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西的接班问题武好古管得着吗?

    还真管得着!

    因为河西的路子有点奇怪,不是传统的军阀割据,更不是什么封建王国,而是一个介于儒家学派和宗教团体之间的组织在统治。这个组织名叫大教化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武好古控制的博士团的衍生组织。大教化团中的教谕,有将近一半是博士团博士出身。其中就包括河西军的两位主将刘龙和于同道!

    当然了,大教化团里面也有章援的嫡系。譬如那个被关在御史台狱里面吃吃喝喝一年多,都长胖了的凤鸣山就是章家的嫡系。和他一起被派往河东的苏之涣也是章援的嫡系。还有和凤鸣山、苏之涣一起被章援雇佣的文安邦,同样也是章援的心腹。现在不算刚刚被放出来的凤鸣山,苏之涣和文安邦都升了教谕。

    另外,章援还有三个儿子也得到了教谕的头衔。一个是章倬,一个名叫章何,还有一个名叫章僚。

    虽然大教化团从来没有规定过总教谕世袭制,但是大家还是公认要让章援的儿子接班。

    因为大教化团在河西、安西(安西现在是大教化团和赵乾顺共有)、北庭(大教化团在北庭也有不少武装书院)的局面都是章援经营出来的,章家不世袭谁来世袭?

    而且,大教化团除了有半宗教的特点,还有封建化的特点。封建嘛,自然是要搞世袭的,老子死了儿子上就对了。

    不仅章家人要世袭,别人也要世袭。谁要不让搞世袭,那就是和整个大教化团为敌了。

    所以武好古也没有办法阻止河西大教化团的总教谕由章援的子孙世袭,不过他却可以在具体的继承人选上发挥影响力。

    在章援的三个儿子之中,武好古支持的是章援的小儿子章僚。因为这个章僚是格致大书院毕业的,而且学问很高,是真懂《天理说》、《天理新说》、《实证论》、《理性论》的学者。和于同道、刘龙两人的关系也很密切。

    所以武好古在得知章援病重后,就给章援写信,劝他立章僚为大教谕留后。同时还给纪忆、李纲和墨娘子写信,要求他们也支持章僚——在大教化团总教谕继承问题上,纪忆、李纲、墨娘子三人的发言权也很大。因为他们仨现在也有个儒学山头,名叫理性派了。理性派可不得了,他们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分析论》和《形学之后诸卷》的精髓。认为思辩高于实践,真理可以通过逻辑推演和思考辩论得到。在科学尚不昌明,实验手段非常有限的时代中,理性派甚至可以成为自然哲学的主流。

    而在教派斗争中,理性派也比实证派厉害。教派斗争并不只靠打,讲理辩论的时候更多。而理性派的学者就特别善于用嘴炮讲道理。

    实证派讲究的是实践检验真理,在不能用实践检验的问题上,是不如理性派的(其实实证、理性两派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两派的学问是相通的,只是各有侧重)。所以在教派论战中,理性派的学者战斗力比实证派强。

    而在教派斗争激烈的河西、安西、北庭,理性派的嘴炮用处可就大了。

    所以章援在凉州开设的大教化团大书院中,就有许多倾向于理性派的学者担任教授。

    纪忆他们几个本来已经同意支持章僚了,结果赵佶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插手河西军继承问题,大张旗鼓表面了支持章倬的立场。这下纪忆等人也改变了初衷,转而支持章倬了。

    除了在河西继承问题上,武好古陷入了和赵佶的角力。在联蒙联金的问题上,赵佶也给武好古出了一道难题。

    出于对后世历史的了解,武好古始终对蒙古高原上的势力充满警惕。特别是萌古部的合不勒!虽然武好古对蒙古人的历史不大了解,但是“萌古”显然就是“蒙古”,合不勒多半就是真成吉思汗的祖宗!

    这样的势力,早点扼杀了才好!可是赵佶这个昏君居然对蒙兀国大加拉拢,又是赐官,又是送钱,还吩咐章援用铁器支援蒙兀国反辽……

    反辽有完颜阿骨打和自己就足够了,用不着合不勒和蒙古人的!

    赵佶玩得这一手,不必说,就是联蒙抗燕啊!

    可武好古明知道赵佶的想法,却也无计可施。因为河西军自己也在拉拢蒙古人,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

    被这两件烦心事困扰的武好古,一时间也就没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耶律延禧这只“死老虎”的行为……只是一心等着投机取巧了。

    可偏偏耶律延禧也变聪明了,开始算计起武好古来了!

    一场危机,正在逼近新生的共和政权!

