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晁错反应快,得知丞相申屠嘉要拿这个事情做文章,立刻入宫与先帝沟通。

    他几乎就要被杀全家了!

    因为,宗庙制度,在汉室神圣而严肃。

    列祖列宗的宗庙,更是庄严而肃穆。

    这些地方,别说是有所损失了。

    便是被风吹走一块瓦片,都可能要掉一堆乌纱帽!

    迄今为止,已有十余位两千石,各种坐‘风发太宗庙瓦’‘南陵桥坏衣冠道绝’等等罪名而被革职。

    其中不乏有列侯的身影!

    若是各个祖宗的庙里面起个火,丢个东西。

    那罪过就更大了。

    是要杀全家的!

    在汉室的历史上,因为祖宗的宗庙出事而死或间接而死的人的名字拉出来,能写满一本书。

    这些人中,不乏有着丞相、御史大夫、太常这样的高级官员。

    刘礼跟刘富的子孙们,在别的事情或许有些草包。

    但太庙和宗庙的禁忌上,他们却比谁都清楚和明白。

    元王家族,四代人有三代,出任汉家宗正。

    这是他们家的吃饭饭碗和专业。

    既然决定要去哭庙,自然,就要有计划。

    按照汉室制度。

    宗庙制度和礼法,神圣不可侵犯。

    ‘敢有擅议者弃市!’

    这是吕后时期定下来的铁律,数十年来无人敢冒犯,在汉家,你可以骂百官,骂丞相,骂列侯,甚至当面喷皇帝。

    然而,这宗庙制度,却是碰都不能碰。

    一碰就要死全家!

    怎么合法的规避这些制度和约束,从而合法合情合理的去哭太庙,这就很考验元王子孙们的业务能力。

    “三十岁以上,五大夫以下之家臣家奴,皆不可随行!”刘礼的长子刘道首先说道。

    这汉家律法的规定。

    但这条律法被列在乐律之中。

    一般来说,除非是元王后代这样的专攻宗庙礼法制度的家族,旁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条律法存在。

    实在是,当初给老刘家制定礼仪制度的人叫叔孙通。

    而叔孙通所定的各种制度和礼法。

    别说是儒家了。

    就是法家也看不下去。

    只是碍于制度和法律的惩戒,只能私底下腹诽两句‘多不应古’‘无先王之制’。

    但叔孙通也是没有办法,他伺候前后两位天子,高帝和惠帝,都是不按常理出牌,脑洞比较大的人。

    高帝自不用说,属于跟今上一般,想到一出是一出,一拍屁股就要有想法的主。

    连自立黑帝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

    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干不出来的?

    便是惠帝,其实也是常常朝令夕改……

    为了伺候好这两位主,叔孙通是浑身解数都用了出来了。

    在别的问题上,叔孙通还可以分缝补补,勉勉强强维持一个过的去的制度和礼法。

    但宗庙之事,却被高帝和惠帝,弄成了一团乱麻。

    不是精修此道的人,压根连这些制度和律法的条条框框都摸不清楚。

    “所从诸子,皆需沐浴更衣,斋戒前往……”刘富的此子刘宣也道。

    这倒是自古以来的制度。

    就连老百姓也知道,在祭祀祖先神明时,必须斋戒沐浴。

    不然,就是对祖先神明的亵渎。

    可能导致九泉之下的先祖愤怒,从而拒绝享用奉上的三牲血食和聆听祭文。

    “当具羔、兔,以为血食!”也有人从祭品方向提出建议。

    给列祖列宗,奉上太牢,那是天子才可以拥有的资格。

    诸侯用少牢祭祀,大夫用馈食祭祀。

    这是周礼的规定。

    但汉室又不同,汉家祭祀先祖,除了太牢礼,三牲齐具外,其他都发生了变化。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被摆上了祭台。

