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1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思,杨玄感无谋小儿,只想着打进东都,毕其功于一役呢。他是万万不会想到来潼关道设伏的。”

    庞玉摇了摇头:“可是杨玄感身边还有李密呢,此人可是诡计多端,就算不是大军进入关中,也可以派个万把人的偏师,潜入这函谷关后的桃林塞,翻山越岭,占据两侧高山,以伏击我军呢!”

    卫玄的脸色微微一变,还是摇了摇头:“不会,杨玄感的所有精力都在东都,他在这个时候断然不会分兵的,如果要是分兵,按他的那个套路,也一定是大张旗鼓,所过之处攻州占县,以张声势,断然不会这样偃旗息鼓地来偷袭。”

    他说到这里,抚了抚胡须,说道:“不过庞将军所言,也有道理,这样吧,你率所部三千兵马先行,不要走大道,而是分别占据两侧的高岭,如果没有敌军,则在岭上放灰色狼烟,以示平安。我们的大军只有看到灰色狼烟之后,才会跟进。”

    一边的斛斯万善嚷道:“大帅,兵贵神速啊,七万大军要通过这险峻的潼关道和函谷道,本就是要比平地行军要艰难许多,正常情况下都要走四五天,若是再等搜索岭上,那可能要七八天了,万一反贼觉察我军要先行出头,掉头来攻打函谷关故城,那我军就有给堵在潼关道和函谷故道,无法再出中原的可能!”

    卫玄点了点头,说道:“斛斯将军所说,也有道理,这样,斛斯将军,咱们兵分两路,你率领先头部队五千人,抛弃辎重,全骑兵部队先出潼关道,一路之上,急奔向前,一直到冲出函谷故城,然后从城关前的黄河风陵渡渡过,占据河对岸的弘农城,以待我大军。”

    斛斯万善的脸上冒出一丝喜色,转而又变得忧虑起来:“大帅,我只有五千骑兵,没有步兵配合,无法扎营固守,若是遇到杨玄感的大军,只怕难以抵挡啊。”

    卫玄冷冷地说道:“弘农城也算是不错的城池了,你野战若是无把握,可以撤入弘农城防守,实在不行,也可以西撤黄河,焚毁风凌渡口,坚守故关不出。”

    庞玉突然说道:“卫大帅,可是函谷关的入口,已经不止故关这一条了啊。若是杨玄感不走函谷故关,而是从北边的曹魏函谷关新关入函谷道,那又怎么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李大亮献策(27更)

    庞玉的话一出口,卫玄的脸色又是微微一变,要知道,函谷道两侧的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土质疏松,非常容易流失,特别是在流水作用下,河流的下切现象非常明显。

    一开始时,黄河紧贴着稠桑原,但随着河流不断冲刷,河道不断下切,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原体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而这河滩一旦形成,函谷关的天险就将不复存在,因为人们都从河滩走,千军万马不再挤函谷那条裂缝了。

    河滩的这条新路,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形成,当年曹操出兵对抗马超,征伐关中,因嫌函谷险恶,于是命令许褚于故关以北十里处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关城,史称魏函谷关。

    魏函谷关这条道,其实就是在黄河裸露出的河滩上形成的。随着新路的开辟,函谷故关的战略重要性极大的降低了。汉代弘农县城在函谷故关的关址之上(即

    今王垛村),但隋朝时将县城移往黄河边,其实就是为了封锁河滩上的那条新大路。

    如果斛斯万善守不住东岸的弘农县城,那么杨玄感的大军完全可以不管函谷故关,而是向北十里,转向新的魏函谷关而去,那个关口远不如函谷关故城后的十五里丸泥可塞的天险险要,一旦攻破,后面就是一马平川,那么杨玄感的大军,一定会和卫玄所部,就在这一百四十里的函谷道上相遇了。

    卫玄咬了咬牙,对斛斯万善说道:“给你再加三千骑兵,尽量守住弘农故城,不要退过黄河,若是实在顶不住,就分那三千人向北,守住魏函谷关。如果杨玄感军要渡河,就半渡而击,万不可让他们在西岸的河滩上站住脚。还有,如果发现杨玄感的叛军大部队。不要急着交手,先派人回来通知我们,明白了吗?”

    斛斯万善点了点头,行了个军礼,从卫玄手中接过一枚令箭。转头而去,十几个亲卫骑兵护着他那铁塔般的身形,一路飞尘,很快,就消失在了潼关的十二连城内。

    卫玄叹了口气,转头看了一眼庞玉,又微微一笑:“庞将军,你好像一直都很担心啊,这两天都一直闷闷不乐,只怕不止是为了这潼关之事吧。你究竟在担心什么。现在能不能对本帅直说?”

