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9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菩的任务,正在寻找在当地的暴动者,并对其进行评估,以决定对策……

哈希米叶城中,

而刚刚养好身体的叶海雅,在短暂的宫廷觐见之后,就不得不放下他一向关注的海军,带着一只军队前往大不里士就任阿塞拜疆全权总督,及古希斯坦、古米斯、泰伯利斯坦、竹尔占、亚美尼亚行省和边疆区的长官。

一方面是因为巴士拉发生的奴隶暴动,已经从南伊拉克运河地区蔓延到了整个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农业区,虽然获得了那些船只的样本,但是因为严重缺乏工匠和劳力,王国海军的复兴事业变得遥遥无期。

另一方面是阿塞拜疆局势的持续恶化,泰伯里斯坦的叛乱者,已经冲出特马文德山脉,洗劫了伊拉克行省重镇摩苏尔东北的几座城市,当地桀骜不驯的库尔德人山地部落招降纳叛,大有与南下的亚美尼亚暴动分子合流的趋势。

原本的亚美尼亚总督阿布德。阿勒。加巴尔因为处置不力,在召见的官邸中忧急死去,更加重了局势的恶化。为了统和这些地区分散的阿拉比亚人堡寨和军事力量,必须由一个血统高贵而资历丰富的人来总揽大局,他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另一方面,作为领军丧失掉整只王朝海军的罪名,不但让身为父亲的首席大臣承担了相当的压力,纷纷而起的谣言和诋毁,也让这位死里逃生的英雄,蒙上一层阴郁的颜色。

在哈里发身后的随从中,总是有国家侩子手的一席之地,他终日携带着丝绸的革囊,随时准备遵从上位者的命令,将任何违逆君王意愿的人处刑,然后放在哈里发宝座旁。

而这次觐见他也见到了那个让人厌恶的人,如果因为在军事准备中表现不力,被处刑的将领和官员头颅,已经在宝座旁放到了两位数。如果亚美尼亚的局势没能像哈里发预期的方向转变的话,或许这些装着透露的革囊,不介意再多上他一个。

随他一起上任的,还有东方行省带兵归来的另一位王子,呼罗珊近卫统领之一的马赫迪,也是一种变相的督促和警示。

不要被周边的纷乱的所迷惑,对这个王朝来说,虽然巨大的版图内号称有二十四个行省,但是除去边疆形那些同自治的藩属和仅仅提供兵役和贡赋的世袭地方贵族,还有那些手握大权的全权总督,只要能把握住阿拉比亚人居多的九大核心行省,阿巴斯王朝的根基,就是难以动摇的存在。

父亲的话语,还历历在耳旁。

这位年老的首席大臣,为了哈里发的亲征,已经筹集了四百五十万的迪尔汗军费和约二十万只驮畜,上百万磅的谷物,肉畜蔬菜果类布匹等军需。但这还不够,为了这场曼苏尔期待中的宿命之战,还有更多的物资和人员从其他地区源源不绝的被召集过来……

大马士革东北部平原,沃野被践踏城纷扬的尘土,葱茂的丛林被砍伐,变成营帐城载和大型器械,而原本沙漠边缘逃散一空的绿洲城市泰德穆尔,已经被一只突然穿过叙利亚大沙海的阿巴斯王朝军队重新占领,

率领这只全部由骆驼和马匹组成的前哨部队的,曼苏尔大君的族弟,伊萨。穆萨亲王,早年曾经镇压阿里派的叛乱,并替这个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也一度是曼苏尔钦定的第一继位人,不过在皇太子麦海亚安全长大成年后,哈里发就亲自解除了臣民对他的拥戴宣誓。

鉴于前代大埃米尔,曼苏尔大君的叔父阿布杜拉亲王和名将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的下场,在麦海迪皇太子开始协助处理政务后,这位宿将就几乎放弃了大部分职权和部曲,以低调和恭谦著称的态度,长年居住在哈里发赐予的宅邸里,很少参加朝会和各种社交活动,几乎连划分在自己名下的领地都很少回去。

因此在王朝遭遇强大敌人入侵后,曼苏尔大君也终于重新启用了这位资重的亲族。现在他也是与拉赫曼对峙的前线军队主将,依靠忠诚的向导沿着沙漠内陆的边沿艰苦行军,几乎避开了拉赫曼军队的眼线和探子,因此一出手就夺取了这个前沿的支撑点。

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和城塞中,阿拉比亚人的后裔,聚集在两只不同颜色的新月旗下厮杀着,箭矢穿透了甲衣弯刀劈开了,长剑痛饮着鲜血,长矛在身躯中折断,斧锤将骨肉捣烂。

来自非洲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与来自南也门的柏柏尔部族,在马背上驰骋对射,骆驼骑兵和马背骑士高喊着各自的方言纠缠在一起,然后轰然倒下,

这只是无数前哨战中,最常见的一幕而已,在他们的身后,更大规模的战争阴云在这片土地上酝酿着,就如哈里发所预料的,在拉赫曼占据上风的一连串军事行动的鼓舞下,当地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中的对曼苏尔心怀不满的异己份子,终于象凿破地壳的潜流一般涌现出来,再加上一些抄掠成性的贝贾人部落,他们大量的投奔聚集在拉赫曼军队被武装起来,壮大成十数万人的规模。

