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朝廷无论铸多少铜钱,都无法满足流通所需,而铸得越多,亏损就越多,到后面只能用铁钱或含铜量低的钱充数,导致货币信用受损。

    朝廷铸的钱重量越来越差,导致人们将更多的良币藏起来备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更加严重。

    这个问题无解,因为自古中原缺铜,所谓“缺”不是说中原的铜产量低,而是铜的需求远远大于铜的年产量,实际上就是严重的供需矛盾才产生“缺铜”的问题。

    铜的需求量大,朝廷为了铸铜钱,又严加控制铜的开采、销售,这就导致铜钱成了民间取铜的最佳来源,造成将一百文好钱熔作铜料出售更赚钱的怪现象。

    这种供需矛盾一直存在,除非能大规模开采巨型铜矿,让铜产量暴增,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增加铜产量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宇文温为了解决货币问题,绞尽脑汁终于从金错刀上找到了参考:制作双色币(镶嵌币)。

    宇文温一手拿着金错刀,一手掏出枚双色硬币,这枚硬币是王府司马张定发从西阳带来的,为工坊所制的“实验币”,制作十分精良。

    此币外环白色、内芯黄色,样式新颖,为白铜、黄铜所制,宇文温可以拍着胸膛说,此种双色币(镶嵌币)一旦流通,全世界独一无二。

    双色币,又称双金属币、镶嵌币、夹芯币,原本是“现代”硬币中一种新样式,是用两种不同的金属镶嵌而成的硬币,以此作为防伪手段。

    宇文温手中的双色币,由色泽如金的黄铜、色泽如银的白铜镶嵌而成,是为金银错,看上去就像是金银镶嵌而成的硬币,高端大气上档次。

    也许有人能仿制出这种双色币,但成本必然很高,所以成本就成了双色币防伪的最大依靠。

    伪造双色币,不仅要外观相近,还得耐用,不能被人用手一按,便让双色币的环、芯分离,要让一枚假币做到这一点也许可以,但要让成千上万枚假币都能达到这一水准,成本必然大涨。

    甚至制作一枚堪用的假币,其成本会比其面值高数倍甚至十余倍,如此一来,谁还有能力大规模制作假币?

    只要朝廷全面推行双色币,让历朝历代所铸五铢钱样式钱币退出流通,那么流通领域里想要劣币驱逐良币,也得有堪用的伪劣双色币才行。

    如果有人要窖藏双色币,那么宇文温有“铸币税”这一法宝在手,完全不怕铸币会亏损。

    但想要大规模发行双色币同样要解决成本问题:即便是“专利人”来制作双色币,其制作成本极高,若不能大幅降低成本,双色币无法大规模流通。

    按照林有地的报告,一枚双色币的制作成本不低于五百文,而宇文温预期之中一枚双色币的面值,不应大于一百文,巨大的成本差距,阻碍了双色币的实用化。

    王莽推行金错刀是为了搜刮民间财富,刀币上错着的黄金,其价值根本不值五千钱,而宇文温想要推行双色币不是为了敛财,只是为了让双色币在民间大规模流通,承担起通货的职能。

    如果规定一枚双色币的面值是五百文,那么成本问题就不是问题,但这样大面值的硬币,百姓根本用不起也没必要用,所以流通领域会受到极大限制。

    平民百姓,日常收入大多是实物,若折合成铜钱计,一个成年人每月收入能达到一贯都很不错了。

    如果一个无地的成年男子出卖劳力打长短工,每日收入大概是二十文到三十文之间,即便此人一个月三十天都在劳动,收入也没到一千文(一贯)。

    平民买、卖东西以及日常消费,除了买米、大型家畜,交易额大多是百文以下,再大些的买卖多为以物易物,双色币要在民间流通起来,必须有足够多的小面值货币才行。

    要是朝廷弄出个面值五百文的双色币,百姓平日里根本就用不到,因为大额钱币完全不实用。

    日结工钱二十文、三十文,买一斛米要一两百文,买一床鸡绒被两百文,买一头猪四百文,这种琐碎的日常消费里,谁用得到这么大面值的货币?

    如果是商人做买卖,五百文面值的硬币倒是有用处,但这会将双色币的流通范围局限在那些商业发达的城池,别的地方根本就用不着。

    朝廷若要推行新币,是要为了方便百姓而不是为商人服务,制作双色币的成本问题不解决,双色币就不可能实用化,至于发行纸币,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生产力来说,根本就不可能。

    双色币成本问题困扰着宇文温,所以即便有了双色币成品,却乐观不起来。

    此时,宇文温还没有资格参与讨论、决定朝廷的货币制度,但不妨碍他未雨绸缪,毕竟一个人的事业能做到哪一步,除了时运就要看这个人的格局有多少。

    想要权倾天下,就得心怀天下,想要坐上、坐稳那个位置,就得考虑天下苍生。

    宇文温看着金错刀和双色币在发呆,张定发从一旁走来,低声说道:“大王,大军即将渡河完毕。”

