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什么事啊,祸从天降说的就是如此吧,明明是他宋志文和苏家康搞出来的事,为什么自己要背这个锅?
 城内明军文武官员们的想法,郝柏年自然是不在乎的,他是按部就班的指挥部队做进攻前的准备。
 一整个上午的时间都是在做准备,而等到了午后时分,用过丰厚午餐的将士们上也是开始了正式攻城。
 最先发话的乃是加强给第一步兵团的炮兵队,炮兵队的三门五百斤火炮在距离城墙大约三百五十米的地方构筑好的炮台上开炮。
 伴随着隆隆炮声,一枚又一枚实心圆铁弹飞向了对面的黎平府城城墙!
 厚重的实心炮弹砸在城墙上,巨大的冲击力足以把城墙砸的震动起来,如果有炮弹刚好落在城垛上,甚至会把城垛直接砸的粉碎,以至于砂石飞溅,而几枚飞向了城门楼方向的炮弹更是把城门楼的砸塌了小半,因为刚好有个炮弹把其中一根承重木柱给砸断了,从而引发了小范围的坍塌。
 仅仅是这炮击,虽然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实际伤亡,但是看到不断出现裂痕的城墙,还是让城内的守军忧心忡忡,这城墙要是被轰塌了,那可怎么办啊!
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轰城塌
 黎平府的城墙虽然比兴泉府的城墙要厚实一些,但是严格上说起来,依旧只是偏僻地方的小府城而已,其城区并不会比江南繁华之地的一个县大多少,其城墙也是无法和北方边境城池的城墙那么厚实高大。
 这样的小规模城池的城墙,面对火炮这种攻城利器实际上力不从心的。
 一枚枚实心弹打在城墙上,虽然短时间内城墙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城墙上的裂纹却是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这被继续轰炸下去的话,这城墙会不会彻底坍塌。
 一旦城墙坍塌的话,那么要想要挡住伪唐贼军,可就难比登天了。
 黎平府城头上的明军守军提心吊胆的,而城外的大唐新军们则是饶有兴趣的观察着炮击,中高级军官们更是不时的相互讨论着。
 很显然,他们也是对这一次的炮击效果充满着好奇。
 因为这一次攻打黎平府,说起来还是大唐新军成立以来,首次进行正式的攻城作战,同样也是首次把火炮用于攻城作战。
 以往大唐新军和明军的交战之中,虽然也连续攻克了正泰县、连和县两个县城以及兴泉府这个府城,至于白林县为附郭县,县衙位于兴泉府城内。
 但是攻克的这三个地方,实际上都没有爆发什么大规模的正规攻城作战,正泰县那边先后打过两次,第一次是苏家康利用正泰县为诱惑,因此当时正泰县内并没有多少明军,而第二次则是正泰县已经被大唐新军包围了好几个月,而苏家康之前集结起来的兵力已经大多被歼灭。
 所以两次攻打正泰县,实际上都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
 而攻打兴泉府同样也是如此,兴泉府府城的兵力都被宋志文带出来,并两次澜江战役之中尽数葬送,后来城内还有人主动投诚,打开了城门迎接大唐新军进城,因此攻打兴泉府,实际上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攻防作战,仅有的战斗是爆发在城门方向以及大唐新军进城之后的清剿作战。
 倒是攻克连和县那边稍微正规一些,但是那个时候连和县是孤立无援,同时自身也是没有多少正规军,面对当时王单旭率领的第五步兵营以及其他附属部队,根本就抵挡不住。
 如此详细分析大唐新军的战例,那么就会发现,大唐新军还真没有堂堂正正打过哪怕一场大规模的攻城作战。
 而这一次攻打黎平府,极有可能就是大唐新军所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正式攻城作战了。
 这头一次玩这种正规攻城作战,第一步兵团上下的诸多军官们,乃至郝柏年自己都是有些忐忑不安的,虽然他们猜测城内的敌军实力不可能太强,但是还是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比如说这炮击,从中午时分开始后,就没有停下来过,那三门五百斤火炮以一个缓慢的射速持续开炮。
 目前这种压制式的炮击,其射速和战斗时的紧急射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
 目前大唐新军的火炮,其制式和往后几个世纪里所用的青铜前装火炮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时为了加大射速,大唐新军的炮手们还没日没夜的训练,以求把发射火炮的诸多动作变成炮手们的本能。
 并且还无师自通的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模式,比如说有人专门装填炮弹,有人专门装填发射药,有人专门清理发射后的炮膛,有人专门把火炮发射后进行复位。
 一门火炮在发射的时候,足足需要八个炮手。
 有这么多人分工合作,也就大大加大了射速。
 不过限制一门火炮射速的除了射击流程繁琐或简易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火炮自身的质量。
