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校期间两个人都是没有什么交集,如今多年过去了,这两个人就是更加没有什么交际了,一个只是苦苦熬资历的中尉,一个却是深受军方大佬看重的军方新秀,陆军少校,这两个人没法比。
 所以还在大阪城的时候,毕志安就是没有找到应易康这个老同学边上去。
 他不是不知道如今应易康前程远大,如果拉拢好了关系对自己的仕途大有帮助,但是他也是有着自己的骄傲的,大家都是同期同学,而且自己的年纪还比应易康大一岁呢,哪能拉下脸面去贴应易康的冷屁股啊。
 他可是知道,应易康这个人素来高傲,在军校的时候就没把大多人放在眼里,如今自己找上门去叙旧,说不准人家还会问上一句:你谁啊?
 而这种事还真的存在,当毕志安的部队,被加强到应易康麾下之后,那个应易康是真的没认出他来。
 不过认不出来了也是很正常的,武学堂各科里,步科的学生是最多的,每一期都有两三百人呢,多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四百多人,这些人往往会分成好几个班级,哪怕是同窗三年相互之间不认识也是很正常的事。
 应易康没认出来毕志安,毕志安也不会自讨无趣自报家门,所以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这种情况却是没有持续多久,四天后,应易康的部队又是抵达了一座扶桑城池下,这城池乃是织田信长控制下的一座城池,不大,但是却是修建的极为坚固。
 为了打下这座城池,应易康亲自指挥部队展开进攻,足足耗费了一天半的时间才是拿了下来。
 此战中,双方的整体表现没什么好说的,这些扶桑土著,哪怕是织田信长的部队也是不可能挡得住大唐陆军的猛攻,唯一让应易康值得注意的是,分配到他麾下的大阪守备团第三步兵队表现的相当不错。
 发动总攻的时候,这个第三步兵队率先登上了城头,一举破敌,而且其队长也是亲自披甲上阵杀敌,这份胆气倒是让应易康刮目相看了。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毕志安
 应易康虽然不知道毕志安是自己的同学,不过却也是知道这个人是个贵族子弟,而军中的贵族子弟,不说能力怎么样,但是普遍都比较惜命,尤其是那些世子们,他们大多只是来军队镀镀金,都想着保住小命回家继承爵位呢。
 而和毕志安这样亲自披甲带着部队猛攻城头敌人的贵族子弟将领,还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也就稍微了问了一句,然后竟然是发现这个敢打敢拼的手下,竟然还是自己的武学堂步科同期同学。
 这世界,还真的小!
 不过虽然发现了毕志安是自己的同学,不过应易康也是没有给予额外的关注,他的同学多了,武学堂里的步科同期都有两百多人,这还没有算上炮科,骑科,辎重科等其他科的同学呢。
 然后还有御学堂里的同学也有不少。
 如果是个同学他都得多看一眼,那多累啊。
 再者,他素来自视甚高,这些同期同学里,能够被他放在眼里的,也就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那几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了,比如前些时候从国内寄信来,说自己即将奔赴西北的御学堂同学江清风。
 在他心里,算得上自己同学的,也就那么十来个人而已,其他的都是路人甲乙丙丁,他的人生和他们注定是没有什么交集的。
 因为他们之间的人生差别将会非常大,如今不过几年而已,他就已经是少校了,而他当年在武学堂的同期同学,绝大部分都还是尉官呢,甚至只有少数才是上尉,大部分还是和毕志安一样是中尉呢。
 再过几年,他应易康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中校了,而毕志安这样的人,能够混一个上尉就不错了。
 又过几年,他应易康都是上校,向陆军准将发起冲刺了,而他毕志安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差不多退役转业了,至少少数人才能够迈过校官的门槛,成为少校。
 十多年后,他应易康也许就是陆军准将,成为军方里的新生代将官里的一员了,而他的同期同学,绝大部分都已经是退役,剩下的少数人也只能是在少校、中校里挣扎,哪怕是继续熬下去,但是一个上校也就到头了。
 像是毕志安这样,没有进入御学堂的军官,这辈子是别指望成为将官了,哪怕只是准将,纵观帝国最近五年的新晋将官,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清一色的御学堂毕业。
 不分海陆!
