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他派出信使前往中山之后,只觉一种莫名的疲惫。
沮授回到后帐,刚想要休息,却听得帐外有扈从道:“启禀将军,营外有一人,自称是受将军故友所托,有书信转交。”
故友所托?
沮授被袁绍封为奋威将军,他坐起来,走出军帐,“那人何在?”
“那个人把书信递出之后,便走了!”
说着话,扈从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沮授。
沮授打开书信,看清楚信上的字迹时,不由得激灵灵一个寒蝉。
他连忙摆手,示意那扈从退下,而后回到屋中把书信仔细看完,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颓然之色。
“元皓,终是远走辽东了吗?”
这书信,正是田丰所书。
他被人从邺城大牢救出之后,在渤海登船。
登船之前,他写了一封书信给沮授,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袁公官渡战败,我必死无疑……刘闯那小子派人把我从大牢中救出来,我本不愿意跟随。只是,巨言(也就是田释)为了救我,已投效刘闯。我不能为了我自己的名声,便毁了孩子的前程,所以只能前往辽东。
袁公为人刚愎自用,看似气度恢宏,实则心胸狭窄。
想当初,你我以为他是一位明主,不惜背叛韩馥,把袁绍迎入冀州。
可现在看来,袁绍这个人,恐怕难以成就大事。我去辽东之后,会到南山书院,此生不为刘闯出一谋一策。不过,公与你要小心。袁公虽败,可两位公子之间的争斗却会越发激烈。今袁公帐下派系林立,你再想恪守中立,只怕很难。所以你的处境会更加艰险……你如果真的呆不下去,便来辽东吧。咱们在南山书院,喝酒谈心,从此不再过问天下大事,未尝不是一桩快事。
另外,子翼(沮授之子沮鹄)而今为辽东阶下之囚,便为子翼着想,你也要尽早做出决定。
田丰的书信内容非常详实,确说到了沮授的心里。
只是。真的要弃官离去吗?
沮授心中犹豫不决,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黎阳,袁军大营。
袁绍兵败官渡,在酸枣收拢残兵败将。
而曹操此时。虽大获全胜,却已无力继续追击。袁绍在收拢了残兵败将之后,本想继续和曹操对抗。哪知道这天寒地冻,袁绍一下子染了风寒。他本是心高气傲之辈,一向看不起曹操。本以为这次出兵,可横扫河南,一统天下。哪知道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让袁绍非常恼怒,更极为不服。加之战败后的积郁,令袁绍一病不起,不得已只能暂时退回黎阳。
可谁料想到。他刚退回力量,便得到消息:幽州失守!
袁绍这时候想起了当初田丰的话语,忍不住仰天长叹:早知如此,悔不听元皓之谋。先平了那刘闯小儿。
想当初,田丰对刘闯是百般忌惮。
可惜袁绍当时认为。刘闯不足为虑,所以不肯听从田丰的计谋。
到头来……
袁绍心中后悔,可同时又生出一种嫉妒之心:我这次败给曹操,又丢失了幽州,岂不是说我比不得田丰?
帐下谋士郭图看出袁绍的心思,便偷偷向袁绍进谗言道:“我听说,那田丰在牢中得知大将军战败的消息,抚掌大笑,言大将军不听他之谋,故而才有此败。
袁绍本就有些不爽,听了郭图的话,顿时大怒。
他立刻命人前往邺城,准备取田丰性命。
可不成想,他的命令刚发出,便从邺城传来消息:田丰被人救走,而今下落不明。
袁绍怒不可遏,便下令抄没田丰家产,并发出海捕文书,准备缉拿田丰。
有道是,祸不单行。
就在袁绍准备发出海捕文书的时候,从中山国又传来一个噩耗:刘闯夜袭北平,袁熙战死。
中山国甄氏宗房,变卖家产,举家迁离毋极,投奔幽州。
袁绍虽然不喜袁熙,可不管怎样,那袁熙是他的儿子,是他的骨肉。
袁熙战死,令袁绍有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受,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怒道:“甄氏,如何要反?”
“据说,二公子急于反扑,却无粮草支援,缺兵少将。
无奈之下,二公子只得逼迫甄家筹集粮草,在短短月余,要甄家拿出许多钱粮。甄家不愿拿出这些钱粮,又担心二公子会怪罪,于是变卖了家产之后,反出毋极,前往幽州投奔闯儿。”
“商贾,果不可信!”
袁绍咬牙切齿的咒骂,可是一旁郭图却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主公,甄家固然该死,不过依我看,也是有人见主公战败,故而不愿尽力。
二公子屯兵北平,大可以从河间调拨粮草。然则……我以为,便是田丰被救走,也透着蹊跷。”
袁绍闻听,不由得眼睛一眯。
他不是傻子,如何听不出来郭图的意思。
“你是说……”
“主公英明!”
袁绍脸色阴晴不定,坐在榻椅上,一言不发。
许久之后,他深吸一口气,咬着牙站起身来:“传我命令,命沮授与我强攻幽州,务必要将幽州夺回来。”
他说完,又停顿一下。
“不过,那刘闯小儿也非等闲之辈,公与一人,未必是他对手。
嗯,便着审配为监军,屯兵乐城。我就不相信,那刘闯乳臭未干的一介小儿,竟如此厉害?”
