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与《工商律》的税收部分,实际是重叠的。

    《税律》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赋税本身,而是其的一条原则:在税赋面前,人人平等!

    也是说,未来要缴纳农业税、工商税的,不仅有最普通的百姓,也有仕林,士农工商兵,都有纳税的义务。

    这从律法打破了大明朝廷的税制。

    按照大明的税制,士绅、皇庄不用缴纳农业税,而南方的商人,又通过东林党把持朝政,以“朝廷不该与民争利”为借口,阻扰朝廷征收工商税。

    因此,在大明国内,富商、权贵不用纳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最应该得到帮助的阶层,才是纳税的主体。

    朝廷赋税大量流失,加辽东对鞑子用兵,使朝廷深陷财政危机,被迫加税,而加税的主体,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

    贫者逾贫,富者逾富!

    大明朝不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李自成已是在为未来的华夏帝国搭建律法框架。

    在天命都督府现在颁布施行的四部律法,《推恩律》是专门针对异族的律法,将来也只会在边疆,甚至华夏之外的土地施行。

    《税律》在今日的西宁、陇右地区,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天命军现在的属地,在大明都是边陲之地,并没有多少免税的富商权贵,连李自成自己的各个厂子都要纳税,还有谁敢不纳税?

    《税律》的颁布和实施,还是着眼于未来,它将和《工商律》、《土地律》一起,成为天命军都督府执政的三大律法基础。

    李自成虽然也预备颁布有关选举方面的律法,但选举制度才刚在陇右省开始试验,距离制度的成熟,还是任重道远,将来能不能在整个华夏的土地施行,或者什么时间全面施行,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

    圣女升天节之后,西宁地区对天主的狂热,并没有完全消退,在牧师、长老、传道员们不懈的努力下,西宁地区几乎全民信奉天主,这种势头逐渐向周边的陇右、甘肃外溢,特别是陇右,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次更是得到强化。

    李自成虽是天主教在东方的教皇,但他的主要精力,并不在宗教的宣传推广。

    除了去火器局看看山地炮、火药包的研发情形,以及步枪的生产速度,主要时间还是待在西宁女校,尽快让这些女学子毕业,他才能从解放出来。

    到七月旬的时候,宋部终于从火器局接受了五个百户的步枪,加原先五个百户的步枪,第七千户现在也是一个千户战兵、一个千户辅兵的配置,赶了驻防三角城、卡当城的周宾部,只是驻守固关的马有水部的战兵少一个千户的战兵。

    接下来生产的步枪,将为秦大年部增加五个百户的辅兵,所以,李自成让秦大年,先是挑选出五个百户,进行步枪操训,一旦有了步枪,立即可以升格为战兵。

    现在西宁地区集了第二、第三、第七三个千户,总兵力达到六千余人,其战兵两千五百余人,辅兵三千五百余人,另外,西宁府及其所属县,还有一些预备役士兵,随时可能加入到辅兵之。

    李自成有了一些新的躁动,总想对某处用兵,扩大天命军的属地。

    不过,现在天命军属地的周围,东南方向分别是大明的关与巴蜀,如果不能积攒足够的量,千万不要去碰他们,能够在固关与洪承畴维持平衡局面,已经很难得了。

    属地的西、南方向,都是山川草原,典型的游牧民族栖息地,无论是藏人还是蒙古人,李自成暂时没有向他们开刀的兴趣,即便能开疆,暂时也无法驻守,还要白白消耗的大量的人力、粮食。

    必须先建立大一统的国家,积攒足够的国力,才能向这些边陲之地扩张,在这些游牧之地,最初占领的时候,必须要有大量的投入,像李自成在三角城降服林丹汗那样,虽然战场决斗完胜,军事也是胜势,但天命军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战争赔偿,自己还付出了大量的粮食。

    林丹汗除了部众和牲畜,已经一无所有,他能拿什么来赔偿汉人?他的私产,似乎只剩下八大福晋了……

    李自成除了在学堂授课,心一直处于躁动状态,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直到八月初,郭世俊从甘肃回到西宁。

 第442章 半荒漠化的甘肃镇

    得知郭世俊从甘肃回来的讯息,李自成立即在大都督府召见了他。(全本小说网,https://。)

    郭世俊去甘肃考察,并没带有什么特别的任务,李自成只是让他用后世的目光,看看甘肃镇能有什么作为,

    与大明的内地相,甘肃镇太过荒芜,西宁都要差了许多,因为背靠祁连山脉,风化的山石皆是,形成半干旱半荒漠的地缘结构,只有少量水源充足的地方,才会出现一些面积不大的绿洲。

    李自成当日兵发甘州时,亲眼见证过当地的地形,几乎到处都是荒漠的山丘,交通亦是极为不便。

    这样的土地,在现在的条件下,绝对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只能在绿洲种植一些农作物,大明朝廷在此实行军屯,实际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但军屯地区的百姓,实际都是军户,赋税又极高,被严重束缚在土地,虽然能生产一些粮食,养活当地的驻军,但甘肃本身,却无法得到发展,永远都是这种半死不活的样子,即便被放弃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但李自成绝对不会放弃甘肃,这是汉地通往古西域的必经之路,放弃了甘肃这块战略要地,也放弃了西面的汉唐故地。

    他心的华夏帝国,绝不会仅仅龟缩在大洋沿岸!

