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时间,李自成一直愁眉不展,这四五万百姓,可以送到川南、川西,四川倒是不差粮食,但距离太远,远水难解近渴!

    李自成迟迟不愿南下陕西,就是因为陕西灾民太多,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安置,现在的河南,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局。

    百姓们必须救,但他们必须做些什么,不能白白养着他们,否则会增加他们依赖的心里,人力资源也是浪费。

    现在的汝州,自然不可能大规模修筑道路,在朝廷眼皮底下,谁知道是否会出现反复?如果朝廷派出重兵,这一片地方,极有可能重新回归朝廷!

    李自成最后将这些士兵分做三拨,其中近一半的百姓,也就是三四万人口,安置在鲁山县西部的外方山东麓和郏县东部箕山的西麓,这些地方不仅有河流,还有半坡的耕地,无法种植水稻、小麦,但种植粗粮完全有可能,土豆、红薯、玉米这类谷物,不但产量极高,对淡水的要求极低,只要萌发阶段不缺水,基本就能正常生长,即便出现减产的情形,也会比小麦的产量高得多。

    天命军向这部分百姓供应粮食,但他们必须自己开垦耕地,为明年的春耕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百姓们虽然贫困,但手中的农具尚在,只要官府适当引导,应该可以开垦出足够的耕地。

    第二部分万余人,由天命军押送,安置在南面的南阳府,南阳府地势低,水源丰富,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百姓贫困,乃是因为官府加重赋税的缘故,天命军来到南阳府之后,已经采取了“轻赋”的政策,百姓们生活开始好转,安置万余百姓,问题应该不大。

    最后剩下的士兵,只能送往四川了,建昌府正在大规模修筑官道,主干道结束后,还要修筑依托主干道的二级大道,沿着各种道路,又能开发出不少耕地。

    建昌府的汉化工作正在进行着,正需要增加汉人的数量,河南的饥民去了建昌府,对百姓、官府都是有利的事,百姓虽然要长途迁徙,但可以得到耕地,以及养活他们的粮食;对官府来说,汉人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当地的汉化,而且汉人壮丁的增加,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只要撑过这一年,明年就可以对这些百姓征税。

    如果是正常年景,让大量的百姓背井离乡,恐怕十分困难,汉人“根”的意识很强,如果不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宁可受穷,也不愿背井离乡。

    要安置三县的百姓,最关键的便是粮食,李自成手中只有二十万石粮食,显然撑不了多长时间,他一面向驻扎商州的第七营传讯,让宋文着人送来粗粮和种子,一面开启了南阳府城中的仓库,从库存的粮食中,先运过来十万石救急。

    李自成将郏县、宝丰、鲁山三县的百姓基本安置到位,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刚刚安置的百姓,很可能缺少冬衣和舒适暖和的房屋,李自成只能尽力了,他让各县的官府,尽量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但谁也无法保证每一名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在全面的灾难面前,百姓必须和天命军同舟共济!

    李自成立在宝丰县的南城头,望着远处拖出万道霞光的夕阳,不禁喃喃地道:“只要等到明年夏粮成熟,百姓才能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大都督,南阳不是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吗?即便运来十万石,还剩四十万石……”何小米知道,大都督这段时间,一直在为百姓发愁,归根到底,还是粮食不足。

    “南阳的确还有一些粮食,可是这才三个县,整个河南,究竟有多少饥民?我们不能不留后手呀!”李自成眉头紧锁,心中却是想了很多。

    天命军或许可以在河南攻城略地,也有可能击退明军的优势兵力,但整个河南,现在满目疮痍,受饥挨饿的百姓,数以百万计,天命军何来大量的粮食?

    就算天命军能推翻大明朝,像河南这样的省份,将来如何治理,才能保证百姓不会重新竖起反旗?

    流寇可以只管劫掠,朝廷可以不管百姓的死活,但做为天命军的大都督,李自成必须为所有的百姓考虑!

    或许灾情没有严重到全省百姓都挨饿的程度,但朝廷在河南加赋,流寇在河南肆虐……天灾加上人祸,河南的局面,朝廷恐怕都无法收拾了,长期下去,必会蔓延至其他的省份,据汉清局的讯息,不仅河南,京师、山东也是大旱,不知严重到什么程度。

    过了好久,何小米方道:“大都督,百姓虽然贫弱,但士绅手中,应该还会有不少存粮……”

    “士绅手中的粮食,恐怕也不会太多,”李自成悠悠地道:“河南连着大旱,粮食比土地还要金贵,士绅手中,即便有一些存粮,除非弯刀架到脖子上,他们是不会拿出粮食赈灾的,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土地,这会没准正在咒骂天命军呢!”

    何小米大怒,道:“他们敢!”

    “小米,你还能杀了他不成?”李自成笑道:“他们已经献出土地,但并没有触犯天命军的律法,我们也不能随意动刀兵呀,如果抓到士绅就一刀砍了,家产没收,那和流寇有什么区别?”

