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为了让商人们可以更好的交易。
 实际上,这种措施也只是临时措施,贸易区那边更加乐于看见商人们直接在这里开设商站,然后自行贸易。
 只是大唐攻占南非城还不久,而南非城的建设时间也很短,前期的大部分人力财力都是用在了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了。
 同时那些商人们也只是第一次来到南非,这第一次来就想要让他们在这里开设常驻的商行,还是有点难度的。
 毕竟现在交通不便,从西班牙到南非城,怎么也得几个月呢,这一来一回,再加上在南非港停留的时间以及沿途港口停留的时间,一年都是少的。
 交通不便,加上现在也没有什么电报之类的可以进行远距离联络,所以在遥远的南非设立常驻商行,困难还是不小的。
 同样的,这种情况其实也存在于大唐国内的商人,过远的距离和漫长的时间,都是让他们失去了耐心。
 此外这也是这些商人们的实力也有关系,想要在遥远的南非设立商行,并且想要让这个商行维持正常运转的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的,更关键的是,你还必须得保证贸易不中断,不说每个月都有船来,但是一年怎么也得有几艘商船抵达南非贸易吧。
 这样的话,才有必要派遣常驻人员,携带大量资金和货物驻扎在这里。
 但是绝大部分海商们,并不具备这个实力。
 大部分的海商,其实都是只有一艘两艘船而已,一年能来一次就不错了,有些甚至好几年才会来一次。
 哪怕是吕振江供职的大唐帝国蔚蓝海外贸易公司,他们公司旗下的商船也不过五艘而已,而且其中四艘都还是吨位比较下,只能跑一跑南洋和东洋航线,顶多顶多就是沿着海岸线,小心翼翼的去一趟印度戈河州。
 你让这些小吨位的船只横渡印度洋,然后跑到南非来,那样太勉强,很容易就被风浪打翻了。
 除了这四艘外,蔚蓝海外贸易公司,其实也就只有水蓝号这么一艘能够跑南非航线的大吨位商船。
 只有这么一艘船,而且路途遥远,这两年能够来一次南非城就不错了!
 如此情况下,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南非城设立常驻机构。
 能够有实力,同时也是有这个需求在南非城设立商行等各种名目常驻机构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些实力强悍的大型贸易公司。
 比如说大唐西洋贸易公司,人家的船队可是庞大无比,哪怕是已经是海军移交了全部的战舰,但是依旧还保留着规模庞大的武装商船队以及无武装商船队。
 嗯,其实他们还保留着大量的公务船只,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目前在印度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政务协助权,更是因为实际上大唐帝国在印度和非洲的全部港口城市,其所有权都是属于他们公司的,城市都是属于他们公司的,那么港口码头自然也就是属于他们的了。
 这个先不说,只说他们的商船队,目前该公司还拥有着大约七十艘的武装商船,另外还有三十多艘无武装的商船。
 加起来近百艘商船往来于国内和印度以及非洲,如此可以确保有足够多的船只往来南非城。
 所以西洋贸易公司是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分行,处理贸易事务。
 此外国内的其他少数实力比较强悍的贸易公司,也是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比如说有着官方背景的南洋贸易公司,另外还有东洋贸易公司和国内的长江航运公司联合成立的印度洋贸易公司。
 然后还有早年由三家私营贸易公司合并重组而来的盛广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的实力都比较强悍,拥有的船只也多,所以就会设立分支机构。
 而外国商人的话,目前就只有两家,一个是西班牙人的东方贸易公司,这个东方贸易公司是由西班牙王室以及他们国内的权贵联合出资组建的,就是专门为了和大唐人进行贸易所用。
 另外一家则是葡萄牙人的东印度贸易公司,这家东印度贸易公司是大唐的老朋友了,双方相互贸易了十多年,也是相互打了十几年。
 现在嘛,战争结束了,东印度贸易公司失去了所有在印度洋以及南洋沿海海域的殖民地。
 但是哪怕失去了殖民地,但是生意还是得做啊。
 而除了上述不足十家贸易公司的分支机构外,暂时就没有其他贸易公司在南非设立分支机构了。
 当然了,皇家银行这种不算!
