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司马懿执掌黄阁,已初见成效。
他的心思,也渐渐从和诸葛亮争锋上面转移,全力打造黄阁。司马懿知道,也非常清楚诸葛亮在刘闯心目中的位置。如果说诸葛亮是刘闯的大脑,那么他就要做刘闯的眼睛、耳朵,和爪牙。
相比之下,司马懿在刘闯心中的份量,未必就逊色于诸葛亮。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诸葛亮显得沉稳有度。
他想了想道:“袁绍一死,天下格局势必随之变化。
二袁绝非曹操对手,而曹操此时,想来已经把目光落在主公身上……亮以为,操贼接下来必然会加快对河北的征伐,避免主公趁机发展壮大。此前,主公一直是联曹抗袁,但接下来,恐怕要改变一下策略,联袁抗曹,以争取足够更多喘息之机,恢复元气,方能对抗操贼。”
建安四年,刘闯立足辽西,根基不稳。
当时袁绍气焰嚣张,随时有可能对刘闯产生威胁,所以刘闯制定下了联曹抗袁的对策。
现在,局势已经发生变化。
昔日最为强大的袁绍已经不在,袁尚袁谭非曹操对手,更何况兄弟阖墙,勾心斗角……在刘闯的记忆当中,袁谭在黎阳遭遇曹操的时候,袁尚念在兄弟之情出兵相救。可是后来,又因为这立嗣之事,主动攻击袁尚,致使兄弟关系彻底破裂,而后又与曹操结为亲家,引狼入室。虽则最后袁谭在曹操围困邺城的时候再次反叛,却最终被曹操诛杀,满门灭绝。
袁谭此人,不足以与之谋。
说好听一点,这个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要难听一点的话,袁谭反复无常,实乃一小人。
刘闯和袁谭共过事,对袁谭颇为了解。
想当初,袁尚被泰山贼围困,袁谭派刘闯去救援袁尚,却不与刘闯兵马。
最终刘闯偷袭般阳,大败泰山贼。袁谭又因为这件事,对刘闯心生敌意,后来更是百般刁难。
如此心胸,就算是袁绍把河北交给他,他也休想保住。
相比之下,刘闯对袁尚的感官,似乎更好一些……
“联袁抗曹吗?”
刘闯看了看其他人,见众人纷纷点头。
毫无疑问,和袁氏合作,共同抗击曹操,是刘闯目前最佳选择。
袁氏兄弟若能抵挡住曹操的攻击,哪怕是半年时间,刘闯就能够借此机会恢复元气。可问题是,他和袁氏早已反目,袁氏会愿意和刘闯合作吗?这个问题,才是刘闯要考虑的关键。
司马懿突然道:“主公不必担心袁氏不从。
而今的局势,由不得他袁氏选择……操贼狼子野心,早有吞并河北之意。袁氏若不与主公联手,必败无疑。相信用不得多久,袁氏就会派人前来邀请主公,到时候主公自可与之相谈。”
刘闯忍不住笑了!
司马仲达而今终究还不是后来的冢虎,更没有练成宠辱不惊的本领。
三国演义中,他和诸葛亮斗法,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给他,司马懿却毫不在意,反而询问诸葛亮的饮食状况,从诸葛亮的一些生活细节,便推测出诸葛亮的身体不好,命不久矣。
不过现在,他还是年轻气盛。
虽执掌黄阁,但还是有些看不得诸葛亮出尽风头。
司马懿如今执掌黄阁,其耳目早已渗透进了邺城,对邺城的风吹草都,都可谓是了若指掌。
他这么说,相信邺城方面肯定已有了这样的传言。
司马懿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刘闯展现他这段时间的成果。
的确,从辽东之战开始,司马懿远不如诸葛亮那样出尽风头。柳城一战,更被司马懿以为耻辱。鲜卑人那么大的动作,他身为黄阁之主,刘闯的耳目,居然事先一点消息都未得到。这绝对是一种失职!司马懿更因此,而感到羞愧不已……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两年来司马懿都埋头苦心经营黄阁,而今终于是初见成效。这次刘闯相召,也是他汇报成绩的时候。
自从为人父之后,刘闯感觉自己的心境与之从前大有不同。
他当然看得出来司马懿的想法,但也正合了自己的心思……
刘闯看重诸葛亮,但也需要有人来节制诸葛亮,以免诸葛亮成为历史上那样一个权臣。
“仲达所言,确有道理。”
刘闯看了一眼诸葛亮,又朝司马懿点点头,“既然决定与袁氏合作,那咱们便要为此而做好准备。
不过,袁谭不可与之谋,此人志大才疏,目光短浅,反复无常。
仲达可加强对袁三公子的打探,设法把咱们的这个意思传到他的耳中,让他主动前来求和。
这件事,我们绝不可主动!”
荀谌也微笑道:“主公有孔明和仲达,倒是相得益彰。”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视一眼,并没有任何交流。

第315章 新格局(下)

二人之间虽无深仇大恨,可因为刘闯有意无意的指使,令二人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对立格局。
而今,诸葛亮因车骑将军掾的身份,与刘闯手下的将领关系不差。
而司马懿则因为执掌黄阁,在麋芳的协助下逐渐淡化陈宫的影响力,也自成一脉……刘闯对两人之间的比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两人竞争。他只要能掌握其中的‘度’,便可以稳定局面。
++++++++++++++++++++++++++++++++++++++送走诸葛亮众人之后,刘闯只留下了荀谌。
“丈人,今温侯坐镇受降城,塞北鲜卑人也争斗不休,你看咱们何时可以进入五原?”
