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山盗墓贼-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图上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只有十二公里,但走起山道路程却变成了几十公里。而且山路又高又窄,山道的宽度只有几米,勉强算是单排双车道,两个宽点的车错车的时候都要使劲靠边加点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刮到一起,道路的一边是山壁,另一边就是大陡坡的悬崖。在这条路上每年都会有十几起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

    不光是大核桃镇到临海的道路如此,临海市往外走的唯一道路也是如此。尤其是一段叫老岭的地方,外地司机开车到那里都需要雇个当地司机开过去,自己是不敢开的。

    这样的情况直到陈子杨上大学的时候才有所改观。新修建的一条沿江公路顺着鸭绿江一直通到了鸭绿江入海口处的东丹市,现在从大核桃镇坐车到临海市只需要十几分钟,而且非常的安全,道路平坦,虽然一边依旧是山壁,另一边却是鸭绿江的美景,在这青山绿水中行驶,把出行变成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特别是老岭地区,现在早已经不用再走山道了,一条2776米的临海老岭隧道贯通了老岭山脉,不但使得临海市到附近的黑水市的车程缩短了近一个小时,更避开了山道,不用让人再提心吊胆的开车了,这是陈子杨印象中他家乡最实际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了。

    不管是临海市还是大核桃镇,按照国家的划分都属于艰苦边远地区。在十年前的国家地图上,大核桃镇是最细的那根线的尽头。唯一从这里连出去的线就是连到临海市。因为沿江公路已经修好十几年了,所以现在在地图上连着大核桃镇的线已经不只一条了。这么偏僻的地方,就算是按现有的通行方式来讲,都属于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的地方,更不用说几十年以前了。

    但就是这么个地方,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却被日本人死死的把在手里,修公路修房屋,甚至连大核桃镇都是日本人一手建立起来的,连大核桃镇通往临海的铁路也是日本人建的。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要费这么大的劲来建设一个这么偏僻的小镇?就是为了这里的矿产资源。

    在清朝的时候,临海市就是当时清朝几个最大的林场之一,直到现在临海市的林场也依然存在,不过现在早已经不再砍伐木头了。从人砍马拉,到停止砍伐前的火车运输,整个临海林场就是一个中国林业近现代的演化史。

    陈子杨记的他小的时候这里山上的树木非常的多,以至于他最开始学会写字的时候,把“临海市”错写成了“林海市”,足见这里的木材资源是多么的丰富。

    临海市不光只有木材资源,矿产资源更是丰富。临海市下属各乡镇的煤矿、镁矿、铅锌矿以及大核桃镇的铁矿等矿产资源应有尽有。甚至在鸭绿江对面的东朝仅一江之隔的山区,也有一个全亚洲排名第三的稀土矿。如果不考虑国家之间的界限的话,整个这一片长白山山区全是矿产资源。而且资源的质量非常的上乘。

    就拿大核桃镇的铁矿来讲,当时这里的铁矿石的含铁量基本都在70%以上,那可真是纯纯的铁疙瘩,铁矿中的富铁矿。不然的话,当初日本人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力气建设这里了。当然,这么好的铁矿石现在早已经开采光了。

    八十多年前,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到处抢夺各种资源贯彻执行他们的“以战养战”的策略。当时的大核桃镇只有三户放牛为生的农户。后来日本人在这里发现了高质量大储藏量的铁矿,于是在这里修路建房,才有了现在的大核桃镇。

    当时的大核桃镇不像其他的一些城镇是被日本人占领的,这里是被日本人建造的。当时在这里居住的有一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溥仪藏在这里的安全有所保障。

    本来日本人是想安排溥仪从这里经朝鲜去日本,却没想到原子弹的爆炸加速了日本的败亡。溥仪还没来得及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无奈之下的溥仪便在这里宣诏退位了,这才有了龙陨之地一说。

    求收藏、推荐、评论,各种求,谢谢。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章 失业了

    (全本小说网,。)

    新中国建成之后,大核桃镇铁矿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地方政府接手后,大核桃铁矿逐年换代升级设备,干的也是红红火火。

    大核桃镇上的居民,基本都是大核桃铁矿的职工或者是职工的家属。陈子杨的父母也是如此,两人都是矿上的职工。陈子杨从小就在铁矿开办的矿山子弟学校上学,大核桃铁矿子弟小学,大核桃铁矿子弟中学。也就是在大核桃铁矿子弟中学,陈子杨被血灵碑吓得三年没敢去男厕所。

