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小山传奇-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手枪,抽出了腰间的战刀,竟是要与郝存义白刃战。

    眼见得鬼子一步步逼了上来。郝存义大喝一声,向前一冲,搂头作势向前面端枪的鬼子劈去。

    那鬼子见他身高臂长,声势惊人,一边慌忙后撤,一边用那三八大盖做出格挡的动作来。

    郝存义后面的鬼子见有机可乘,两把步枪一个突刺便扎了过来。

    郝存义攻击前面的鬼子本是虚着,须知在以一对多的情况下若不能各个击破,若是四个鬼子一齐上手,纵郝存义有天大本事怕也要被扎出透明窟窿来。

    郝存义猛地一侧身,一把刺刀贴着他胁骨扎了过去,枪身恰被他用左臂夹住,同时他控刀反手而落用刀背荡开了另一把刺刀,顺势刀锋一送,那名鬼子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削去了半个脑袋。

    郝存义把夹在怀里的枪向后一拉,那鬼子没他劲大,被他拉个趔趄,正迎上郝存义迎面递上来的刀锋,“噗”一声扎了进去。

    郝存义想都不用想,再次侧身向旁边一跃,蹲坐在雪地上就将顺势抽出来的刀掷了出来,第三个端枪的鬼子正从后面一个弓步突刺,却没想到刀从这个大个子中国人的手里飞了出来,正劈在面门上,只来得及啊了半声便倒在雪地上。

    这几下兔起鹘落,端是快捷无比,但郝存义力气用尽招式用老,却再已经没有后续的防守进攻手段了。

    这无疑是习武之人大忌。

    习武之人他们的练的就是与敌对搏的技巧,行住坐卧都有如何降低身体重心快速出击的手段,这就象《水浒》里景阳岗打虎那个桥段,好汉武二郎见老虎来了,“啊”的一声从青石上翻身而起,却是先将哨棍抄在手里一般。

    躲不是习武者的专利,但习武者的躲中都内含着防守摆脱制敌的手段,正因此理,郝存义危矣!

    鬼子军官双手举着东洋刀已经冲到赤存义面前面前。

    郝存义想纵身躲避,却忘了刚刚小腿被打了一枪,腿上一软竟没动得了,眼见那鬼子雪亮的东洋刀在阳光下划出一道森寒的光亮,郝存义一闭眼,“完了!”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念头。

    刹那间刀落在了他肩膀上,可是并没有想象中的身首异处,反而他听到那小鬼子哇地叫了一声!

    郝存义睁眼看时正见那东洋刀正从自己身上掉下,锋利的刀锋将自己穿的破羊皮袄划开了,由力量过小连自己一根汗毛也没伤着!

    抬眼再看那鬼子军官正手忙脚乱,两只手同时在他自己的眼睛上划拉着呢。

    紧接着,就见眼前身影一闪,那个刚才被自己夹着跑的小孩子已经站在他和那日本鬼子中间,但听得那小孩“哈”地一声,一拳向鬼子捣出,那鬼子又叫了一声,只不过这回却变成了“嗷“的一声惨叫,然后很奇怪地后背一弓象个虾米似地倒蹦了起来,便摔在地上,双手捂着那长着命根子的地方,倒在地上成了滚地葫芦!

    一共三个活人,打倒日本鬼子的自然就是霍小山了。

    霍小山在摔在地上的时候就解开了捆在脚上的滑雪板,那四个鬼子甚至郝存义也压根就没有把一个小孩子放在眼里,却哪知道霍小山只是人小,身手却是极其了得,人又极是机灵胆大。

    在郝存义与鬼子拼刺的时候,他就已经用两手攥出个大雪团来,当那日本军官举刀欲劈时就被霍小山几乎同时掷出的两个雪团打了个满脸花,紧接着霍小山插到郝存义与那鬼子中间,上来就是一招最简单最直接最暴力的单炮锤。

    中国武术中有一比较阴狠的招术叫撩阴脚,就是指一脚踢向敌人的下部,杀伤力极强。

    霍小山这一拳正是打在了那鬼子的裆部上,会阴要害受重创,难怪那鬼子被打得变腰如虾!

    但打到鬼子的裆部却并不是霍小山有意为之,原因无他,因为霍小山是小孩儿,人小个矮臂短,水平出拳,原本旨在攻击敌人胸部的单炮锤就变成了捣阴锤!

    霍小山练功已有时日,拖泥坯,抱小猪,力气日增,业已体会出体内有气的感觉,否则也不能够在村里把正当壮年的刘二杆摔个跟头。

    他这一拳肯定不能象他老爹那样一拳打得一头狼飞起来,但也绝对不输于一个成年人的力量,兼之阴错阳差之下,击打部位选的那叫一个准!于是这也就成就了霍小山抗日生涯的处女秀:捣阴拳!

