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现在,长矛手都是被直接抛弃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火枪手!
 就是不知道,抛弃了长矛手,装备了足足上万支燧发枪的第五步兵师,在实战中到底表现如何!
第八百六十三章 伪明众生像
 大唐王朝的各路大军磨拳搽掌,准备发动新一轮大规模攻势的时候,明王朝那边也是有所察觉了,这不察觉也不行啊。
 大唐王朝那边的动作这么大,一船接着一船的物资运输到了徐州,加上几乎淮河流域一线的大唐陆军都是调动频繁,明军那边的探子只要不眼瞎,基本都是能够判断的出来,唐军的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即将开始了。
 为此,正德皇帝也是紧急抽调部队准备迎战!
 并且是派人去和俺答汗的骑兵进行接触,要求他们继续南下!
 自从去年冬天南下后,俺答汗一开始还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中了明军的圈套,派遣的两万骑兵一开始也只是在边镇附近,没敢继续南下。
 但是后来胆子大了,逐步增兵到五万骑兵,并且是逐步南下山西太原,随后又是派了部分兵力南下顺德府一带。
 如今正德皇帝派人要求他们南下,亲自率领的俺答汗考虑了一番后,决定继续南下。
 南下的主要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帮助正德皇帝,而是依旧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一方面是,他既不想看到正德皇帝的大军被唐军彻底击溃,另外一方面,其实他也不想明军击败唐军。
 最好的结果就是明军和唐军两败俱伤,然后他就会率领骑兵来一个横扫全场,直接把唐军和明军的残部干掉,这样一来,整个北方的局势对俺答汗将会大大有利。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他甚至都不打算再一次返回草原,而是直接把北方占据,夺取幽州,谁敢说他到时候不能占据中原,建立一个大王朝,重演当年蒙元辉煌?
 而且来之前,他也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南下的时候,他除了带了核心的部落骑兵为主力,还挟裹了旁支部落,基本上是把之前那些不怎么服从自己的部落里的精锐主力一股脑带上了,哪怕是这一次南下遭到惨败,先死的也是那些旁支的部落。
 而他早已经是决定,甭管南下会遇到什么事,但是自己的嫡系主力是绝对不能轻易动用并折损的。
 这样,他才能够确保不管南下后发生什么事,他能够掌控草原的大权,哪怕是倒霉的南下失败了,最后狼狈逃回去,他也只会带自己的嫡系回去,至于那些旁支,那是别指望能够活着回去了。
 这一次南下了,俺答汗就没准备让那些旁支部落的骑兵活着回去。
 俺答汗的骑兵大多是一马双骑甚至三骑,机动能力迅速无比,当察觉到南方情况有变后,俺答汗迅速带领部队南下,短时间内就是行军数百公里,然后主力抵达顺德府,而五千骑兵先锋,更是已经抵达了大名府。
 这一路南下,自然是少不了沿途的劫掠!
 当然了,那些大城市俺答汗自然是不会攻打的,毕竟现在表面上他还是应正德邀请而来的,不能做的太难看,但是一些小州县,他自然是不会客气的,路过一地就抢一地,至少要把军粮给抢出来啊。
 你得知道,这一次俺答汗南下,和以往历次蒙古人南下一样,那可是没有携带粮草的,粮食都是沿途劫掠的,一时间,沿途各地的民众们是苦不堪言。
 只是,在这个乱世里,已经是没有人在乎北方各地普通民众的死活了!
 正德自己都不在乎了,俺答汗就更加不在乎了,而当地的官员们,有些是在乎的,但是在乎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固守城市,不让俺答汗进城,另外也是花钱买平安,主动献出粮食和财物,避免俺答汗的骑兵攻打他们的城市。
 而更多的官员们,则是当没看见。
 实际上现在北方很多的明王朝官员们,现在已经是有些迷茫乃至动摇了。
 如果说前几年伪唐王朝刚崛起的时候,他们还是一股脑的支持剿灭伪唐的话,那么在扬州、淮安、徐州、安庆等江北重要城市相继陷落,整个明王朝都是陷入了巨大危机,大厦将倾之际,他们已经是动摇了。
 不少人都已经是想着,假如,万一,倘若皇帝的大军惨败了,伪唐贼军杀过来的时候,兴许自己也是应该弃明投唐了。
 身为一个理智的聪明人,站在胜利者这一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再说了,到了大唐那边,也是能够继续当官啊。
 虽然说大唐那边有着众多他们反感的东西,尤其是那个杀千刀的税收政策,但是就算是反感,但是为了小命和官位着想,这该忍还是得忍啊!
 所以说,现在北方各地很多明王朝的官员们,都已经是开始观望了!
