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王府的财富较特殊,都是不劳而获所得,李自成根本没打算放过,“暂时不要将讯息传出去,尤其是钱粮的数量,以免宵小之徒眼红。”

    “是,大都督,属下明白”马有水又是小声道:“大都督,这些钱粮,要不要看看?”

    “自然要看,若是大管家的话不实,我们岂不是空欢喜一场?”李自成抬眼看去,见士兵们都是围拢在半山腰的位置,遂道:“让兄弟们撤出,只留下大管家,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是,大都督!”马有水立即让所有的士兵都散开,护卫着山谷的外围,只留下大管家一人,李自成也只是带着何小米和数名早先跟随自己的亲兵,一行七八人重新了山。

    在大管家的指点下,李自成终于来到半山腰,左右查看,却是没有一丝痕迹,心有些疑惑:“难道大管家在耍我?若是如此大胆,那是嫌命太长了。”

    “大都督,马千户,若是着人将外表的青草拨开,会露出错落的石块,搬去石块,能看到里面的粮食!”大管家用手一指齐腰深的青草,目光有些不舍,他摇头叹息一声,嘴唇哆嗦着什么,最后却道:“大都督,马千户,要不要打开看看?若是打开了,再要还原,却是很难!”

    即便再难,也要打开看看,万一被糊弄了呢?李自成淡淡一笑,道:“有劳大管家,我这几位兄弟,都给大管家打下手了,粮食放在山,若是时间久了,可能霉变,如果不能亲眼看看,我实在不放心!”

    “粮食在半山腰靠阳的一侧,又用了放水措施,至少十年内不会霉变……既然大都督要看,小人便听从大都督的吩咐。”

    大管家先是让亲兵们小心地将表层的青草捋去,青草夹杂着直垂而下的藤条,相当结实,亲兵们并没有将青草与藤条割断。

    李自成发现,这些青草并非直接盖在下面的泥石,而是生出许多节根,显然有些时日了,心越发疑惑。

    大管家又是指挥亲兵们,将表面的浮土挖去,石块原本像是长在半山腰,但浮土一去,很容易便被移开。

    等到移去十八块百十斤的大石,里面终于露出了一个洞口,阳光斜照下来,隐约可以见到,洞里掩藏着什么。

    大管家让亲兵们停止搬运大石,对他们说了几句什么,两名亲兵小心翼翼地摸进山洞,随后吃力地抬出一个百十斤的袋子,洞口外的两名亲兵搭手接了,移出洞外。

    李自成与马有水对视一眼,不自觉向洞口走去,他们亲眼看到,袋子外面包裹住牛皮纸,又用棉线紧紧缠绕着。

    马有水道:“大都督,打开看吗?”

    “自然要看,都到这个地步了,”李自成朝亲兵努努嘴,“打开看看,粮食有没有霉变!”到这种地步,他已经信了大管家的话,但费了这么大的气力将粮食弄出来,如果不看一眼,他又如何甘心?

    “是,大都督!”亲兵答应一声,小心地捡起一块带棱角的石头,将棉线割了,再打开牛皮纸,最里面是一层白色棉布。

    李自成蹲下身子,用手在棉袋一摸,并没有潮湿的感觉,不觉点了点头,示意亲兵继续。

    亲兵又捡起石块,将棉布割开,里面顿时露出黄灿灿的小麦!

    李自成抓了一把小麦在手,放至眼前一看,并没有霉变的迹象,又用双手一搓,再展开来,小麦并没有变色,显然是干爽的。

    在李自成的示意下,亲兵换个角度,又拖出一袋粮食,结果和刚才的一样,小麦并没有变质。

    大管家凑过来,拱手道:“大都督放心,粮食底层用圆木衬起,并不与地面接触,四面又留有空隙,十年之内,绝对不会霉变。”

    “原来是这样!”李自成的脸挂着笑意,道:“这批粮食存放多长时间了?”

    “回大都督,粮食分为两批各十万石,每五年更换一半,其一半的粮食,明年要到期更换了!”

    李自成站起身来,四面打量起这个不知名的山谷,储存粮食的山洞,位于半山腰,与山谷底部至少有五十步的高度差,即便是梅雨季节,山谷积水成河,也不会影响到山洞的粮食。

    山洞朝南,属于向阳的一面,山并没有泉水流留下,这一面的泉水显然不多,潮气对粮食的影响不大,再加棉袋外面的防水措施,难怪粮食能保质十年!

    为了粮食,王府可是煞费心机了,不知道储存这么多粮食有什么样,王府内有这么多人口吗?二十万石粮食,足够四五万壮丁吃一年。

    有了这些粮食,天命军再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早知王府有这么多粮食,也不用费心费力从西宁运来大量的粮食了,看来,得通知西宁,暂时不用运粮了。

    李自成忽地想到一个问题,“大管家,既然粮食明年要更换一半,那王府内必定要攒够十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呢,王府内怎么没见到?难道储存在他处?”

