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听着,脸已经沉了下来。

天下不平之事多,要是不知道还罢,既是听闻此事,他也不能漠然视之。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如今,却是孝妇损身,淫人逍遥,失了天理公道。

可是,眼下认证物证都没见着,曹颙也不能只听信朱之琏一 面之词

他想了想,道:〃朱大人,既是觉得案宗存疑,是要提到府衙再审,还是发回县衙重审?戴家之人,对于案情没有异议的话,没有苦主,朱大人怎么立案?〃

若是王氏真冤屈而死,案子移到府衙来审的话,就要闹大。要是能查到实处还好,将真凶绳之以法;要是查来查去,定不谢罪,不仅朱之琏担干果,还容易引起民怨。

朱之琏闻言,却是带了忿忿之色,道:〃那戴兴国无耻之尤,用良心换功名,已经被选作'贡生 〃,年后就要进京入国子监,岂会为王氏出头?〃

越级审案,本就是官场忌讳。要是有苦主状纸,还算是师出有名;否则的话,即便对案件再存疑,也是发回重审的多。

想到这点,朱之琏郁 结之色越重,皱眉道:〃那就发回重审,我倒是要看看,清苑县下回会怎么说?戴生无良,还有个瘫痪的秦氏,要是她肯出面,也是苦主。〃

如此,其中干系儿子功名,这做父母的,又能如何?曹颙所知有限,便不再多说,带了宋厚与蒋坚离了知府衙门。

出了知府衙门,宋厚便道:〃大人鲁莽了,大人虽有倚仗,可毕竟离了京城,要防小人攻讦。既是晓得毛仁兴身后有王府,便不该跟朱之琏走这一遭。朱之连虽是为民之心,邀大人过来却是有借势之嫌。

曹颙道:〃先生别急,我心里有分寸。毛仁兴倚仗的是谢天来,谢天来走的是庄王府的门路,他背后倚仗的八成也就是庄王府。可我出京,十六爷提也不曾提过此人,这人却在清苑成势,这其中有些不对劲。借这个案子,好好查查他也好。要是真凶,也不能让王氏白死

……

正说着话,早有张义菅人迎过来,道:〃老爷,京里未了传旨钦差,正在府里候着老爷。〃

〃钦差?〃众人听了,皆是惊疑不定。

〃是内侍,还是礼部司官?〃曹颙问道。

〃来的是七品内官,还有位礼部主事,还有宫里的侍卫同行。

曹颙听了,心下讶然。

如此郑重,传的是什么旨意?他从京城回来还不到十天,实想不通这十天会有什么未知的变虽说疑惑,却是不好耽搁,他上了马,带着众人回府。

因要见钦差,他先回内宅换了官服,而后才去客厅见两位钦差。在这之前,则是吩咐张义开大堂,摆香案。官署里接圣旨,要在大堂才显恭敬。

不想,见了曹颙,那年轻内侍没有打开圣旨,而是传了雍正口谕,命曹颙为颁旨钦差,前往保定知府官衙的颁旨,保定府知府朱之琏封为一等侯,以承明太祖祀事。

曹颙听说圣旨内容,直觉得荒诞。

朱太祖诸子中,封藩者十二人,朱氏后裔遍及各地,取那支承祭祀之事不好,偏取了入了镶白旗包衣的代王旁支。

还好,这旨意的下半拉是将代王这支子弟,从镶白旗包衣抬为正白旗汉军,算是让这支脱离了天子家奴的身份。直到再次走进知府衙门,曹颙才缓过神来。

封侯便封侯,令人庆幸的是,皇上还算清明,知道朱之琏是好官,没有让他回京去守祭,而是命他从子孙中择一人送回京城,以备春秋之祭。不知曹颙意外,就在朱之琏带人开中门迎钦差时,神情也有些恍等曹颙宣完旨,朱之琏才松了口气。

刘川伶俐,听曹颙介绍随行内官与礼部主事,就预备了两个银封。也不知两人满意与否,总之面上是过得去了。

那内官没有多话,只那主事在曹颙说完话后,交代了一句。那就是让朱之琏速速特定一个儿子回京,省得耽搁了春祭。

京中已经赐下侯府,由礼部使人打理,只等朱侯子弟回京,便能入住。

瞧着那架势,恨不得立时便要从朱家带个人走。

朱之琏并不是狷介之人,脸上已经褪去沉重,只剩下封侯的欢喜,看不出半点异色,道:〃今日天色已晚,想来两位大人也不好动身返京。不知两 位大人预备何时启程?下官打算让长子与两位大人同行,还要请两位大人多多看护。〃

郡主事看了看那内官,见他不说话,便道:〃今晚怕是要叨扰曹大人,明早回京。〃

随行侍卫留在总督府,这两人也就跟着曹颙,回总督府安置〃

次日一早,辰初时分,朱之琏便带了长子朱震来了总督府。

朱震二十五、六岁年纪,眉清目秀,对答之间,也显得温顺恭良。

因时间仓促,朱震先随着众人回京,他的妻儿,则在年后再回京。

内侍与礼官是奉旨带承祭之人回京,家眷如何,哪里放在心上。

知府衙门的红封虽单薄了些,总督府这边,也给他们预备了一份〃茶钱〃众人很是心满意足地回京了……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外管事(上)送走了钦差,朱之琏也离开后,曹颙才想起一件事,此后省苑城里多了位侯爷,爵位比他这个伯还要高。

