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养鱼专业户-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鱼,哪来的容量养这些鱼啊看到丁文胸有成竹的样子,说一口准吃成胖子了

“等这些鱼种适应水质后,直接投放到池塘中吧”

林雪芹惊疑望着丁文,包括围着凑热闹的丁文父母和桑木兰他们都知道这个池塘的底细,投下的鱼种将有去无回前几天还以为丁文去了丰泉鱼场,势必贱价购下一批网箱,足够养起这些鱼可到现在鱼苗、鱼种都送来了,那些箱养的设施还没影子

“儿子,你忘记了这个池塘不能将鱼放养的”丁母一旁提醒说,这些鱼苗得好多钱,这一投入池塘不等于打水漂?

“是啊,小文若是忘记订做网箱,可以叫丰泉那边稍缓几天”丁父也连忙说

“再过四五天就是白露了,那时冷水就不适宜投苗了,成鱼倒无所谓爸妈,你们不用怕,刚接手这池塘时,池塘不照样给咱们带来效益?”丁文当众解释说,“其实,把咱们池塘全铺上鱼排,养鱼的容量仍然不够”

看那丁文的自信样,众人仍没放下疑虑,丁父丁母把目光转向林雪芹养鱼,他们不懂咋回事,这里懂行的另一人就是林雪芹了

林雪芹斟酌了一会儿说:“夏花、秋片可以下塘当储备,但后面的成鱼应该圈养,毕竟可以直接贩售了至于乌子,我看只能在育苗池过冬”

不得不说,林雪芹分析得条条有理,丁文自然没有异议,丁母他们只能揣着糊涂当明白

池塘里的网场、鱼排,育苗室的育苗池,在丁文心目中只是一个中转站洪荒湖那么空旷,饲养起这些鱼绰绰有余,有了丰泉的这些鱼充实,也可说初具规模

丁文考虑不在于此,倒是哺育这些鱼适合选用什么的藻类,既然决定在洪荒湖中放养,就必须提供食物的来源,再辅一些饲料做为补充鱼体蛋白质的来源

看来,洪荒湖中的生物体系要均衡发展,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碰到问题再说若不是饲养起花鳗鲵,自己还战战兢兢不敢踏出这一步,主要怕污染了这方水源

似乎,这个洪荒湖有些怪异,在投入鲢鱼的鱼种之后,空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待众人离开时,丁文悄悄地又将八箱的夏花、秋片移入洪荒湖中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古屋巷深

天假期不知不觉地即将结束

莫有栋一家四口率先离岛林雪芹说要回省城拿过冬的衣服,等沈清回去,催他将饲养花鲵的试验基地手续审批下来,看来她是坐定要留在桑家坞;小飞眷念嘟嘟,抱到渡口还不想松手,真地将嘟嘟给惦记上了瞧着一双儿女如此,莫有栋无以为意,只握着丁文的手说,红树林的种子由他搞掂

校舍今日徒然冷清下来,但昨晚庆祝挖沟完工的热闹,依然缠绕心中

丁母和桑木兰也忙个不停歇,趁着好天气,将所有的被毯拆洗、棉被拿出来晒晒,挂起绳子上,象似一方方旗子随风飘荡大舅妈收拾昨晚留下的锅碗瓢盆,打发憨憨和桑木杼将邻居借来的桌椅送回去

丁文和父亲绕着池岸巡看沟渠,虽说是小小的工程,却也足够父子俩欣喜这么多年来,桑家坞的池塘象蒙尘的宝物,无人识荆,也没有人想去改造沟底比池塘的水面低四五十公分,这为沟渠注水提供了便利

当初只想拦住山上流下的土黄水,但现在似乎有了新的想法池塘离村庄二百多米远,地势又高些,为池塘之下的田地提供了灌溉的可能仅仅是用来灌么?

丁文想及这个问题,心里砰然一跳拉上了父亲,开始对靠村庄那侧沿道的田地进行察勘,这里多是乡亲们的自留地,基本上都是菜园子、地瓜地之类

“爸,我有个想法原来咱桑家坞缺水,有了这沟渠的话,是不是可以将水引到这些低洼的田地?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用来挖池养鱼咱们家的池塘虽然只有十亩,如果大伙儿都有一方池塘的话,那饲养的面积将不只这些数”

粗看了土质,多为砂砾土质,着实贫瘠了些丁父拍去手上的土尘,颇为赞同地点头

“只是,十亩的池塘能供应得上这么多家的水塘吗?”

面对父亲的疑问,丁文不想透露得太多,只听大舅说池塘底下有暗河,列举了这么年来从未发生过池塘溢满、池塘干涸的奇异现象

“爸水有了鱼苗、鱼种也是现成地指导养殖地人也有现在就差乡亲们地池塘了”

“小文这事别急要不等老沈和你大舅回来一起好好商量你看这些田地高低不平还牵涉到各家各户地田界我看水渠引水可以做长远规划而挖鱼塘地事可以先找几家愿意尝试地乡亲”