    这个小镇的人简单而朴素,这里的生活宁静而安逸。正是这样的原因,再加上老道当初的告诫,嘱咐陈子杨以后工作了不要离家太远。让陈子杨这个懒人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像他的其他大学同学那样选择留在那些一二线的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核桃镇,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因为陈子杨是个大学生,再加上他父亲是矿上的老职工的关系,他很容易的成为了矿上的正式职工。陈子杨刚工作的时候是2004年,那个时候正赶上了矿上效益最好的时候,再加上当时铁矿的加速发展,铁矿正在引进信息化软件,而陈子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连他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专业,于是他就被分到了铁矿机关的信息科工作。

    在当时来讲,一毕业就能进到铁矿的机关工作,让人羡慕不已。

    陈子杨在信息科的工作很简单,也很轻松。每天他只需要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前一天系统自动采集好的数据整理并且录入系统就可以了。

    除了偶尔打几条sql语句帮助别人查询一下数据之外,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干。再就是极个别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导致的系统崩溃,只要按照外包软件商给的操作说明书调试几下就行,要是还修理不好,就打电话给外包软件商,让他们派人远程网上修理。

    这个时期的陈子杨的生活是最惬意的。刚刚大学毕业就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上班的时候喝喝茶水,看看报纸,和同事们吹吹牛皮,小日子过的甚是滋润。对于一个像他这样没有上进心的懒人来讲,这无疑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几年之后铁矿的效益慢慢的开始下滑,又过了几年,铁矿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陈子杨认为最为搞笑的事情是,别的总公司给子公司的任务都是让你赚多少钱,可是当时上级给大核桃铁矿的指标是每季度的亏损不要超过多少钱!可见当时铁矿都不景气,大环境就是如此。即便是如此宽松的政策,依旧没法制止铁矿经济的下滑。

    大核桃铁矿一个季度的亏损指标只用了一个月就超额完成了!

    作为矿上的职工,陈子杨和他的同事们并不是很了解为什么钢铁行业会落魄如此。他们最关心的也不过是衣食住行。首先最要命的是连续的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好不容易等工资补齐了又告诉他们以后只发基本工资,接着是铁矿的减产和间歇性的停产,再后来连基本工资的发放都成问题了,只给每个人一个月500块钱的生活费,再然后就是大批的非正式职工的解聘。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陈子杨基本上算是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准下岗职工。

    世事无常,当年那么红火的炼钢高炉如今再也不冒烟了,当年的风光不再了。陈子杨作为矿山子弟也算是亲眼见证了他家乡这里铁矿的兴衰。效益好的时候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不好的时候也能要了一堆人的命。

    其实说陈子杨是个下岗职工有些夸张了,但是陈子杨现在和停薪留职没有什么区别。矿上的职工每个月领着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大家都想着另谋出路。年轻点的和有能力的走出山沟去找工作,勤快点的到附近的县市打打工,外边有亲朋好友的都去投靠。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时候的陈子杨发现他有些尴尬了。

    三十出头的年纪,一无所成的事业,从小的养尊处优,花了六、七年的时间养成的懒散的工作习惯,到现在陈子杨傻眼了,他根本就没有就其他的谋生技能。

    出去找工作,年龄没有优势;在小镇附近找工作,又觉得赚钱太少,而且比较累。赚钱多的工作他又干不了。一来二去陈子杨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他没钱了!

    陈子杨工作的几年,除了生活的必须花费,倒是也剩下了一些钱,可他刚刚把全部的积蓄买了套房子,但是现在这房子不能当饭吃啊,不能当钱花啊。

    陈子杨现在就是如此,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好在他的父母都退休了,退休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最起码父母的生活有了保障。而陈子杨因为缘分没到所以一直没有结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家庭的拖累,他想放手干点什么也都是可以的。

    陈子杨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混着,期间他也尝试了很多的赚钱方法。他考过公务员,托关系找过工作,开过网店,上网写过小说……但是无一例外的,每个故事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考公务员陈子杨没进过一比三的面试;拖关系找工作需要的人情他也拿不出来;开网店卖点东北的土特产他一个月只卖了三笔,剩下的没卖出去的蘑菇和木耳因为存放不当都招了虫子;上网写小说写了六十万字愣是没签约,推荐票从头到尾只有三票,有两票还是他自己投的,另外一票还是在论坛求来的。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陈子杨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眼看着半辈子都要过去了,连个老婆都娶不到,父母天天在他的耳边唠叨工作和娶媳妇的事儿,烦的他每天晚上都出去找朋友喝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