    在西宁、陇右的粮食获得稳产之后,李自成早希望解放甘肃,废除甘肃的军镇地位,废除军户身份,让当地的百姓,享受与西宁、陇右一样的低赋税,哪怕将甘肃单独立省也好。

    世俊去甘肃考察后,不知道能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大都督!”郭世俊依照这个时代的规矩,恭恭敬敬地叩了头。

    “世俊快快起身!”李自成慌忙离座,双手将郭世俊搀扶起来,“小米,茶!”

    何小米实在弄不明白,郭世俊不过是一个潦倒的秀才,如果不是大都督相救,他早饿死了,这样的人,大都督为何对他如此器重?难道仅仅因为郭世俊是秀才的缘故?

    不过,大都督的命令,何小米只能执行,忙起身给郭世俊了茶水。

    “世俊,怎么样,对甘肃有什么想法?”李自成称呼“世俊”这个名字,心理并没有什么障碍。

    “大都督,甘肃相当荒漠化,属下的想象还要厉害,要想让甘肃富裕起来,短时间绝对不可能,”郭世俊顿了一顿,又道:“恕属下直言,即便做为通往西域的商道,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这是何故?难道是甘肃道路通行不便,还是西域出现了什么状况?”李自成深感失望,他极力扶助毛汀,还成立了“西宁顺风商行”,并不是看重毛汀的身份,也不是看重他经商的能力,他最为看重的,是毛汀有着西域出行经验,商道,才是他所看重的!

    “属下这数月在甘肃考察,也曾考察了嘉峪关之外,”郭世俊连使眼色,表明他并非真的去了嘉峪关外,他对嘉峪关外的了解,还是来自后世,“如今的嘉峪关外,乃是一个叫叶尔羌的小国,即便商道通常,所得也很有限。”

    “奥,”李自成轻轻摇着头,“那依世俊看,甘肃究竟要做何处置?”

    “大都督要废除甘肃的军镇地位,减轻甘肃地方百姓的税赋,亦无不可,但要让甘肃地区富裕起来,一时半会恐怕……”

    李自成知道,别说甘肃,是西宁、兰州,想要富裕起来,形成发达的商业氛围,一时也是不可能,遂道:“既然甘肃与陇右的地形、人环境相差极大,如果让甘肃独立为省,会不会好些?”

    “不可!”郭世俊断然拒绝,道:“正因为甘肃地区与周边的汉地环境差异大,更适合游牧民族,又隔着分水岭,才不能独立为省,以免将来产生独立的倾向!”

    李自成沉思片刻,方才明白其的道道,天命军本是朝廷的“叛逆”,如果将甘肃这种特殊地形的区域交给某一个省长管理,一旦他生出异心,完全有可能割据分水岭,甚至与外围的游牧部落结盟。

    难怪后世的央之国,一定要将陇右,甚至陇东地区,划入甘肃省,是为了抹去这种倾向!

    “看来,只能让甘肃镇,以甘州、肃州、凉州三府的形式,加入未来的甘肃省了。”

    “原来的甘肃镇,设立三府还是四府,属下倒是没什么好的建议,不过,”郭世俊悠悠地道:“属下在甘肃考察的时候,特地考察了甘肃镇的道路,如果能在甘肃修筑一条通行的水泥大道,必能加强甘肃镇的府县,与首府兰州之间的联系。”

    “可是,这条大道似乎太长了,暂时也不能产生军事、经济的收益……”李自成有些担心,以天命都督府现在的状况,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去修筑这条近千里的水泥大道,他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西宁、兰州这两点一线,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这两座城市都是心。

    “大都督,属下思量过了,以大都督的决心,这条大道迟早会修筑,”郭世俊深深地看了李自成一眼,道:“现在修筑,可以沿着这条大道快速调动士兵和物资,便于大都督府掌控这块土地!”

    李自成自然知道郭世俊的深意,甘肃这快土地,现在只是一块边缘之地,不过一旦掌控了整个华夏大地,这里是通往古西域的跳板,战列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如果不加强控制,万一生出异动……还有外围的游牧民族……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样也好,现在兰州至固关的大道已经全部通行,战俘筑路队开始转战兰州至西宁段,待这段大道修筑完毕……”

    “大都督,属下有一个法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