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1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那些商旅出了唐人的控制区后,最大的直接感官就是,几乎是满地赤贫和破烂潦倒的百姓,与极尽繁复奢靡所能的藩主、贵族庄园的鲜明对照,因为源自古代文明和知识,只在统治上层很小一个圈子内才得以继续流传并且这些上等种姓掌握和垄断了,能够延续和传承的大部分社会资源

当唐人针对性的消灭了那些不愿意合作的婆罗门,征服了幸存的刹帝利阶层后,知识和文化的流传也打破了身份和阶级的种姓篱笆,开始在下层种姓中扩散开来,虽然这是一件很长远才能见到结果的变化

而在这只打着朝圣进揭旗号的特遣部队中,领队的健陀罗州司马杜琅,讨击副使胡烨,也在马背上并驱交谈着

“昔大唐西域记有载:若夫种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

“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会职业组成各种“阇提”梵语jati,既副种姓”

“阇提内部的职业以家族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阶级和行会保护的权利”

“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而城邑及近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诸侯、藩主的统治之下可比同古时周天子下各诸侯的国人众”

“而耕稼者和贱民居于四野之荒生聚不定动则散走,可谓周之野人”

“这么说古天竺沿袭至今,至少千百年光景了,竟然还不过是我朝春秋早年的格局么”

“虽然有差,但多亦然呼”

“昔日佛门最盛时,各国王公争相献纳供养,仅那烂陀寺一处就拥有200多邑,剥削农民在4万户以上”

“当地已经割据混战百余年,不复当年玄奘入竺,所见所闻胜乐净土的旧观了”

“佛徒众多赤贫而财货皆聚敛与寺院”

当地好容易找出来的少数佛教徒作为向导,“佛门坐享其利却不思进取,图求变,因此每况愈下啊”

“那烂陀的僧团中,虽然不乏精研佛理深喑经典的大德之辈,但多是坐享旧泽苟以私传之徒乃至与世俗无异的僧伽权贵”

“我们这次不仅仅要扶持当地佛门,宣威东天竺诸国还要促使当地佛门做出足够变化,以对应本朝在当地的经营”

“因而,除了迎取经典外,还要行正本清源之事,让佛门祖庭回到远离烦嚣,不假外物的上古大道明白么”

突然一骑回报,说是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阿育王柱了”

看见埋没于蔓草中的狮头立柱,虽然风化雨蚀,但是雕纹依稀的记载着古典天竺的律法和政令,代表着沉泯的过去最后一点威严和辉煌

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是史上第一个统一印度大部的君王,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明确颁布法典的帝王阿育王将法令文告颁刻在石柱或是铸铁柱上,这些石柱或是铁柱遍布在王国的各个地方,亦被称为阿育王柱

这些石柱的顶端雕刻着一只或几头蹲坐在轮盘基座上的狮子雕像狮子是力量的象征,而轮型则代表着永恒的真理或佛法,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法/轮”

不过在婆罗门与佛门的斗争中,这些阿育王柱被损毁的厉害,甚至被当地熔铸为兵器的,特别是近数百年来婆罗门复而大兴而佛门式微,善存下来的阿育王柱越来越少,也就剩下一些佛教徒比较活跃的地方,能够看到这些阿育王柱,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

“按照两位大师提供的地理志,看见这些阿育王柱”

“我们已经进入古摩竭陀国境内的巴特那之域了”

恒河流域中下游,古代崇佛大国——摩竭陀的故地有七条河流经该国属,中部有一些小山,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国拥有印度境内最肥沃的土地,每年来自印度洋的热带季风,最终被山脉阻挡停留在该地区,而带来充沛的降水和常年湿润恒定的气候

古摩竭陀国中的精华,则是集中被称为巴特那的腹地,又号称生产上古先贤名人的圣者之域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

该地早期曾为佛教重镇,为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奉佛的中心,也是摩揭陀国乃至整个天竺的佛教发源地,在佛教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

如今这片土地,分属四个维戴赫国、梨奇维国、恩格国和摩羯陀国的版图,期间又夹杂着若干诸侯城邦之属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古摩竭陀国的故都王舍城,修整了一天,昔日被唐玄奘赞誉为宏伟大观的王舍城大多荒废颓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旧址上复建起来的一座口不足万的小城,满地的泥泞和蓬头垢面的城中居民是外来者唯一的印象

从这里开始,道路变得平坦好走起来,时不时的还能看见石质的路面,这据说是为了方便阿育王朝圣,而修筑的便道,第二日的天黑之前,他们终于赶到了第一个又那烂陀寺安排接待的据点,名为佛陀伽耶的小城旧址,佛陀伽耶,也就是附族释迦摩尼证道涅槃之地阿育王造的大普提寺,由于荒废颓败的年深日久,大普提寺的大半截已没入土中,只的一些基本轮廓还算完好

