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有可能发展为一处繁荣的贸易口岸。

    如果双方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通婚的基础,还可能传出一段民族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的佳话。

    李自成苦笑了一下,很快放弃了白日梦。

    由于生活方式的粗放性,决定了游牧民族一辈子都在为生存而搏斗,如果说汉人的“饱暖思淫#欲”是一种堕落,那游牧民族连这种堕落的资格都没有,无论是普通的牧民,还是他们当的首领、贵族,白天都要为牧场、挤奶、可能的白灾和黑灾犯愁,只有到了晚,脱衣炕才是他们唯一的娱乐。

    一旦接触到农耕民族的富庶,让游牧民族放弃侵略、掠夺的本性,对游牧民族来说,本身是一种残忍,这需要超出人类掌控的自制力。

    同一位绝色美女,在缺乏保护的情形下,身着露脐装,沿着阿三的恒河岸走五十里,如果还能完好如初回到她的出发地,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如何才能让麦力干部放弃红石崖地区的牧场?

    答案只有一个:战争!只有战争的手段,将游牧民族打怕了,他们才会让步,甚至会迁移到新的牧区,以躲避强者。

    当年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因为被匈奴打怕了,被迫远徙至吐火奴,而匈奴在汉武大帝不断远征漠北的军事打击和政治威慑下,也是一蹶不振,内部出现了分裂,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出阿尔金山以北西迁康居,以避汉军锋芒,不过,悲剧的是,即便如此,汉军还是没有宽恕曾经给汉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匈奴人。

    像毛子大帝所说的那样:宽恕是帝的事,我们只负责送他们去见帝!

    盛汉时代,汉人虽然没有说,但已经这样做了:即便北匈奴郅支单于西迁了千里,驻守西域的副校尉陈汤将军还是没有放过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被杀,匈奴民族湮灭在历史长河,再也寻不着踪迹。

    如果有足够的实力,李自成也希望这样征服麦力干。

    但他盘算了一下,即便将所有的骑兵集起来,西宁军亦不过六七百,而大量的步兵,在游牧民族面前,基本只能壮壮胆,无论是战斗,还是追敌,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万一兵败,逃跑又没有速度,只能白白地沦为游牧民族骑兵的战功,积累他们的战场自信心。

    而且麦力干部游牧于大通山一带,地域广宽,地势落差很大,西宁军很难将他们彻底根除。

    怎么办?明知道红石崖有铜矿,难道只能看,不能吃?

    李自成忽地想到巴雅尔,西宁军两次打败他,主要运用各种战术,包括最后使用了绝对优势数量的骑兵,很重要的一点,是用火器重伤了他的骑兵。

    能不能用火器再一次重伤麦力干部?即便不能完全消灭,至少也要将他打趴下,让他离开达板山,重新选择自己的牧场!

    西宁军现在有了步枪,而且已经成军,马有水部配发了五个百户的枪手,次在甘州城外已经初步彰显了战斗力。

    但马有水部守护在黄河渡口,干系重大,暂时无法调回。

    如果说红石崖的铜矿关系着西宁军的发展大计,在三川府一带驻扎的马有水部,则是关系到西宁军能否在黄河以西生存下去,实力只能增强,万不可削弱。

    能与麦力干部作战的,只有周宾部了,周宾部的士兵已经有五个百户完成了射击训练,接下来要进行战术训练了,可惜,步枪的数量远远不够,只能让工匠们加班加点了。

    李自成原本准备让宋部早早接触步枪,看来计划要改变了,还是让周宾部尽快形成战斗力。

    此外,刘云水部也要加强训练,对付蒙古麦力干部,绝对少不了骑兵,否则一旦蒙古骑兵战事不利,马退回去,骑兵来去如风,西宁步兵只有干瞪眼的份。

    现在还是霜冻器,牧草尚未萌发,麦力干部暂时不会来到红石崖,必须让匠作坊加班加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将大铁车铸造成步枪,如果匠作坊需要,完全可以增加人手,这一刻,银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李自成拍拍脑袋,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说,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麦力干部的蒙古人,能不能为西宁军所用?

