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明-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才一个百户的守军,即便是满员,也无法对付流寇的人海战术,武大烈将城内的衙役捕快、士绅家的府丁组织起来,又从城内招募了部分壮丁,勉强凑了一个千户的编制。

    除了士绅家中的府丁,由各自的士绅发放粮饷,衙役捕快、招募的壮丁,都需要武大烈发放粮饷,但县库基本空虚,武大烈只得将上交的赋税挪用了,将来如何筹款补齐这部分税款,现在已经顾不得的,如果不能守住永宁城,别说税款,连人头都要搬家。

    武大烈的自保措施,得到城内士绅的支持,流寇每至一处,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大户人家十室九空,保卫城池,就是保护自己。

    退居乡里的明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张鼎延,给了武大烈最大的支持,家中的府丁全部拿出来,向县衙捐了三千两银子,自己还向武大烈求战,要求把守一座城门。

    县衙的文武官员,也是同仇敌忾,他们不一定是真心支持武大烈,只是害怕流寇,大敌当前,城中的官员、士绅,必须团结在知县武大烈的周围,只有抱团取暖,才有可能击退流寇,让永宁城免遭屠戮。

    得到城内一致的支持,武大烈踌躇满志,对于守住永宁城,他原本只有三成把握,现在陡然增加到六成,如果再将城内外的百姓发动起来,完全有可能让永宁城躲过一劫。

    他安排城内外的青壮,去城外砍伐树木、搬运石块,用作防守的器械,又让百姓贡献出家中有限的菜油,这些菜油有过登记,只要永宁城不失,官府将来负责偿还。

    前提条件,就是保住永宁城,百姓的利益,同样捆绑至官府的战车上,要想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协助官府守城,必要的时候,官府还会征调百姓帮助搬运守城器械。

    武大烈亲自驻守北城,张鼎延守南城,都司马有义守东城,守备王正已守西城,每座城门有两个百户的士兵,另外两个百户,留做预备,万一那一面城门出现险情,他们就向哪一个方向增援。

    趁着流寇尚未来到永宁县,武大烈让把守城门的各位主将,抓紧时间操训士兵,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多操训一日,士兵的战斗力就会增加一分!

    有人向武大烈建议,城内有万安王府,王府内有不少护卫兵,可以协助守城,以王府的富庶,应该可以拿出部分钱粮,犒劳守城的士兵。

    武大烈认为不错,如果万安王将王府的护卫兵献出来,加上用钱粮犒劳守城的士兵,保住永宁城不失的可能性,又会增加两分,即便万安王不愿犒劳守城的士兵,至少要将王府护卫队贡献出来,在流寇面前,大家是同一条绳索拴住的蚂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他将操训士兵的任务,交给新任的百户官,亲自带着数名亲卫,前去拜会万安王朱采崿,但是,与城内士绅的态度完全相反,王府拒绝提供任何支持。

    朱采崿认为,王府护卫队是为了保护王府而存在的,属于王府的私人卫队,守城则是地方官府的事,现在城内乱糟糟的,如果将王府护卫队调走,那王府的安全,由谁来负责?

    至于钱粮,朱采崿更是一口回绝,王府依靠地租,勉强维持运转,要养活王府的人口,已是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粮?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永宁城保不住,万安王府岂能逃过被洗劫的噩梦?武大烈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却没能说服朱采崿,极度失望地离开万安王府,他第一次隐隐为永宁城担心。

 第759章 城外受挫

    李绩于二十三日午饭前赶至永宁县,和上次在宜阳线一样,他直接将四个千户的士兵,驻扎在永宁城外的四门,每座城门处驻扎了一个千户的士兵,不分主次。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士兵们只是扎下临时的营帐,他们根本没打算在城外过夜,火兵快速生火烧了热水,士兵们就着热水吃着干粮。

    李绩亲自在四座城门外巡视,安抚劳累的士兵们。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祭灶日,也称为小年,是新元之前最后一个节日,相当于新年的预演,在这一日,百姓们不但要扫尘,还要准备一些特殊的食物祭拜灶神,以求得来年粮食丰收,不愁吃喝。

    祭拜灶神的食物,因地而异,北方一般是一碗水饺,或是一份糖瓜,南方地区,则是用米粉蒸制一大锅“送灶粑粑”,第一碗送灶粑粑是要祭祀灶神的,但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灶神只是领受百姓的一番心意,食物照例退还给百姓自己食用,据说吃了灶神享用过的这些食物,孩子们会特别聪明。

    永宁城内的百姓,在兵临城下之际,是否有心思过小年,李绩不知道,但他看到士兵们就着热水吃着干粮,心中不是滋味,便当众宣布:只要拿下永宁城,大军休整一日,让所有的兄弟在城内欢度小年。

