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山盗墓贼-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就会高于原来的地表。

    但是在干工程的时候,这样子高出来的部分是不被允许的,所以通常这部分高出来的土壤会被铲平,然后把多余的土壤运到其他的地方堆放起来,这也就导致了虽然从外表上看,刚刚干完工程的这一片区域的表面与其他地方持平,但是实际上这一部分回填地域下方的土壤缝隙非常的多。

    而回填的这部分土壤因为缝隙比较大,如果在常年雨水的冲刷之后,这些回填土中细小的颗粒就会被雨水冲刷进土壤中的缝隙里,这也就导致了土壤表层的颗粒照比挖开之前会略微的粗一些,因为细小的沙粒都已经跑到地下去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回填的部分经过常年的雨水冲刷之后,表层的细小沙砾进到了地下,填满了地下的缝隙,也就导致了地表上土壤的减少,这样看上去这一片区域就会比别的地方略微的矮一些。

    当地表下沉之后,建造在地表上方的围墙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地表下沉的并不算是太厉害的话,这些围墙上就会出现一些因为受到了挤压才会出现的裂缝,如果地表下沉得厉害的话,很有可能多少年之后,这段围墙就会完全的坍塌。

    虽然之前山庄的火非常大,但是山庄着火的主楼在整个山庄的中心位置,离这些围墙非常的远,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围墙上的裂缝与大火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与地表的下沉有关。

    综合了砂粒的大小,地表的高低以及围墙上裂缝的痕迹这几点要素,陈子杨判断出,整个山庄西侧曾经被挖过一个大坑。很有可能那里就是之前挖出来的通向古墓的通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9章 干燥的土壤

    (全本小说网,。)

    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之后,陈子杨来了精神,他赶紧把自己买的工兵铲拿了过来,顺着西边的围墙走了一圈之后,陈子杨选定了一处围墙上的裂缝比较多的地方,准备下手。

    围墙上的裂缝比较多,证明这里的地面下沉的比较厉害,很有可能这里就是之前通道的正中心,同时陈子杨看了一下远处的山脉,这个地方正好处于了一处山峰的山脚处。

    山脉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板块互相挤压的作用,山脉形成的地方受到的挤压力比较大,所以板块中的土石被挤压的突出了地面,就形成了山脉。所以通常来讲,山脉形成的地方不可能出现地面的塌陷,除非这里下面的土被动过。

    陈子杨回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新闻,新闻中说,有一些地区因为过度的抽取地下水,或者是过度的开采挖掘地下的矿脉,而导致地下出现了大面积的空洞。时间一长,这里的地面就会无缘无故的塌陷,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地下空洞的作用。

    想到了这里,陈子杨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从地面出现凹陷的面积来看,之前这里被挖出的那条通道一定非常的宽,至少有十几米的直径。大概的找到了这个凹陷处的中心位置之后,他就动起手来,一铲一铲地向下挖去。

    陈子杨采用的是快速挖掘法,只是单纯的在一个地方向下快速的挖着,并不是打盗洞,因为他想要确认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这一点只有在挖开表层的土壤之后才能确认。

    这个时候陈子杨想到了探墓的神器洛阳铲,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用过洛阳铲,但是关于洛阳铲的使用在《土木工集录》中有详细的记载,属于闻字诀的一部分。

    毕竟洛阳铲可以快速的把地表以下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土层详细的展现在人的面前,这个时候就是洛阳铲发挥它应有作用的时候,不过因为地处东北的关系,陈子杨一直没有机会弄一把洛阳铲进行实践。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反过来的道理也是一样,一件再好的工具如果用得不是地方,那么这件工具也起不到应有的用处。

    东北的山区基本都是石头山,土层非常的薄。所以东北的大型陵墓是比较少的,毕竟开山建陵的工程量太浩大了,而东北地区一直没有什么国力强盛的政权,开山为陵的唐朝虽然与东北地区的渤海古国有来往,但是渤海古国的国力比大唐可是差的太远了,根本就不可能开山建造比较大的山陵。

    所以在东北地区的大型陵墓基本上都是依托于山体内部的自然裂缝,或者是山体内部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要不就是把地下水系的水排掉之后剩余的地下水道建造陵墓。

    虽然之前的渤海地宫借鉴了唐朝时期开山为陵的方法,把自然的山体裂缝利用石块加固,并且在石块的缝隙当中灌注铁水,但是毕竟只有一小部分区域是这么做的。如果当时渤海地宫全都是以这种方式加固的话,也不会因为那个巨大的金钟的轰鸣声而导致山体全面塌方了。

    陈子杨一边回想着渤海地宫的事情,一边加快了手里的速度。这把工兵铲真的非常的好用,尤其是新铲子的铲头更加的锋利,不一会儿的功夫,陈子杨就挖到了地表以下三米多深。这个时候累得浑身大汗淋漓的陈子杨发现了一件怪异的事情,这里的土壤有些奇怪。

