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的逻辑-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开放的经历。1978年时,美国的企业资产与收入流、土地与资源、老百姓未来收入流不
仅都是私有并能自由交易,而且相当一部分已证券化、金融化成资本,所以这些年美国能做
的资本化空间越来越小。 
 相比之下,中国则恰好在另一个极端,1978年时中国是什么都国有,从而不能买卖交
易,更没有被资本化。所以,在1978年之后,即使不算外资的进入,中国政府每年只要让
部分国企民营化并把它们未来的收入证券化,或者出售部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并让土地产权
自由交易,或者通过住房按揭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等让老百姓将部分未来收入资本化,
每年做一点这三类资本化运作中的一个或两个,即可给中国提供大量的资本,即可让中国的
“钱”多很多。这就是对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资本化解释。 
 哪个国家都有土地,有资源,也有各种未来收入流,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将这些资产
和收入流转变成资本,甚至也不知道将这些资产与收入流资本化的重要性。但要做到资本化,
特别是想要产生出最大限度的资本,那么,资本化的制度架构就极其关键,不仅私有产权要
界定清楚,而且要有可靠的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否则,只能做些粗糙的资本化运作,
不能深化。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企业国有、土地国有以及人力资源国有在过去抑制
了多少资本,机会成本大得无法估算。虽然过去十余年的资本化改革已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
供了关键性的推动力,未来的持续增长还只能靠更多资产、更多收入流的资本化,只有进一
步的资本化才会给内需增长提供动力,才会有个人创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本支持。为了使中
国更有“钱”,土地和国有企业都应该私有,为进一步资本化开路。 
 
 第16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1)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 
 中国正在经历的转型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正在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广,也太快,
对于有兴趣研究人、理解社会的学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研究机会。还是以我们在前面
谈到的“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这个话题为例,我们看到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市场化、经
济活动的进一步钱化、财富和未来收入的快速资本化,这些都使中国的钱和金融资本越来越

多。 
 但是,除此之外,正在经历的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转型也在给中国带来很多钱。具体讲,
就是原来许多通过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所实现的隐性经济交易、隐性保险信贷投资交易,都
逐步被显性的市场交易取而代之,被直接钱化、金融证券化了,其结果必然使中国的钱和收
入大大增加,同时当然也对金融业的发展提出挑战。如果中国的金融业跟不上,在原来由亲
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之后,而如果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保险、信贷、
养老、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不仅使中
国的内需无法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出口,也让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 
 靠亲情实现的隐性交易逐渐由市场取代 
 人类自古就难以以个体生存,人际经济交易、感情交换历来是人类得以存活的主要保障
形式,必须通过彼此间的利益交换,特别是在不同时间、空间之间的人际利益交换,来最大
化我们的生存概率,来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保障(包括养老)有安全感。但是,人际交易、
尤其是跨时间或空间的人际交易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前提,否则,交易的不安全使我们即使有
需要,也不会去跟他人做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交换,不会去互相保险、互相借贷、互相养老、
互相投资。 
 
 第17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2) 
 
 在市场规则、信用交易保障体系均不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主要依靠以血缘建立的家庭、
家族为跨时空利益交易的场地,或者说家庭、家族就是隐性的内部金融市场。在传统中国社
会里,血缘是这些族内、亲情内部利益交换的信用基础,而儒家“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秩序
便是信用交易的具体文化制度保障。“孝”道文化是这种个人未来生活安全保障体系的另称。 
 “养子防老”,亲戚间“礼尚往来”,生老病死时的相互帮助,这些都是保险、养老、信
贷、投资等的具体实现形式,“血浓于水”的信念是用以强化这种体系的信用基础的文化价
值。这些当然都是不能称作“利益交换”的跨时空经济交易活动,是只能做但不能这样说的
经济活动,因此,这些经济交易所创造的价值从来不能以货币单位计算,没有被“钱化”,
自然没有记入GDP之中。家庭、家族之内的经济交易或者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再
多,这种价值交换由于没以钱来核算,人们自然不会感到“钱多了”。 
 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原来靠血缘、亲情实现的隐性金
融交易正在由金融市场以显性金融交易的形式取而代之。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人口流动
大大增加,在江西出生但到北京、上海、广州生活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流动起来后,
由血缘、家族提供的经济保障和养老互助功能越来越不可靠,正式的金融交易产品必须取而
代之;第二,多年来所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单纯的家庭、家族养老互助体系无法胜任,
特别是人均寿命的上升,使年轻的夫妻很容易要负责上两代12位老人的生活,因此,以血
缘为基础的保障体系的效果越来越低;第三,在文化价值观上,中国人越来越追求个人自由
和经济独立,把未来的生活保障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过各种金融品种的组合安排把未
来各类经济需要事先设定好,以此最大化自己经济上的独立。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依赖金融市场,而不是只依赖家庭、家族达到保障未来生活的目
的,这当然也使中国的市场交易额大大增加,钱自然也多了。 
 就以中国的保险业为例,寿险、财产险、人身险、意外事故险、健康险等各类保费的总
额,在2006年底为2万亿元,到2007年5月底大约是2。5万亿元,5个月增长25%。也就
是说,如果是在传统中国社会里,这些保险品种都会以人格化的形式在家庭、家族以及朋友
网络间实现了,隐性地实现了,那么,这2。5万亿元金融资产就不会在中国经济中出现,全
社会的金融资本供给量就会少2。5万亿元,保险业的公司收入和从业者的收入也不会有,中