 皇家银行的足迹遍布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到一个地方开设分行,不考虑能不能赚钱,而是只要是大唐帝国的领土,甭管是大陆本土还是海外本土,又或者是海外领地,只要是大唐的土地,他们都会去开设分行,顶多就是规模大小而已。
 所以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领地都能够看见皇家银行的踪影,某种程度上,有大唐官方机构的地方,就有皇家银行。
 但是皇家银行开在南非的分行,却不是什么政治任务,而是实打实的商业需求以及他们自身的利益追求。
 因为南非作为中西交汇点,贸易的规模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此庞大的贸易自然也是需要金融机构作为支撑的。
 皇家银行在这里开设分行,那是稳赚不赔,而且是大赚特赚的事,自然是早早第一时间就在这里开设了分行。
 不仅仅是皇家银行,国内的其他几家有实力的银行,也都是看到了南非城的潜力,想要到南非开设分行,只不过他们比皇家银行迟了那么几步。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银行在南非开设分行。
 之所以迟缓原因是很多的,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的众多银行里,其实除了皇家银行外,其他银行普遍都没有开展海外业务。
 哪怕是国企部直属控股,规模仅次于皇家银行的帝国发展银行,他们的业务也只局限于在帝国本土,现在虽然也向海外扩张,但是目前也只是说准备去北海省、万丹省以及吕宋省、马六甲州这四个帝国海外本土地区开设分行而已。
 至于那些海外领地,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非洲,又或者是在美洲,他们都没有开设分行。
 而其他的银行,比如说国内第三大银行直隶纺织银行,他们虽然也眼馋南非那边的利润,但是他们目前的业务重心依旧是放在国内,在巩固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同时,向珠三角为代表的南方市场以及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市场进军。
 他们在国内都是还有得折腾,哪有什么精力跑到上万里之遥的南非开设分行了。
 所以他们虽然都看到了南非城的潜力,也想要去南非开设分行,但是这一时半会的还真做不到!
 因此,在南非的金融行业里,皇家银行那是一家独大,以绝对的,毫无争议的优势垄断了市场。
 而垄断了市场,自然也就带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特殊政策。
 比如说他们在南非针对外国商人们推出的货币兑换政策,就是让一大票的外国商人们大喊大唐银行真黑!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天堂太贵,住不起
 外国商人之所以觉得皇家银行是黑心银行家,比那些意大利银行家还要黑,那是因为在兑换货币上的折扣非常大。
 但是人家皇家银行也是觉得挺冤枉的!
 皇家银行作为大唐帝国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领先的银行,各种业务模式都是非常成熟的,而且到他们这里存款都还有利息呢。
 人家皇家银行也不靠兑换货币这种业务赚钱,就那点火耗费,哪有放商业贷款赚得多啊,人家开设货币兑换业务,纯粹就是为了服务国内的商人,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帝国的金融政策。
 什么政策,帝国财务部很早就要求,在帝国境内只能是使用唐元,最好是纸币,其他国家铸造的贵金属货币或者是其他纸币什么的通通都不允许使用。
 至于私人铸造贵金属货币,那更是大罪!
 既然不准在帝国控制区内使用其他货币,那么就得提供相应的货币兑换服务,你总不能指望着欧洲来的商人们带着一堆箱子的大唐纸币过来贸易吧,这种事兴许是以后有可能出现,但是现在,还是别想了。
 这年头的商人们,其实包括大唐的商人在内,外出贸易的时候都是带着众多的金银这种贵金属的,你带着一箱子的大唐纸币跑到海外和土著贸易,人家土著可不收你的纸片!
 黄金和白银,这才是硬通货。
 因此货币兑换业务是非常必要的,而皇家银行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在海外展开大规模业务的银行,自然也是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至于收取的火耗费贵,虽让那些土著的金币、银币的纯度不够,以佛罗林金币为例子,虽然现在名义上会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含金量,但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都少,大多都是不够百分之七十五的,一些劣质的佛罗林金币更是只有百分之六十几的含金量。
 人家皇家银行自然是不肯按照固定比例兑换,而是会打折兑换!
 这种情况下,往往两枚佛罗林金币都不一定能够兑换到一唐元。
 一唐元,按照大唐帝国最新的货币法,一唐元等值六点二克的黄金,而不是说等于一枚六点二克重的大唐金币。
 唐元的币值,是直接照比含金量,而不是说以一枚一枚金币的重量来计算。
 为了保障唐元纸币的币值,帝国采取了纸币和黄金直接挂钩的政策,并且规定任何人随时都可以拿着唐元纸币去大唐中央银行兑换黄金或者等值的白银,同时部分皇家银行的海外分行也拥有兑换黄金的权限以及义务,不过在国内则是只能到中央银行才能够兑换黄金。
 其金银比价根据市场,以中央银行公布的金银比价为准,同时中央银行会根据市场上的黄金和金银比价,随时调整黄金和白银的比价。
 不过经过了十多年的推广,虽然早些年很多人还会一拿到纸币就去兑换黄金或者白银,但是现在国内除非是有特殊需求,不然的话已经是很少人会拿着纸币去兑换黄金或者白银了
 因为众多推广政策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帝国规定,纸币乃是大唐法定货币,任何人或机构不得拒收,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