 火炮在连续快速发射后,其炮管连续不断的受到巨大的压力和高温,对炮管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质量差一些的火炮炮管很容易就炸膛了。
 除非了战斗的最紧要关头,炮兵们会完全不顾及是否会炸膛外,平日作战,尤其是目前这种只是压制性的射击任务里,炮兵们为了保护火炮,会大幅度降低火炮的射速。
 往往五六分钟才会开一炮,而连续打上半个时辰后,还会停上半个时辰。
 因此黎平府城外的大唐新军火炮,总是间隔一阵就打几炮,但是这种断断续续的炮击却是没完没了,从中午时分一直持续到了午后临近傍晚时分,而城墙也是因为受到持续不断的炮击而受到了不轻的损毁。
 大唐新军的炮手们自然是不会乱开炮的,更不会东打一个点,西打一个点,他们都是专门盯着一个地方打。
 而且三百多米的距离,完全是在这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命中率可以控制在一个相当可观的范围之内。
 城墙的同一个地方持续受到炮击,这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损毁。
 比如靠近东城门楼北侧,其中一段宽度不过五米的城墙,从炮击开始就被大唐新军的两门火炮集中射击,从中午一直被打到傍晚时分,中弹无数,城墙下落下的炮弹几乎可以堆成一个小山头,而这段城墙也是因为遭到集中式的炮击,先是外墙脱落,然后墙体出现裂痕,最后开始小范围的坍塌。
 虽然说还没有完全坍塌,但是继续被这么炮击下去的话,坍塌是早晚的事。
 这种情况让城内守军大为恐慌,但是城外的大唐新军的将领们却是有些不满意。
 这都打一下午了,前后打出去的炮弹都有几百发了,竟然还是没有能够摧毁敌军的城墙。
 这让郝柏年他们不由得想起了炮兵营里的那些八百斤重炮了。
 “这些五百斤的火炮威力还是太小了啊,如果我们有几门八百斤的火炮,这一下午下来,早就把他们的城墙给轰塌了!”副团长兼任第一步兵营营长黄学仁如此感叹着。
 别看五百斤和八百斤似乎只差了三百斤,但是两者的威力实际上是相差巨大的。
 郝柏年则是道:“如今炮兵营那边也没有几门八百斤炮了,恐怕要一个月后才能够凑出一个八百斤火炮的炮兵队呢!”
 “等到了那时,我们也就能够用上这些八百斤的火炮了,而且工部的作坊那边正在搞一千三百斤的火炮,兴许到时候还能够用上这些千斤重炮呢!”郝柏年如此说的时候,不由得期待起了工部那边能够尽快提供那些千斤重炮了。
 如果有了那些一千三百斤的重炮,这区区黎平府的城墙恐怕挡不住几炮就会坍塌吧!
 而身在黎平府城外的郝柏年并不知道,如今大唐王朝工部建立在兴泉府城内的火炮作坊,已经是开始了一千三百斤火炮的试制,并且第一门样炮已经是造了出来,就等着进行实弹试验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 全球最强工业国
 兴泉府城内,李轩刚看到数天前郝柏年发送回来的战报,战报上说,第一步兵团已经即将抵达黎平府城,并且将会对黎平府城展开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为后续第二步兵团抵达后合力发起总攻做准备。
 同时也是把搜集到了明军情报一同送了回来,情报上说,黎平府城内的正规守军不过超过千人,剩下的都是战力羸弱的临时征召的青壮,而且也没有发现省城方向有大量明军前往。
 从多方面获取的情报上来看,位于省城贵阳的巡抚祝志海对兴泉府失陷一事极为重视,准备抽调大军进剿兴泉府,预测集结的大军数量不会少于三万人,并且极有可能数量会高达五万人以上。
 但是因为越是重视,这军队的规模越大,集结部队的难度也就越大,出兵的时间也就越晚。
 祝志海要从抽调兵力,只能是从全省范围内抽调兵力,同时还会征召大量的青壮作战,同时也需要组织众多民夫运输辎重。
 这种事要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提筹集粮饷,协调各部的难度,仅仅是祝志海要从贵州全省内把部队集结起来然后抵达黎平府,就需要最少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行军只能靠双腿的时代里,在贵州这个山地众多的地区里调集大军,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从集结部队到发起进攻,没有一两个月时间根本就办不到。
 这样一来,也就给了大唐新军足够的时间,至少在未来的半个月乃至到一个月时间里,大唐新军都不会受到来自明军的大规模进攻。
 这种情况下,要打下黎平府的难度并不会太大!
 所以李轩并没有给予前线的将领们太大的压力,更加不会横加干涉前线将领的作战,这兴泉府距离前线可是有好几天的来回路程呢,如果他学光头玩什么亲自指挥干涉部队的详细作战,这大唐新军想要不战败都是不可能的事。
 再者,李轩对郝柏年和李春景这两个人的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这大唐新军建立也有一年多了,御学堂里就学过的军官也有上百人了,李轩唯独提拔重用这两个人的理由就是他们的能力要比其他人出色。
 因此攻打黎平府这一战,李轩并没有太大的担心,他更担心的是拿下黎平府后,如何面对明军的反扑。
 省城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