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就在哈尔科夫市和顿涅茨克市打巷战呗……巴甫洛夫很想这样回答斯大林。

    因为根据他和戈尔什尼科夫共同制定的“红星一号”计划,第聂伯河东岸纵深防御地带的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防线,就设在顿涅茨克市—哈尔科夫市和库尔茨克州西部边界的连线上。

    而顿涅茨克工业区和哈尔科夫工业区都将是最后决战的战场!红军将依托工业区的大量坚固建筑物进行巷战——打过华沙攻城战的巴甫洛夫知道,大城市攻坚战就是个血肉磨坊,无论德国人(或苏联红军)有多少坦克飞机大炮,在坚固建筑物密布的大城市里面都无法充分发挥威力。

    如果红军能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同德军巷战,即便最后城市失守,也能拖延几个月的时间,另外再加上几十万条德国性命——如果不算乌克兰族和波兰族德军的死伤,正经的德国士兵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大约还不到60万,其中死亡的人数最多30万。

    总参谋长沙拉什尼波夫小声地告诉斯大林:“总书记同志,如果要坚守第聂伯河防线,又要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严密布防,还要解列宁格勒之围……我们的兵力不足啊!”

    “不足?”斯大林一听这话就更生气了,“我们现在有超过1200万红军战士,你居然还说不足?那么德国人有多少军队?沙拉什尼波夫同志,请您回答这个问题!”

    “大约700…800万……”沙拉什尼波夫回答,“不过德国还有许多仆从国,如果算上他们的军队,总兵力是超过我们的。”

    “德国有盟友,我们就没有吗?”斯大林有些恼火地瞪了沙拉什尼波夫一眼,“沙拉什尼波夫同志,你认为需要多少人才能守住第聂伯河防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防线,并且解了列宁格勒之围?说个数字吧,不管多少都行,多少都能给你凑出来!”

    沙拉什尼波夫和巴甫洛夫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知道,在东乌克兰部署大纵深防御的计划算是泡汤了。

    “总书记同志,人数不是关键,”巴甫洛夫连忙接过斯大林的问题,“关键是要有强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

    人数当然不是问题了,如果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要人,斯大林立马就能拉来几百万雄赳赳气昂昂的东方志愿军。可是没有足够的机械化装备和必要的训练,人数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

    “我们难道没有强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巴甫洛夫同志,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斯大林反问。

    “坦克军有25个,机械化军有14个。”巴甫洛夫照实回答,“每个坦克军都有3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每个机械化军都有3个机械旅(包括1个坦克团)和1个坦克旅。另外我们还组建了一批独立的坦克旅、自行火炮旅、独立坦克团和独立自行火炮团。目前红军拥有的坦克/强击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开战前拥有的总数。”

    在刚刚过去的冬季,苏联除了打输了两场会战(基辅保卫战和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之外,就是用举国之力扩军备战造军火。什么坦克、飞机、大炮、冲锋枪等等的造了无数,质量怎么样先不论,数量是绝对不少的。

    巴甫洛夫说的数据,斯大林早就了然于心。他点点头,然后提高嗓音,大声说:“既然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那么红军就应该保卫每一寸苏维埃的土地!

    同志们,我们现在虽然要调整世界革命的策略,但这并不等于我们需要承认失败,因为我们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遭受了挫折。未来我们需要采取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结合的办法,在敌人力量强大的欧洲正面战场采取整体防御,局部进攻的策略。同时我们要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印度采取战略攻势,点燃印度革命的熊熊烈火!”

    “总书记同志的指示完全正确,”政z局委员兼乌克兰第一s记赫鲁晓夫又是第一个发言拥护斯大林的,然后他又主动请缨,“总书记同志,请派我去印度吧,我和铁木辛哥同志一定能把印度搅个天翻地覆的。”

    铁木辛哥元帅在右岸乌克兰沦陷后被撤掉了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不过他的冷板凳没坐多久就被任命为印度方面军司令员了。而赫鲁晓夫之前一直担任西南战线军事委员,对乌克兰战场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就想找个机会从乌克兰解脱出来。

    “好的!赫鲁晓夫同志,我想你是最好的人选。”斯大林也正为谁能去领导印度革命的问题操心,靠一帮婆罗门革命家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经验丰富的苏联革命家指导。而目前苏联布尔什维克党驻印度总顾问谢洛夫在党内的地位太低,不可能让他领衔,更不可能让他去当方面军军事委员。

