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说金吾诸军本是朝廷中军,却与亲藩回纥的附族屡屡冲突,不免友邦诧异呼……又有说近年本府所开之土,虽然名为开疆,其实皆为己利,田土、矿脉本当归于朝廷统一规划……”

“友邦个头,告诉那些人我也很诧异……如果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亲自送他们去友邦守边……”

“大人,军中刊载的样稿,已经校对好了,请过目……”

幕府掌书记杜佑送了一份稿件进来。

我简单看了一遍,立意清晰,简明通理。虽然观点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是分析的角度和素材还算全面,点点头算是通过了。

这篇《论恒罗斯之战的得失》作为武学乃至军中广泛征文之一,准备刊载在名为《本朝与大食西域消长论》内部刊物专题上。

作为西北四帅之一的高仙芝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旧部和影响还在,按照古人以死者讳的传统,也只有我的势力和地位,才敢把十几年前生前事,拿来作为讨论和争议和话题,挖坟打脸。

因为这类征文活动,所投稿的文章,有几率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枢密使们的案头上;或是在同龄人中名声大噪,对将来的仕途和前程大有帮助;当然也有些人,是把这东西当成逢迎讨好上官的重要途径,因此连军队之外,都有人托关系投稿进来。

就算不是在这个体系内,但本朝乃是文武不分家的,说不准什么时候有转任,因此这类活动,也相对定期的科举,被称为军中的小比,优胜者会得到来自上头的接见和褒奖,这对某些人的资历来说,是重要的一笔。

虽然我暂时对数千里外的局势消长有些鞭长莫及,但是通过自己的权势和手段,敲敲边鼓,酝酿一些舆论,加强一些认识,还是能做到的。

“这是新编卫禁律和防要典的初稿……”

杜佑又翻出一份稿样。却是总章参事府训战总监闻少名的签押。

鉴于长安之乱中,各军的应急的表现,我决定重新编撰一本关于军事动员的典要和条例,主要是针对不同规模的战争状态下,各种人员和资源调配的参考条例,

当然这东西自古以来就已经有了,历朝历代也有自形成的军事典章,只是比较零碎,相互接续不少而已,我只要把它们中看起来有用的部分整理起来,再加上点战争论什么的后世人的总结,作为核心,就形成初步轮廓。

然后在按照需要分类编修,一种是通用各军的普及版本,一种是针对马步水射工缁诸兵种内部细分战斗序列的精密版本。

“前陇右节度使王思礼送来自赎状,希望能入枢密院或是武学……”

带杜佑站到一边,枢密院军庶司马岑参又上前奏报道。

与仅仅只有御下不严之类轻描淡写追究,的关内节度使李嗣业不同,因为在长安之乱中站错队,陇右节度使王思礼直接倒了大霉,不但损兵折将,本镇所在的治所,被南下赴援的金吾军给袭夺控制了。不过随着地邻京畿的陇右和关内,以及山(南)西(道)三镇相继完成初步的检点整编,他的处境更加不妙。

这段时间,他的家人散尽家财到处奔走求告打点,但最大关键是长安之乱中受害者——我家的态度,那些想收钱的,多少也要顾虑得罪我的后果。因此也托了好多关系,找到我的府上活动。

“看在哥舒老帅的份上,放他一马有如何,好歹是定难有功的老将……”

我想了想,这段时间也把他折腾的够呛。他是本朝仅此于高仙芝之后,屈指可数高丽裔的将帅,也是哥舒老帅的旧部,对我还有些用处。

“就让他在将帅堂挂个名,去武学退养吧……不过只能保留一百名家将……”

“会元场希望能增加明年生产的配额和人手,特别是能够开炉的熟练工……”

岑参退下,主管大部分军队从属人口和生产项目的龙武军户曹……恩现在应该是枢密院口役署的右司马戴叔伦,按照尊位序列,出行上前一步奏报道。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他也脱去了当初那些稚气和腼腆,变得成文自信起来。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剑南十七场代表性的核心产业项目——钢铁冶炼的需求,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还进入供不应求的爆式增长,让许多非议我好大喜功,没及时见好就收的预言和声音,被打脸打的啪啪啪啪,当然这又不免在通阵营的盟友和部下中,给归到我的先知先觉,先见之明,目光远大之类的特殊天赋加成上去。

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年各种优质廉价的铁制品大量进入民间的日常生活中,而逐渐培养成熟的新兴市场,不要说其他的,光是用来贮存果蔬肉食的罐头产业,所需要的薄轧铁皮,就是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缺口问题,因此每年龙武军内部召集各阶层关系户组成的改委会议,都要重新计算和协商,以决定来年的配额。

