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礼平身!”

    “谢皇上!”

    朱由检看着浑身散发出英武之气的卢象升,心中更加欢喜,“卢爱卿,鞑子分兵,破关而入,你有什么看法?”

    卢象升想到朝廷与鞑子议和的传言,不知道皇上同意否,他双手一抱拳,低头道:“臣主战!”

    朱由检心中一惊,不觉变了脸色,良久方道:“卢爱卿听到什么传言了……这都是以前的事了,廷议之后,朝廷再无此打算!”

    杨嗣昌忽地从怀中抽出两份塘报,看了卢象升一眼,方道:“皇上,辽东讯息,皇太极攻占义州,并以义州为基地,猛攻锦州……四川的李自成、湖广的罗汝才,都是不肯接受招抚……”

    朱由检摆摆手,他暂时顾不上流寇和辽东了,“卢爱卿,鞑子进逼京师,你有何退敌之策?”

    卢象升睨了杨嗣昌一样,道:“回禀皇上,鞑子虽是骑兵,但我军与鞑子交战日久,已经积累了对付骑兵府法子,步兵只要结阵,刀盾兵在外,长枪兵在中,弓箭兵于后,即可立于不败之地……”

    “奥?”朱由检大喜,议和之心顿减,“卢爱卿说说,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鞑子如果发动攻击,以弓箭射击,辅之以火炮,便可对鞑子进行远程打击,而我们的刀盾兵,可以抵御鞑子的弓箭,论远程打击,我们处于优势;一旦鞑子靠近,刀盾兵结阵,可以抵御鞑子的第一波攻击,而长枪兵利用长兵器的优势,可以戳伤鞑子的战马,近战,我们同样不会处于劣势……”

    朱由检不住点头,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基本的战斗模式,他还是懂的。

    “皇上,”卢象升见朱由检赞同自己的用兵之法,遂道:“大同、山西、宣府之兵,守北疆久矣,深通与骑兵作战之法,臣请求调三镇兵马入京勤王!”

    “三镇兵马,已经接近京师,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宣府总兵杨国柱,都受爱卿节制,”朱由检一向喜欢卢象升,便道:“朕授爱卿尚方宝剑,领兵部尚书衔,总督天下援兵!”

    卢象升大喜,忙叩拜于地,“臣多谢皇上!”

    杨嗣昌双目内敛,什么也不看,却是道:“皇上,卢大人总督天下援兵,当以何人为监军?”

    “起潜,”朱由检毫不犹豫道:“起潜一向忠贞,又长期于宣大一带监军,对鞑子知根知底,定能帮助卢爱卿一把!”

    “臣谢过皇上!”

    “国库虽然匮乏,但卢爱卿总督援军……”朱由检满目含笑,道:“朕从内帑拿出一万两犒军,卢爱卿,朕的内帑也没有多少银子呀?”

    “臣谢主隆恩!”卢象升暗喜,皇上如此心意,显然是主战,那坊间传言皇上同意议和的事,显然是误传了。

    杨嗣昌、卢象升告别朱由检,离开武英殿,刚刚出了宫门,杨嗣昌忽地立住脚,“卢大人……”

    卢象升一拱手,“杨大人有什么话需要交代在下吗?”

    杨嗣昌迟疑片刻,终是道:“卢大人可知,皇上为何用高起潜监军?”

    “难道是因为高起潜曾经参与议和?”卢象升愕然,沉思片刻,道:“不会吧?皇上既然拿出内帑的银子犒军,难道主战的决心尚不坚定?”

    杨嗣昌沉着脸,摇了摇头,微微叹息一声,竟撇下卢象升,独自回了兵部。

 第681章 相互推诿

    李自成预备在遵义县增加三至四“里”,用于安置劳动积极的战俘,但跑遍了遵义县,却发现行不通。全本小说网,HTTPS://。m;

    遵义县原先的十三“里”,基本上都是开辟了路径,与遵义县城之间,都有通行的路径,如果要增加数“里”,必须重新开辟路径,否则,百姓又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深山。

    想要开辟路径,对于大娄山麓的遵义县来说,实在太困难了,没办法,他放弃了增加“里”数的计划,转而在每“里”之内,尽可能开辟新的的土地,然后将原先的百姓合兵、迁移,将县城南部的东隅、永安、大溪三个“里”完全空出来,作为安置战俘的地点。

    汉人战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保持汉民族的特征和习惯,并逐渐影响周围新归化的汉人。

    在这个计划中, 唯一的难度,便是百姓的迁移,不过,如果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土地,也许他们愿意迁移道附近,如果少量钉子户不肯迁移,也没关系,夹在汉人中,他们很快就会汉化。