    然后斯大林又交待道:“印度有印度的国情,不能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而且印度革命目前的重心不是阶级革命,而是民族革命。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可以借鉴的。在印度,我们有必要团结圣雄甘地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一起去推翻英德殖民者的反动统治。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并且扶植印度布尔什维克党中的工人和农民革命家,使之逐步进化到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48章 方案

    赫鲁晓夫接下了领导印度革命的差事,要去和一帮连擦屁股都要人伺候的婆罗门革命家一起解放印度的各种贱人了,虽然是很扎手的任务,但总比半个乌克兰的老大和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的苦差事要好。所以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心情不错,可以说是满面春风。

    而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情,斯大林和政z局否定了他们在中央战场和西南战场的部署,实际上也就推翻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对1943作战的整体布局——这个布局的总体思路是北路进攻,中、南两路大纵深防御,同时预留强大的预备队集群由最高统帅部掌握。虽然比较保守,但却是非常稳妥的方案。

    在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波夫两人反复进行的兵棋推演中,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列宁格勒解围成功+德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哈尔科夫州和斯大林诺州,同时在中路迫近莫斯科。

    这样的结局虽然会让整个苏联都非常难受,但是却没有覆亡的危机,战局将会在中路和南路的拉锯战中进入1944年。而且德国也没有可能在1944年同时攻占加强了防御的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也就是说,苏联无论如何都能坚持到日本被美国击败之后。到时候苏联可就立于不败了!

    然而斯大林同志对于这个稳妥但是非常保守的方案很不满意。

    “巴甫洛夫同志,沙拉什尼科夫同志,你们这是怎么啦?今天的会议……”

    当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一起抵达国防人民委员部大楼时,在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外,他们见到了风尘仆仆从列宁格勒围城赶来的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是在“第一次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晋升元帅的——所谓的“第一次列宁格勒保卫战”实际上就是“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

    这一战的结果是“围未解,城未陷”,以解围论当然是战败,不过以守城论当然是胜利。

    所以守城有功的朱可夫就当上了元帅,还在几天前得到了回莫斯科报到的命令。

    “朱可夫同志,这么快就到了,看来是一路顺风吧?”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拥抱一下,然后挤出了几分笑容。

    朱可夫苦苦一笑,说:“飞机是天没亮就起飞的,德国佬的福克飞机都在睡大觉,能不一路顺风吗?”

    三个人寒暄了一番后,就一起走进了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刚一落座,朱可夫就问:“对了,今天的政z局扩大会议开得怎么样?方案通过了吗?”

    朱可夫其实也参与了43年作战方案的拟订,他负责的是“列宁格勒解围战”这部分。根据朱可夫的设想,解围战不能只着眼列宁格勒一隅,而是要放眼西北战场的全局。

    德军在列宁格勒城外打造的包围圈已经非常牢固了,修建起了绵延200多公里的防御地带,其间部署了不计其数的雷场、堑壕地带、筑垒区、反坦克据点、装甲兵集结地、步兵集结地和炮兵阵地。部署的军队总数预计超过了100万,虽然没有多少装甲部队,但是反坦克火力却是十足的,根本不能拿坦克集群往上撞。

    在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中,不知道厉害的科涅夫就吃了大苦头,丢掉了上千辆坦克损失了超过20万军队。不过科涅夫并没有因此丢官罢职,因为加里宁方面军在替列宁格勒解围的过程中收复了被德军放弃的诺夫哥罗德州的大部分地区。所以他还得到了晋升成为大将,现在去了西南方面军当司令员了。

    在吸取了科涅夫的教训后,朱可夫准备采取一个解列宁格勒之围,但不战于列宁格勒的方案。让加里宁方面军向普斯科夫州发起进攻,在收复该州南部地区后继续向波罗的境内推进,以威胁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集群的后路。

    而要执行这一计划,加里宁方面军就必须大大加强,配属上足够多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只有这样才能在普斯科夫州境内的平原上和德军装甲集群决战。

    “方案没有通过,”沙拉什尼波夫低声说,“不过你负责的那部分没有问题。”

    “上面不同意在乌克兰采取大纵深布防?”朱可夫马上就猜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沙拉什尼波夫点点头,又说:“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也要适当加强,不能让敌人迫近莫斯科。”

    “这不是问题,”朱可夫说,“只要普斯科夫会战取胜哪怕是打平,斯摩棱斯克就不会有危险。不过……乌克兰恐怕会有问题,德国人的攻击重心很可能在乌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