 倘若正德赢了,那没什么要说的,大家继续当官捞钱。
 倘若正德输了,那么他们就要认真考虑投贼,不,应该说是投唐一事了。
 毕竟两边的都是汉人正统王朝,大义名分都是不缺的,这投唐的话,也不用背上投靠异族的骂名,他们并没有多少的心理负担。
 要不然的话,随着大唐王朝是实力越来越大,在江南、江北以及江西、浙江等地也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前明官员投诚了。
 因为他们对此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正德皇帝,兴许也是察觉到了不少官员的这种异样心思,在近期几乎是已经是没有在重用文官统兵了,而是清一色的传统武将以及勋贵。
 在这短短半年里,被冷落了足足百年的勋贵和武将们,终于是再一次找回了自己的尊严,获得了权力。
 然而,这些勋贵们,能够指挥军队打赢吗?
 这可就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的勋贵阶层几乎已经是彻底腐朽了,除了极少数人外,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货色,混吃等死的同时,也是没有忘记破坏朝廷的根基。
 他们,早已经是堕落了!
 而实际上也是,之前和唐军的作战里,除了俞大猷这个特殊例外外,其他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文官出身的将领,尽管他们大多都是失败了,但是说实话,他们已经是做的不错。
 如果是换成了这些勋贵来,能赢?
 外人对他们的疑问,那些勋贵们却是不知道的,一群往日里只知道欺负平明百姓,被文官们不断按在地上摩擦的勋贵们,如今是一个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当上了统兵大将。
 除了监军的太监们,对文官那是绝对没啥好脸色看的。
 明王朝那边的诸多变化,自然是无法影响到大唐王朝的既定作战计划的,第三军准备妥当之后,郝柏年就是正式下达了作战的命令,三月二十九日,第三军里的第五步兵师率先沿着运河北上发起进攻。
 当然了,说是进攻也不正确,因为第一天出发的时候,对面可没有明军。
 明军的主力部队,如今都是龟速在山东、河南一带,在徐州周围只有少数监视用的小规模部队。
 所以第三军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行军更准确一些。
 然而第三军动了,正德皇帝也是迅速得到了消息!
 正德皇帝没有考虑太久,而是很快就是决定主动出击,随即带着驻扎在济南的六万大军西进,然后进入兖州府北部的一个小镇‘安平镇’。
 安平镇,这个小地方刚好位于运河和大清河的交汇点,乃是一个在当代非常重要的战略据点,东进可以前往济南、北上可以抵达东昌、西进可以抵达大名府,而南下是兖州府以及徐州了。
 正德皇帝选择在此地驻防,而是没有选择在更南边的兖州府的府城或者是济州,那是因为他需要时间来调动其他部队,同时也是为了让俺答汗的骑兵来帮他分担压力。
 正德皇帝可以说是已经是事先选好了决战地方,就等着大唐陆军北上呢。
 而此时,之前作出了诸多计划和准备的大唐陆军们,还没有想到,正德皇帝竟然是没有选择固守济南,而是准备直接过来和他们决战呢。
 等消息传到后,让第三军上下是高兴不已,你正德皇帝既然是自己跑出来迎战,那么他们可就不客气了。
 但是随后陈科桥于是得到消息,说是在大名府一带发现了大量的鞑靼骑兵的时候,立即就是皱起了眉头!
 俺答汗南下了,这事他早就知道了,但是据他所知,俺答汗虽然南下了,但是一直都是在边镇附近转悠呢,根本就没有大举南下,现在竟然是出现在了大名府。
 而这样一来,各种战前制定的计划可就没法用了!
 打正德皇帝亲自率领的数万大军是一回事,打俺答汗的数万骑兵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呢。
 当即,陈科桥就是派人向后方的郝柏年传信,把发现了鞑靼骑兵主力的消息告之郝柏年!
 此时还在徐州的郝柏年得知消息后,拿出地图看了看,然后对一旁的副官道:“传令第五步兵师按照原计划行动,攻占济州、兖州,然后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再传令第三骑兵支队,进兵巨野一带监视防备敌军骑兵!”
第八百六十四章 万古圣君亲征
 第三军下属各部队的骑兵部队,还是按照以往那样,集合了起来使用,编成第三骑兵支队,在去年的北上作战里,第三军的各支骑兵部队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同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是增加补充了大约三百骑,并编成了一个独立的骑兵营。
 因此目前的第三骑兵支队,一共拥有四个骑兵营以及两个骑兵队,一共拥有大约一千八百骑。
 这一支骑兵部队在大唐陆军这边,已经算是实力最强悍的骑兵部队了,但是和明军那边比起来却是不算什么。
 根据情报现实,仅仅是山东地区,明军的骑兵总数就不下八千!
 更加不要说在附近的大名府地区,还有大量南下的鞑靼骑兵,那可是总数超过五万骑的庞大骑兵兵团。
 和敌人的庞大骑兵部队比起来,第三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和敌人比起来不值一提。
 因此在北上作战的时候,大唐陆军的骑兵部队,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实际上也不是和敌军的骑兵主力进行硬碰硬的作战,而是以侦查、监视、警戒为主。
 此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