想到这里,他紧紧捏了一下拳头,大量投奔的追随者固然造成了巨大的声势,但也对拉赫曼的军队造成巨大的负担,而拉赫曼毕竟是渡海远来的,携带的辎重补给毕竟有限,光靠大马士革及周边的产出和积存,是支持不了太久的。

作为大马士革财务官的阿里。山诺,虽然贪墨残暴,颇不得人心,在守城处置上几乎一无是处,但是他临死前,却做了唯一一件正确的事情,将城中储积物资的仓库撒满椰子油和棕油,在破城的时候点火烧掉大半。

只要拖下去,更加迫切渴望决战的恐怕就是那位古莱氏族之鹰吧。大君已经有打烂舍弃整个地区作为代价来消灭整个宿命之地的决心。这只偏师的作用就是在这里牵制住拉赫曼的军队,为曼苏尔大君期待的决战,创造足够的战机。

丢盔弃甲的人潮,在加固的城塞下,再次败退回来之后,

“该我们上了……”

一个千人队的唐人弩士,也在正在整理装备,排成进攻的队形。

“一定要活着回来啊……”

同伴的祝福声消逝在风中,缓缓步入战场,。

他们的使命,通过参与战斗,获取与阿拔斯王朝主力作战的第一手资料。

在更远的南方

麦地那的失陷,很快变成涌动的暗流,虽然那些满载而归的劫掠者,已经退出一片惨败的城市,但是新的不安苗头却在附近地区蔓延起来,以救护圣地为名的聚集而来部族军队和志愿者,在城市废墟中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集会,各位东方有名望的长老和伊玛目们在穆圣的陵墓前嚎啕大哭和宣誓,并杀死一些放弃值守潜逃的官员,而用自己选出的代表取而代之。

作为穆圣直系后裔及其庞大家族聚居的地区,麦地那也是纯血主义的什叶派的大本营,随着穆圣的直系后代穆罕默德和易卜拉欣被杀,家族财产被没收,在来自中央残酷和严密的监视和镇压下麦地那不在成为阿巴斯王朝统治者的问题。但是显然海上而来的袭掠再次打破了这个禁锢和枷锁。

愈演愈烈的海盗登陆袭击事件,让半岛西海岸的众多膏腴地区,损失了大量财富和人口,也让阿巴斯王朝在当地统治秩序彻底崩坏,麦地那的失陷让其他城市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为了自救城市中的人们纷纷武装起来,并雇佣来自内陆的贝贾人部落,作为城市的守卫,巡逻在道路上。

沉寂已久的什叶派中激进主张阿里派的成员,也重新占据空虚的麦地那城,名正言顺的将自己武装起来,号召附近所有的南方阿拉比亚人和贝贾人武装,聚集在先知的旗帜下对侵犯和亵渎圣地的敌人进行复仇。

而作为一个庞大国家的统治者,广阔的疆土和大片的荒漠戈壁,造成了漫长道路和通讯上的延迟,特别是在位于耶路撒冷到大马士革之间的前朝复辟军,长期封锁南方通路之后,曼苏尔知道获知相关的消息,已经一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派出一只偏师,避开拉赫曼军队的活动区,穿过约旦河以东的大内夫得沙漠和西海岸的山脉,象征性的收复麦地那圣城。

但是这只三千名骑兵组成的军队穿越高地中的锡尔汉河谷后,在麦地那东南的塔伊夫城,受到了所谓盗匪的伏击和围攻,因为有传闻说,他们是带着哈里发雷霆之怒而来的,麦地那附近城市所有人将因为救护不力,受到严厉的追究和清算……

罗马城中,新组建的第二海上军团,正由长官西维尔授于紫色花冠的军团旗和徽标,不过由于塞里斯步兵使用的黑白条纹熊战旗,和塞拉斯海上力量所使用的血红巨蟹旗,他们也被称为熊怪军团和红蟹之舰队。

为了表彰他们在野蛮人的入侵中,及时保护了圣地罗马城,在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示意下,教廷的枢机主教会议几乎是捏着鼻子通过,为这只几乎泉是东方异族为主的军队,加上了圣城守卫者的名衔。

另一方面,在皇帝的默许和纵容下,更多被清理出军队的保罗派和聂波利斯派的信徒,被调拨和补充道这只新军团中去,让异端来保护这些自诩为正统的教廷,不可谓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为了供养一只强大的军队,以同时对应东西方和来自帝国内部的威胁,拜占庭历代皇帝不断的改革变迁出一套相对周密的军事和后勤体系。

拜占庭最基本军事单位为十六人步兵小队,指挥称领队,由一名十夫长、一名伍长、一名伍副和一名“压阵者”(hos)协助。每四个十六人队组成一个翼型队(中队、百人团)。其中重步兵通常由四分之三的枪兵(sk和四分之一的弓箭手组成,轻步兵和弓箭手小队则由单一兵种组成。

骑兵的最小单位为小队,在战场上,骑兵十人队通常排成两个五人队,四名军校装备骑枪,十夫长和五夫长在前头,两名枪骑兵随后,四名弓骑兵再次,四夫长和压阵者殿后。

标准的步兵组织单位包含256人大队(16个十六人队),标准的骑兵组织单位包含300人联队(六个五十人团),若干个步兵和骑兵联队,最终构成一个军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