    在太常衙门,常年都要随季节变化而更新祭品。

    稍不及时或者供奉列祖列宗们的祭品大小肥瘦不和标准,都要倒大霉。

    轻者掉脑袋,重者杀全家。

    如今是春天,除了羔羊外,兔子和青蛙,都在祭祀的血食范畴中(汉书里有记载)。

    其他人也纷纷各抒己见,将种种见庙的忌讳和注意点提出来。

    然后,就到了关键的地方:怎么进入太庙。

    汉家太庙,可不是一般人想去就能去的。

    首先,太庙在未央宫宫墙之下,毗邻着内史衙门,距离丞相府衙门,也不过五百步。

    这里是汉家的防备重点地区。

    一般情况下,别说是人了,就是连一只鸟,都休想飞进去。

    但,现在,内史田叔老朽,已不再视政。

    于是,内史衙门内部被当今拆成了三部分。

    有的官署迁到了关东的临晋县,负责整个关东二十四县的地方治安和政务。

    也有的跑去了茂陵,成为了颜异手下的属官。

    更有的迁到了扶风县,成为关西诸县的上司。

    留在长安的内史衙门几乎成为了一个空壳。

    长安城的治安和政务,渐渐流到了中郎将和执金吾之手。

    这就给了众人可趁之机。

    至少,不用顾虑近在高庙的内史衙门发现,有了进入的机会。

    只要进入了太庙,跪到了太上皇的衣冠之前,放声痛哭。

    哪怕天子发觉,东宫知道了,大概也要无可奈何。

    甚至还得帮着大家擦屁股,将这个事情遮掩下去。

    不然,这天下人会如何看?

    不过,即使如此,想要进入太庙,也依旧很困难。

    首先,想进门,就得问问庙祝官和奉祀官答不答应。

    而他们肯定是不会答应,甚至会以死抵挡的。

    好在……

    “吾等可以从内史衙门的东门,趋入太庙!”刘道说道。

    当初晁错凿开的那条小路,现在都依旧存在着,没有人敢去堵——谁敢堵御史大夫自己凿的门呢?

    当然了,刘道知道,自己等人这么一干,晁错就要发飙,就要跟大家拼个你死我活。

    但,大家现在连荣华富贵都要失去了。

    那里还会去管晁错的死活?

    因此,这个提议,无可争议的被通过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一十七节 肮脏的政治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刘彻正在熟睡。

    忽然,门口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刘彻立刻醒觉,翻身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

    “回禀陛下,出事了……”殿外,王道的声音传来:“太常急报:平陆与红候子弟,忽然闯入太庙!”

    刘彻的睡意瞬间就消失得干干净净。

    闯庙?!

    宗庙在先秦两汉,甚至在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都是一个王朝最神圣和严肃的地方。

    刘彻就记得清楚,武帝朝时,因为一次太宗陵园陪葬的夹钱被盗。

    最终导致了一位丞相,一位御史大夫,一位丞相长史,以及数百个人头落地。

    其中,就有着现在刘彻的亲信张汤的大名。

    汉家甚至有着天子不谒庙,等于非君的说法。

    历史上昭帝驾崩,霍光迎立刘贺。

    最终,因为霍光跟满朝文武,都容忍不了刘贺,将之废黜。

    而废黜的借口就是: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不足以承天序……

    当然,那是高庙,是刘邦的神庙。

    此番出事的是刘太公的太庙。

    而且,此时的汉室,也还没有确定天子即位必须谒庙的制度。

    但宗庙在此时的地位,依旧无比崇高。

    盖因为汉室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孝字当头之下,列祖列宗的陵寝和神庙,相当于皇帝和国家的脸面。

    别说是太庙了。

    就是惠庙之中的香火出了点问题。

    朝堂之上,立刻就要有大动荡。

    果然,只过了片刻,王道就又禀报:“陛下,司马门校尉急报:丞相、御史大夫及在京九卿列侯,皆脱帽长跪,谢于北阙城楼之下!”

    刘彻此时已经在侍女们的服侍下,穿戴好了衣物。

    汉室体制,孝字当头。

    那皇帝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和制度,来告诉自己的大臣与天下的士大夫,自己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孝子?

    答案就是,通过确立以丞相和御史大夫负责,由太常、宗正,少府交叉管辖和监督的祖宗神庙检查、管理制度。

    两个被明确记载在史记上的故事,能清楚的证明这个体系和制度的存在。

    第一个,就是历史上太宗庙陵园陪葬钱被盗,时任丞相庄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私底下协商约定一起去谢罪。

    因为丞相负有‘四时行陵园’的责任。

    出了事情,丞相首先负有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庄青翟的想法很不错的。

    拉上张汤这个御史大夫,这个皇帝的亲信,一起去谢罪,皇帝大抵是不会严惩,最多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那成想,张汤表面答应的好好,回头就把庄青翟卖了。

    按照史记的说法是: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

    这次的出卖,直接导致了庄青翟狗急跳墙,诬陷和栽赃张汤,致使张汤自杀。

    当然,张汤也不是善茬。

    临死一道遗表,在把自己儿子张安世送上青云路的同时,也让庄青翟一伙一起与之下地狱。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更有代表性了。

    元鼎五年,一百零六位列侯所献给祖宗宗庙助祭的黄金斤两与成色不符合规定。

    武帝一口气将他们全部打落尘埃。

    而时任丞相赵周,更因此被牵连,下狱自杀。

    这两个故事,都充分说明了,在汉代,宗庙地位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陵园里陪葬的夹钱被盗,就让一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先后论死。

    献给祖宗祭祀的黄金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