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他提议的这些改变,其实并不会根本上的改变大唐的现有教育以及科举制度,因为戴玉刚自己都说了,如今地方上的科举考试已经是流于表面,根本没啥用了。
 这改的,更多的还是称呼上的改变,或者说是观念上的改变。
 而这事,哪怕是李轩在过去二十年里,其实都没有去动的。
 虽然他搞现代教育体系,搞了各省会试以及金陵会试,其内核基本上已经是和后世的教育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非常相似了。
 但是对于传统的称呼以及一些观念,李轩依旧懒得去搞。
 反正不改也没什么影响,还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这个戴玉刚,却是打算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想要彻底废取消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的功名,直接废除地方科举。
 不得不说,这个胆子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人戴玉刚可不是什么新式教育以及科举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传统读书人,前明进士出身,大唐王师进军江南后,他就是和众多前明官员一样投了贼。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爬到了外务部尚书这个职务上。
 算起来,他也应该是前明降官里,混的最好的一个了。
 而这样的一个传统读书人,正儿八经的前明进士,竟然是高举着改革的旗号,打算把传统科举彻底送进垃圾堆,不得不说,这想法很大胆。
 除了戴玉刚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引起了李轩的注意,不过这个人倒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中枢重臣,而是地方大员!
 此人就是现任广东巡抚周毅然,这个人也是大唐帝国里比较出名的一个封疆大吏了,早年的履历不说,光光是巡抚,他就干了四任,先后在皖北、河南、湖北、广东担任道员、巡抚,历时十三年之久!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满天飞
 周毅然在大唐刚统一华夏的时候就已经是封疆大吏了,然后基本上三四年换一个地方,如今在广东那边担任巡抚。
 按照资历来说,他其实很早就能够调回京畿任职了,调回京畿最少也是一个右侍郎,熬几年就是左侍郎,然后按照正常途径升为尚书。
 但是这么多年,他却是一直在地方任职,这倒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能力太强。
 这个人,你要说发展经济民生嘛,其实手段也就一般般,不过李轩看重的却不是这一点,而是这个人在维持稳定,整顿吏治方面很有一套。
 这十多年来,李轩基本都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把他调过去灭火。
 这整顿地方吏治的手段,他可是刚刚的,这些年里,被他弹劾丢掉官帽子的从四品以上的官员,少说也有上百个了。
 为此,他博得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外号,人称‘州官’。
 这个外号来的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他姓周,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那种人。
 俗话说只许州官方火,不许百姓点灯,他周毅然自己也绝对谈不上什么两袖清风,纵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贪腐,但是小问题多的很,时不时的都会被人弹劾。
 要没李轩亲自保着他,早被督察院干掉了。
 但是他自己不是两袖清风,却是要求别人两袖清风,尤其是属下的官员,谁敢贪腐他就干掉谁。
 惹得不少官场中人对他都是恨得牙痒痒!
 他自己要是两袖清风了,外人也就不说什么了,偏偏他自己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再加上他姓周,久而久之,‘州官’的称呼也就被人给戴了上去。
 这人在广东担任巡抚也不过三年,亲手弹劾了三百多名官员,被他弹劾的这些官员,包括他的前任,上一任的广东巡抚,自然是下场好不到那里去的。
 上一任的广东巡抚本来已经是被调往浙江担任巡抚了,被他弹劾之后,迅速引来了中央督察院的调查,这人的下场嘛:斩首弃市。
 而广东官场上,换掉了三分之二的知府或知州,一半以上的县令!