刘闯早就图谋五原和朔方两郡,特别是朔方,地处河套,土地肥沃,更让刘闯垂涎不已。
那朔方,原本就是汉室所辖。
当年南匈奴走投无路,归附汉室,朝廷将河套地区划给了南匈奴休养生息。
刘闯一直希望把朔方夺回来,一来可以作为自己的粮仓牧场,二来也能节制住南匈奴的发展。哪怕南匈奴和刘闯而今是盟友的关系,可刘闯对呼厨泉并不信任,相信呼厨泉也是这样的心思。南匈奴而今,方经历一场动荡。左贤王刘豹被杀,虽让呼厨泉声威暴涨,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波动。南匈奴现在也处于休养生息之中,可一俟他们恢复元气,必成祸害。
荀谌也清楚这一点。更明白刘闯想要夺取朔方的迫切愿望。
“孟彦的心思,我清楚。”
荀谌想了想,轻声道:“不过而今还不是和呼厨泉翻脸的时候。
若逼迫太甚,这家伙很可能会与鲜卑人勾结。到时候反而会造成整个塞北局势的改变。孟彦现在,需小心维系塞北局势,在鲜卑人内斗不止的情况下,设法割裂南匈奴和鲜卑人的联系。
所以。现在进入朔方,为时尚早。
不过孟彦可以慢慢向朔方渗透,分批向朔方迁移流民……待时机成熟后,可一举将南匈奴吞并。”
荀谌,竟存了吞并南匈奴的想法?
这让刘闯颇为吃惊,但同时又感到非常高兴。
他最怕荀谌会有什么‘天朝上国’、‘仁德治理天下’的想法。
不过现在看来,荀谌并非那种腐儒可比,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攻击性,恐怕比之刘闯更甚。
“此事。非同小可。需有合适人选进行操作。”
“孟彦莫非已有人选?”
“温侯霸则霸矣。然手段略显强硬。
他坐镇受降城,可震慑鲜卑匈奴,但若说到经营。还远远不够。我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请丈人代我选择。”
“说来听听。”
刘闯伸出三个指头:“陈宫、徐庶、孟公威。”
荀谌眉头一蹙。沉声道:“公台多智,然少于机变。
他和温侯相处最久,也最了解温侯之心思,可以配合得当。只是公台性情,和温侯颇为相近,都是强硬之人,不晓曲直之变,非适合人选。最重要的是,他而今坐镇平岗,维系大鲜卑山之安危,更兼顾辽东安危,不可以轻动。所以我以为,公台主持此事,非合适人选。”
“那元直呢?”
“元直手段高明,且机智百出,最为适合。
只是元直此前在受降城一战时,已建立威势……他身份过于敏感,一举一动都会为呼厨泉所关注,所以也不太适合。我倒是认为,孟公威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一来他声名不显,不会为呼厨泉所关注;二来他才干不俗,也知晓变通之法,进退得当,即便是温侯也对他称赞不已。
公威此人,或无运筹帷幄之能,但若说主持朔方之局,却是最好人选。”
按照刘闯最初的想法,徐庶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孟建为辅。
可是听荀谌这么一分析,他也觉得,徐庶的目标太大,很容易引起呼厨泉的警惕,的确不太合适。倒是孟建,才干和见识都有了。而且在朔方也有些时日,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既然如此,明日我便使子翼前往,密令于孟建。”
“对了,此前苏威传信,他已经与张燕取得联络……却不知孟彦你打算如何来解决张燕之事?”
刘闯眉头一蹙,露出一丝苦笑。
说起来,自从苏威和他说过张燕的事情之后,刘闯便命司马懿把张燕的情报汇总过来。
这张燕本名褚燕,冀州常山真定人氏。
黄巾之乱的时候,此人聚合少年为群盗,在山泽之间转战。后又在真定聚众万人,起兵造反。时博陵人,也是黄巾军北方大帅张牛角亲自招揽张燕,并将之收为义子,悉心调教。张牛角临死前,叮嘱部下,要跟随张燕,并对他的部下道:“要想活下去,一定要听从褚燕调派。”
张牛角死后,张燕感激张牛角的厚待,故而改名张燕。
此人剽悍,敏捷过人,故而黄巾贼多称之为‘飞燕’,也有人唤他做‘燕帅’。
根据司马懿整理的情报,张燕这个人眼光极为毒辣。
黄巾失败之后,他便知道黄巾没有前途,故而改黄巾之名,号黑山军,聚众百万之多。后来他还派人前往洛阳,向当时的汉帝,也就是汉灵帝请降。当然,他也是走了十常侍的门路,汉灵帝接受了张燕的请降,还封他为平难中郎将之职。在当时,张燕已经算不得盗匪山贼。
可惜,随着董卓入朝,天下大乱。
二十二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张燕也曾率部前往。
可由于他当年走的是十常侍门路,所以他那个平难中郎将的职务。并不被诸侯所接受,更极为排斥。
张燕无奈之下,只得离开联军,返回河北。
袁绍夺取冀州后。雄踞河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