郭图闻听,嘴角一翘,眼中顿时闪过一抹喜色。
卷四 冀州风云动 第300章 琐事(一)3/4 
十二月初,幽州迎来一场大雪。爱睍莼璩。
刘闯抵达桑干。
这桑干,位于夷水和治水交汇处,隆冬时节河水早已上冻。
荀谌在抵达桑干之后,便早早入城休息。也难怪,毕竟是年纪大了,自九月以来在五原起兵,三个月的鏖战,对荀谌来说的确是有些疲惫。如今,云中为田豫接手,荀谌总算轻松下来。
他带着家眷离开云中,在宁县和刘闯汇合,便启程赶往涿郡。
刘闯看得出,荀谌的情绪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低落。
对自家这个丈人,刘闯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他虽然助自己起兵,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却背叛了袁绍。
当然,荀谌并不是因为背叛袁绍而感到愧疚,只是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想当初,他和荀彧各执己见。
荀彧认为袁绍非成就大事之明君,而荀谌则认为,袁绍四世三公出身,雄踞河北必成大事。
结果……
曹艹而今奉天子以令诸侯,以少胜多,在官渡大胜袁绍。
这岂不说明,当年荀彧的选择正确,而他的选择错误?荀彧最初,也曾辅佐袁绍,后来认为袁绍非明主,乃至于和荀谌反目,离开河北。当时荀谌便说,能中兴汉室者,必为袁绍。但荀彧却说,他会找到一位能够真正中兴汉室的明君,到时候会证明荀谌的眼光错误……
到荀谌这个年纪,功名利禄已不再重要。
可是这颜面……特别是兄弟之间的颜面,格外看重。
荀谌起兵反袁绍,也就说明当初他和荀彧之争,他落在了下风。
所以,在返回涿郡的路上,荀谌闷闷不乐。
刘闯知道荀谌心情不好,所以也没有打搅他,抵达桑干之后,便在韩珩的陪同下出城巡视。
隆冬时节,桑干城外一片荒凉。
但见白茫茫一片旷野,万物寂寥。
刘闯在巡视一圈后,便返回桑干县城。在回去的路上,他向韩珩仔细询问了一些情况,命韩珩开始着手准备,来年开荒农耕。占城稻今年在辽西试种成功,刘闯准备开始在幽州大范围进行推广。不过这个过程,定不会太轻松。幽州有大片良田,只可惜人口实在是太稀少。
苏氏未能履行盟约,也让刘闯有些不快。
他之所以要招揽甄氏,便是为了能够警告苏氏……
不过,单凭苏氏和甄氏的力量,还是有些不够。刘闯已经决定,随着广鹿岛吉普盐的大量出产,他要加大对麋家的扶持。
“主公,二公子到了。”
在府衙门口,刘闯刚下马,便见武安国快步上前。
刘闯本打算让武安国留守云中,做个一方主将,可武安国在经过这一年的历练之后,对独领一军的事情,兴趣索然。按照他的说法:独领一军太过辛苦,国非做大事之人,愿从主公身边,牵马缀镫。
这厮竟然放着好好的将军不做,要跑来给刘闯做护卫。
刘闯本来不太同意,但荀谌的一番话打消了刘闯劝说武安国的念头。
“元稷为人憨直,每战身先士卒。
只是他并非独领一军的材料,若硬要他去独当一面,反而得不偿失。孟彦你而今地位曰渐高涨,昔曰身边亲随,也大都离去。以前,衡若元福跟随你左右,我倒是非常放心。可现在,你看你身边只一个李逸风,未免有些薄弱。便让元稷回去,这样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刘闯听了荀谌的劝说,便同意武安国回来。
反正他飞熊卫要重新组建,单凭李逸风一人的确辛苦,有武安国相助,倒是可以免去许多麻烦。
刘闯下马,把缰绳交给武安国。
“孔明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不久!”
刘闯点点头,便健步如飞,走进府衙。
衙堂
上,诸葛亮一袭火狐狸皮制成的红色裘衣,正捧着一卷《尚书正义》翻看。
见刘闯进来,他连忙放下书,快步上前向刘闯行礼,“兄长,这桑干风情,尚满意否?”
衙堂上并无他人,李逸风和武安国则在外面守候。
诸葛亮和刘闯说话,自然也就显得轻松随意很多,脸上还带着几分懒散笑意。
“有甚满意。”
刘闯把大氅取下,丢在一旁座椅上,示意诸葛亮坐下。
“偌大代郡,十一城不过两万户,人口堪堪过十万……孔明,这若是在豫州或者益州,亦或者在冀州青州,也就是两三城的人口。我从宁县一路过来,满眼荒芜,许多时候百里不见人烟。
人口如此稀薄,如何能成得事业?
特别是上谷郡的人口更加稀少,身受胡祸,我心中着实有些不太舒服。
想当年,我大汉何等兴盛,怎地到如今,却变得如此不堪?人口,没有人口,终究难以壮大。”
官渡之战,已经落下了帷幕。
袁绍返回邺城养病,而曹艹也在整顿兵马。
刘闯非常清楚,他接下来要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他虽然得了幽州,可是和袁绍相比,终究相差太大。
诸葛亮道:“哥哥又何必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