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年搞下来,有时候李轩都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了。
 明明有余力,甚至都不用花费几个钱就能够更好的普及中学甚至预科阶段的教育,但是帝国依旧没有这么去做。
 礼部教育司韩中凯是这么私底下评价大唐现在的教育体系的!
 “现在就挺好的,让那么多的人上大学干嘛,都上大学了,谁去种地?谁去工厂?”
 一句话道明了大唐帝国教育体系的本质!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内需导向经济
 这是一种人为设立的社会分工帅选机制,通过这套教育体系,那么一百个人里头选出来一个当官,一个当学者,几个当商人高层管理高级技术人员,几个当普通科员职员技术人员,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去当农民、工人。
 因此大唐帝国的教育体系,你想去那里读书就去那里读书,看似很公平,实际上并不公平,尤其是对于普通人而言。
 类似的政策其实还有很多,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体系里。
 就好比地方发展一样,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好,人文底蕴也比较好,因此发展的就会非常顺利,并不会有太多的障碍,哪怕是官方不刻意去扶持就能够发展的很好,比如说沿海的部分城市或者是资源重地。
 当发展的好了,那么各方面的条件也就更好了,比如说珠三角地区,铁路非常密集,城市内的轨道马车也是非常的密集,一些没有轨道交通的地方,也会有普通的公共马车通行。
 如此也是建成了一整套的公共交通系统,再配上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双轮人力车、普通私人马车等,足以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得到最适合的出行方式。
 部分发达地区,很多人生活在城郊的中上阶层的人们,早上乘坐火车班车到市区上班,晚上下班了早乘坐火车回家。
 但是有些地方,自然条件不怎么样,经济发展的不行,基础设施自然也就不怎么样,很多地方甚至连铁路都没有呢。
 尤其是几个西南省份,基本没有连接外省的铁路,省内的铁路也是非常少。
 李轩搞出来的西南铁路以及川汉铁路计划,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扶持西南诸省的发展。
 总不能说东部沿海几个省份富得流油,其他地方穷的要死不是。
 要扶持地方经济,仅仅是铁路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的一些政策跟上,比如说扶持当地发展一定的工商业。
 尤其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产业。
 西南这几个省,都是缺乏耕地的地方,不可能和其他平原型地区一样纯粹依靠农业发展就能够富裕,这些地方要想提升经济,还是要靠工业来拉动。
 扶持工商业发展,这也是需要资金的。
 不过最近这几年大唐帝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虽然说花销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想要做什么凑钱的时候,还是要比以往容易的多。
 进入到宣平三十六年,大唐帝国早已经是彻底摆脱了财政赤字的情况,中央财政方面也没有欠债,每年搞得好还有盈余呢。
 而更重要的是,宣平三十六年里,大唐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再一次获得了提高,达到了三亿五千万唐元。
 这个数字可不低了!
 够大唐帝国干很多事了。
 作为对比,后世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其财政收入也不过一亿英镑上下。
 唐元的含金量是六点五克,后世十九世纪的英镑含金量约为七点三二克,唐元虽然含金量比后世的英镑少了点,但是也没少太多。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其实和后世的英国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人口和领土面积所带来的差别。
 由此导致大唐帝国和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济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别,并导致了税收的巨大差距。
 英国是严重依赖外贸的经济体系,毕竟英国本土不过是一个小岛国而已,当时的人口也不过几千万而已,英国的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利用强大的工业生产以及金融能力,控制他国以及殖民地的市场,掠夺原材料并进行工业品的倾销,其税收主要来源于关税以及各种间接税收。
 而大唐帝国呢,虽然大唐的海外贸易规模也不小,但是关税的规模其实很小,更多的税收来之于其他工商业的税收。
 这也可以从大唐的企业家们更加注重本土市场里看的出来!
 对于任何一家有志于发展壮大的大唐企业而言,国内市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庞大的市场。
 宣平三十五年里,大唐帝国的总出口额只有大约一亿唐元,嗯,这个总出口额包括了大陆本土、海外本土、局部本土以及海外领地所有大唐控制区,对土著控制区的出口额。
 不管是从上海起运,然后贩卖到印度的货物,还是说北美洲新南港起运,然后贩卖到欧洲的货物都列入在内。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不过一亿唐元而已!