    为了彻底汉化遵义县的百姓,李自成打算,以遵义县城为中心,向每一“里”修筑一条官道,只要道路能达到相应的宽度,将来一并浇筑水泥大道,在遵义县率先实现“里里通”。

    遵义的十三“里”中,北面的永安、南面的忠庄、天旺,原本就在官道上,只要将官道扩展至天旺“里”,这三“里”的中心地带,就会通行道路,剩下的十“里”,必须沿着原先的道路再行拓展了。

    幸好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还不到三十里,三千战俘为了土地,众志成城,已经完成了道路的扩展,开始转入“里”道。

    马祥麟传来讯息,仁怀县已经完全拿下,问李自成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李自成立即传讯:大军暂时驻扎仁怀,尽量绞杀任何反对天命军的不臣之人,不久之后,将给仁怀县派去新的知县,在新的知县到来之前,先利用军队的力量,全面打倒土司,在百姓中开展“入汉籍、奉天主”的先期宣传工作。

    仁怀县有十“里”之地,土地和人口仅次于遵义府与遵义县,是李自成下一个归化的重点。

    李自成离开遵义县,回到遵义府,除了真安州距离遵义府太远,暂时放在一边,他要在府城内为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四县招聘知县。

    经过与孔兰川的协商,招聘知县采取“科举”的形式,只要诚心归化为汉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考核,考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天主教的教义。

    从贴出告示之日起,报名时间为三日,考核之前的准备时间为五日。

    由于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报名的人员,必须熟悉汉字,这样的一条规律,让许多有心参考的人,顿时望而却步,不过,府衙的告示中,明确告诉百姓,以后还会招聘吏员,条件不变。

    给出的三日报名时间结束,不出李自成所料,前来报名的人员只有九人,基本上都是原先土司的后人,普通的百姓,虽然会说几句汉话,但根本不识汉字。

    孔兰川将这九人集中起来,由府衙的吏员强化训练,除了加强汉字的学习,还解读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已经天主教的教义。

    只有五日的时间,要想学好汉字,根本不可能,但学好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天主教的教义、祷告文,却是不难,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基本上都能学会。

    考核的事,李自成原本准备亲自来抓,但成都派出的传教士、汤若望派出的筑路技术人员分别到达了,李自成一面让他们实地考察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的路段,同时积累必要的筑路材料,之后便带着部分技术人员选址建立水泥厂。

    最后在遵义府西北的白云岩找到了烧制水泥的合适材料,李自成抽调两个百户的战俘,专门协助技术人员生产水泥。

    孔兰川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参考的九人,水平相差不大,综合个人的态度,最后选出田永茂、吴四喜、谭庐、罗文尧四人,分别出任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四县的知县,至于落选的五人,只要平日加强学习,以后拆分县域,或是建设真安州的时候,还有可能得到重用。

    田永茂、吴四喜、谭庐、罗文尧分赴各县,在天命军的保护下,开始在各县进行“入汉籍、奉天主”的推恩工作,同时,土地改革也是一并进行,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亩的标准,重新登记人口、划分土地。

    整个过程的核心,除了给百姓划分更多的土地,便是与“入汉籍、奉天主”挂钩,只有“入汉籍、奉天主”的百姓,才能得到相应的土地,先支持天命都督府的,得到的都是良田,更加靠近水口,最后剩下的,都是半山腰的梯形田,如果土地不够,还得自己开垦。

    在每个县域内,都会留出一两“里”,预备给服役期满的战俘。

    李自成回到遵义县,一面监督道路建设,一面亲自协助田永茂,尽快完成土地改革,不要误了冬耕。

    田永茂按照李自成的指示,将北面东隅、永安、大溪三个“里”百姓,基本上全部迁出,只要他们“入汉籍、奉天主”,都会在临近的沙溪、北隅、乐安、通平重新分发土地。

    战俘们见李自成信守诺言,果然将东隅、永安、大溪三“里”的土地完全留下来,干劲不觉更大了,他们征得李自成的同意,先行扩展了东隅、大溪两地的官道,并将家眷迁入过来。

    不过,迁入的战俘中,尚有一部分战俘并无家眷,倒是让李自成比较头疼,如果不能繁衍人口,这些战俘即便有了土地,也很难安心定居,便托付知县田永茂,如果有可能,为这些鳏夫战俘牵线搭桥,让他们服役期满后,就能成家立业。

    由于遵义府属于南方,基本上没有严寒的冬季,当水泥生产出来之后,立即开始在遵义府与遵义县的天旺“里”之间修筑水泥大道。

    战俘们也是分做两份,其中的两个千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分别从两端的遵义府、天旺里修筑水泥大道,另外一个千户,则继续扩宽遵义县至各“里”的官道。

    ………………………………………………………………………………

    李自成在遵义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杨嗣昌却是耷拉中脑袋,带着两份塘报,前去乾清宫求见朱由检。

    在宫门前,他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将上面的塘报调到下方,然后才让小太监前去通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