    “大都督,那……”

    “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李自成忽地收回目光,淡淡笑道:“走,小米,回去晚饭!”

 第754章 坚城洛阳

    为了安置因天灾人祸而受穷的百姓,李自成在郏县、宝丰、鲁山三县耽搁不少时间,直到三县的百姓基本安定了,方才领兵北上。(全本小说网,https://。)

    天命军的目标,乃是汝州北部。

    汝州位于汝水以北,自身是直隶州,直属于河南布政使司,相当于“府”,下辖的县域中,除了南部的郏县、宝丰、鲁山三县,在汝州的西北部,汝水以北,还有一个伊阳县。

    李自成兵分三路,李信的独立团,沿着官道,直奔汝州城,而刘宗敏的第二团,则是翻山越岭,沿着波水,直奔伊阳县,李自成随着李绩的第一团,做为中军,押运着所有的粮草,从宝丰县出发,走另外一条官道,也是直奔汝阳。

    从宝丰县至汝阳,是一条非常宽阔的官道,这条官道向北直通洛阳,向南则是延伸至鲁山县,翻过鲁阳关,直通南阳,然后深入湖广地界。

    李绩部因为要押运粮草,行军比李信部、刘宗敏部慢得多,刚刚进入汝水岸边,尚不及渡河,前方一名骑兵,如飞而至,见到李自成,远远便翻身下马,“大都督、李将军,李团长让属下前来传讯!”

    何小米上前,接过讯息,双手递给李自成,李自成展开一看,面上不觉露出笑容,立即轻轻一拉马缰,李绩小心地靠过来,“大都督,李团长不会这么快就破城了吧?”

    “你自己看看!”李自成将讯息递给他,挥手让传令兵起身。

    李绩刚看了两行,不觉大惊,“这个李信,不过领着五千新兵,这么快就拿下汝阳,真是后生可畏……”

    李自成知道李绩的心思,这次分兵攻打汝州、伊阳,如果不是李信异军突起,一定是由李绩和刘宗敏分别统兵,李信加入天命军,如此短的时间,就让征召的新兵有了战斗力,将原本属于李绩的功劳抢去,李绩面上不说,心中一定不是滋味。

    不过,对天命军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越多,将来与明军决战,获胜的可能性越大,甚至可以利用天命军将领多的优势,从多点向朝廷的军队发动进攻。

    他面上含笑,道:“李将军,难道是在发出感慨?其实,作战的机会很多,我还担心李将军远途劳顿呢!”

    “属下一切听从大都督的吩咐,”李绩忙在马背上拱了拱手,笑道:“不过,说实话,这个李信,还真是大将之材!”

    “哈哈,连李将军都赞叹的人,应该有几分本事,”李自成拱手还礼,道:“看来,这次在河南扩军,还是走对了。”看了传令兵一眼,“汝州城内现在怎么样?”

    “回大都督,汝州城内,已经平稳下来,百姓没有出现骚动!”

    李绩道:“李公子乃是礼乐司出生,或许早就派我们的人在城内宣传天命军。”

    李自成挥挥手,让传令兵先行离开,扭头看了看太阳,道:“李将军,如果加把劲,我们今晚可以在汝州城过夜!”

    “是,大都督,属下这就吩咐下去!”李绩招过一名亲兵,耳语几句,那亲兵立时向队尾跑去,边跑边喊:“兄弟们,加把劲,将军说,我们今晚可以在汝州过夜,李公子已经拿下汝州城了……”

    士兵们一片欢呼,随即喊起各种口号,连运送粮食的士兵,也是立即起身推车,大军有条不紊,虽然欢声一片,却丝毫不乱。

    渡过汝水,不过十余里,便是汝州城,一路之上,虽然遇上不少百姓,百姓见到数千军队,起初有些害怕,但看到天命军的九州军旗,脸上的恐惧瞬间褪去,还有不少人对着军旗指指点点。

    李自成暗笑,李信不仅有将才,如果让他搞情报、策反工作,恐怕也有一手,王安平搞了十余年的侦讯工作,未必比得上李信,不过,天命军已经有了汉清局,这个李信还是乖乖地当他的将军吧。

    李信现在才是千户官,凭他的军事才能,升官是迟早的,但李自成不打算现在给他升职,天命军的军官,主要是依靠军功而升职,李信直接以千户衔统领独立团,属于预支军功,等到积累了足够的军功,将千户官抹平了,然后才能升职。

    与天命军各营的长官、各团的团长相比,李信加入天命军较晚,如果升职太快,难免遭到别人的妒忌,李信既然有统兵的才能,将来不愁没有军功,那时候升职,才是水到渠成,谁也无话可说。

    第一团数千士兵,在城外的官道上拉出一条长长的纵队,李信闻询,急忙迎出城外,见到李自成,翻身便拜,“属下李信,欢迎大都督入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