 而且这还是大唐增加了多种具有极高竞争力,同时像海外输出了大量军火以及其他工业制品,并且大唐也是在拥有巨大的军事和政治优势,迫使他国开放市场的情况下才获得的。
 考虑到海外市场的人口以及他们的经济实力,实际上已经是很难再大规模提高海外贸易总额了,因为人家兜里就这么一点钱,再怎么样也是赚不了更多了。
 区区一亿唐元的海外市场,怎么可能满足大唐帝国如此庞大的工商业啊。
 而相对的,大唐的国内市场就庞大的多了!
 大唐的国内市场,其实不仅仅是指本土市场,而是指大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大唐实际控制的区域。
 嗯,其实地方区域什么的也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说消费群体。
 大唐人自身的消费,可要比外国的土著强多了!
 其他的不说,只说最近几年非常红火的石油行业。
 如今的油价大约为每桶七点五唐元左右,然而目前大唐帝国的石油产量已经是达到了千万桶左右,这些石油所提炼出来的煤油以及润滑油等各种制品,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市场被消费掉了。
 按照这么一算的话,就会发现,仅仅是原油市场就达到了七千多万唐元。
 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数字依旧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庞大需求,皇家石油公司的预估是,以目前的油价计算,国内的石油市场最少也能够达到一亿元。
 如果说油价持续降低的话以扩大消费群体的话,那么这个市场还能继续扩大到两亿元甚至更多。
 仅仅是一个新生的石油行业,其产值已经是足以比肩大唐的整个出口总额了,未来甚至还有可能更高。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钱多任性
 当一个新生的石油行业,其产值都已经是超过了出口总额的时候,也是非常好的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大唐国内的市场容量是非常大的。
 同样,也就导致了大唐的企业,对本土市场的依赖性,要远远超过海外市场的依赖性。
 因为从始至终大唐的经济体系,都是属于内需导向经济,而不是出口导向经济,真正说起来,其实大唐对外部几乎没有什么依赖性。
 如今的大唐虽然已经发生了工业革命,但是某种程度上依旧和以前一样,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只不过以前的小农自给自足经济体系,其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小的,而如今的工商业经济体系,则是覆盖了更广的区域,甚至是整个本土乃至全球市场。
 但哪怕是放大了这么多倍,但是大唐的经济体系依旧是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庞大的本土加上诸多海外领地,带来不仅仅是庞大人口以及消费市场,同样还带来了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以及工业原料等。
 基本上如今要什么,大唐帝国的本土以及海外领地里都能找出来,而且产量都还不小。
 比如说近代工业里最为重要的多种资源,也就是煤炭、钢铁、橡胶、石油这几种工业原料,大唐都不缺。
 农产品更不用说了,大唐的几个海外领地基本都是属于密集产粮区,南非平原、南洋的几个地方再加上北美洲,这些地方都是产粮区。
 而这种经济体系相对而言,比外贸型经济体型要更加的健康、强大,甚至带来的税收也更多。
 税收的来源,不仅仅是生产,更来源于消费。
 这也是大唐帝国的财政收入这么高的缘故。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的大唐的财政支出同样高昂的缘故。
 因为资金是流动的,当社会的财富通过税收被集中到官府手中的时候,肯定是要花出去的,不管是通过军政雇员的薪资也好,各类官方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也好,总体上,其实官府每年收上来多少税收也就意外着花出去了多少的资金。
 这样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
 宣平三十六年里的财政收入预算达到了三亿四千万唐元,这么多钱总是要花出去的,而这些钱花出去去的过程里,同样也能够带动着经济发展。
 比如说军政官员们拿了薪水,他们就会消费,这就形成了消费市场。
 军械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大多也具有同样的功效。
 这么庞大的财政支出里,李轩这里挤一挤,那里挤一挤,就能够从中挤出来几千万,然后用于去其他方向,如果是几百万,这都不用特地调整了,随便搞一下就能够搞出来几百万了。
 没办法,大唐钱多,任性!
 海军连两百多万一艘,都能一艘接着一艘买。
 陆军那边为了和海军争雄,也是几十万几十万的列车炮也是一门接着一门搞。
 然而装备的这些两百多毫米甚至三百毫米的巨炮打谁去啊?
 打土著根本用不上这些玩意,一万多吨的战列舰如今就是个超大号的吉祥物,最大的作用就是安排到各地沿海港口城市里展示,用以炫耀海军的强大。
 列车炮也是差不多同样如此,这么大个的玩意根本没啥用处,甚至连前线基本都上不去,至于打敌人,摆脱,陆上哪有这么强大的敌人值得大唐陆军费尽心思动用两百甚至三百毫米的列车炮啊、
 打海军还差不多!
 好吧,实际上海军和陆军彼此间还真是把对方作为了潜在的敌人防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