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莫午时,一行人到达镇海堡,此时的镇海堡,已经没有了驻军,虽然堡内秩序井然,李自成还是不放心,镇海堡原是军堡,堡内并无官设计,没有驻军,权力处于真空,百姓处于自发状态,不要说蒙古人,只要出现三两盗贼,堡内可能会出现大乱。

    思虑再三,李自成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将何小米暂时留下,并且给他四名亲兵,让他在牧民募兵一百二十人,待有了合适的人选,再将何小米替回。

    这些士兵分为两个总旗,先行操练,将来哪个百户需要扩军,将这些训练成熟的士兵,直接拨过去,只要与原来士兵合练一段时间即可,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时间。

    在加入新的部队之前,他们相当于预备役,兼镇守镇海堡之责,因为不是真正的战兵,粮饷只有一半,但他们训练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可以回去从事牧业或者农耕,在牛羊产仔或是农忙季节,也会放假,算是半民半军。

    李自成特地交代何小米,在募兵的时候,宁缺毋滥,只能招收老实巴交的士兵,这样的士兵听话,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战斗力会较强,不会成为兵油子。

    待镇海堡的募兵工作正式展开,李自成离开了镇海堡,他在镇海堡只呆了十二三个时辰,午饭之后,便踏了西去之路。

    三角城距离西宁,足足有二百四十里,是距离镇海堡,也有将近二百里,如果急行军,一日可至,但李自成没有选择急行军,而是不紧不慢溜达起来,亲兵们都是不解,大人接到三角城的讯息,立即动身前往,现在路途又是游山玩水似的。

    李自成自然不是游山玩水,他最大的担忧乃是粮食,西宁实际已经处于独立状态,现在明着还是接受朝廷的管辖,那只是为了骗骗朝廷的粮饷,迟早会被看穿,一旦朝廷断粮断饷,西宁得自力更生。

    银子虽然重要,却还是其次,关键是粮食,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士兵们别说战斗力,随时可能发生哗变。

    所以他才拼了命的要在北川河谷设立县城。

    西宁卫在黄河北岸,湟水、大通河这两条黄河重要的支流穿境而过,大小河流密布,不可能不出产粮食,连河西走廊那种纬度更高的荒漠之地,都能实行粮食自给,为何单单西宁卫完全要依靠朝廷的粮食供给?

    主要还是战马。

    朝廷要在九边之地力抗女真、蒙古这类游牧民族,需要大量的战马,偏偏重要的战马产地辽东、河套先后被游牧民族占领,西宁是大明最后也是最大的战马基地,为了战马,朝廷强行让西宁的百姓大部分退耕还牧,替朝廷豢养战马。

    为了战马,朝廷宁愿用粮食养着西宁卫。

    朝廷养得起,但李自成养不起,一旦朝廷切断对西宁的粮食供给,不用派出大军,饥饿,能让士兵临阵倒戈。

    西宁卫现在虽然不缺粮食,甚至朝廷拨给的粮食还有节余,但李自成必须未雨绸缪,粮食不是工业产品,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加班加点也不起作用。

    李自成看似优哉游哉,实则是沿着湟水寻找可耕之地,最好是成片的耕地,如果找到成片的耕地,可以集人口,恢复昔日的农耕状态。

    然而,他有些失望,一路走过来,湟水南岸虽然平坦,却是高山峡谷,实在无法借用河水大量农耕,如果根据地形,还是更适合游牧。

    大约申时,李自成突然被一条河流阻住去路,望着滚滚河水向北注入湟水,李自成心一阵悸动,从来河流入口,都有肥沃的土地,这条湟水的支流,两岸平坦,落差不大,难道不是天然的河谷吗?

    他抽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发现这条河流叫“药水河”,但它的游和游,却叫“南响河”,咦,同样一条河流,为什么有两个名字?便向身边的亲兵们问道:“此河名为药水河,为何它的游却是叫做南响河?”

    “大人,”一名亲兵道:“药水河发源于太子山,但发源于日月山的南响河,注入药水河后,河面大大开阔,流量也大大增加。”

    “奥,是这么回事!”李自成也没在意,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目的是为了区分同类,“此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典型的河谷地形,可惜没有耕地,可惜了!”

    “大人……”一名亲兵说话很小心,显得不太确信,“属下听老人们说过,以前,这里本来是耕地,但日月山以西,便再无耕地,全是牧场了。”

    “难道日月山是牧区与耕区的分界线?”李自成不明白是因为气候,还是地势,或者降雨量,不过,既然以前是农耕去,那恢复起来,应该不是无的放矢了,至少垦荒不是做无用功,不是白白浪费牧民的心力了。

    既然这里是农耕的极限,那深入牧区的三角城,是拱卫农耕区的重要堡垒,难怪大汉要在此处筑城。

    如果三角城能够坚守,不但可以护卫农耕区,还可以得到西海与湟水之间的大片草场,尤其是金银滩,李自成要修复三角城的最初目的,是看了这一片牧场。

    “你们还有谁知道本地的历史,或是传说?”