丁文觉得父亲说得在理有些事并不能单凭着自己美好愿景还得有一番计划反正有了水源乡亲们要挖养鱼塘、要搞大棚种菜等其他高农业附加值地产业但由自愿

嗯丰泉鱼场接连送来地第二、三批成鱼已大部分移入洪荒湖中这方池塘还可以多加利用开发还真是浪费资源眼睁睁看着水从大巷、小巷流走

丁文和他父亲顺着小道步入村子里满眼是**院、四合院墙壁长着了青苔透出久远地古朴却罗列整齐成三排;后来盖起地四合院基本是围绕着这些老屋整个村子看起显得拥挤

屋与房之间只有两三尺宽地小弄小巷纵横交错让不熟路地人很容易兜圈圈记得小时候下大雨在小弄里集满雨水自己总喜欢跑出来蹚水玩结果弄裤子都湿透了后来桑春四兄弟搬到外围地四合院丁文就很少到这古屋

头上太阳正炽,但一进入小弄中,便感到阴冷九叔公蹲在老屋**院门口边,正默默抽着烟杆

“九叔,今天在家啊?”丁父远远地打招呼

“你们怎么到这儿来了”九叔公显然想不到俩人进到老屋这儿来,连忙起身让了丁父和丁文进屋坐坐,那份热情劲让人无法拒绝

丁父和丁文没推辞地进入老屋里,看四处收拾挺干净的,厅堂的门楣上还留着燕子窝,接过九叔公递来的板凳,就坐于厅廊上唠嗑起来

**院,分一个厅堂、上院四房、下院两个附属房,正中央有个天井人多时候住在一块,那个时候热闹非常如今这座**院里只住着桑二虎一家子,显得冷清多了

“九叔,今年收成怎么样?”丁父接过了水抿了一口便问

“咱们这里全是石蛋子,哪会长出好庄稼来若不是二虎时不时到海里摸鱼捉虾贴补家用,这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大虎去了南方打工了,一年到头也只回来一趟,过完了春节便走啦”

丁文端着水杯,插话问:“九叔公,你家的地都在那坡顶上么?池塘下方有没地?”

九叔公与村里人一样,对丁家父子很和善,将自家的情

来,“他们搬走也好,这三十几户分下来的田地也多梯田有四亩多,池塘下方有三块地,凑起来算也有二亩”

丁父自是知道儿子的用意,没想到丁文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九叔,这里种好庄稼,有没动过其他念头?”

“念头不是没动过的”九叔公苍老的脸上带着无奈,“大前年,大虎从哪儿学来的温棚种菜,花了一万多块钱搭起了棚,谁知台风一来全刮跑了,他欠下了债,才咬着牙出外找工去”

谈起了这件事,九叔公磕掉烟杆里的烟烬,又装上一筒,抽起

“九叔公,将地挖成池塘养鱼怎么样?”丁文试探地问

“这地挖了,那就是种不成田”九叔公边沉思边低声嘀咕,丁文的提议似乎这个超出他的想象这一生勤恳种地,没了地咋办呢?

丁父没说出这是丁文的主意,而是将名头挂到沈清身上,毕竟人家是权威机构嘛,将一些设想向九叔公说个遍试想能将这个根深蒂固的九叔公说服,其他人就好说多了

丁文看九叔公抽着烟杆,仍然沉默不语,知道这主意出得太突然,让他慢慢消化,看来只有找大舅带头弄起这事,便示意父亲辞出了**院

俩人熟悉地往里走,拐了几个弯后,便听到落石、敲石声,应该是桑春他们在铺巷里的路前两天听桑春讲,石板条从祠堂等那些老屋的巷道、小弄向四周铺就,先把村里的巷路全部盖上再说

“你们怎么来了?”桑春用衣袖擦去了脸上的汗,迎向俩人

丁文打趣地说:“大舅您还真会保护古物啊,这地方没人住了还花这个钱铺路,怎不从外围有人住的地方开始?”

这桑家坞会其他的乡村都同样存在一个毛病,就是成了空心村但祖屋、老屋成了一个象征性建筑,即使没人住也不能倒,有的人每年都花出一笔钱进行修缮呢,这在宗族观念强的乡村尤其明显

桑春只说这是大伙儿一起定下的

丁文与桑春说话没有那么顾忌,便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但桑春听了也面露为难之色

“舅,连你都作难了,这事就当我没说过哈”丁文有点斗气地说

丁父在旁只能摇着头,这古屋巷道也阻碍人的思路了,拍拍儿子的肩膀,离开了村内的古屋

“爸,我去看看这水泄向哪儿比较合适”丁文不管了父亲,沿着出村的路子慢慢走向渡头方向

前些天下雨,积水流过的痕迹依然还在,一路上观察着去向,最后到了芦苇荡,归向大海嗯,这些水对于整片的芦苇荡来说杯水车薪,但胜于经年不断,聊胜于无吧

丁文回到家时,丁母便喊住了他

“儿子啊,你就一门心思把自家的鱼塘管理好,别整天瞎琢磨这一来一去的,钱也没嫌上多少,人却忙得不可开交”

面对母亲的责备,丁文没有反驳有了这枚戒指,他早把自己当做桑家坞的主人,当成桑家坞的一分子,只希望乡亲们的日子都得惬意些想想现在大伙儿这种思想状况,还是暂搁到一旁

“妈,我知道了这次回去带些青苔、岩和几条胡子鱼吧?”

其实,丁文现在拿得出手只有这三样东西,但对城里人来说是个好东西天然的青丝,被饭店里吹成绿色食品,价格好高的;岩与绳不同,因为肚儿小、味道鲜,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经过洪荒湖水温养过的胡子鱼,自有不寻常的味道,否则章守志那天到省城,也不会硬拖着捞走了几条鱼,说带给领导的

“你不说,妈也准备多捎几条鱼回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