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高祖太原起兵追随征战横扫天下十六路反王,五十六处尘烟,奠定王道大业,后来因地利之便,祁县王门,作为最早追随左右的少数中原大世族,在其中也发挥了难以想象的能量,虽然没有凌烟阁二十功臣的耀眼辉煌,但历来从军从仕的王姓子弟积累的人脉的,却也是令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在后来的一连串历史事件和动乱中,这一门依靠准确的立场定位,总有人是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因此不损其荣,反更显耀。

比如在太宗和兄弟皇位之争中,保持了正确的立场,被太宗皇帝列为了大唐的后族备选之一,从高宗皇后到当代这位玄宗老皇帝的皇后,都是选自品貌端庄教养出众而著称的祁县王家的女儿。

无论是在中宗复辟李唐的神龙革命中,里应外合大开宫禁迎接九大臣,逐杀张氏兄弟参与逼迫武则天退位,的羽林军将领王同佼,还是在后来的帝后党争中,坚定支持名不见经传的夏王李隆基,拥立睿宗,剪除武氏外戚,逼死太平公主,并以从龙功做了其唐玄宗国丈、国舅的万骑大将王仁佼父子。背后都可以看到这支祁县王门的影子。

不过显然这一门和武氏天生犯冲,连续出两任皇后都栽在了武姓的女人手中。高宗的皇后,为了分宠从尼姑庵里引出一个叫武媚娘的女子,结果被先陷废后割舌做。后来玄宗的皇后,则又被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以太子谋逆案为由废死冷宫。

但是这一门实实在在的出过两个皇后,九个国公,其他官宦显第不计其数,是让人望山仰止的存在。

即便在当代在当代也显赫一时人杰辈出,所谓将相王侯,后族宗戚、名臣士望,比比皆是,王皇后,祁国公王仁皎就不用多说了,前兵部尚书王毛仲,剑南节度大使王,乃至从西北军的缔造者之一,前总安西北庭朔方河西四道节度使王忠嗣、到文坛领袖学问大家秘书监王唯,也出自这一门,

这两位轮流介绍下来我越听越不是味,打断他的话头。

“你两扯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意思”

薛景仙似乎有些急了。

“主上,你看这姓氏的特点,很容易就想到什么吗”

“想到什么”我一头雾水,对我来说,王家的子弟没事从太原跑来成都大街上来,调戏我女人,这事情本身就透着荒谬和诡异的味道。

“比如那位中都前留守王承业什么

我无语,难道这两号都是一家子,这又能代表什么。

温哲一反维诺少言的常态,亦做郑重的接口道

“王门乃是天下注目的显望,据说这承字辈的辈分很大,特别这些以忠、孝、礼、义、信等古训谏言命名的,更正房嫡出的专利”

“甚至,,,还有点国戚的身份”

“据说,此次还代表了那位中都留守李大使名义前来的……

“或是说,这一门我惹不起了”

“毕竟是千年的郡望,不好

真的”

“其实偶尔适当的妥协,也不失大人的体面”

“何况大人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视时收手,也不失上道”

“过钢则欲折,这对大人其实未必不是好事”

“那么,你们都这般想法么”他们一唱一和,让我皱起的眉头越发凝重

在座的这两位,薛景仙整好以暇看着手中的茶盏,似乎能看出一朵花来,温哲嘿然不语,弹着袖口的褶子,眼神飘在对墙上,虽然那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不由心中一阵无奈使不得力的感觉。

难道高门宗族势力,在这个时代就这么让人畏惧,让这两位平时习惯了给我谋划杀人放火,勾心斗角的活计,一直颇有见地的幕僚,也要怕事噤声的想息事宁人,难道,连自家的女人被欺负了都要忍气吞声不成。

“狗屁”说到女人就想到阿蛮处处可怜的模样,雨儿煞白的小脸蛋,不由我恶向胆边生,拍案而起,“招惹了我,还没有人不要付出代价的”

“王谢家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做人的家奴”,

(历史上在西晋末的永嘉之乱中,为了保全宗脉和传统,大量中原世族族人逃往相对平静的南方,史书中被称做衣冠南渡的贵族南迁运动,其中领头的世族,正是太原王姓的一支,不过这支与地方合流,被称做不大看的起自己留在祖地晋阳的北支同宗,认为长年与胡族共存,已经玷污他们汉姓正朔的纯洁血统。

他们的显赫与辉煌,什么金堂玉马,一门五侯、四世三公,都不足以形容,时有歌诀唱到“王与马,共天下”这才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将相名士辈出什么王导、王异、王献之,东晋的几次内乱,也几乎是王氏子弟间的战争。

象王羲之被称做王右军,并不是因为他军功如何显赫,或者如何会打战,而是他琅邪王的家世,让他一出生,就注定了是右将军。南王一脉曾经极尽显赫,但盛极而衰的规律在他们身上照样通用,骄纵妄大,不知轻重。