    “传说……传说,当年成公主入藏,是从此经过的……”

    “成公主?难道这里是通向乌斯藏的要道?”李自成一直以为,这里只是祁连山南,如果能越过盐泽东沿,应该可以绕过祁连山,到达河西走廊以西,没想到还是入藏的通道。

    当然,对李自成来说,这里最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耕地,要保持倒药水河口的稳固,要加强三角城的守御。

 第119章 立营

    当下,李自成让亲兵们在药水河口扎了营,他却带着亲兵小旗官任二喜沿着河岸,纵马向游奔去,沿途地势较为平坦,河岸落差也不大,心不觉大喜,一直奔到太子山,过了太子山,便是南响河了,响水河岸,似乎也适合农耕。(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回营的路,他甚至都想好了,在药水河口设村立县,至于名字嘛,因为是农耕区的源头,又紧靠湟水,叫“湟源县”。

    渡过药水河后,因为再没有适合农耕的区域,李自成加快速度,再无停留,于傍晚时分到达三角城。

    落日的余晖,青灰色的城墙披一成淡淡的霞光,像是若有若无的透视装,让李自成浮想翩翩。

    回到现实,三角城周长不过十里,城墙太过低矮,城内更是不见任何建筑,远远望去,不过是稍微大些的村落。

    周宾已经得到讯息,亲自迎出城外,在李自成的马前跪倒:“属下叩见大人!”

    “起来吧!”李自成翻身跃下马背,目光还盯在城墙,他离开的时候,城墙东、南方不过七八尺高,如今已是与其余两方平齐了,看来周宾这段时间没少操神。

    他屈指算了下,从开始修复三角城,到现在不过三月,在没有动用多少银子的情境下,三角城初步完工,简直是迹了。

    “走,去城内看看!”

    “是,大人。”

    城内几乎空空如也,只是眼皮底下的西北角,有一些军用帐篷,旁侧是数名火兵正在忙着杀鱼,两条足有二十多斤的花狗鱼,已经被开肠破肚,身子犹自颤动着不已,显然较新鲜,在旁边的一张案桌,两名火兵正在揉着白面。

    见到李自成,火兵们一起下跪,“叩见大人!”

    李自成赶紧伸手止住,“不用多礼,你们忙你们的,”却是向那杀鱼的火兵走去,“怎么样,鱼汤够喝吗?”

    那火兵小心道:“回大人,现在进入冬季,捕鱼队已经敞开了捕,我们几乎每天都有鱼汤鱼肉,兄弟们再不似以前那般馋佬了!”

    “那好,让兄弟们吃饱吃好,是你们的功劳,没有你们的贡献,兄弟们饿着肚子如何操训?”李自成拍拍他的后背,示意他继续忙杀鱼的事。

    火兵没想到千户大人如此平易近人,对火兵都看得眼,还肯定了他的工作,惊讶之余不禁受宠若惊,躬着身答道:“属下一定尽责尽力,为兄弟们做出可口的饭菜!”

    李自成点点头,却是将目光扫向远处,在距离帐篷不足一里的地方,有一大块平整的场地,士兵们正在训练刺杀,发出各种喊杀之声。

    他走过去踩了几脚,发现泥土相当结实,“周百户,士兵每日都正常出操吗?”

    “回大人,士兵们每日出操至少四个时辰!”

    “嗯,训练时间还算充足,注意逐渐提高训练强度,此外,让兄弟们尽量吃饱吃好,训练时才会有气力!”

    “是,大人!”

    “这段时间,训练效果怎么样?”李自成打量着正在操训的士兵,发现他们的协同性训练的非常到位,出击时,长枪与短刀配合得十分娴熟,心也是高兴。

    “回大人,兄弟们令行禁止,绝不拖拉,”周宾垂首躬身道:“特别是那个协同性训练,对于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与纪律性,十分有效!”

    “不错,我想象都要好些,看来这段时间,周百户费了不少心思,”李自成淡淡一笑,“不过,这还不够,要想让士兵的战斗力升一个层次,必须做到刀山小火海,眉头不皱一下,方才是强军。”

    周宾愣了愣神,见李自成正在注视自己,方才醒悟过来,“属下明白,属下一定按照大人的要求练兵!”心却道:真要这样的士兵吗?不知道当年的戚家军能否做到。

    便在此时,恰好一股冷风袭来,李自成感到一丝凉意,不觉愣了一下,“李百户,眼下快要进入雨雪季节,士兵们住着营帐,该如何保暖?”

    “大人……”周宾迟疑了一会,“主要是在营帐升起火盆,属下也想修建军营,奈何人手不足,再说,这雪天转眼即至,要想在雪天来临之前,将军营建好,根本没有可能。”

    “那也不能让兄弟们受冻,营帐太单薄,保温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李自成想了想,道:“我们共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