 基本上就是一场大清洗,而清洗的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前些年已经是风气败坏,甚至民间都是怨气极大的广东官场,风气一下子就是好了起来了。
 官场风气好了,这民生经济发展的也就更加快速了。
 去年广东那边的农林渔等第一产业的产值,增加了至少五个百分点,别以为这五个百分点很少,这里头占据大头的可都是农业,农业受限于土地数量,想要增加那可是千难万难。
 而工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其增长腹地更是达到了三十七个百分点。
 增长的如此恐怖,里头固然是有着最近这些年因为高压蒸汽机在工业制造以及交通上的应用有巨大的关系,但是也是和当地的努力分不开的。
 三年前,广东那边的经济总量,在整个大唐帝国的各省道里,名列第四,位于江南道、浙江省、皖南道之后。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其经济总量却是已经超越了浙江和皖南道,名列全国第二。
 这一切,大体上都可以算成是周毅然的功劳。
 嗯,尽管他本身并不太懂的怎么发展民生经济,但是他却是知道该如何为发展民生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样的人,自然也就一直受到了李轩的重视,哪怕是他自身也不是什么好鸟,都被督察院那边弹劾过好几次,但是李轩还是保着他。
 怎么说了,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办事,更怕你带着别人一起贪。
 周毅然这样,自己贪一点,但是却不准别人贪的行为,而且还能办事,李轩还是能够接受的。
 周毅然本来是待在广东那边的,但是元宵前却是返回了金陵城,进行常规述职,这刚好碰上了马维病亡,此人自然也是不敢落于人后,在面圣述职的时候,也是通过各种话暗示了一番,说什么在外头任职虽然也是为圣天子效忠,但是自己却是更想要在圣天子身边效忠之类的。
 随后也是上了一份足足两万多字的折子,详细谈了各种问题,在教育上,他基本也是赞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动,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科举的变动,他也只是略微提了提。
 而更多的篇幅,却是用在了宣传上,他对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更是引申到了舆论宣传方面。
 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因此舆论问题是又要堵,又要疏。
 他提出现在的大唐朝报在疏导舆论方面还有极大的不足,有不少的改进空间,比如说大唐朝报的文章一直都是保持着严肃的官方口吻,这里头固然有着严肃性,但是大唐朝报上,主要以各种政治文章为主,偶尔有一些文学作品以及科普作品以及更少数的商业广告。
 这样的报纸,毫无疑问是天下官员们以及地方的上流阶层必看的,但是这样的报纸,普通人却是不爱看的。
 过去的这些年里,地方上已经是出现过不少次的私办报纸的案件,每一次出现都是让礼部朝报司方面如临大敌,而翰统也是紧张不已,这私办报纸,向来是大唐的禁忌,谁碰谁死。
 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有众多人想方设法绕过去,比如说直接办报纸不行,那么他们就通过出书的方式来,把内容都印刷成书,然后公开便宜出售,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发行一期。
 这也是陆续迫使大唐方面加强了对书籍的出版监控,以往出版书籍可不用什么审批之类的,但是现在,想要出书,首先得经过审核获批后,才能够大规模印刷并公开售卖。
 而有些人,干脆是直接自己私底下搞个印刷机,然后印刷只有一张纸,两张纸,也不称之保持,而是称之为传单之类的,上面刊登各类通俗故事,笑话之类的。
 当然了,这种事也是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的。
 不过总不能这么一直下去啊。
 大唐朝报开了头,民间对报纸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所以这私自办报的事,才会屡禁不绝。
 针对这种情况,周毅然提议在大唐朝报之外,再设立若干偏向于平民化的报纸,一方面是满足普罗大众的看报需求,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可以让大唐官府的声音通过这些平民化的报纸,更好的覆盖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提议让李轩非常感兴趣。
 他说的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大唐朝报因为其特殊性,文章都得必须保持严肃性,哪怕是刊登的商业广告也都是正儿八经的。
 因此看大唐朝报的人,普遍也都是官员以及地方上的上流阶层。
 普通人的话,并不是大唐朝报的主要读者群体。
 但是普罗大众也是有看报纸的需求啊。
 甚至是上流社会的人士,他们虽然看大唐朝报,但是不代表他们不看通俗化的报纸啊。
 要不然,这些年为什么总是会有私办报纸的案件出现呢。
 市场有了需求,有了利润,自然有人冒着风险去做。
 如今周毅然的提议,刚好符合了李轩的想法,这报纸嘛,甭管是严肃的政治报纸,还是偏向于实用性的科普、商业报纸,或者干脆是刊登各种离奇故事,八卦新闻的低俗报纸,都要有。
 而且都必须是官府主办,纳入官府的监管之中来。
 戴玉刚和周毅然这两人都是让李轩有了兴趣,而这两个人在资历和能力上,都是不算差的,足以进入御书房了。
 所以仔细考虑了几天后,李轩就是把候选人圈定在这两个人身上,然后陆续召见了这两个人进行面谈。
 这种面谈,可是要比折子上说的事多多了,李轩将会从多个方面去判断这两个人的施政方案优劣。
 不是去评判他们的能力,而是评判他们的施政方案。
 因为单就能力来说,能够爬到这种级别的官员,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唯一的区别,大体上就是政治理念上的区别了。
 李轩先后和这两个人进行面谈的消息,自然是满不足,或者说根本就没隐瞒1
 于是乎,圣天子先后召见周毅然和戴玉刚两个人的消息,瞬间就是传的整个金陵城满天飞,而且如今的江南大铁路以及金陵城到河南开封的铁路已经是初步成型,各种信件通过铁路,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够传遍江南大铁路以及京开线的沿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