    尽管,这一拳并不是他有意为之。

    而此时,郝存义正楞眉楞眼地看着那个受了重创的日本鬼子。

    眼见得那刚才还满地打滚的鬼子现在已经如同个虾米似地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了,也不知道是疼昏过去了还是死了。

    不过,想必,断子绝孙那是免不了的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一章 一路向北(一)

    郝存义和霍小山在老林子里已经逃了三天了。

    鬼子把一个大队的兵力分成若干个小队阴魂不散般地追踪着他们。

    每个小队又配备了一部分的伪军,甚至相当一部分小队还配备了训练有术、善于追踪的狼狗。往往郝存义和霍小山前脚刚走,鬼子的搜索队后脚便到。气得郝存义直骂“怎么还不来大烟泡,冻死这帮****的”。

    他们也想过用办法打死那追踪的狼狗,但郝存义快慢机的射程却没有日本鬼子三八大盖的射程远,狗倒是能杀掉,但就怕杀了狗自己却逃不脱。

    郝存义还心想要是现在自己手里有有那么一头正发情的母狗,准能把鬼子的大狼狗勾出来干掉,但转念一想,若真有这么一条母狗却早就被自己先吃了,因为他们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可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郝存义实在是太出名了。

    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有很多支,参加的人有工人有农民有胡子也有学生,队伍的作战素养自是参差不齐,而郝存义的队伍却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

    郝存义曾经趁鬼子县城里兵力空虚,采用偷袭的办法将留守在县城里的一个中队的鬼子给包了饺子。

    鬼子的一个中队大约在200人左右,可别小瞧消灭一个中队的鬼子,在九一八事变后,能够成建制地消灭一个中队的鬼子那还是很罕见的。

    在偷袭成功后,他的军师——一个原来跳大神的嘴上长着两撇耗子胡的老家伙又让底下人在县城的大街两侧用白石灰刷上了很多标语,什么“杀人者郝存义”,什么“是男人跟郝司令打鬼子”,什么“小鬼子我****八辈先人”,诸如此类。

    据说后来过来增援的日军看到这些标语当时就大怒,那个鬼子联队长更是直接拔刀劈死了翻译这几条标语给他听的二鬼子翻译官。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那个给他大做宣传的军师率先叛变,把郝存义的营地招供给了鬼子,使得郝存义这支抗日队伍在毫无防备之下遭遇了灭顶之灾。

    郝存义和霍小山两个现在成了一条线上的蚱蜢。

    霍小山见郝存义是打鬼子的英雄又受了伤就不忍心弃之而不顾,郝存义依他对鬼子的了解那个无名小山村怕是早已经被鬼子血屠了,即使霍小山一个人能够逃出鬼子的追踪,回村也怕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但在表面却又不忍心对这个孩子说,反而骗他说这山村又不是自己队伍的根据地,鬼子是不会杀很多平民百姓的。

    于是,两个人各怀心思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结伴而逃。

    几天共同的逃命生涯,两个人熟络了起来,但彼此的称呼却没有变化,郝存义依旧叫霍小山小崽子,而霍小山也毫不客气地管他叫傻大个,只是语气不再生硬罢了。

    霍小山给了郝存义很大的惊奇,一个十来岁的小崽子能在山林中处之泰然,论体力竟不次于郝存义,把那对滑雪板绑在背后每天陪他翻山越岭也不叫苦。

    霍小山之所以不再滑雪走路按他的说法是“你傻大个腿上有枪伤我就慢点照顾照你吧”,郝存义小腿上的枪伤并没有伤到骨头,三八大盖的特点是射程远枪速快,但进出口却是一般大,简单处理下郝存义觉得并没有大事,但终究行进速度受到了影响,要拄着霍小山的一根滑雪扦行走,而霍小山那种以小充大的口气让曾经号称当过几万人的司令的郝存义心中很是不爽。

    但郝存义毕竟不是情绪化的小孩子,他惊奇地发现这小崽子竟然好象不知道冷!

    黑龙江冬夜的冷那可是实打实的,虽说不如同笑话中讲的撒尿成棍那般邪乎,但滴水成冰却绝不是虚的,连穿着羊皮袄的郝存义都被冻得瑟瑟发抖,可那小崽子却浑然不当回事,他哪知道霍小山因为冷水浴的锻炼,就是光着膀子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下呆上几个小时也决不会有个头疼脑热的。

    倒是霍小山后来在一天晚上看郝存义冻的“可怜样”(霍小山原话),带着他找到一处积雪够深够硬的地方,用郝存义的大刀挖出一个能容下两个人的雪洞,晚上就钻到那里面避寒,里面竟然不冷!

    两个人就这样靠在一起说话,郝存义说起了自己打鬼子的事,霍小山听得津津有味,又告诉他自己的那把刀的名字叫雁翎刀,来自祖传。

    霍小山已经看过他那把刀了,知道他那把刀确实是把宝刀。

    那刀比普通的大刀要窄小,与平常的宝剑相仿,一面各有有两条血槽,刀背却显得极是厚重,整个刀的形状与颜色真很象大雁的长翎,尤其是那血槽的形状就仿佛从中间劈开的雁翎管一般。整体造型极富流线感,外观呈雁灰色,唯有刀刃森寒雪亮。

    但霍小山终究是小孩心性,见郝存义看着自己一夸那刀就露出一那很是牛气的样子,如同二虎子坐在那个全村唯一的一架马拉爬犁那样臭屁,心中就想,不就是一个雁翎刀嘛,有啥了不起,我还是正宗八极拳传人呢。

    霍小山听郝存义说起从村子里跑出来的时候,有个女人从村北逃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