 第1155章 共和国的崛起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全本小说网https://。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歌声在田野当中响起,明媚的阳光从三月晴朗的天空洒下来。一队步兵整齐的从碎石铺成的道路走过来,还一边唱着幽州军的军歌《天下为公歌》。这队步兵看上去非常特别,都是由十几岁的青年组成的。年纪小的大概就是十四五岁,年长的也就二十出头。他们的红色战袄已经洗得泛了白色,几乎每一件都打了补丁,也许是洗得太勤,破坏了衣料的纤维,让战袄看起来有点软趴趴的。只有红色的万符袖标,依旧鲜艳夺目。

    这些青年士兵们应该在野外呆了不少时间,皮肤都晒成了古铜的颜色,看起来也有点消瘦,但是身体中蕴含的精力却依旧充沛,而且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洋溢而出,让他们的士气看上去特别高昂。这一切都表明,这支队伍,并不是普通的幽州军步兵。那些青年,也不是普通的宋人,甚至根本不是宋人!

    他们是政和二年刚刚入学的骑士学院的学生!

    他们这一届骑士学院的学生,非常特别!

    不仅和寻常的宋军小武臣不同,就连早年间从骑士学院毕业的军官,和他们也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真正属于天津市的,是真正属于共和时代的人!

    因为他们是第一代从新式蒙学、骑士小学一路晋升,终于进入骑士学院的学生。

    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多是在天津市(界河商市)度过的,他们从小就被告知是天津市(界河商市)未来的公民,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天下为公,什么是共和!

    在骑士小学的那些年中,他们更是被灌输了要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共和制度,捍卫天下为公的思想。

    他们,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宋人了,而是属于一个正在孕育中的共和国!

    他们是第一代真正属于共和国的战士!也许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而第一代,往往是最纯洁,最有信仰,最有奉献精神的。共和的种种不足之处,并没有充分的暴露出来,他们这一代人看到的,感到的,只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蒸蒸日上的共和制度。

    在界河商市(天津市)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真正的第一代共和国公民,终于被养育出来了,而且还是武装起来的!

    已经在两年前经历过初阵的武义勇,现在就是这群武装的共和国小公民中的一员。他和吴玠、赵翼、米友达、西门子休、慕容彦、马扩、张轩、周风宇这些曾经在燕山北部之战中上阵厮杀的骑士小学的小学生,现在都是骑士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了。

    别看他们仅仅是骑士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但是他们这一代一年级的小骑士是从骑士小学升上来的!而且在蒙学(相当于的小学)念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六艺教育。所以他们不仅拥有天下为公的信仰,而且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之高,也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代骑士学院的一年级新生。

    特别是在骑兵技术这方面,他们的能力尤其突出。所有骑士小学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掌握了骑射和墙式冲锋的本领。如果要打堂堂之阵,连生女真的敢达也不见得能在他们手上占便宜。骑士学院中公认的难度最高的骑术课程,他们这些人直接就达到了毕业生的水平。

    所以在进入骑士学院之后,他们这批学生首先接受的就是为期两个月的步兵训练。然后就将开始接受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军官课程,包括骑、步、辎、工、炮、军事机宜等等,还要学习云台学宫的几门基础学科,如儒学、文学、算学、自然学等等。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会几次部队实习的机会,说不定还会上战场去历练一番。

    等到他们毕业,成为共和军的中坚力量之后,呵呵,那就是颠覆天下的力量了!

    ……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大辽天庆二年的三月底了。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辽昏君耶律延禧却没有虚度。他终于振作了起来,就快成为他的心腹国族们心目中的明君雄主了。

    首先,耶律延禧又成功的从变得越来越昏庸的成吉思皇帝赵佶那里要到了一大笔钱帛——都是用太原府的百姓交换的!

    有钱好办事儿嘛!捞了一笔的耶律延禧马上给下面一群因为燕地沦陷和连年征战而叫苦不迭的国族亲贵们分了一部分钱,寺庙里面也打赏了一些,明君雄主的名声马上就起来了。在这权贵还有高僧们的蛊惑下,点集自干辽的工作进行的也比较顺利。

    从两月份开始,大契丹的勇士们就陆陆续续从各自的部落、宫卫、头下军州向辽阳府集中。到了三月底的时候,辽阳府城周围,已经出现了连片的营区。

    如果登上辽阳府城,往四下一看,入眼的就都是一顶顶好像扣在地面上的包子仿佛的帐篷。无边无际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那么多契丹国族的精兵聚集到了辽阳府,北面的阿骨打,南面的马政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