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还亲自手书了,京师学堂的御匾。

京师学堂的选址,也是我一手操办的。

这里本来是豪门大户的园林区,原来的主任在叛军入城后被屠戮尽,后来城内攻防,同罗胡和叛军残部据庭院

馆舍楼台抵抗,在兵火中又毁了不少。我入了长安后,便利用修缮城市的机会,近水楼台先圈占了一大片地,围

起来再利用原有的台址,慢慢规划。

虽然学堂还是草创,但是响应师资力量已经初步到位,早有一干乌巾蓝衫的教授、讲师、学喻闻讯,恭迎出来。

为首的正是被称为官学“二王一李”之一的前给事中,王维王吉摩老先生,这位十九岁就京试科举解头(状元)

写下“相逢意气为君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貌清雅,风流蕴藉的老先生。

暂时抛却了官场那些勾心斗角的纠缠,在学府做一个人人景仰的大宗学匠,在弟子门人的服侍下,看起来倒是供

养的相当滋润和精神。

“老师”见到这位,皇甫曾抢前一步,恭切的拜下去,

“幸常,别来无样”见到这位得意弟子,一把扶将起来,仔细的打量仔细的抚摩,一番在我看来,狗血无比的师

徒久别重逢的唏嘘后,总算引见了我这一干人。

“参见殿下”

又富含意味的看了我一眼道

“见过总制大人”

这位老先生,不但诗做的好,画有名,又精通音律,做人果然也有够牛比,居然把太子晾在一边半饷,不过看起

来小白也不生气,似乎名士之风就当如此。

只是温问而笑“王老莫要拘礼”

“当年师事父王,自然也是孤的长辈”

一边说话一边自然引进园去。

走进门堂,小白的眼神,却很快被一副联所吸引了。

门对左右分别书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看横批,却是“兼达天下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旁通别类”,

不由叹然不已,再看提留落款,小白顿时惊讶的转头望向我

“这副行贴是……”

“此乃对联,左右公仗对偶,用以申宗明义”

我心中嘿然,唐朝可没这东西,五代才出现,我让他提前了数百年,这副可是明朝东林党书院的名对。

看到二门照壁上,小白眼神又变了变,

那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功成名就身退垂世传泽”

而大校场上的批语就直白的多了“不问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新学、旧学,官学、杂学,与民为益

就为吾学”

学院内外,门廊走道厅房旁都可以看到收录了各位名家手书的格言谏语

玄学科的是

“真理越辨越明”

算学科的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律学科的是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而经学科

甚至还有新旧三讲对照:

讲出身、讲门第、讲资历,

讲学问,将正气、讲政治……

看过了许多后。

再听说这些都多是来自我的创制,小白半天没说话,方才有些苦笑的对我道

“行军打战,为政治学,老……大,你还有多少让我惊讶的事物啊”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完卷书,学游四海而富广见闻的多了,也就自成广博了,海内穷学之士何止,我这些这些

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我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到。

闻得这话,尾随的那些年长的教授却是相顾,苦笑得摇了摇头,那些年轻的学喻却是顿时皱起了眉头,却有声音偷偷传出来,“这位梁大人好大的口气啊”

“他说的。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农知本位食禀盈

“据说这位大人学涉极广,当年西幸途中,今上闻之动容,特点当今太子随行见习。// 以,虽无太傅名却有师范之实呢……

“哦”其中竟然还有如此渊源,人从纵然还有什么不能心服和异议的,也不得不将异样的情绪抑咽下去,总不能在太子面前失了仪态,这对大家都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不能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当然能够就近于太子,谈笑风声的,也只有少数几个,其他人只能站在尾随的队列里,偶有被点到的,也是受宠若惊的回话一二。

而这几个教授、师长,也不是什么寻常人物,却是被称为经学三宗的代表人物。

这个时代的唐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尚好,关中逃过来的人也不乏饱学之士,这四明学府总算办起来后,除了律、算、玄、经、医、文等官学,政治、经济、物理、化学等西学、夷学等新学外,还有选修诗词歌赋的文学、琴棋书画之类的雅学,风水地理天文星相阴阳五行等杂学的内容,六大院系的也都是颇有来历的大家,其中当首推这经学院最是特色鲜明。

唐代的经学一科,以《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这三人正好各负责三项。

自左起当首地这位负责是《春秋》三传的博士,我知所以首当记见他,

乃是因为这位的名字太有个性了让人印象深刻,当初这名字一被叫唤起来,就让我查点喷饭出来,第一时间就想起后世那个盛产Av和女优的国家。但是着位,乃是真正金堂玉马的圣贤门第,已故颜臬卿的族子,之所以会起这么个名,当然不是他父亲看Av看多了,乃至谷精上脑乃至肾上腺素中毒。为纪念那个燃烧的岁月,名子以记,因为乃出自尊圣孔师提倡的君子六艺之说,他正好排第四,故名射。