〃如此也好,朱之琏添了底气,也是保定府百姓的福气!〃曹颙想到戴王氏案,略有感触。

宋厚却是看法不同,督府同城,关系本就微妙。但是因两人品级相差悬殊。各行其道,倒是也省是非。

如今,朱之琏封侯,爵位比曹颙这总督还高一级。

要是以后两人政见相合还罢小要是政见不同,也是麻烦。即便知府身份。撼动不了总督权威,可真要被人利用。督府发生龌龊,就要生出是非。

曹颙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分权而治是帝王之术。

别说是直隶,就是其他偏远行省,也不是督抚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像年羹尧那样的,情况特殊。是早年为了整合西北战事的缘故。到了今日。已成祸端。

曹颙不觉为难,却是难坏了清苑城里的大小官员。

钦差是腊月二十七到的清苑,知府衙门大开中门迎旨,多少人看到眼中。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全城的官吏便都晓得朱之殖封侯之事。虽说只是承祭前朝香火。可超品爵位在那里放着。不容人小觑。

知府衙门,不能说门庭若市,也是贺客不断。

要是开国初年。对于前朝苗裔,众人都会忌讳;现下,开国将近百年。朱之规又不是虚爵侯爷小还任着知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回京城做京官。

这想要巴结的,当然大有人在。

大过年的。谁会闭门谢客。这个时候连〃贺礼〃带〃年礼〃一起孝敬,却是正当时。

全城官员。连总督府都不例外。都使人往知府衙门送了份〃贺礼。过去。倒不是曹颙想要巴结朱之徒。只是花花轿子大家抬罢了。

这城里,留意他动静的人。也有不少。

要是他不给朱之琏留面子,落在外人眼中,就是两人相争的局面。

见总督府都向新侯爷示好。知府衙门越发热闹。

已经有不少官员猜测,等到正月初一那日,不知是总督府热闹。还是知府衙门热闹。

答案,显而易见。

初一大清早,总督府前就被来拜年的官员的车马堵得严严实实。

就连被众人观望中的朱之规小也带着家眷到总督府拜年,看得众人眼红不已。

他们倒是也想带家眷与总督府交际,可还没有那个资格。

昨日,刘川过来送的拜帖,提及朱之琏想要携妻儿来拜年之意。

朱之琏如此低姿态,让曹颙很是意外。

不过随即也就明白过来,对方是入仕三十多年的官场老人,即便这些年始终在知府任上,也不容小觑。要真是不通世事的书呆子 那早就被录官为民。

朱之琏知趣,曹颙自然欢迎至极。

倒是初瑜,颇为雀跃。

大过年的。本就该热闹,如今远在直隶小却只有他们一家三口。

偶尔有女眷来请安,也多是总督府属官妻女,品级相差太多。往来交际,都是阿谀奉承,使人心累。

这知府太太刘氏,在初瑜过生日时,曾来过一遭,知书达理,温顺内敛。初瑜对她印象颇佳。

听说她过来做客,初瑜使人预备了酒席。又同丈夫商议过,发帖子请了两位游击太太做陪客。游击是从三品。他们的妻子是三品淑人,在清苑城中的诰命中,品级不算最高。可因是总督府属下,又同知府衙门互相不统属邀请她们做陪客,也不失礼。

真要是过来个道台之妻作陪,刘氏反而要不自在。

梁传福之妻赵佳氏,四十来岁,穿着旗装,略显富态;谢天来之妻朱氏。则是汉式装扮,长相白净俏丽,看着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就跟二十几岁一般。

赵佳氏性子有些木讷,不喜多言;朱氏却是个伶俐的,能说会道,满屋就听她唧唧咋咋。

她不仅会奉承主人,还不忘尽好陪客的本分,一盏茶的功夫。口中已经是换了称呼,对刘氏从〃侯夫人〃成了〃刘姐姐〃对赵佳氏叫〃赵姐姐〃。

只有初瑜身份尊贵,她不敢来〃姐姐妹妹〃这一套,可称呼也成〃夫人。改成〃郡主〃。

就像是将各自丈夫撂在一边,要交几个闺阁好友一般。

原本有些生疏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四人中,最年轻的初瑜,也是快三十了。众人的话题,自是离不开各自儿女。

众人都不是头一回来总督府。多见过天佑。少不得从天结夸起 连赞初瑜好福气,三子一女都是嫡出。

四人中,刘氏与赵佳氏是娶了儿媳妇的。少不得又说了两句婆婆经。

初瑜听了,只是笑着听着。

她倒是不怕有将来有什么婆媳不和之事。曹家以孝传家,长辈们以身作则。〃;儿女都孝顺听是真的说了个小忤逆的媳妇,不用她说,儿子也会不依。

早年听丈夫说,要让儿女过了十八在嫁娶,初瑜当时还觉得太晚。这几年孩子们渐大,初瑜又感激起丈夫来。

不管是将儿子交给旁的女人,还是将女儿交给旁的男人,她这做娘的都不放心。或许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处事再周全些,她才能真正放开手。

只有朱氏,听得极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