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胡教,结果佛教没灭掉,这些外来新近宗教,却遭到了殃及池鱼的灭顶之灾,几乎在中土销声匿迹。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虽还有所密切往来,但东方的教团内部,也开始试图摆脱波斯母教会,也就是亚述教会的影响。塞拉弗送来的,另外还有一本由他收集东西方见闻补注而成的《东方圣道福音书》手稿,也是按照东方人的叙事风格,重新阐释旧约的典故和新约的圣人、圣徒门的言行语录。

但让我惊讶的是,

塞拉弗则因为在剑南官方和民间卓有成效的工作,居然能够成为伊斯的另一个竞争者,虽然资历尚有欠缺,也不够强势,但是在年轻一代信徒和底层教团中还是很有潜力的,再加上我的背景,足够和对方的支持者郭子仪一较长短了,但他居然用这个机会换取了对方对教团部分改革的支持,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放榜了……放榜了”

远远在街头上奔卷而过的喧嚣和震动,连身处在大宅后园里的我,也感觉到了……

关西以北数百里外的草场上。

“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们报效的时候到了……”

看着在满身武装到牙齿,负重在满地泥泞中跋涉的军兵,将头们吐着烟气呼喝道……

一般科举之后,也是各种利益集团,磨刀霍霍准备分猪肉的时刻,好抱歉我用这种相当贬义的语气描述这种开万世之先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事实上,虽然经过历代君王打压抑并,氏族门阀的影子和余荫依旧阴魂不散的默默影响这科举的结果,连皇帝陛下也无改变的太多。

京师两学的直接推荐,再加上家属和关系户保举的资格,大概有六百多人参加了科举,相比同年数万名士子,只是杯水车薪,因此无论什么,结果也在意料中。

明经科选士三十六人,全军覆没;进士科二十三人只入选一人,还不是两学及附属所出的只能算是龙武军培养见习过的渊源;明算科成绩最好,选二十七人,入十九人;明律科

一人,入二十八人;也算是另一种补偿,其他明书、斩获,却不太重要了。

诸科之中,由于等级更高的秀才科极少开,以进士科名望较高,因此士及第者不但可立即获得官职,而且往往还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按照惯例,专科的选士,将优先选入部寺之类的司堂员外官,只有进士科,才有机会直接入省台,能够拜相的机会也比其他科大的多。

而每年的新选士名额才二三十人,能够榜上有名的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如此低的录取率,无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苦卓绝的考试。所以才会出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现象年一下扩大了近两百名,无异是天大的恩典。

各种宴乐和庆典活动沉寂了许久之后,变本加厉的多起来。放榜之后,新科及第进士照例有狂欢、庆贺、宴会与谢恩、拜相、拜师和慈恩寺题等名目繁多的各种仪式、惯例与风俗习尚。然后是做名刺、找府邸、传送拜帖,赶场出息各种活动谢联络同年、同乡、同好,乃至同科的渊源。事实上这也是步入官场建立人脉关系的第一步。

其中重中之重的重头戏是准备参加由皇帝出席的曲江夜宴,其规格相当于国宴标准。

夜宴开始之前一个叫探花使巡游的活动,所谓的探花使就是从同科的进士当中由大家推举出年轻英俊者在长安城里的私家花园里采集艳丽的鲜花来装扮晚上举行的曲江宴会。对于前来探花的进士,长安街上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是敞开大门无任欢迎,而且还准备好美酒款待,大家把这当成是自家的一种荣耀。探花使在探花的过程当中,遭遇的艳遇也不在少数。

需求决定市场,现代经济理论在封建社会同样奏效,由于当时曲江夜宴名气很大,需求旺盛,因此那时候出现了一些包办宴会的专业户,俗称“进士团”,其服务水准已经相当专业了,不但会精心准备“四海之内,水陆之珍”,而且还有专门的活动策划人员及主持人,把整个曲江宴搞得有声有色,

被大家闺或小家碧玉的绣球砸中的事情司空见惯,特别是在曲江宴上,那些尚未婚配的进士更是成为皇亲国戚与达官贵人的抢手货,大家争先挑选乘龙快婿。而那些新举进士一旦被选为东床,则有丰富的嫁妆随之而来,以至于每当此时长安城里达官贵人运送嫁妆的车子都排起了长龙,因此每当曲江宴会时,长安城里的老百姓都争相来到曲江两岸看热闹,“长安几于半空”。

据说整一个月内,每天都有办喜事的人家。由于选士的规模一下扩大数倍,所以这个热闹也被数倍的延长了,每天都有各种报喜和送贴的人员,传流与街头。

龙军虽然有自己考核升迁外放的渠道,但也不介意在外部多争取一些资源分配,

更别说体系外那些政治上的传统盟,光是朝廷划道之后新增的那些职位,就足够他们刺刀见红的争上一段时间,象西北各道是不指望了,不出意外,那将是西北朝廷的自留地,从龙五大臣,还是那些西北勋贵门第,都盯这这里,犯不着和他们虎口夺食,能够保持河西内部分的善意,就算不错了。