贵为文庙十贤之后。

颜氏一门世代人才辈出,多有从政入仕地,但他算是个异类,喜欢治学研史,却对功名不大热心,反正作为名门之后。家大业大的也不用担心衣食生活的问题,可以供他做一辈子的学问。因此在洛学一派中,也鼓捣出点名声。这次拿了颜真卿的帖子来就聘,也算废物利用拉了过来做官学招牌之一。

次位拿着新编《大礼全书》教材的叫孔令旗,。

孔令旗乃青州曲埠那只圣门一脉地子弟,传到至今正好四十一代,几支大宗的正房出身。他到成都奉圣,也是代表孔门的一种姿态。贼军渡海南下登州,孔家的族地曲埠也在兵锋之下,叛军可不懂得什么尊孔敬贤。以德服人,也不管什么圣人之家。他们只知道抄掠剽杀,依靠圣人之后的名声,孔氏一族累世的财富和田产,在河南一路乃至中原地区,都算数一数二的大户,正是洗掠最好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安排重要的族人疏散避祸,以全宗嗣,也就不希奇了。这个孔令旗就是借助颜真卿的关系,被差遣到成都来。

此时地孔门尚不如后世那么风光,成为儒家首圣不过二十多年,也没有后世那么张扬和显耀。在本代天子以前,读书人首先尊拜的圣人祖师是周公姬旦,也就是所谓上课打瞌睡被戏称为“梦见周公”地来由,但本朝的玄宗皇帝不喜欢这个曾经以周召共和摄政,而贤名天下地周公,似乎是觉得权臣就是权臣,再怎么贤明也不值得鼓励,因此于开元八年破旧立新,特下诏书敕周公移出文庙,而扶正陪祀的孔子,为首尊享受头等香火,自此开创了后世尊孔至圣的先河。

孔门号称书礼世家,用来阐礼释明,最是恰当不过,不过这位孔令旗虽然以祖荫身领正七品上博士,但为人还是相当低调塌实,授徒颇为严治。

最后一位负责《易》、《书》的管平潮,也不是等闲人,家世虽然不如这两位久远,但也是大贤之后,先祖据说是春秋五霸时的名相管仲管夷吾,他这一支乃东汉末年儒家大宗师管宁的余裔,在文庙也有配享香火的。世代平原郡的族望,真正地经学家世。

更难得的他还是只海龟,年轻时曾随当年太学地同学,遣唐使之一的吉备真备,远赴海国日本过,据说在后来出任太政大臣,被称为日本文字始祖的吉备真备,造日本字运动中出力不少,还娶了平城京众权门之首的藤原氏四大分家之一南宗的贵女,不过也因为与家人交恶,毕竟作为所谓的名门大贤之后,传统和保守的力量相当大,宗族中对他娶外番岛夷的倭女,颇多微词,长辈也多难以谅解,因此她岁战乱逃举家到成都来,第一批投奔新办官学,却是有心做出一番事业来,改善家族的关系。

他们都在不惑之年,虽然在家族中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但我看中他们所代表的姓氏,对整个剑川乃至全天下的士子,却都有非同小可的意义,让成都推行官学新学无形中少了许多阻力。

他们都是资学之士,但也不是那种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人情事故的人,一身所学事,售于帝王家,这也是人之常情的,如今见了这一国之储君,虽然不至过于卑躬屈膝,但也各个都是满面红光,谈经论典,不露行迹的有心结交和亲近的。

小白这个皇嗣,自小就号称好文风结士,见了他们也是一见如故,倒也没什么生分。

说话间就到了另一栋高大的建筑物——藏书馆,推门进去,一股热浪人声喧出来,一大批人头潺动,夹杂沙沙执笔磨墨的声音,却是众多正在抄校正书籍的年轻士子陈地而坐,无数的陈椟典籍被分门别类的堆垒成小山一般,旁边还放在铺盖和来来不及收拾食具,许多人

乱两眼通红,对进来的人,多是熟视无睹,偶尔抬起只当作例行的巡视,又专注下去。

这些大都是贫寒出身的学子,几本旧书传借,用了再用,难得有机会接触到这么珍贵的书藏典籍,无不是欣喜若狂,如饥似渴的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到通宵达旦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累了便就地而席,好在我专门交代过,饮食有专人定时照看,发现通宵三天以上者,立刻拉出强制休息,才不至于让这项学术工程暴出什么累死学子的丑闻

“这又是”小白心中惊讶,

“回殿下“王维老先生看了我一眼道“这是梁总府入城后,有感国家典藏,流于战火,损溢甚之,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