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是走的什么狗运,兵荒马乱的拣个小丫头居然是公主,教训人顺便收个小弟又是什么太孙,落水救人救了个妹妹,再这是啥世道啊。也太象无聊小说的情节了吧,要不再救会人说不定连老婆都解决了。

我忽然想起既然小白是太孙,那应该是和清乾隆一样是老皇帝亲定第三代接班人,我记的李亨后面的皇帝代宗,好象叫李豫的,难道就是他吧。(这好象是唐朝的一个传统,原来亲王成为太子后都要改名以示。象那位太子亨原名就是叫屿)。按照我的印象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势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历代的皇帝当政期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外有强大起来的回纥政权挟平乱之功对唐王朝苛索无度。内又有宦官内侍专权作乱处处擎制,甚至随意更替废立皇帝,因为战争而设置的藩镇也不安分,时降时叛,还联结起来对朝廷阳奉阴违,甚至对抗朝廷,成为社会动乱的最大根源。而自西部有吐蕃大军乘而入步步进逼,甚至一度被人家长驱直入攻进长安扶持起傀儡政权。而镇边的戍军也因为朝政混乱,军饷钱粮等问题屡次哗变,甚至在途径长安时无处就食发生兵变而赶跑皇帝。要说历史上要说他做的皇帝我没什么印象,唯一的认识来自杜甫的诗文,有赞扬他的内容的注解,说的是他当太子的时候就为了避免回纥军的烧杀劫掠,而只身不惜亲身犯险拦在大军前面,迫使回纥首领做出保证的壮举,这样一个人应该是个勤政爱民的家伙,既然如此就让我好好改造一下他。

反正东西收了不少,人家老爹也发话了,再用那些似是而非的狗屁大道理糊弄人子弟就太说不过去了。

小白看见那位“老大”大人看着自己的眼睛,闪烁着有些欣赏又有点狂热的眼神,“我决定了”

“恩……”

“从今天我们开始开始特训”

“什么特训”

他不禁有些毛骨悚然。

“当然是民情体察速成特训”……无语中。

我已经打定了主义要我所知道的东西在最短的时间输灌给他。

“说说看你都学过些什么。”

“《连山》《归藏》《文外大义》《礼统》《义疏》《圣证论》《史记正义》《帝王编年录》《三国典略》《古今诏集》《贞观政要》《职令古今百官注》《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修身要览》《百寮新诫《经史要录》……”我晕,

“为什么要博取百家,圣贤书只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并不能解决吃饭睡觉的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要实践你还有好多东西要学。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

“藏富于民,民富才能国富,国富方可强军,大兴王道……这个民富就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而王道就是治理国家的上层建筑”

毕竟差了千年的人,光用当时能理解的概念,解释政治经济学中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就费了我老大的劲,更别提好些人一副鸡听鸭讲的模样。

没办法只好最最基础的土地问题说开始,历代动乱民心得失,皆源于土地,而关键就土地兼并严重,失地破产的农民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

“如果我朝如果不抑土地兼并,皇室、贵族、官员、地主、富商、寺观等诸般势力,就会如虎狼般鲸吞掉百姓土地。更为可恶的是,他们虽有大量的土地佃农,却隐瞒田地和人丁数量,持势拒交赋税。如此一来,朝廷只好向那些尚有土地的农民徵收更多的赋税。可怜那些肥沃的土地都被士族占去,剩下来的都是贫瘠之地,光靠那些又如何能应付沉重的税负?农民只好将手中的土地出让,自己成为士族的佃农,有土地的农民减少了,朝廷只好向剩下来的农民徵收更多的税,于是迫使更多的农民卖地。长此下去,土地都会集中到从不交纳赋税的官员地主手中,试问国家如何强大?百姓如何富裕?所谓农为国家之根本,故而自圣祖太宗广授班田,命田永业,时代相传而不得买卖,就是为了防止土地侵占兼并之弊,而本朝以来,就一直严行保护班田之制,严打土地兼并,特别是官绅士吏巧取豪夺侵占永业田官授田,又清理丈量豪族大户田地严惩隐报田地之策。就是为了确保这“耕者有其田”的千秋之计啊。”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的祖训需要正确的理解”。

“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社会问题”

要知道天下百姓是最温顺最善良的,天生万物以养人,百姓的全家的衣食生计就维系在这一点田地,繁衍生息,交粮纳赋出丁出役都要靠这点土地,只要能世代守下去,他们就是朝廷最温顺的良民。