 因为哪怕是海军军官,也是要上御学堂的。
 早年御学堂就已经是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了三个分校,分别是陆军分校,海军分校,近卫分校,分别培养各军种的高级将领,不过这三个分校,都是统称御学堂,而且都是李轩亲自担任教学,虽然说李轩一年也去不了几次上课,但是为了保证这些高级将领都是天子门生,李轩依旧是坚持去授课。
 同时这三家御学堂分校,都是不设什么校长的,连副校长什么的也没有,因为李轩亲自挂名担任御学堂校长。
 因此各分校是设置了教务处主任来负责各分校的实际管理事务。
 大唐这些年建立的军校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再各省设立了少年军校,学制乃是六年,从各小学的在校生里招生,各地的少年军校培养学生是不分海陆的,因为这些学生年级都非常小。
 少年军校往上,则是设立了皇家青年军校,而皇家青年军校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分设陆军分校、海军分校,其中海军分校比较特殊一些,因为海上教学的需求,是设在宁波,而陆军分校则是设在金陵城。
 再往上,才是陆军武学堂、海军海学堂。
 不过武学堂和海学堂,是同时面向皇家青年军校以及各大预科学校同时招生,并不局限于面向皇家青年军校招生。
 读完武学堂或者海学堂之后,进入部队服役,然后自行报考武学堂。
 武学堂毕业后授予少校军衔,而这种人,才有机会成为将官,也只是有机会,而不是说每个御学堂毕业生都能够成为将官。
 这一层层的选拔机制,让应易康这种军官脱颖而出,并且获得了远大的前途。
 而毕志安呢,在武学堂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是落后了,他想要追上应易康的步伐,很难很难。
 唯一的机会就是成为校官之前立下大功劳,被军方大佬亲自举荐,天子特批免试就读御学堂,至于靠自己报考,就他那智商是考不进去的。
 两人之间的巨大差距,毕志安自己知道,应易康更加清楚,所以就算是知道一个毕志安是自己的早年同学,但是应易康也是没有太大的表示,只是闲谈的时候随口说了几句而已,不过也就只局限于此了。
 但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事,却是让应易康改变了初衷!
 本来他觉得,毕志安这个同学,就是一个普通同学而已,打完这一仗大家各找各妈,以后估计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了。
 但是没有想到,毕志安这个人打仗那是真敢拼命,而且也不是有勇无谋的那种,相反他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还是属于比较精明,往往是打击了敌人,自身的损失也很小。
 手底下有这种能人,他自然是不会防着不用,很快,就是让他帮忙带着另外一个步兵队作战,让毕志安麾下的兵力达到了两百多人。
 让毕志安同时带两个步兵队作战,这也是毕志安的无奈之举。
 他虽然只是个步兵营的营长,但实际上他麾下的部队足足有将近三千人呢,并且是各兵种齐全的混成部队,直接归属师部指挥。
 扶桑战事的特殊需求,是让第十五军各部队拆开来,然后变成各支兵力在两千三人左右的混成部队单独作战。
 通常来说,这种混成部队一般都是团长亲自兼任,再不济也是个中校副团长兼任的。
 至于为什么应易康这个少校营长能够亲自担任这个混成部队的指挥官,那自然是因为他的特殊背‘景。
 毕志安虽然只是个少校营长,但是谁都知道他是上头的大佬亲自安排下来镀金,不出意外不用几年时间就会一飞冲天。
 毕竟能够在就读御学堂期间,就参与印度洋决战计划的人才,谁都无法忽视,一群陆军大佬都是盯着这个军方的后起之秀呢,只要他继续表现出来卓越的军事天分,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就连第十五军军部那边都是亲自给第五十六师的师长传来了口信,说什么年轻人要多磨砺,玉不琢不成器。
 换句话说,应易康在军方大佬的心中,就是一块美玉!
 要不然的话,第十五军里一大票的中高级将领,为什么他区区一个少校就能够带兵将近三千人?
 之前为了增援他所在的部队,军部那边甚至都没有把整个大阪守备团增援给他,因为大半守备团的团长是中校,这整个调过去的话,谁听谁的?不合规矩。
 所以军部直接把大阪守备团一分为二,调了六百多人增援应易康所部。
 但是麾下的部队这么多,而且还是营部直辖众多的步兵队,炮兵队,骑兵队,辎重队,应易康就算是有三头六臂,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水平也是无法同时有效指挥这么多的队啊。
 所以他只能是临时把几个队,几个队整合起来,临时变成一个小规模的营级编制来指挥。
 如下才能做到指挥通畅,要不然他同时指挥十几个队,那怎么可能。
 这种情况下,毕志安所表现出来的有勇有谋的就是受到了他的赏识,这才是给毕志安一个机会。
 不是看到两人是同学的份上,而是看在毕志安的才华上。
 当毕志安听到应易康让自己同时带领两个队作战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多次亲自冒险带队厮杀,终于是换来了这个机会。
 这个机会,不是依靠同学关系得到的,而是靠着自己拿命换来的,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同学在应易康这样的天子骄子心中就是个路人甲。
 多次冒险亲自带队厮杀,终于是得到了这个机会,毕志安显得非常激动。
 他在军中傲了多年,去年年底几乎把父亲的人情关系用完了,这才得到了一个上扶桑前线捞军功的机会,如今靠着自己多次与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