依稀可以看出,大普提寺的主体部分为方台形,从寺基到上端渐次减小,上建圆锥形尖顶,仅余残办,但依旧十分雄伟峻拔寺前满是青苔和蔓支的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图案的雕刻生动逼真

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还有半截释迦牟尼大像大像面朝东,背靠毕钵罗树数丛,大普提寺外的庭院墙址内,有历代供养人修的许多小塔,还有许多僧人的舍利塔都已经籍没在荒草和泥沙中

唯有当初那株佛祖证道的毕钵罗树又称沙罗双树、菩提树,繁衍出来的树从已经荫密成林,因此还有少量僧人还在此驻留,维持着最后一点香火

连佛门发源地的圣地之一,都颓败到如此境地,这也似乎预示着天竺佛门现今的境况,是如何的窘迫了

夜晚,夜深人静,突然火光四起,空中还想起弓弩射击的咻咻声和惨叫声

相比正笼罩在间断的雨幕中的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上随着降雨减少,迎来了凉爽干燥的初夏

“去年王朝的版图内普遍歉收军队储备的凑集效率比预期还要低”

“为什么,”

“因为王朝多线作战,占用了国内大量的人力和劳役,以至于就算没有收到战乱的影响,许多地方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播种和浇灌”

“现在秋收的田野中,大都是老人和妇女,能否遣散部分当地籍贯的士兵”

“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后备兵员,来对应敌人可能的攻势”

“那就出动我们空闲的志愿兵,以每个哈里夫为单位,帮助地方耕种”

赛里斯人的主力,仍旧停留在克尔曼沙赫的消息,让巴格达的守卫者们,多少稍微安心了一些,几有些庆幸,又有些悲哀,庆幸的是,如果赛里斯人不出动他们携带大量战车和大型器械的主力部队,那些数量众多显然只满足玉烧杀掳掠的骑兵,而要想突破河流和城墙的阻碍,对巴格达城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未免力有未逮

但悲哀的是,赛里斯人停下来休整,以他们善于经营和整合被征服地区资源的手段和惯例,这也意味着王朝将来夺回失地,将要为此付出大的代价,甚至可能永远失去整个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地理胜形

而赛里斯人委派的临时管理组织——各座大小城市的维持会,在当地公然将收集年轻的女性,作为贡赋的一部分,这也多少证实他的猜想,这是在波斯的各个民族中进行吸收和溶血,这些赛里斯人显然不甘于只作为一个简单的征服者,迁都的呼声开始高涨起来,无论是伊拉克的首府库法,或是阿拔斯王族聚居的重镇哈希米叶城,甚至是收复的旧都——大马士革城也行,他们只想带着自己的财产和家人,离开敌人威胁的前线,越远越好

虽然王公贵族中不乏那些参与过开国战争,并活到现在的资深元老,及其继承了他们家门传统他们的后代,但是迅波斯化的生活方式和会社传统,让他们在优裕奢靡的享受中,将早年意气风发的勇气和信念,迅消磨殆尽,只剩下对争权夺利的执着,或是对财富的渴望和贪恋

“转机在哪里,”

地图上被入侵者的标示浸染大半的版图中,代表南方波斯湾沿岸的位置,一名书记官出身的宫廷特使,为麦海迪讲解哈里发的战略布局

“那些卑贱的暴乱奴隶,哈里发打算暂时给予他们许诺和承认”

“首先要截断赛里斯人来自海外同胞的后援”

“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引出高原上赛里斯人的多部队”

“那我们则可以发挥多的主场优势”

哈里发虽然老了,但是多年军旅和通知生涯中,磨练出来的大局观和睿明,并没有因此消退多少他几乎一下子就看出赛里斯人的战线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夺去了苏萨城后,他们必须要投入足够的兵力来维持这个重要节点,但是这个节点,只要运作得当,却是很容易处于王朝军队的围攻之下的

毕竟城中守军主要出自赛里斯人的海外部队,他们原本的基础是在海上,一旦他们不得不将宝贵的力量,陷入陆地战场,这也意味着王朝饱受袭掠的海疆,将得到的转机

“因此我需要作出怎样的配合”

麦海迪归结道

“巴格达必须抽调出一支军队,配合本部的行动骑兵和装具都必须配全”

“那巴格达城的守卫削弱后怎么办”

“其实,”

一名幕僚小心开口道

“我发现那些,赛里斯人过于重视他们本族的军队,而大量使用那些附庸民族和被占领地区的士兵,作为先头和前驱这或许会是一个突破口”

“这些民族之间的来源和差异都很大,沟通和协调起来肯定不会那么顺畅的适合我们的人在里面运作”

“比如付出一些必要的妥协和承诺”

“内沙维夫沙漠中,还有部分尚未参战的贝贾人部落,如果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