    第一团的士兵,都是穷苦人家出生,听了李绩的话,顿时欢腾一片,便有士兵向李绩提出要求,一旦城破,自己要吃一整块糖瓜。

    李绩哈哈大笑,摸着那士兵的脑袋,郑重地告诉他:入了城后,糖瓜任吃,到时候可别撑破了肚皮。

    士兵们都是大笑,攻城之前的紧张,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美食的渴望,对节日的憧憬。

    李绩巡视完毕,自己也是用了干粮,让士兵们休息了大半个时辰,午时和未时之交,便让士兵们开始攻城。

    四个千户的士兵,几乎同时向城门靠近,让守城的明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流寇的主攻方向在哪,城中预备的两个百户,一时不敢动。

    李绩的战术,一如既往,先是利用步枪在射程上的优势,压制住城头的守军,但为了节约子弹,士兵们并没有齐射,而是采用点射的方式,只要看到守军露头,都会有几颗子弹招呼他。

    战斗持续了一柱香的时间,就像是教科书式的战斗,守军在步枪面前吃了大亏,伤亡惨重,守卫西城的王正已一时不备,也是中了弹,幸好只是伤在胳膊上,不算太重,还能继续在城头指挥作战。

    其实也没什么需要直接指挥的,包括武大烈在内,明军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暂时撤离了城头,只是在城墙的角落处留下几名观测兵,继续监视城外的流寇。

    各城门的指挥官与士兵们在一起,并不能组织士兵还击,流寇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城内没有火炮,所有的人只能干瞪眼,但有一样好处,士兵们虽然伤亡惨重,但还没有溃败,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主将在,士兵们的心中,就有了主心骨。

    但这种完全被动,甚至被伤亡的战斗,城中的兵将从来未曾听说过,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谁都不敢说出口。

    武大烈在亲卫的拉拽下,勉强离开城头,待在城下不足三十步的地方,他勉强压制住心中的震惊,将重伤兵送回后方救治,然后将周围的士兵聚拢在一起,却是面带微笑,“大家不用担心,流寇没有攻城的器械,虽然火器犀利,却也无法攀上城头,只要坚持数日,流寇缺少粮草,必然会退兵。”

    士兵们这才发现,流寇攻城这么久了,连一架简易的云梯都没有,刚才太过紧张,竟然没有发现,还是大人心细,一眼就看穿了关键,流寇就是流寇!

    明军一时议论纷纷,武大烈看在眼中,却也没有阻止,刚才流寇的火器,连他都惊心不已,士兵们心中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士兵们说说话,可以减轻心中承受的压力,特别是蔑视流寇的话语。

    武大烈虽然不是武将,但军事常识还是知道的,在战场轻视对手,很可能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但他现在顾不上了,既然不能用刀枪刺杀流寇,那就用语言来打击流寇,只有这样,才能让士兵们摆脱恐惧,将士气逐渐提升上来。

    李绩根本没有顾及守军的心思,城头上的守军敛去形迹,他不但没有沮丧,心中却是窃喜,他亲自指挥南城外的士兵,加强扫射的力度,驱赶城头上的明军观测兵。

    一阵激烈的枪声之后,城头上果然看不到人影,趁此机会,隐藏在枪手身后的两名士兵,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城门洞冲去,南城外并没有护城河,一马平川的地形,百余步的路程,如果要放水,恐怕刚刚解开腰带而已,两名士兵已经躲进城门洞,这是盲区,城上的弓箭根本无法射到城门洞内,除非打开城门。

    枪手们暂时停止向城头射击,没有守军的身影,就不用浪费子弹了。

    两名天命军的士兵,很熟练地将火药包粘在城门上,看到是木门,他们心中甚喜,至少比铁门好对付多了,两人的手脚都很快,不一会儿,便将导#火索牵引至城门洞口,恰好还在城门洞内,城头的守军根本看不到。

    百步外的枪手们,知道这两名士兵就要点火了,便开始向城头射击,哪怕是影子也不会放过。

    城头上的观察兵,刚才趁着步枪停止射击的时候,偷偷向城下瞄了两眼,流寇并没有向城门处靠近,还是在原来的百步之外,显然没有攀城的打算,此时听到枪声,急急躲到城墙后面,甚至翻滚着跃下城头。

    李绩并没有等待多久,便听得城门传来两声巨响,心中一动,忙着人查看,城门距离天命军城外的枪手,不过百步的距离,视力好的士兵,能看得清清楚楚。

    刚才向城头瞄准的士兵,此刻已经调转枪手,只要将军传令,立即就会冲向城内,或许他们是第一批入城的人!

    “报告将军,城门并没有……并没有被炸裂,属下看了,似乎纹丝不动……”前去查看城门的士兵,累得气喘吁吁,脸上也是十分愤懑。

    “怎么可能,两颗火药包,竟然炸不开一扇木门?”李绩眉头一皱,终于明白了,“城门一定是被巨石堵住了,看来,城中的明军是铁了心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