动用了几架福克42运输机才把一套“瀑布”系统(包括两具发射架)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所以这样的装备是根本不可能安装到飞机上的。如果美国研发出了可以机载的雷达制导导弹系统,战局可就要被扭转了……

    “照相机!”小赫斯曼想不明白,不过这不妨碍他拍照。和他一起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名海军航空兵中士将一架徕卡相机递给了小赫斯曼。

    小赫斯曼接过相机,对准空中的目标就是一阵猛拍,不仅拍下来“蝙蝠”滑翔炸弹,而且还拍下了投弹的pb4y…1轰炸机,甚至还拍到了一架挂载着“蝙蝠”滑翔炸弹的飞机图片。

    ……

    “这就是美国人的雷达制导滑翔炸弹?”

    帝国元帅赫斯曼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轰炸”的次日,就拿到了德国海空军的军官(不止是小赫斯曼)在现场拍摄的照片。看这照片上又粗又短的“小滑翔机”,努力回忆着美国在二战中开发的那些不成熟的制导武器。仿佛有一款名叫“蝙蝠”的滑翔炸弹号称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主动制导武器,应该就照片上的玩意儿。

    不过赫斯曼根本不担心这种“主动制导滑翔炸弹”,因为他前世就知道一些关于导弹制导技术的知识。知道“发射后不管”的主动制导技术难度很高,必须有性能极其优越的雷达和计算机技术才有可能实现。

    德国现在拥有的雷达和计算机技术连半主动制导都做不到,在使用雷达制导的“瀑布”导弹系统上,只能采用两台火控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导弹,然后再用计算机根据两台雷达的观测结果,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解算。

    而美国的“蝙蝠”制导炸弹使用雷达主动制导技术应该是非常原始和不成熟的,不过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捞到实弹了吗?”赫斯曼一边看照片,一边问海军总司令雷德尔。

    “捞到了2枚,”雷德尔说,“已经完成了拆解,明天就会用福克42运去佩内明德的导弹试验中心进行研究。如果这种武器的造价不是很贵,我希望可以进行仿造。”

    仿造的建议不是雷德尔提出的,而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几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专家提出的,其中还包括小赫斯曼——他们这些在一线摸爬滚打的飞行员军官,一眼就看出了“蝙蝠”滑翔炸弹的价值。虽然它的杀伤力不是很大,作为一款制导武器命中率也不高,但是他可以在夜间进行攻击,而且它的战斗全重看上去也不是很大,对于搭载的飞机要求应该不高,bv138这样的水上飞机应该也可以挂上两枚。哪怕打不沉什么重要目标,吓唬一下敌人也是好的。

    “新阿斯巴尼亚海军的损失大吗?”赫斯曼漫不经心地问。

    “不是很大,”雷德尔皱了下眉,“不过美国人的这种滑翔制导炸弹的命中率并不低,大约有20多枚炸弹击中了新阿斯巴尼亚海军的舰艇,不过造成的破坏并不是很大,只有1艘轻巡和4艘驱逐舰以及1艘运输舰受损较为严重,其余舰艇只是轻伤。”

    新阿斯巴尼亚舰队的受损较轻和“蝙蝠”滑翔炸弹的结构以及命中角度有关。这枚滑翔炸弹没有穿甲弹头,而且也不会俯冲攻击舰艇的甲板,所以往往击中了舰艇坚固的侧舷装甲带或是炮塔、司令塔的侧面,或是击中了什么不大重要的上层建筑。虽然爆炸的时候看着也挺有声势的,但是不会对舰艇造成致命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