毕竟真正有异心的人只有绝少,但是当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地方官吏舞弊盘剥无度,百姓卖儿卖女,亡命他乡,也无法应对的时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一无所有他们就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反正只剩下一条烂命,为了生计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打不了豁出命去拼一把也许还有活路,人为了活下去所爆发出来力量是最可怕和最无畏的,民变算什么,杀官造反也无所谓,一个黄巾之乱为什么能顷刻席卷天下。因为反正失败了也就是丢掉一条无足轻重的烂命,就不用再在这个吃人的世上继续受苦,可万一成功了就可能得回失去的一切,甚至更多的东西,又怎么不让天下没有活路的万千人不向往呢。所谓积重难返,再任君王如何勤政,臣子如何卖命,纵有百万雄师,也是无力回天了,不明白吗,当兵的毕竟都来自百姓的子弟,当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妻儿死线上煎熬,又怎么会为这个让自己家人朝不保夕的朝廷卖命呢,不奋起反戈相向才怪。圣人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百姓这个支撑国家的基础崩溃了,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又怎么能坐的安稳呢。自然垮台狠狠摔的粉身碎骨。要知道隋朝版图之大,国势之盛,军伍之强,能臣良将之多,顷刻间就崩解离析,烽烟四起,各路反王却大半都是隋的故将,可谓前事之师啊。

当然,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文帝管制苛酷太严也是重要原因,身为皇子饱受苛酷限制所以得势后变本加厉的寻欢作乐恣意妄为。前朝那位隋文帝不失为英主却不是一个好父亲,治驭天下有方却失教于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是另话。

“……”

 第三十一章

作为一个从小培养的继承人,这些“君器若水”的大道理小白并不少了解,但象我讲的这么裸血淋淋真实与残酷,这么透彻具体生动。 //给从小被输灌“授命于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他带来的巨大冲击的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也不指望他能一下接受,把种子种下去,待日后发芽就是了。不过显然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好。

“……”

“作为一个成功的当权者,听话的奴才和能干的人才都是必须,轻贤臣远小人虽然至理,但不现实,小人也有存在的价值,小人的作用就是用来衬托上位者的存在并取悦上位者,太宗说国以人为镜,这小人的存在就是印射世情人性丑恶的一面镜子。”“上位者既需要人才的才干治理国家,也需要奴才的忠诚来完成一些上位者不方便的事情,有为的主君善于把握两者的尺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奴才没有本事但其的优点就是听话,可以宠之信之,给予再多的荣华富贵也无所谓,但可以信任却绝对不能授之以权柄委以重任,没有足够的能力而谋其政,为了保住权位势必迫使其妒贤忌能排挤人才剪除异己,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这无论对他对上位者,还是对政权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灾难。人才多少都有点傲骨,可以委之以重任授之以权,但不可长期专权,容易结党营私。那些许多人就是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把人才当奴才用,把奴才当人用,本末倒置的结果把江山弄的一团糟。

(这可是《厚黑学》的内容了,也是一个政治家必须经历的,不管他愿不愿意将来都要接触的。反正有人肯付帐,我才不在乎是否有误人子弟之嫌)。

“……”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不明白吗,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仅仅靠某个或是几个能臣名将撑起来的,把国家的兴盛全维系在少数人身上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真正的兴国之路,只有靠层出不穷选拔人才的制度,提供无数的人才,不断的为国家的肌体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维持朝廷长久的活力,千秋万代的传下去,这也是那位圣祖太宗皇帝广开科举的用心所在。”

“……”

“吏治嘛,说复杂也简单就八个字:文不贪财,武不怕死,天下大治亦。”

“……”

这些在梁笑那个时代属于任何一个上过初中历史政治课的人都知道的老生常谈,但显然从他的身份和立场对李淑说出来的震撼却是难以描述的。因为他资历与年龄极不相称,所可能产生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对在胸怀天下深明大义的肃然起敬中烟消云散,感受到父王的良苦用心,发自心底的把眼前这个亦师亦友加不伦不类的老大,当成真正值得信服的师长来礼遇。

本来民情体察速成特训,隔天被小丫头知道后也参了一脚,还拉上了一班同样年纪的宗室少年,可是玄宗老皇帝和那位太子殿下,连吭都不吭一声,对此好象熟视无睹,还真把我当成了他们李家的免费保姆了!,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借机从他们身上什么咨询费、培训费好好收一笔,将来打算捞足本钱,(虽说这回没事了,但说不准万一将来有人觉的我没用处了,再翻出来炒炒来个秋后算帐呢)。毕竟连太孙殿下都交钱了你们敢不给吗。没钱没关系,身上的东西金啊玉的都可以,没有东西也行,打欠条,一个个身家显赫什么郡王、公爵啊什么的不怕你将来付不出钱来。大不了让小丫头和太孙小弟去向他们的长辈要,不怕有人敢赖帐的。

于是往后的日子里,常常可以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