但剑南道的传统利益是须保住的,新分的江南三道,至少要拿到江西道内的说话权,江南三道属于朝廷的财赋重地,有立场倾向友善的江淮租庸调使第五崎和韦伦,在淮南道能够通过雷万春,打下一个钉子就算不错了,象江西道、江东道都是朝廷新旧党人争夺的焦点,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利益,无论谁上位都问题不大。

岭南道六府经略至少保证管桂和广南两府,安东道有军队的事实控制,就算朝廷空降人下来,也能把来人架空。山南东道,就算交出来,也要确保在一个中立的势力手中。

新分后的河南道不出意外,将会力挺那位守城专家上位,这些年他的手下放任河南、淮北各州,浙西平乱之后,几乎没有人可以挑战他的位置;至于分道之后的河北道,虽然与龙武军关系不大,但作为颜氏为首河北拄臣派,发家的根本,至少要保证盟友在河北地方政务上足够的发言权和利益关系,才能保证上路的畅通……因此,各种利益交换错综复杂。

我所需要的做的,只是不断的出席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当然,到我这个地位,也不用表态或者刻意做些什么,只要我能够到场,本身就是一种声援的姿态,借助龙武军存在的强势和影响,威慑那些有力的竞争者,迫使他们知难而退,或者作出部分的妥协。

地位到了某种层次,除非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不然上位者之间很少像底下那样表现的那么水火不容,更多的是有分寸的妥协和保持距离。因此,那怕咬牙切齿恨不得咬死对方,但是为了不便宜第三方之类的其他势力,或者干脆给对头添堵,也有暂时放下恩怨,通过背后的势力进行交换和接触的可能性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典故与枢密院

第四百三十一章典故与枢密院

长安北苑美原县尧山别宫下的山谷中,正是芳草凄离,夏花怒绽的时节,却被一众奔驰的健士践踏的七零八落。//

“请马督工代大将军阅兵……”

一个尖嗓门。

一小撮朱紫袍服黑纱濮头的各色官人,站在雕石的露台上,虽然都穿的是寻常的品官服,但是光滑的下颔,和优越生活养出来的白皙和富态,不免暴露了他们身为内官的身份。

“这些都是大好健儿啊……”

“这些年诸牧监和厩使们,着天大干系,从北塞草原上收容下来的胡马儿……”

“个个都与金军有着破家灭族的死仇啊……”

“武所属残横暴虐,以全副武装带的劲卒,杀进他们的家园,焚掠他们的帐房牛羊,将他们的亲族妻女卢卖为奴,名曰练兵……这些人可以说是不惜己身的死士……”

“这不妥把。这些外族人靠地住么……”

名为马督工地内官突然开口道。

“因为是外族才靠地住啊。言语不通不泄密。又有血仇敢死拼命。若没有我们地收留和庇护。他们也就一群草原四处星散流浪地丧家犬尔……”

“比同罗种那人好用地多。那群养不熟地家伙。荫庇在北苑里。不但要吃喝还要女人。死了也好……”……

“兹胡马者。居养于水草。亦困于水草……北域极瘠。五谷不生而以射猎耕战。然所获有需。终应天时。对时节而增减无定……内交困于暑旱寒雪人畜不兴。外拘于饥别部攻侵……遂成边患……”

我正在看新刊发的内部出版物《草原克胜论》算是对近些年,清北作战的总结。一种比较新颖的战略生态论。

主要的大意是,

草原民族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其实很脆弱的,如果没有足够休养生息的时间年都要因为残酷的自然环境,损失掉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历史上主要是补给线和占领成本难以维持的缘故然沿河流水系,轻易可以把持这些游牧民族的命脉。

春天是牛马最瘦弱的时候,可以消灭人口,因为他们跑不远。到夏天,就换成驱逐,不让他们有安稳放牧的机会,牛羊繁殖生仔需要安定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等到秋天转为骚扰,不让他们的牲口有养~蓄肥的机会,没有秋天积累的膘肥脂肪,严酷的冬天自然会把他们赖以生存的畜群给消灭干净,没有了足够的畜群,这个部落不要说发展,就是生存也成问题。

其中需要反复的拉锯和巩固,还需要兼顾稳定的边防要消灭他们立身的根本,也要杜绝他们抢掠补充的机会,对草原民族必须采取攻防一体的军事战略,历史上大多数政权因为各种原因,都偏向某一方面么象唐朝一些打下偌大的疆域,却没有足够驻军控制的节点随着中央王朝实力的下降而缩水,要么就象明朝一样依靠一道长城死死把游牧民族挡在草原上,闷头发展数百年才被女真崛起所打破。

这样不出数年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相互残杀到最后,变成历史中昙花一现的名字,甚至连名字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