    正常来讲,从地表处向下挖,如果挖得越深,土壤就会越紧实,同时土壤也就会越潮湿。地表的土壤由于经常受到阳光的曝晒,所以地表土壤的水分都蒸发掉了,这样的话地表的土壤就比较干燥,同时挖起来也比较省力,因为缺失水分的土壤大多呈砂粒状态,颗粒之间的粘合性比较低,更容易让工具插入。

    但是随着地表深度的加深,阳光无法晒到那么深的地方,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就保存了下来,这样越向下挖的话,土壤的粘合性就越强,同时土壤中蕴含的水分也就越多,因为里面含有水分的关系,土壤的颜色也就越深。

    甚至于在丛林的野外生存法则当中,有一种从土壤中取水的办法,就是利用了土壤中蕴含水分的这个道理。在丛林当中,就算是在旱季的时候,土壤下方蕴含的水分也是非常的多的。当野外生存的人缺水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找一个背阴的地方,挖开表层的土壤,向下挖一米多深之后,蕴含水分的土壤就露了出来。

    这个时候只需要用吸水性比较强的毛巾包裹住富含水分的土壤,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土壤中的水分就会被毛巾吸出来。然后只需要用力地拧干毛巾,毛巾中吸出的水分就会一滴一滴的滴出来。

    可是陈子杨越挖越觉得不对劲,这都已经挖到地表以下三米多深了,可是这里的土壤依旧非常的干燥,根本就看不出孕含水分的样子。虽然这里并不是什么丛林,但是土壤当中也不应该一点儿水分都没有呀。

    挖了这么久,陈子杨实在是有些挖不动了,他抓了一把坑底最下方的土壤,然后艰难的利用工兵铲爬出了这个三米深的大坑。坐在坑边的陈子杨仔细看着自己从坑的底部抓出来的那把土,并且把这把土和地表的土壤进行对比。

    除了大坑底部的土壤更加的紧实一些之外,两种土壤看上去竟然一模一样,不管是颜色还是砂粒的大小都非常的接近,陈子杨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就算是这片区域都是被回填的,但是三米之下的土壤和地表土壤的形态不应该如此的接近。刚刚回填的时候,这二者的土壤肯定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这十几年中有多少的雨水会渗进土壤的下方,三米之下的土壤一定会残留一些水分,不会这样的干燥。

    而且之前老吕说过,那颗巨大的钻石从他的手中脱落之后,便像一个钻头一样钻进了地底深处,就好像是那些土壤都会自己躲避这颗钻石一样,当这个钻石钻到了很深的地下之后,从那个深坑的底部竟然涌出了大量的清水。

    在老吕和陈子杨探讨这件事情的时候,两个人也曾经简单地研究过,很有可能这颗钻石有什么特性,会中和土壤的成分,当钻石掉到了很深的地方之后,应该是这个钻石造成的洞连通了某条地下水脉,所以那些水才涌了出来。

    这些水涌出的量非常的大,并且水流也非常的急,所以老吕等人逃出去的时候,那个地下的陵墓都快被水给淹没了。照这么看的话,这里下方的土壤应该比别的地方的土壤更加的湿润才对,不应该这样干燥啊。

    抓着这把砂土,陈子杨仔细的看着,他把这捧砂土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之间倒来倒去。一边倒着,陈子杨一边在想着这土壤的怪异之处。这个地方真是奇怪,为什么这里的土壤会这么干燥呢?

    陈子杨怎么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于是他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一趟陕西之行遇到的怪事也太多了,一件接着一件,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陕……陕西?陕西!我的个乖乖,这里是一处养尸地!”

    在《土木工集录》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陕西土地质厚而干燥,往往掘地三五丈而仍不见水。这种土质最容易产生僵尸。也正因为如此,在陕西西部的一些地区,丧葬风俗特异,人死后不能马上埋葬,必须让尸体暴露在空气中。直到血肉化尽,留下白骨之后再下葬,就是为了避免尸体埋入养尸地之后,历久而不腐,变成僵尸。

    难怪这里的土壤会这样的奇怪,地表之下三米多深,也看不到土壤中润含水分,这里应该就是一处养尸地,想通了这一层,陈子杨瞬间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里根本就没有龙脉所在。

    之前他把附近的山脉走势全都看了一遍,但是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龙脉,本来陈子杨自我安慰,他认为山庄的修建的位置与陵墓的位置之间有一些误差,是因为人为选择修建山庄地形的关系。

    但是后来陈子杨越想越不对劲儿,一公里的距离说短不短,可是说长也不长,尤其是放在山脉中来讲,一公里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是这个山庄的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