    西宁军可以为麦力干部的牧民,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物,品种更多的粮食,除了牛羊肉。

    甚至只要麦力干愿意,李自成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养眼的女人,不过,这一条恐怕很难实现,蒙古人与汉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审美方式完全不一样,纤手纤足、细腰窄臀的女人,并不是他们眼的美女,因为要照顾牲畜,他们眼的美女,都是粗手大脚,腰身可以抵得一个半水桶。

    其实,所有的这些条件,都难以满足蒙古人的胃口。

    既然汉人能提供这么好的条件,那蒙古人为何自己不去抢,像成吉思汗那样去征服?而是要受制于汉人?除了长生天,蒙古人从来只相信自己手的弯刀。

    说到底,还是武力说话,如果没有一支强大到令人胆寒的军队,在游牧民族面前,农耕民族只有挨宰的份,不仅财物,连人都会被抢,男人为奴女人为婢,将来生下的孩子,即便自小接受的是游牧方式的教育,也会低人一等。

    看来,唯一的办法,是建立强大的西宁军。

    李自成原本以为,只要拿下甘肃,西宁的战略空间会得到极大的改观,想到麦力干部的存在,他这才发现,西宁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改善多少,只是从明军换成蒙古骑兵,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

    不过,麦力干部的存在,对西宁军也不全是坏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麦力干部经常的小规模战争,正好达到实战练兵的目的。

    没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训练出来的,战争,才是提高战斗力的唯一方式。

    后世的央之国,在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军事、经济更是一穷二白,却依靠近百年的战斗经验,硬是在鸭绿江的东面,斩落了星条旗。

    所谓的战斗力,是在战场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可以适当传授,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战场的体验。

    汉民族早早进入农耕时代,逐渐丧失了原先好战的本性,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下,逐渐修复了自己的战斗基因,从而得以数千年不灭,成为这个星球生存最持久、最有韧性的战斗民族。

    尤其是边疆之地,因为遭受侵略的次数多了,每一名百姓都可能成为优势的战士,而相对弱的汉人,多是集在富庶的土地,这里歌舞升平久了,战争并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百姓的战斗性会持续衰弱。

    麦力干部虽有骑兵,但不似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科尔沁部那么强大,因为壮丁的人数有限,只能在大通河沿岸这种体量不大的牧场为生。

    这样的部落,正适合给西宁军练兵。

    问题是,西宁军要有掌控战争的能力,而步枪,是西宁军最为重要的筹码。

    李自成将思路重新整理一遍,方才出了书房,他吩咐何小米去一趟匠作坊,与工匠们商讨一下加快步枪生产的法子,现在可以说,步枪的生产速度,成了西宁军最为急迫的任务。

 第251章 李自成的怒火

    连着几日,李自成整个白天都待在学堂,他要利用寒假前的这段时日,尽量多传授一些知识,特别是刚刚编撰过的科学部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西宁女校算是他的一份试验田,已经教授了一年有余,随着西宁卫的扩大和李家人口的增多,他的事务更加繁多,但只要他待在西宁,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学堂授课。

    直到腊月二十五日,学子们坐着卫里的马车,踏着积雪回家了,李自成才算闲下来。

    其实,也没真正闲着,只是换了一种忙碌的方式而已。

    几乎在学子们的马车离开西宁的同时,李自成带着亲兵来到匠作坊。

    虽然增加了人手,铸枪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招募的这些壮丁都是新手,速度暂时没有去,而且他们打造的步枪、零件,都需要经过熟手的检验,效率并没有达到最大。

    不过,第二个百支的步枪,已经打造完毕,刚刚交付第五百户,现在已经在打造下一批了,李自成原先的预想,还是稍稍快些。

    随着生手逐渐成熟,打造步枪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

    李自成的最低目标,至少在明年春种之前,周宾部的五个百户,必须全部配发西宁步枪。

    那时候,即便临时招募的这些壮丁,要回家农耕,也不会耽误第五百户练兵,接下里打造的步枪,将要交付宋的第七百户,如果速度稍稍慢些,也是无妨。

    从匠作坊出来,李自成直接拐到操训场。

    地盖着厚厚的积雪,冷凛的寒风吹得人的鼻孔几乎送不出空气,但西宁的操训场,还是人满为患,喊打喊杀的声音,混着军官们大声发出的指令,还是能传出很远。

    整个操训场分为两半,冷热兵种完全是不同情形,在操训场东侧,周宾部两个百户的枪手正在进行战术联系,区区两百余士兵,几乎占据半个操训场,但除了步枪不时发出的“砰,砰”声,所有的士兵都是寂然无声,连下达射击命令,都是靠旗手无声的指挥。

    在李自成的眼,操训场西侧拿着刀枪的传统士兵,声势更为磅礴,士兵人数也是多得多,周宾部剩余的五个百户、宋部的五个百户,还有马有水部六个没有战马的步兵。

    近两千士兵,挤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还要进行分组对抗、实战演习,显得十分拥挤,若不是西宁军一贯训练有素,几乎是混乱了。

    李自成来到操训场东侧,周宾立即将操训的任务交给副手,小跑着迎过来,“属下周宾,叩见大人!”

    “不用多礼,起身吧!”李自成打量着正在操训的枪手们,即便是在寒风,即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