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且不说这能力是否足够,刘闯的年纪。也就比诸葛亮大三岁而已。这种情况下,他实在不知道该教导诸葛亮什么,倒不如留给郑玄教导为妙。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耕读卧龙岗。求学水镜山庄。
刘闯就不信,郑玄的水平会比司马徽差吗?
而且,他留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实践。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那事必亲躬的毛病。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蜀国事必亲躬。
真的是他不知道培养后继之人?刘闯觉得,未必!
在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费祎,又有向宠这些人才,他还专门去培养姜维,希望为蜀汉留下人才。可这些人,在后来都未能够挽救蜀汉的命运……是大势所趋,也是缺乏实践。刘闯前世在读三国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小小的猜想。不是诸葛亮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不放心。
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从豫章逃亡襄阳……
诸葛亮想来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以至于让他养成了事必亲躬的习惯。
他不是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有些不太敢相信别人,以至于到最后,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刘闯不知道他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但他却希望,能够纠正诸葛亮的这个习惯。
诸葛亮沉吟片刻,轻声道:“那孟彦哥哥,也来高密吗?”
“呵呵,这个自然。”
诸葛亮顿时笑了,“既然如此,我自然愿意在郑公门下求学。”
++++++++++++++++++++++++++++++++++++++++++++++++++++++++++++++++++第二天一早,刘闯便带着诸葛亮,与郑玄请安。
在听了刘闯的想法后,郑玄也连连点头。
“孟彦所虑,也的确是有道理。
此前倒是我考虑不周,贸然占领四县,的确会使你兵力分散,反而不美。既然你无心安丘三县,那就依你所言,先在高密和夷安屯驻吧。不过,你今天最好还是去拜访一下王叔治,毕竟他才是高密令;至于夷安……”
郑玄沉吟一下,轻声道:“夷安长左子邑是个老实人,他与刘政交情不浅,你可以让子和出面与他说项,想来不会太难。毕竟你现在身无功名,只能暂时借居两县,以免落人口实。
我已联名幼安根矩等人,刘子正也愿意派人前往许都,与上奏于天子。
不过,这绝非短期可以促成,毕竟归宗认祖,还需要许多事情。我会促成朝廷尽快答复,然后与你一个功名,可以安心在此落脚。嗯,在此之前,你千万记住,尽量不要与彭璆冲突。”
“小侄明白。”
郑玄有些啰嗦,但刘闯听得出来,他对自己的那份关怀,是发自于内心。
刘闯心里也非常感动,不过他并未忘记答应诸葛亮的事情。
与郑玄一说,郑玄显得有些为难。
他毕竟七十岁了。说实话,精力已不似当年那般充足。
不过既然刘闯开口,郑玄也不好推辞。特别是诸葛亮也算世家子弟,他老爹诸葛珪,还有他的叔父诸葛玄,在琅琊郡也颇有名望,诸葛家也算是大族……郑玄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孟彦,你举荐孔明来求学,足见你也是一个好学之人。
我知你早年流落民间。刘勇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教导你,虽有你父亲留下的书籍,但想来所学不多。你父当年,文采风流。为天下人所称赞。你既然归宗认祖,便不可以弱了你父亲的名声。况且颍川刘氏,素以《春秋》《书》而著称,你若不能熟读这些,岂不落了你父威名?”
刘闯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世父的意思是……”
“正好你也要前来高密,就在我门下读书。”
“啊?”
刘闯心里一咯噔,不禁顿感头大。
我只是想让孔明求学,但是没说我也要来求学啊……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前世翻读郑玄著作时的那种痛苦。
郑玄精通《易》、《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等。更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训诂学宗师。他治学非常严谨,如果真的在他门下读书……刘闯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此事就这么说定。
你来高密,便住在我家里。
孟彦,我知道这或许有些为难你,但你既然身为子奇之子。就必须要继承他所学,否则的话,必被他人笑话。”
郑玄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刘闯知道。他恐怕是逃脱不了这个命运。
心里面无比纠结的答应了郑玄的要求,甚至为日后的生活,感到莫名伤感。
他这种纠结,若是被那些读书人知道,少不得又要一番口诛笔伐。这天底下有多少人希望能拜入郑玄门下而不得,如今郑玄主动要收他为弟子,他还觉得痛苦,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当然了,刘闯是不会把这种纠结告诉任何人。
与郑玄商议妥当之后,他在当天又去拜会了王修。
这王修,究竟何许人也?