    “嗯?嗯,走吧。”

    宇文温收好钱币,骑上马,顺着绵长队伍行进方向疾驰而去,他费尽心思凑出来的“十万”大军,即将展开攻势。

    十万只是虚数,宇文温的大军,以黄州军、虎林军为核心,夹杂着降兵、各地宗族兵、山寨蛮兵,类似于少量正规官军和大量杂兵的混合体,要对汝阴发动进攻。

    此汝阴非彼汝阴,之前的合州州治汝阴,宇文温既然当做交易筹码交换出去,那就不会出尔反尔,他要进攻的地方,是位于颍水河畔的颍州州治汝阴。

    官军的旗帜是黑旗,而杂兵原本的旗帜五花八门,一番整顿之后,杂兵们的旗帜统一为几种颜色,其中尤以黄、白旗帜最为显眼。

    一眼望去,浩浩荡荡的队伍金银交错,十分壮观。

 第八十五章 一军足挡十万敌

    颍州州治汝阴,别将李成善正在城头巡视,敌军大举来犯,即将兵临城下,号称有十万之众,而汝阴守军不过数千,城中百姓多不到哪里去,他要想守住城池,难度不小。/全本小说网/https://。/

    而外援不足,想要等来强力援军,需要一段时间,汝阴目前只能靠驻军来守。

    广陵之败后,官军兵败如山倒,随军出征的颍州刺史没于乱军之中,别将李成善奉命退到汝阴驻扎,于是成了汝阴城里主持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如今敌军来犯,他下定决心和汝阴共存亡。

    敌我兵力悬殊,但汝阴决不能丢,因为汝阴位于颍水河畔,一旦为敌人所占,那么对方军队就能沿着颍水南下,径直攻击淮南要地寿春。

    南北相争数百年,寿春是扼守北来颍水之入淮口——颍口的要地,又位于涡口(涡水入淮口)以西,和扼守涡口之钟离成犄角之势,无论是北军南下,还是南军北上,都要把寿春控制在手中。

    现在,寿春以南的合州汝阴已经沦陷,如果寿春以北、颍水上游的颍州汝阴也丢了,寿春在南北夹击之下哪里还能守得住。

    寿春一失,钟离便为孤城,再不可守。

    汝阴的得失,事关官军能否在淮水站稳脚跟,李成善对此看得很清楚。

    如果是往日,他会收缩兵力固守城池待援,而今日来犯之敌,其主帅是邾王(西阳王)宇文温,对方只花数日便拿下合州汝阴,今日来取颍州汝阴,己方能撑几日?

    邾王宇文温,是当今天子生父、胙国公的女婿,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战绩辉煌,不但偷袭悬瓠得手,还以孤城独挡尉迟丞相十余万大军,后于邵陵一战击破官军主力,李成善知道自己要想击败此人,难度很高。

    敌我兵力悬殊,但这不代表他会不战而降,宇文温以孤军守孤城悬瓠,李成善也要以孤军守住孤城汝阴。

    城南郊外烟尘起,数名背有靠旗的骑兵向汝阴接近,城头守军有些紧张,但随后便放松下来。

    靠旗是系在士兵身后的长条状旗帜,一般是斥候和传令兵的标记,将其于一般骑兵区别开来,接近汝阴的这些骑兵正是李成善所派南下警戒的斥候,如今探得敌情赶回来复命。

    斥候入城后将所探军情向上汇报,不出李成善所料,宇文温大军已经排开阵势向汝阴逼近,看样子是要将汝阴围住,而破敌的机会也快到了。

    这段时间,据斥候所探,李成善得知宇文温集结的大军其实是乌合之众,除了少量堪战主力之外,其余兵马全都是一些宗族兵、蛮兵,其中又以蛮兵最多。

    兵,不是越多越好的,尤其那些各部兵马素质参差不齐的军队,兵越多,打仗时越容易崩溃。

    当年前秦和晋国的淝水之战,秦军规模号称百万,即便抵达淝水的前锋军队其兵力也不少,而晋军兵力相比之下少得可怜,结果晋军却略施小计便让前秦大军不战自溃。

    当年的秦军,掺杂着大量素质很差的士兵,只需要些许谣言,士兵就会掉头逃跑,所以秦晋淝水之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如今的宇文温大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宗族兵且不说,李成善和各地蛮兵打过交道,知道无论是何处来的蛮兵,除了人多,实际就是废物,空耗钱粮不说,两军对决之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而现在,宇文温不知使了何种手段、向蛮酋们许了何种好处,召集起那么多蛮兵,号称十万之众,实际上就是乌合之众。

    这些蛮兵互不统属、不识军中金鼓旗帜号令,蛮酋之间心怀鬼胎相互提防,上了战场稍有不利就闻风而逃,李成善哪里会将其放在眼里。

    不多会,城南旷野里尘土大作,李成善用千里镜望去,只见南方地平线上旌旗如海,黑压压的军队在向汝阴靠近,冒险抵近侦查的斥候再度来报,带来了许多关于敌军细枝末节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