    庞玉咬了咬嘴唇,看了一眼站在身边,沉默不语的李大亮,说道:“大亮,你跟大帅说说你的担心吧。”

    卫玄轻轻地“哦”了一声:“居然是李校尉想的事情,那你就直言吧,本帅很乐意听听中下层军官们的想法。”

    李大亮点了点头,说道:“卫大帅,请问在您的眼里,杨玄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卫玄的脸色一沉。说道:“李校尉,慎言啊,杨逆是大逆罪人,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的可能。前几天我们在华阴做的事是为了什么,你是聪明人,不需要本帅言明吧。”

    李大亮正色道:“卫大帅,卑职不是为杨玄感求情,而是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当然是要和杨逆的叛军决一死战,但是只有对杨玄感,李密的性格,个性都非常了解,才能知道他们下一步的动向。”

    卫玄的脸上神色稍缓,点了点头,说道:“李校尉,你说得对,那你说,杨玄感是个什么样个性的人,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李大亮的眼中冷芒一闪:“卑职以为,杨玄感是个重情重义,极重亲情的人,所以他接下来,一定会全力对付我军,而不是再围攻东都了!”

    卫玄的脸色大变,厉声道:“李校尉,你要为你的话负责。”

    李大亮毫不退缩,正色道:“卑职当然会为这句话负责,杨玄感就是起兵造反,也不忘了通知远在辽东的两个弟弟逃回,而大兴城里他的两个弟弟,也是接到了通知的,但根据我们的审讯,他们是自愿留下,以为杨玄感争取时间,所以杨玄感是个极重亲情的人,甚至不惜让自己的起兵之事为此冒很大的风险。大帅,您觉得属下的分析,有错吗?”

    卫玄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杨氏一门,确实是不象其他的关陇世家一样分家,而是兄弟叔伯子侄都是阖门居住,这回杨逆起兵,在家族内也是人尽皆知,却无一人走漏风声,也可以看出他们这一家子,重家族关系胜过对国家的忠义,也正是因此,本帅才要在出兵前,把他们所有在关中地区没逃得掉的宗族全部杀掉,鞭杨素老贼的尸,这是他们应得的!”

    李大亮的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这个消息,应该会很快传来叛军的军中,杨玄感若是知道亲人被杀,老父的尸体被挫骨扬灰,大帅,您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办?”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沉声道:“他当然是怒不可遏,但以杨玄感的个性,毕竟现在是在主帅的位置之上,要为全军上下数万,乃至十万叛贼来考虑,放弃围攻东都,一怒直入关中,并不适合。就算他冲动想做这样的决定,李密这个奸贼也会阻止他的。”

    李大亮笑道:“卫大帅,其实您心里是希望杨逆能掉头,直扑函谷关的,这也是您尽诛杨氏一门,对杨素挫骨扬灰的真正目的,对吗?”

    卫玄的脸色先是一沉,转而渐渐地眉头舒展,笑道:“李校尉,你还真不简单,连本帅的意图,也都猜到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大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敢,其实一开始卑职也没有想到这点,是卑职的一个好友提点,才领悟到这层的。”

    卫玄的脸色一变:“哦,好友?关中世家子弟的后辈中,还有这样的俊才吗,是谁?”

    李大亮微微一笑:“此人乃是京兆杜家的人,姓杜,名如晦,与卑职也算是幼时好友了,不知道卫大帅有没有听说过此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杜断专行(28更)

    卫玄的双眼一亮,说道:“杜如晦?是不是先帝朝时的工部尚书,义兴公杜果的孙子?”

    李大亮点了点头:“卫大帅好记性,正是此人!您和杜尚书很熟吗?连他的孙子都记得?”

    卫玄笑着摆了摆手:“本帅和杜果虽然同朝为官,但交情不算太深,只是泛泛而已,之所以认识这个杜如晦,是因为本帅和前任吏部尚书,负责挑选天下官吏的渤海高构(高孝基)很熟,他曾经亲口跟本帅说过,二十岁左右,年轻一代的才俊之中,杜如晦,李密,房玄龄这几个,是难得的俊才。唉,可惜啊,李密遇人不淑,竟然投靠了反贼。实在是遗憾。”

    说到这里,卫玄的眉头一皱:“这杜如晦不是被推荐入宫当了宿卫,后来外放县尉了吗?这次难道他是带着本县的府兵前来应募从征?可是本帅下过令,各郡县的司马和县尉要留守原职,由副手带兵从军啊。难道,这杜如晦不在任上了?还是得到了破格的升迁?”

    李大亮正色道:“卫大帅真的是好记性,连一个小小的县尉都知道,不瞒您说,杜如晦到任滏阳县尉之后,因为不愿意执行在河北征收重税的命令,所以弃职而去,回家赋闲,这回卫大帅征兵之时,他们杜军因为是军籍,所以杜如晦又以军士的身份从军,正好同在庞将军的麾下,卑职也是前几天才与他偶遇的呢。”

    卫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唉,陛下征高句丽的大事,也确实让河北山东一带的民力损耗,即使是杜如晦这样的能吏,也无法维持,这大概也是现在河北那里变民四起的主要原因,杨玄感这回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