三国演义当中,他是袁谭的部属,青州别驾。
袁谭死后被枭首,王修不顾曹操的命令,在袁谭尸体旁哭泣。
曹操因而赞叹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之后,王修被封为中郎将,演义中再未登场。
只是刘闯却没有把此王修和三国演义里的王修合而为一。
原因,就是那一句‘河北义士’,令刘闯一直以为,王修是冀州人,所以此王修是青州人氏,刘闯自然没有和三国演义里的王修联系在一起。在拜访王修之后,他发现这个人也是一个才学极其出众的人物。加之王修曾经游学颍川,所以对刘闯的态度,也显得非常友善。
他向刘闯建议,暂时不要渡过潍水,谋取安丘三县。
“此三县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且盗贼出没频繁。
倒不如让出三县,居潍水胶水之间,一来可避免与彭相直接冲突,二来若得机会,向东扩张,取即墨胶东,远胜三县。”
王修的建议,竟然和诸葛亮不谋而合。
这也让刘闯对他,不由得高看几分。
在和王修商议妥当之后,刘闯又匆忙拜访了刘政。
刘政听闻刘闯的请求,也没有推辞,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并表示会即刻前往夷安说项。
亲不亲,一家人,毕竟都是汉室宗亲!
刘闯在高密停留三日,便匆匆与郑玄告辞。
因为,东武传来消息,黄劭自郁洲山返回,带来了薛州的信息。
刘闯闻听,也是心急如焚。
薛州的三万海贼,是他立足北海的重中之重。
于是他向郑玄请辞,郑玄也没有挽留他,刘闯便让诸葛亮留下来,带着飞熊卫,返回东武。
不过,临行时郑玄也提出一个要求。
“益恩如今也到而立之年。
此前文举曾举他出仕,奈何因袁谭来犯。文举逃离北海,益恩至今仍是白身。
孟彦此次返回,就让他随你前去,也可以增加些阅历……反正过些时候,你们还要回来。”
郑益恩,名仁,大名郑仁。
他是郑玄的独子,实际年龄二十八岁,虚岁三十。
刘闯明白,郑玄是担心他手中无人可用。所以让郑仁前去帮忙。
若他真想要郑仁出仕,只需一句话,恐怕连彭璆也会乐颠颠跑来邀请。郑玄门下学生不少,可是能够帮助刘闯的人。并不是太多。郑玄的学生,大都功成名就,或者是一方豪强出身。
而刘闯虽然是刘陶之子,但朝廷一日不承认,就一日不得安稳。
试想这种情况下,那些功成名就者,谁又愿意为刘闯效力?
郑玄总不可能为了刘闯,不顾他门下那些弟子的前程。所以思来想去,也只有郑仁最合适。
刘闯心里,感激不已。
只是在这个时候。说什么感激的话。都显得非常苍白。
他当下带着郑仁一同前往东武县,同时心里面也在盘算着,该给郑仁怎样一个安排,才不会落了郑玄的面子。
为了这件事,刘闯也想了很久。
回到东武之后。他先是安顿好郑仁,而后立刻把众人召集一处。
“公美,薛州怎说你?”
黄劭看上去气色很好,只是肤色显得比以前黑了不少。
他笑道:“薛州也没想到。公子居然会杀回来……我到郁洲山与他相会之后,他也是非常吃惊。
不过后来公子在徐州连战连胜,令薛州更是心向往之。
上月公子大败琅琊兵,斩杀萧建,更使得他下定决心……薛州让我向公子请示,若郁洲山人登岸,当于何处为好?”
“不其!”
刘闯几乎没有考虑,便给出答案。
后世的青岛,如今的不其,正是薛州最佳登陆之地。
当然了,刘闯也可以选择琅琊县作为薛州的登陆地点。
可是,刘闯必须要顾及到臧霸的想法……三万海贼登岸,可不是一桩小事。
臧霸万一因此而产生误会,说不定会让两人原本并不牢固的同盟关系,在一瞬间破裂。所以,刘闯不能选择琅琊县,那边只有选择不其。他如今已经可以进入北海,那么下一步行动,就必须要尽快展开。
“立刻派人前往介亭,命太史慈率部强渡沽水,夺取不其。”
“那如果壮武县出兵阻拦,当如何是好?”
刘闯眉头一蹙,“告诉黄珍,命他率部屯驻介亭,监控壮武县动静。
若壮武不动,则相安无事……若壮武敢出兵阻挠,就一并将之灭掉。反正薛州登陆之后,我也要夺取壮武,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步骘闻听,立刻领命而去。
而今刘闯在黔陬屯驻兵马两千,其中有骑军六百人。
不其只是一个小城,根本无险可守,若要夺取不其,易如反掌。倒是壮武县城,城墙坚厚,若要强攻,只怕会折损许多兵马。以刘闯现在的力量,夺取壮武,还略显吃力。但如果壮武出城的话,刘闯却不会担心。以太史慈之能,想来对付一县兵马,并不是一件困难事情。
“公子,那咱们何时启程?”
“高密方面已经说好,高密令王修在两道岭修筑兵营,供我等屯驻。
至于夷安方面,还要等刘子和的消息,不过这算不得大事,不管夷安左伯是否同意,我誓取夷安。”
“喏!”
黄劭突然道:“可是公子,如今徐子明已经开始在东武、琅琊两县着手屯田。
咱们北上青州,东武县由谁来领?
这可是咱们进入北海的踏板,更不可能轻易丢弃,当如何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