更别说从战后各地轰轰烈烈屯垦开荒所需的农具,到越来越普及的各式车船载具的备换零件,乃至各种方兴未艾的水力工场所需要的精密铸件……因此龙武军这些年已经从大量下游产业的地段项目中淡出,好集中资源研经营最核心,利润附加值最高的高端核心产业,而把外围生产和下游配套项目,交给那些与龙武军关系密切的商家集团。

“转改委议定……就让薛景仙来主持扩大会议吧……”……

长安内里的秘密小宅。薛景仙还在慢慢大量这床前梳妆的人儿。

红罗绮碧帐,她容色仍与当年无异,眼角眉梢却多浸风尘沧桑,虽然方才亲密的欢愉过,但还是有意无意保持着淡淡的距离,或许这仅仅两个同样有故事的人,相互籍慰的理由而已。

“你的恩客么……”

看见床头小匮上几封烫金华封名帖,薛景仙眉头挑了挑,虽然对这个女人不冷不热的态度和不太愿意依附男人的独立性子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心头还是微微跳了一下。

“你也会吃味么……”

女子扑哧一笑,却打破了内室沉闷的气氛。

“他啊,就是外道州府,进京来跑三造的配额的……每年这样的人,老多了”

那女子轻描淡写的说。

“要想拿得出手的排场,少不得要到我的手下,出条或是开个局子……”

原来,由于龙武军方面经营有方,兼管打理的少府寺、将做监、军器监管辖下的产业和门类,也随着这个团体的日益显赫而水涨船高,各种直接和间接关系的矿业工厂膨胀到一个相当庞大产品门类,其中大部分都是市面上紧俏稀缺的商品,这些产出,除了军队内部消化,输给朝廷和皇家的配额,正常生产计划之外,总有部分多余产能,是作为掌握在上层手中,按照亲疏远近斟酌着,分润给盟友势力,外围和下线的关系户的地下配额。

他们跑的就是这个路子,以钢铁项目为例,虽然各州各道的,都实际有定额,但是排位有先后,地域有远近,而生产出来的货品,大多数后总是供不应求,要预定排位到年后,毕竟谁不想为自己的地盘,多争取点资源,又能名正言顺的进行公款花费。

“这位京兆胡静水,又是什么人……”

“他就是吃这关系碗饭的,专门给人搭个线的勾当……”

女子头也没有回的解释道。

既然有需求自然有市场,不过那些外地的官员,在自家地头上固然是一呼百应的强势人物,但是到了京里,却都不算什么菜,不是什么人都有关系,直接攀结上朝廷大臣什么的,于是一些官场中间人的身份和关系,来传达和打点,于是这种富贵帮闲身份的中介惦客应运而生。

为了方便做事,他们往往是挂靠在某某家勋贵宗戚子弟,或是清闲的京官门下的名义,面皮厚,人脉广,手眼通活,能上能下,身边又有一帮各色身份帮衬跑腿的人,从某衙门的小吏,到土生的富家子弟,乃至行院的红牌什么人都有,要场地有场地,要便利有便利,通晓各色寻欢作乐的手段,能陪着玩耍各种时新的娱乐把戏,也可以游刃有余的润滑着,原来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前提是提供大量金钱的周转。

他们往往按照之间的派系和喜好,凑成一个个小团体,相互竞争又相互帮衬着,从过手的巨大数额中抽水,也能活的很滋润。

“这位背后可是歧王家的老幺,不要小看这些宗子们,没什么品职,能耐却不小,真要起横来,连品官都要绕着道儿走,而他们的领头人,恐怕你也认识,就是宗伯家的老二,与那位府上往来密切……估计牵线牵的就是这条路子……”

“再说了……就算南司没有配额,混点北司的份子,也还是可以交差的”

那女子一边梳头一边继续道。

自从少府寺、将做监、军器监三造的总舵产业回归京师后,这些营造部门的产业,也按照地域和背景,自动分为南司和北司两个体系,以关内道为分野,分别主理剑川山南等西南各路,和河西陇右等西北路的官营产业。而在关内道乃至京畿,则由这南北司的工场共存,进行经营生产上的直接竞争。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口中的三造,也主要是指在那位大人手中经营的风生水起铁板一块的南司。至于北司,本身就是个什么都有的大杂烩,是各种势力为了效法南司的成功而拼凑起来的,当然由于体制资深的弊端和积习,模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反而成为底下官吏,强取豪夺的招牌和名头,最盛时,西北路但凡是能转点钱的营生,都有插手。

不过近些年来在南司的强势下,并部好过,已经逐渐式微下去,再加上前些日子政治大地震,众多靠山们的倒台,北司差点就变成一个昙花一现的历史名词,不过南司背后的那位大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却在关头上放了一马,让北司这个名头得以继续延续下来。

不过北司过关了,不代表里面的人都能过关,许多人直接被送进北军的临时大狱拷逼刑问,运气好的在反复过堂,脱了几层皮后被压榨出历年吞没的最后一丝好处,才放出来;运气不好的,就直接连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