国的钱量当然也会少许多。换言之,正是由于这些保险功能已逐步走出血缘、走出友情,由
保险行业取代,中国的金融资产多了2。5万亿元,中国的货币收入也因此增加了许多。 
 信贷行业、养老行业、基金行业、证券行业的增长,也部分得益于由传统家庭家族实现
的隐形金融交易正在被逐步显性化。也正由于这些经济利益交易功能会进一步走出血缘网
络,中国的各类金融业今后必然会更快发展。与此同时,钱的供应量就必然要更快增加,今
后的钱只会更多。 
 靠友情实现的交易越来越由市场取代 
 在血缘关系之外,朋友网络是另一个能为信用交易提供支持的基础架构,这也是一种相
当人格化的小范围利益交易体系。以前,当张三要搬家或者因外出要带大件行李时,他可能
要找朋友帮忙,朋友往往会一叫就到,也不会要求报酬,自然不会用钱支付。但是,朋友之
间有一个隐性的共识或默契,那就是在这次来帮忙的朋友下次也要搬家或者也要外出有行李
时,张三必须也能随叫随到。 
 
 第18节: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3) 
 
 按照同样道理,张三生病发烧不能起床时,他的可靠朋友会带他去医院;但是等他的朋
友生病时,他也必须提供帮助。张三如果一时缺钱,朋友可能会帮忙,但当朋友有类似需要
时,张三也必须以类似帮助去回报。 
 以上所举的友情帮助表面上看不是经济交易,而是友情,但实际上都是隐性的跨时间利
益交换,具备投资、保险或信贷的经济功能。市场越不发达的社会,这些隐性利益交换会越
普遍,靠亲情、友情来进行跨时空的利益交易是传统社会的普遍特征。这些交易不要钱,却
是典型的经济交易,也因此使传统社会“钱少”。 
 到今天的中国,许多这类交易也被市场交易显性化了,被“钱化”了。比如,中国现在
有许多搬家公司,张三搬家不必找朋友,而是更愿意花钱找搬家公司;暂时缺钱或者要购房
子等大件时,可以找信贷机构;去火车站或机场时,不必找朋友送,而是找出租车;外出旅
行时,不必找朋友家住,而是更自在地住在酒店,“在外靠朋友”原来是市场不发达的结果! 
 这样一来,我们中国人以前很多在友情名义下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今天正在被一一
市场化,使许多原来没有收入意义的友情“经济活动”今天以“钱”结算了,直接对每个人
的收入有贡献了,个人的收入都会因此而增加,个人“钱多了”;在国家层面,为支持市场
化程度的上升,货币供给量也必须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表面上的“流动性泛滥”的境况。 
 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过去是隐性的经济活动今天被“钱化”之后,每个人的
“钱”收入当然会增加,但这种新增的收入只是表面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收入增加,因为
这类收入和投资原来就有,只是没有被“钱化”而已,是隐性的。今天在市场化发展深化之
后,这些经济活动被市场取代了,同样的经济交易被显性化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钱包
鼓起来的同时,却并不一定感到更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