后来北府军名将刘裕曾求聘其家,却被以出身微寒,血统卑贱而断然羞辱了回来,甚至连当时的皇帝都出面劝阻他,以你的血统实在配不上这王家人,还是尚个公主算了。结果后来刘裕势力越来越大,废君自立成为南朝最强一代的宋高祖,琅邪王氏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他即位的第一道政令,就求后算帐,废除所有王氏宗族的特权官职爵位,没收田产,数万族人尽贬为奴。多数人习惯了国家寄生虫的生活,平时只会风花雪月清谈说玄,豪无谋生之技,平白失去了供养后,真的只能去给人佣奴为生,一个超级大豪门顷刻间就破落尽,这就是所谓“王谢堂前燕,飞如百姓家”的典故来由。这件事轰动天下,也给其他的豪门氏族敲响了警钟,门第制度开始真正被打破)。

“你两不肯帮忙,我也不为难,去留自便,免被我连累了,这厮我还真吃定他了,是不行大不了一拍两散,老子就算拼一身不要,也要拉上对头全家一起倒霉”

听的这话,无论是温哲还是薛景仙眼中顿时爆出光彩,面上都露出释然和宽慰的笑容,按案叫好

“主公说的好”

“为大丈夫当是如是呼”

随又有些尴尬的齐起身“孰属下无礼了,实在是……”

“难道你以为我真的逸与安乐,消磨心志不思进取了么”我叹了口气,显然我平时表现的不务正业,专心琐碎小道,让这我的属下们也多少积累点看法,借这机会变相的抗议来了。

“我也不是不想建功立业,只是暂时还失败不起的问题”

我苦笑的按下这两位,又继续道

“那么也经手不少事了把,毕竟我表面虽然风光荣赫,但是自家晓自家事,实际根基太浅了,一切权位和势力的来源,都维系在当今太上身上,好不容易通过战场和地方上,积累起一点威望和本钱,需要小心的维持,不容许我犯太大的错误”

“大人当心的是,所谓将在外,谗幸进的道理把”温哲做恍然道

“不错,三人成虎的故事自古由今上演了一遍又一遍,连父母都犹疑不信,更何况君王家”。薛景仙再次起身拜道“是属下眼光短浅了”

我不比韦老二那样背景深厚,虽然有时候制也多,但是就算一时失利了,有家族的荫蔽,不至于被人落井下石的太惨,将来也有起复的机会。我到了这个位置,没有退步只有失败,时间长了不管愿意与否,都回成了别人前进路上的拌脚石,就算我满足现状不想上进,那也得努力确保这个位置,把想爬上来的人,给一个个重新踢下去。

“其实,我若想个安乐公,就没必要做那么多事了”

“不管怎样,大人愿意不愿意承认,您身上已经维系了无数人的希望和将来”,这两位还是谨慎的提醒道

既然挑明了心意,后来的话也好说了。

 第一百九十章 麻烦背后的东西

期间,身段款款的初晴,又进来换了一回茶汤,红袖素手,斟饮添茗,香云浮面的感觉,让人心中的烦闷与压抑稍稍排解一些。//  //

早间新鲜山上新泉滚水的味道,让薛景仙微微眯起眼睛,许久才开口缓声道。

“不知道主上……想对付的是的太原王这一族,还是祁县王这一门或者是这一家,还就这么一个”

“一族怎么样,一门又怎么样”

“这太原一族实在太枝叶繁茂支系众多,真想对其做点什么,不但要借助强大的外力,还有足够的运气和机遇,不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至于这一门,以我家之力,也尚有些困难,不过还有个晋阳王……

扑哧一声,我再次给茶水呛的大声咳嗽起来

开什么玩笑,这不是yy无限的王霸小说,动不动一点事端就可藤摸瓜灭人满门,俗话说“天下王出太原”,在《氏族志》中,王姓一直“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

而在天下所有王姓人心中,太原正是共同的发源祖地,就算我真能把祖地宗家的太原王给灭了,恐怕后半生也要活在天下所有王姓中人的怨恨和敌视的阴影中,永无宁日了。

再说了。这七大氏族地问题由来以久,就算是掌握了全天下资源和占据权势顶端的李唐王朝,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更何况我这个乘势而起的爆发户,。

“好了,我明白的你的心意了”我再次打断他“我只要罪魁祸首付出代价,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不介意把他的代价和痛苦。延伸到任何更庇护他的存在上”

“那就好办地多了”薛景仙淡然一笑“主公要收拾区区一个王承义,并不是难事”

“需要担心的是,他身后家族里的想法把”温哲也应声道,显然他在上京的各种交道打的多了,高门做派和闲气也受得不少,很有点牢骚的摸样。

“这些高门显第最是麻烦地一点。乃是自关系到其尊严和体面上,就变得强硬不化的无聊坚持,不管是非对错,常常藐视国法礼统,也不会坐视子弟受难不管的固执,而且这位身份特殊,还是核心宗家的子弟。”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事情。”薛景仙轻轻摆手。

“其实所谓氏族,按照大人的政经学中的说法,乃是无数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