    “大都督有所不知,”大管家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豁出去了,“王府不需要准备十万石粮食,需要更换粮食时,都是预先与县衙打招呼,将县衙要交的税赋粮替换下来,我们用这十万石存粮顶去。”

    “这……”李自成顿时无语,大明列代皇,对分封在外的宗室,都是照顾有加,不但踢给粮食、银子、良田、绢布等,他们在自己的封地,还可以侵占百姓的良田,甚至欺男霸女,朝廷明着不许王府经商,与民争利,但他们却是隐在幕后,用各种手段谋取私利。

    一句话,分封在外的宗室,只要不参与谋反,其余的一切罪名都不成立。

    但他们回馈朝廷、回馈国家的,却是用存粮换取新粮!

    李自成嘿嘿冷笑,见大管家面现惊恐,忙朝他摆了摆手,表示此事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执行者,不过,王府用存粮换取新粮,这么大的数字,兰州知州不可能不知道,下面的人即便糊弄他,这么大的数字,还有大量的运输人力……看来,这个留任的知州,不可太过信任。

    趁着天色未黑,李自成让亲兵们将存粮的洞口封起来,又盖柴草,尽量恢复原状,方才对大管家道:“那藏银呢,也在这处山洞吗?”

    大管家用手向对面一指,道:“是在这处山谷,不过,银子藏在对面的山,眼下天色已晚,大都督还要去看吗?”

    天色已晚才好,正好可以搬回兰州城内,银子不像粮食那般沉重,十万两还不到一万斤,而且银子既然藏在山,必然整箱整箱装好的,搬起来不会太费事。

    李自成向对面的山腰一指,“走,过去看看!”

    大管家没法,只得在前引路,领着李自成等人翻过山谷,来到对面的山,也是在半山腰停下,东张西望片刻,在一株合抱粗的老树前停下,“大都督,银子便在此处!”

    李自成点头,让亲兵们扒开泥石,先搬出两个箱笼,打开一看,果然都是银子,虽是光线不太明艳,但白花花的银子,谁也不会看错。

    五十两一锭的元宝,每层有二十锭,每箱有五层,总共一百锭,也是五千两。

    李自成让亲兵唤来山谷外面的士兵,两人一箱,抬向兰州城内的王府。

    除了一直跟在李自成身边的亲兵,外面的士兵并不知道箱笼里都是银子,不过,有些敏感一点的士兵,应该可以猜出,箱笼这么沉重,应该是珠宝之类的器物。

    一直忙到酉时末,十万两白银方才全部运回王府,李自成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第309章 东征陇右(十五)

    五泉山是皋兰山偏西的一段支脉,山有五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泉水均甘冽可饮,据说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击匈奴,路过兰州,当时人困马乏,却是找不到水源,霍去病却是淡定自若,用马鞭在山连戳了五下,鞭痕处霎时出现五道清泉。(全本小说网,HTTPS://。)

    霍去病有没有经过兰州,李自成不知道,也许这是后人借霍去病的名声造嘘头,也许是在神化霍去病。

    他在兰州城内与周宾分别后,周宾部出东门,而他则带着马有水部的第六千户和兰州卫的士兵,直接出了南门,步入五泉山。

    肃王爷朱识鋐随着李自成同行,他身穿华贵的衣装,骑着高头大马,但缺少随行的侍卫,王爷的气势还是弱了不少,至少没有平日前呼后拥高高在的感觉。

    周围全是天命军,不仅护卫着他,同时也是监视他。

    不过与他的家人相,朱识鋐还是幸运的,他还有机会看日出日落,而他的家人,已经与甘州护卫的士兵一样,已经被一把大火烧了,永远长眠于皋兰山。

    朱识鋐还年轻,如果天命军给他机会,他还可以从头再来。

    大军沿着阿甘河(今雷坛河)右岸南下,邱时可统属的兰州卫士兵都是本地人,熟悉道路,加穿的都是明军的铠甲,便在前面引路,沿途遇百姓,都是假冒朝廷的军队,免得百姓们受惊。

    李自成的亲兵,伴着肃王朱识鋐,紧紧跟在后面,最后才是马有水部的士兵们。

    根据行军地图的标识,在结河关之前,并没有朝廷的驻军,所以行军的速度极快,到午时的时候,已经到达了花寨子,约莫行了三十余里。

    李自成抬头看看天色,见太阳接近天,便传令在寨子的外围歇歇,补充清水,吃些干粮,邱时可不解,特地回头找到李自成,“大都督,此处是一个保安族人的村落,保安人一贯臣服,何不去百姓家纳凉?顺便也可讨些热水!”

    “游击将军可能不能不知,天命军所到之处,绝对不得扰民,”李自成找了一颗大树,站到树荫里,“打仗是军人的事,百姓只要正常纳粮即可,军队打仗,是为了保证一方百姓的安宁。”

    “啊……”邱时可心惊诧不已,抬眼扫去,天命军的士兵们,都是三三两两找块树荫,坐下来着清水吃干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